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②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③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①怀远:思念远方的亲人。
②竟夕:一整夜。
③滋:湿润。
这是一首月夜怀人的名篇,大概与《感遇十二首》写于同一时期,也就是张九龄被贬谪荆州之时。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真挚感人。
本诗第一、二句写景,与诗题中的“望月”二字呼应,意境雄浑宽阔,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千古传诵的佳句。三、四句围绕“怨”字,因为有“怨”这长夜才显得格外漫长,诗人才整夜无法入眠,“遥”“竟夕”都加重了“怨”的意味。五、六句写诗人夜不能寐的景象,情节细巧真实,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最末两句构思巧妙,诗人身边满满的月光,却无法赠予深深思念的亲人,不免令人失望。诗人感慨只能寄希望于梦中相会了,至此全诗戛然而止,余音袅袅,引人回味。
望月怀思是唐诗中最常见的主题,我们熟悉的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都是写这个题材的名篇。诗人把常见的题材写出雄浑广阔、寄托遥深的意境,并且留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的千古名句,足见其笔下功力。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评价其“是五律中《离骚》”。明代郭濬评点、周明辅等参订的《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有云:“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