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书的核心问题和书名的立意

(一)本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何需要把原来高度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政府是通过什么手段、以什么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本书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2.既然中国农民曾经是高度组织化的,为何当前却高度分散化,这一局面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本书的第三章、第四章。

3.当前存在的农民合作组织,可以大致划分为哪些类型,它们的效果有何区别?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在本书的第五章。

4.既然农民意识到互助合作的客观必要性,为何农民的自发合作极其罕见?有什么途径可以增进农民间的互助合作?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本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二)何谓“贵贱之间”?

本书的标题“贵贱之间”是一个双关语,既指农产品、农资价格的高低落差,亦指中国农民经济收入的波动及其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之下,由于缺乏必要的调控措施和组织形式,个体小农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既难以把握市场行情,也缺乏抵御自然灾害和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常有不平衡的现象,导致“菜贵伤民”“菜贱伤农”之类的事件轮番上演,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原本就弱势的广大小农的经营风险和负担,在长时段内减缓甚至抵消了小农收入的实际增长。

由于小农收入低、风险高、劳作辛苦,再加上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和选举权不平等,农民的经济地位偏低。即便是中国的农民,长期以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期待着离开农村、脱离农业,做城里人,过上城市生活,否则就是“没本事”“没出息”。

在广大农户无法把控的农产品和农资价格上下波动的影响下,他们的经济收入难以提高。农民、农业的弱势,长期存在的歧视,农民的地位低贱,这是小农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的重要困境。而在笔者看来,走出这一困境的一条可行途径,就在于农民必须重新组织起来,以集体的力量来应对各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进而提升自身地位,由“贱”而“贵”。只有农民摆脱原子化的现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才有可能走出泥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fw2SAosiGa5yoy+4GvQSCIu68Nd2HPIbZ+eZe+nfVrfaub3htMB9nb43Q8jQ3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