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训词释典】

①杜少府,不详其名,少府为唐人对县尉的习称。之任,赴任。蜀川,泛指蜀地,一作“蜀州”。“蜀川”始设立于汉朝,而“蜀州”则设置于垂拱二年(686),此时王勃已逝世十年。故名为《杜少府之任蜀川》更合适。

②城阙:指长安城。阙:宫门前望的楼。三秦:项羽灭秦之后,将秦地分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

③五津:指蜀中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包括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④“海内”句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析文赏艺】

这首诗大约作于高宗乾封年间(666—668),在唐诗史上意义重大。胡应麟在《诗薮》中评说:“终篇不着景物,而兴象婉然,骨气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拾遗、吏部,并极虚怀,非溢美也。”此首诗是王勃最脱离宫廷的一首诗,为盛唐的诗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其在意境上也是一扫过去离别悲酸之语,拓宽了前人赋别的传统领域。之后,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有云:“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可以说是受到了王勃的启迪。

这首诗起手对仗工整,以地名为对,三秦对五津,从陕西到蜀中,千里之地一跃而至,送别情绪暗暗渲染而来。一个“望”字则是极尽夸张和不舍,这种夸张的手法背后暗含着一种对友人的期盼。正当我们感慨王勃的宏大手笔时,诗人却笔锋一转写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境由宏大的格局马上走向狭小,面对空间距离的漫长,你我二人都是背井离乡之人,于是愁意更起。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似宫廷诗那般隐晦,而是直抒羁旅在外的游子的离别愁绪。正当读者担心诗人会被愁情缠身时,其又笔锋一转,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王勃告诉我们,也告诉他自己,天各一方又有何惧,真正的友谊是能够穿越千山万水的。这两句,境界再次转为宏大,情感由低沉转向了豪迈。这句诗脱胎于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难怪王步高先生《唐宋诗词鉴赏》中称其:“借鉴遗产,而能独标高格,自铸伟辞。笔力的概括凝练,音节的铿锵顿挫,确是后来居上。”学曹植胜于曹植,足见王勃风骨。

【论世知人】

王勃(约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大诗人王绩之侄孙。王勃六岁善文,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后为沛王府侍读,时诸王斗鸡,戏作《檄英王鸡文》,为高宗所恶,被逐出府。总章二年(669)漫游蜀中,后补虢州参军,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上元元年(674)因匿杀官奴曹达犯死罪,遇赦免职。其父王福畤受株连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675)王勃赴交趾省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工文擅诗,著有《王子安集》。 ol1VRtAK8+6zkL1okYaF0TFvNyMoCLOzutXiJTl7MR3gE96CWmwGaLsWUuvDJl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