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人类沟通活动的四个历史阶段

根据沟通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一般把迄今为止的人类沟通活动区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交流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在口语交流时代,人类开口说话,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蒙昧状态。语言学研究给出了这样的看法,在人类语言的初始阶段,口语首先为周遭的事物“命名”,此举深化了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因此,口语成为一种将声音与周围环境或事物联系起来的符号。经由漫长的社会实践,其抽象能力不断增强,进化为一种表示丰富意义的声音符号系统,同时大大提升了人类思维能力水平。总之,口语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堪称人类思维结出的“最美的花朵”。

在口语交流时代,除了将语言作为媒介,人类还使用了一系列非语言手段作为补充。这些非语言手段包括结绳、篝火、鼓声、口哨、原始绘画、象征图形等。“结绳”是一种古老的沟通方式,《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在文字发明以前,结绳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类似文字的功能。至今一些尚无文字的民族还在使用这种古老的方法保存和传递信息。据学者考证,历史上地处南美的印加古国曾发明出一套相当复杂的结绳记事方法,在印加帝国的大小城镇都设置了专门的结绳官,他们掌握着一整套结绳的规则和技巧,日复一日地将国家大事用结绳的方法记录下来。篝火或者烽火是古代社会人类常用的一种沟通方式,在古希腊游吟诗人荷马所传诵的英雄史诗《伊利亚特》中有这样的记载:“这样,在某个遥远的、四面楚歌的岛屿上,战士们终日固守城墙,孤注一掷,杀得昏天黑地;但太阳一落山,一串烽火的火焰升起,射入云霄,以向邻近的岛民报警,使援军乘船赶来。” 燃起烽火是为了迅速传递重大消息,不到万不得已或者十万火急,一般不轻易使用。中国古典小说《东周列国志》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幽王为了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竟然用报警的烽火开玩笑,即“烽火戏诸侯”,结果导致了亡国、杀身之祸。中国古代长城上的烽火狼烟更是国人十分熟悉的掌故,堪称中国古代军事传播的典型代表。“秦朝以后兴修的万里长城上的一座座烽火台,就是用来点燃烟火向远方的人们报警,告知敌人来犯的消息的。晚上点的叫‘烽’,白天点的叫‘燧’。” 鼓声和口哨是一种独特的非语言沟通手段,美国语言学家科文长期研究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发现他们使用奇特的“口哨对话”来沟通信息,哨声的长短、高低、强弱等都可以表情达意,适合人们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远距离沟通的需要。英国语言学家卡灵顿曾对非洲刚果地区的各种语言进行了常年的研究,发现当地人利用木鼓、铃铛、木哨、骨哨等物品,能把口头消息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称得上是人类美术史上最早的绘画记录,距今约有15000年。壁画中很多图案都生动地描绘了狩猎的场面,色彩丰富、形象鲜明,且描绘细致,颇有故事性。其中的一幅作品《野牛·人》十分典型:一只欧洲野牛,从臀部至腹部被一根长矛刺中,肠子从腹下淌了出来;野牛转头瞪着眼睛,在它的前面躺着一个受伤的人;旁边是一根鸟形投掷器。这幅画用线条造型,生动还原了古老的狩猎场景,且鲜活地描写了人兽搏斗、两败俱伤的事件场景。上述例子说明,在口语交流时代,人类一方面将语言作为媒介,彼此沟通传递信息;另一方面也使用了丰富的非语言手段作为补充,创造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沟通系统。

在文字传播时代,人类提笔写字,彻底脱离了动物状态。英国学者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它使人们能够把行政文献保存下来,把消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也就使中央政府能够把大量的人口组织起来。它还提供了记载知识并使之世代相传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书画同源”,这说明文字的产生来源于原始的图形或绘画。 以中国汉字为例,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至少已有5000年之久。很多学者都相信,早期图形符号是文字的重要源泉。如“仰韶文化”是一种距今5000~6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在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中,“彩陶人面鱼纹盆”等颇负盛名,这些刻绘在陶器上的几何图形或符号被视为中华汉字的来源。“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开始,中国汉字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人们表情达意、传递信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沟通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文字克服了声音语言转瞬即逝的遗憾,信息得以长久保存,知识得以累积和传承;文字经由载体可以运输、流转,从此地到彼地,传递的范围大大拓宽,交流的场域愈发广阔。正如德国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所言:“书写是有关远方的重大象征,所谓远方不仅指扩张距离,而首先地是指持续、未来和追求永恒的意志。说话和听话发生在近处和现在,但通过文字则一个人可以向他从来没见过的人,甚至还没有生出来的人说话。一个人的声音在他死后数世纪还可以被人听到。” 最终,文字成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开启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发展沟通的历史进程。

