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教训

晚清社会东西方文化首次大规模接触和碰撞,中国出现几千年未曾有过的大变局和大转型,教案的发生是双方交往过程中彼此误解和敌视的最突出表现。从江苏所发生的教案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一系列教案,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中西方交往过程中所应吸取的历史教训。

首先,一切交往都要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中国人之所以仇视基督教传教士,是因为传教权是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的,而不平等条约是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不得已签订的。在中国人看来,西方人不管是商人、外交官还是传教士,都是一丘之貉,都是不邀而来的侵略者。正如传教士们自己所坦言:“中国人把传教士看成是所有外国人的代表,他们认为外国人是霸占别人权利的侵略者,专门图财谋利、侵略领土、推销鸦片的人。举凡张贴污蔑基督教传教士的告示,无不控告他们是阴谋征服,或从事贩卖苦力和鸦片的人,披着诲人为善的外衣,而干这些丑恶的勾当。……这些指责无疑可以说明基督教传教士的受害并非由于是传教士,而只是因为他们是外国人。” 当时的基督教学者王韬对于西教士与殖民者的瓜葛,深有感触,并建议:“将来易约之时,可否将传教一款删除,实可消无端之萌蘖,而绝无限之葛藤。” 要想避免文化冲突和教案的发生,彼此的交流应该是平等互信的。

其次,要及时消除误解,澄清事实真相。教案的发生大都是由于谣言的广传引起的,传教士挖眼剖心的传言不仅大多数民众信以为真,甚至有些官员也深信不疑。事实上,这一传言纯属子虚乌有,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对外国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将一切恶行加之于讨厌对象乃理所当然之事,他们根本没有耐性也不想去了解事实真相。像曾国藩那样明察达理的官员实属凤毛麟角,他在处理扬州教案时,敏锐地指出辟谣止谤是解决教案的最好办法:“本部堂告以开导百姓之法,宜晓之曰,婴孩死伤虽多,并无挖眼挖心等弊;是医生与乳妈之咎,并无教主之过;育婴乃法国教堂之事,尤非英国教士之过。如此数语,则扬城百姓之疑可释,而戴教士之冤可伸矣。”

最后,要寻求解决纠纷的合理途径。教案发生后,西教士一般先诉诸地方官府解决,但官府要么是暗中支持民众,要么是慑于反教势力而不敢处理。西教士无奈只好求助于本国驻中国领事或公使进行交涉,为了向中国官府施压,外交官们又以本国的炮舰和军队作为后盾。其实,西教士们大多并不赞成本国政府以武力来保护他们,而只是要争取一个自由传教的良好环境。艾约瑟等西教士曾表达过:“基督教传教士不要求炮舰,也不要求武力保护他们。传教士工作如与使用武力有联系,是他们最感嫌恶的方法。他们所要求的是本国的权力机构——在北京的公使和在通商口岸的领事——能够尽力对中国的统治者施加友好的影响,只要英国人民有符合护照中的规定,就应坚决地保护他们在内地自由旅行和定居。”

传教士们不仅不同意以武力威胁解决教案,而且大多数也反对鸦片贸易。传教权是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传教士与西方的商人、外交官或军队是沆瀣一气的。随着传教士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深入接触,中国官民也逐渐认识到他们传道救灵工作的动机是善良美好的。 6snx2XMMQuqF9XPLeqS2YJmUqpSqVvkgWCntPr2jWY2VGy82QfXG79V1jD0xR51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