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建设信息社会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普遍加大了建设信息社会的力度。

以美国为例,其“全国信息高速公路”(NII,全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设想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基于军事目的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转入民用。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这一举措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人们普遍看好这一新生事物的巨大潜力。美国的政治家提出建设全国性数据高速公路的概念,希望将分散在各地的超级计算中心连接到一个高速网络上,通过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来刺激美国经济的增长。后来,这些主张成为美国民主党政府经济改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企业家提议建设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的计划,并由此延伸,将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和地方政府的办公室都连接到互联网上,并使所有局域网上的用户也能使用信息高速公路。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正式发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计划,人们通俗地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此,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项国策。美国政府希望借助此举来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持和夺回美国在重大关键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从而增强综合国力。NII 的目标是,建成一个连接各社会机构、团体和每个家庭的宽带高速网络,为全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开展多样化的高级信息服务,全面满足人们在生产、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信息需求。具体包括电子购物、电子货币等电子数据交换,多媒体电子邮件、视频会议、远程办公、个人通信系统和个人数据助理,还包括按需教育、远程课堂、虚拟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电子报刊、网上游戏、视频点播、交互式电视等。据相关资料统计,1999年美国因特网产业创造了大约5070 亿美元的产值,首次超过其他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成就。继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我国于1993年底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即“三金工程”。“三金工程”,包括“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金桥工程”是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它以光纤、微波、程控、卫星、无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建立起国家公用信息平台。“金关工程”是国家经济贸易信息网络工程,可延伸到用计算机对整个国家的物资市场流动实施高效管理。“金卡工程”从电子货币工程起步,推广普及金融交易卡,从而推动电子货币时代的发展,并逐步将信用卡发展成为个人与社会的全面信息凭证。

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对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进行了描述: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几个方面: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先进网络文化;推进社会信息化,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行动包括: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电子商务行动计划、电子政务行动计划、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缩小数字鸿沟计划、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等。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战略纲要》)。《战略纲要》根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做出了调整和发展,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

(一)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信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互联网推动产业变革,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国际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网信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重大变革,成为重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发展新格局的主导力量。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发达国家持续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全力巩固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抢抓产业链重组和调整机遇,以信息化促转型发展,积极谋求掌握发展主动权。世界各国加快网络空间战略布局,围绕关键资源获取、国际规则制定的博弈日趋尖锐复杂。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二)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体系。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异军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加快,网络空间正能量进一步汇聚增强,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程度不高,区域和城乡差距比较明显,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亟待加强,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

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战略主动地位持续增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为我国加速完成工业化任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警示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错失良机的巨大风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完全有能力依托大国优势和制度优势,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

到2020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覆盖城乡,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和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消费总额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元。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全面形成,电子政务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实有力,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20太比特/秒(Tbps),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与周边国家实现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建成中国—东盟信息港,初步建成网上丝绸之路,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互联网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及时应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无缝覆盖。信息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高。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48太比特/秒(Tbps),建成四大国际信息通道,连接太平洋、中东欧、西非北非、东南亚、中亚、印巴缅俄等国家和地区,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1月31日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的推动力。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网络扶贫大力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更多获得感。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与此同时,使用电视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提高了3.2个百分点,达28.2%;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车联网、智能家电促进“住行”体验升级,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不断丰富、移动终端规模加速提升、移动数据量持续扩大,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创造更多价值挖掘空间。而且,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巩固,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2017年,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85亿人,占总体网民的62.9%。2017年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收入水平增速均在20%以上,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达到102家,总体市值为8.97万亿元。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正式实施,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的陆续出台,为此后开展的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 TvG8EqNx5daRoglqv4Bo9W7mZ2CkoI0vKZ6mm8yAeJoUAepSfPNKPqo88+vMZfY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