在印刷传播时代,人类逐渐开辟了大规模生产和复制信息的历史进程。先是漫长的“亲手抄写”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劳动,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比如,人们以手抄的方式记录各种事项以免遗忘,甚至把一些重大的消息写下来,传递到遥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知道“账本、信札、处方、名单和旅程记录:这些都是最早的书面文件。后来,随着书法和阅读技艺的传播,便产生了一种古怪的愿望,一种那样普遍存在于人类中的可怜的愿望,希望把某件奇闻、自己知道的某件秘密或一些奇怪的想法,甚至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去使某些住在远方的不相识的人感到惊异,并希望在自己死后很久,这些记载也会使其他读者感到触目惊心”。 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Acta Diurna)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最为著名的“手抄新闻”:“罗马帝国执政官于公元前1世纪下令颁布官报‘每日纪闻’。它是一种手抄布告,公布于罗马和各省公共场所,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条约、战争和宗教新闻等。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每日纪闻’随之终刊。” 有学者考证:“在13世纪的法国,如果要抄写一部小书作为对公主生日的献礼,其成本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 到了16世纪中叶,以欧洲资本主义的中心威尼斯为代表,“手抄新闻”兴盛起来,“那些有创业精神的威尼斯人像古罗马的同仁一样,发现采集、传播和交换新闻的活动有利可图,于是,到16世纪中叶,一个真正的‘手抄新闻’行会在威尼斯发展起来。他们在横贯大运河的里亚尔托桥上出售新闻纸,任何过路人只要掏钱就能够购到新闻,其内容有船只的启航抵达、海盗歹徒的肆虐危害、贸易商情以及至关现政权生死存亡的政治事变的消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奠定了印刷传播时代的物质基础。直到15世纪40年代,中国的印刷术在西方近代技术革新的历史土壤里,促成了金属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与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在古登堡之前,欧洲的手抄本书籍仍可以千计。当时欧洲的人口大概不满1亿,大多数人不识字。到1500年,除了还在增多的手抄本书籍之外,印本书籍大概有1000万本左右在流通(有些学者提出这个数字的一倍)。” 不仅如此,印刷术的普及还带来一种新的文化传统。加拿大传播学者哈罗德·英尼斯和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印刷文字造就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思维方式,即“线性思维”。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格外强调印刷术带来的新的沟通形态:“在印刷激发起作家日益强烈且无须掩饰的自我意识的同时,它也在读者中创造出类似的态度。因为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一切人际交流都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甚至连阅读所采用的也是口语模式,一个读者大声朗读,其他人随后跟上。但自从有了印刷的书籍之后,另一种传统便开始了:孤立的读者和他自己的眼晴。口腔无须再发声音,读者及其反应跟社会环境脱离开来,读者退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从16世纪至今,大多数读者对别人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他们不在旁边;若不行,则请他们保持安静。整个阅读的过程,作者和读者仿佛达成共谋,对抗社会参与和社会意识。简而言之,阅读成为反社会的行为。”

在西方近代史中,古登堡的印刷术通常被看作一个标志。后来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印刷技术不断进步,并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施拉姆指出,“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与了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教科书使举办大规模的教育成为可能。正当人们对权利分配普遍感到不满的时候,先是报纸,后来是电子媒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印刷传播不仅给人类沟通带来极大的便利,甚至推动了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的进步。美国传播学者阿特休尔指出,“正是印刷术的发明(而不是别的)使历史从中世纪发展到近代;这期间,能够阅读的大众日益增多导致了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的广泛传播又推动了哲学与科技的变革。这些变革最终推翻了教士和贵族的统治,从而产生崭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度”。

在电子传播时代,人类的沟通能够跨越高山大海的阻隔,实现“天涯变咫尺”。有线电子传播系统起源于莫尔斯(1791~1872年)发明的电报和贝尔(1847~1922年)等人发明的电话,后来拓展为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电子互联网。无线电子传播系统起源于马可尼 (1874~1937年)发明的无线电通信,后来拓展为无线电报、无线广播、无线电视、移动通信、无线移动互联网。电子传播通过电子信号传输音频和视频内容,传递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信息。先是模拟(Analogue)方式传输,电子信号以与时间相对应的、连续的电压或电流变化来表示;进而演进到数字(Digital)方式,信号以电压的有或无(即0或1)来表示。尤其是数字技术在计算机通信领域的成功运用,快速地带动了互联网的发展,数字革命的时代悄然到来。“所有这些新技术,都是最近半个世纪,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像变魔术般地涌现出来的。这再一次证实了文明加速发展的规律。教育学家希里尔就此评论说:(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世界全部知识的97%都是他出生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心理学家本尼斯则说:‘无论如何夸张、扩大,也无法如实描述变化的规模和速度……只有夸大其词反倒接近于真实。’人类在传播技术方面付出巨大、辛勤劳动之后,仿佛进入了一个全面收获的高峰或黄金时期。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快速诞生、快速普及,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它们是那样的熟悉,以至于这里再没有必要作过多的常识性说明了。不妨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印证新媒介影响力的事例。” 在电子传播时代,人类的沟通变得异常方便和频繁,也因此变得丰富和多彩。“媒介融合”“大数据”“数字化生存”“人工智能”等,彻底释放了人们的沟通欲望,它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裹挟进去,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动能。 TStCXWQ9UL4JtTxGfHI1g3gcdLgNPQmHsR4F6J43fenLk5sl6MeWB4mhvdnSA5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