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可以承载意义,任何一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也可以称为符号的意义。符号的意义多种多样,可以区分为若干类型,这些分类有助于人们从不同侧面深入把握意义的特征。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1936~2014年)立足于语言学,将意义划分为7种不同的类型: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折射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概念意义也被称作“外延意义”“认知意义”“词典意义”,是一个词语在语言沟通中表述的基本含义,是对象事物特殊属性的反映或概括,是人际沟通的核心要素。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是一个词语除却纯然的概念内容之外,通过所指示的内容拥有的沟通价值,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而发生变化。社会意义是一段话语所携带的社会环境意义,也被称作这段话语的“言外之意”。情感意义是有关情感、态度的含义,经由词语的概念内容和内涵内容表达出来。折射意义出现在多重概念意义的情况下,是人们由某个词的某种意思联想到另外一种意思。搭配意义是一个词因为经常与某些词同时出现,而获得的各种联想意义。主题意义是传播者接收组织信息的方式,通过对语序、强调手段、信息焦点的安排来传递的一种含义。
结合人际沟通的特点,通常将意义做如下区分。
(1)显在意义与潜在意义。按照语义学的思路,意义可以被区分为“显在意义”和“潜在意义”。“显在意义”往往是符号的表层意义,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潜在意义”往往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周边部分。有学者指出:“所谓‘显意义’,它是指人际沟通过程中的符号使用者根据基本的符号代码本,通过符号的表层结构便可以解译出的一种基本意义,它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并且具有规范性的静态意义;而‘潜意义’则指的是人际沟通过程中的符号使用者以基本的符号代码本为基础并且根据特定的语境,通过对符号深层结构的解释方可揭示出的一种隐含意义,它是在显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和扩充出来的一种动态意义。” 比如,“家”是指“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这是它的显在意义;但是,作为作家巴金的著名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却包含了对封建大家庭罪恶的控诉,以及对民主主义觉醒的歌颂,这是它的潜在意义。一般来说,显在意义相对明晰和稳定,潜在意义相对隐蔽和变动。显在意义是一种文化环境下多数社会成员共同使用和具有共识的意义,潜在意义中既有多数成员共同使用,也有特定人员基于自己的联想在小范围内使用的,因此对它的理解未必一致。
(2)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在逻辑学中,符号通常被视为“概念符号”,而概念的意义区分为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概念符号指示的所有事物的集合,内涵是对所指示事物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举例来说,“动物”这个概念符号的外延可以列举出长长的清单,狮子、老虎、狼、猿猴、猩猩、狐狸、猎豹、熊猫、孔雀等,它的范围包括了从过去到现在的一切动物。相对而言,内涵则是“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有神经,可运动”的一种生物。因此,按照逻辑学的思维方式,区分事物的概念的两种方法就是确定外延和内涵。
(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按照符号学的分类方法,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含义差别的意义。比如,当我们说到“动物”这个词语的时候,它的意义是通过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动物样本来表现的,一头威猛的狮子,或者一只灵巧的猴子,即“动物”作为语言符号的指示性意义就是我们关于大自然的各种动物的表象或印象。而在区别性意义中,汉语的“动物”与“植物”两个词中,都有一个“物”字,表示两个词所指示的对象都属于生物;而“植”意味着草本或木本的生物群,“动”意味着鸟虫走兽等有感觉、有神经、能运动的生物群。在这个例子中,区别性意义是通过辨析符号之间的关系来显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