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具有完整的过程性和系统性,这两个性质是理解人际沟通活动的运动状态与普遍联系、相互作用性质的两个核心概念。所谓过程性,指的是人际沟通具有动态性、序列性和结构性;所谓系统性,指的是人际沟通是一个有机整体,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所构成,并执行特定的功能,此系统在运行上会受到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与之保持互动的关系。
一个基本的人际沟通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传播者,又称为“信源”,意思就是“信息传递的源头”,指的是沟通行为的发起者,是那个发出讯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受传者,又称为“信宿”,意思就是“信息达到的地方”,指的是传播者的作用对象,是那个接受讯息的人;讯息,英文为“Message”,可译作“消息”“音信”“口信”等,指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内容介质,即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一种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信息;媒介,又称为“信道”、“渠道”、“手段”或“工具”,指的是讯息的搬运者或中介手段,是将沟通中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反馈,指的是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所做出的反应或回应,也包括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这五种要素是人际沟通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在人类沟通的实践活动中,它们都是不可缺少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看问题,人际沟通过程模式的背后,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交往和精神生产。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基本活动是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可以分为两类: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生产劳动,产生了物质交往关系;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生产劳动,产生了精神交往关系。而人际沟通就发生在社会成员的精神交往关系之中,即人际沟通关系。人际沟通研究以考察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关系为目标,既要具体细微地考察狭义上的符号交流与意义互动,也要宏观综合地考察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
内向沟通(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被称为“人内沟通”、“个人沟通”或“自我沟通”,指的是个人在接受外部信息刺激后在人体内部所开展的信息处理活动。按照系统论的思维,通常把个人看作人类社会沟通活动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那么内向沟通就是个体系统内的沟通。社会是人际关系的总和,由作为意识和行为主体的个人组成,那么,作为个体系统参与社会活动的内向沟通也是一切人际沟通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大自然从自身的发展中孕育出能够思维的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更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劳动和社会协作过程中,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人的意识超越了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并最终推动了思维的工具——语言的产生。自从有了语言,人类使用语言符号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飞跃。
内向沟通不仅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而且具有明显的互动机制。内向沟通由自我意识主导,自我意识在社会联系中形成,自我意识的社会性与互动性恰恰体现了内向沟通的社会性与互动性。
“自我互动”理论揭示了社会传播与自我主体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示了人类沟通活动的多维图景:人不但与社会上的他人进行沟通,而且还与自身进行沟通。内向沟通中包含着丰富的“自我互动”,它是个人与他人的社会沟通关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内向沟通是人际沟通的基础,也是人际沟通的社会性在个体身上的延伸和内化,人能够经由这种社会性联系,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并且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人际沟通的心理动机表现为三个方面:获得信息,即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情报;寻求协作,既包括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角色分担,也包括各种社会活动中的行为配合与行动默契;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他人,还要让他人也了解自己。人际沟通互动性强,尤其是在面对面的情境下,人际沟通所传达的符号更多元,意义更丰富;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人际关系引起人际沟通,人际沟通也反过来影响人际关系,甚至重新定义人际关系;人际沟通具有模糊性,人际沟通过程还会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噪声”等影响;人际沟通不可避免、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人际沟通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互动关系的角度看,人际沟通的双方都在进行一种自我表达的活动,自我表达是否准确,表达方式是否合适,直接影响人际沟通的效果。人际沟通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作为人类社会交往最普遍的形式,人际沟通的渠道丰富、手段多样、方法灵活。姿态(Gesture)是人际沟通与自我表达的重要媒体之一,其含义既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各种活动,也包括表情和神色在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其外观形象,既包括这个人的身高、体形、脸型、发型、五官等身体特征,还包括穿着、服饰、随身携带物品所形成的氛围特征。古往今来,重视外观形象有着悠久的传统,尤其在现代社会,更成为人际沟通的重要一环。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自我表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人充分了解自己和评价自己,缺少了这个活动,“了解”和“评价”便无法建立。但是,一个人如何进行自我表达,不是完全随心所欲的,也很难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表达总是以他人为对象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进行的,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制约自我表达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