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训词释典】

①桃花溪:水名,在今湖南省桃源境内。

②飞桥:高桥。

③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④尽日:整日,整天。

⑤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析文赏艺】

这是一首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本诗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创造的故事情节,构思奇妙,饶有趣味。

诗首句写诗人远观之景,引人入胜:氤氲朦胧的雾气,若隐若现的高桥,眼前的景色好像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幽静深远,如入仙境。其中,一个简单的“隔”字将野烟和飞桥联系起来,使动态的野烟和静态的飞桥相映成趣,颇具画意。诗第二句写近景:大块岩石凸出溪面,一条渔船轻轻飘荡在清澈的小溪里,这景色清新明丽,让人愉快。句中的“问”字将人物拉进画面,诗人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成了《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于是有了天真烂漫的发问:“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这发问直白,不藏一点曲折,凸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热切向往。但是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诗人恐怕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这急切之中又必然带着对理想世界求而不得的淡淡怅惘。全诗清新脱俗,简单别致,虽然短小,但读来味长。

隐逸题材是我国古诗的基本题材之一,诗人大多写田园风光或归隐生活,展现自己对时代的不满或抑郁不得志的情怀。本诗所处的年代正是唐朝从繁盛走向没落的时期,诗人也表达了与《桃花源记》作者相仿的避世心境,然其清新灵动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正如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所评:“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论世知人】

张旭(675—约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ak+Jep/3Uc3GQMXALbu2yJxhnBKVoGZWBUM5awrJgKUA96CAjGiitm34A09x1w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