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荷担藏密家业 重铸广仁辉煌
——仁钦扎木苏上师专访

◎朱有仪

仁钦扎木苏,蒙古族,1976年4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藏传佛教格鲁派金刚上师。毕业于内蒙古佛学院及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现任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广仁寺住持、西安广仁慈善功德会会长。仁钦上师在住持广仁寺后,修缮寺院、保护文物、编印书籍、倾力慈善、兴办活动,在修行中不仅慈悲为怀、利乐众生,还积极宣传传统文化,爱国爱教,展现了非凡的个人魅力。2013年11月,本人对仁钦上师进行了采访。

记者 :我们知道藏族同胞是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您是蒙古族,蒙古族的信仰情况是怎样的?能否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修行之路?

上师 :蒙古族其实也是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中国历史上蒙古族对藏传佛教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对格鲁派的弘扬上。广仁寺内照壁上的《蒙人驭虎图》就表现了蒙古人与藏传佛教的历史渊源。

我出家的因缘是很特别的。蒙古族和藏族一样希望家里有孩子出家,以做喇嘛为荣。但我兄弟四人,大哥、三哥都是出家人,我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本想留我在家为他们养老的。但我一直到7岁还不长头发,村里人都说我上辈子肯定是位喇嘛,没办法,父母只好把我也送到我们当地的寺院了。奇怪的是到寺院不久后我就长头发了。后来虽然住在寺院,但读的是社会学校,一直读到高一。高一那年刚好内蒙古佛学院在招生,我就报考,被录取后成了正式的出家僧人。三年后毕业,被学院推荐到河北承德普宁寺担任经师,给40多名新出家的小喇嘛授课,两年后回到内蒙古大召寺常住。其间接受了内蒙古乌兰活佛、西藏丹增活佛、承德哈木尔活佛的各种灌顶传承。2001年10月,我受广仁寺方邀请入住广仁寺,这一转眼,距现在已整整12年了。这12年间我目睹了西安和广仁寺的巨大变化,能从蒙古草原来到古都西安,成为西安人,我发自内心地高兴。

记者 :广仁寺是陕西省境内唯一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是什么因缘促使您最终选择一个处于汉地的藏传佛教寺庙长住弘法的?

上师 :当时广仁寺方致函内蒙古佛教协会,介绍了有关广仁寺的历史以及现状,邀请接班的年轻僧人前来居住。大召寺推荐我来担起这个重任。一说起西安,我就想到那是个历史悠久的大都市,而且小时候读过《唐五传》和《封神演义》等,知道终南山有很多隐士、得道高僧,一直很好奇和向往,加上广仁寺方当时派去的居士将广仁寺说得特别好,我就心动了。我还找我的恩师乌兰活佛打卦,他说我的缘分就在广仁寺,听师父这么一说,我再也没有一点犹豫,立刻带了三个喇嘛来到了西安。

下了火车从顺城巷到广仁寺,当时的北顺城巷非常破旧,用脏、乱、差形容并不过分,我心中对西安的美好印象一下子破灭了。再到寺院,心里更是难过,广仁寺根本不是那位居士介绍的那样,寺院全部被矮小破旧的居民房包围着,大门也没有,只有旁边一个小门可以进出。院内杂草丛生,部分院落已成了停车场。我找到当时请我来的那位居士询问情况,我说:“你作为居士、佛弟子怎么还敢说谎话?”他说他担心我不来,我要是不来,这个寺院就要继续破败下去,他是为了寺院的发展、佛法的兴盛,这谎话不是利己,而是利益众生。我起初内心真有怨言,但后来理解了一个虔诚信众的发心。

在离开大召寺的时候,师兄弟及信众们给我举行了送行宴,庆祝我要到西安当住持,我也发出豪言壮语,发愿把广仁寺住持好,把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好。面对当时广仁寺的景象我不好意思回内蒙古草原,只能暗下决心留在广仁寺。起初压力还是很大的,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是很通,微薄的收入仅能维持寺院日常开支。吃住条件自然也是艰苦的,寺院每天吃浆水面、清汤面、苞谷糁。我和一同来的三位喇嘛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从小饮食习惯是吃肉(藏传佛教僧众允许吃三净肉,与其生活环境有关),当时特别不习惯,但是我们内心的愿力都是把广仁寺发展好。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我们的愿力得到了众多善士的乐助,寺院迅速复兴。其实我们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主动化过缘,因为我总担心会让别人为难,很多功德是信众们主动义务来做的,常常是寺院刚好需要做什么就会有人主动前来帮助。举一个例子,有一回寺院需要活动板房,我在网上查找西安做活动板房的信息,拨打的第二个电话是一位女士接的,我一说我们是寺庙,需要仿古活动板房时,她很惊讶地说:“我昨晚梦见给一个寺庙送房子,我马上过去。”她来到寺门口时就说:“没错,就是这个地方,我梦见的就是这个地方。”后来寺院所需的全部板房都由她免费赠送。更巧的是,她平时并不接那部电话,因为那是她们公司的业务电话,她是公司的董事长。后来她成了名虔诚的佛教徒。像这类的事很多,大家都觉得很神奇,我觉得只要我们的发心是正的,佛菩萨都会加持护佑,信众也会支持,寺院自然就会蒸蒸日上。这12年来,为恢复广仁寺的历史原貌,增强广仁寺的宗教文化氛围,我们自筹资金60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广仁寺山门、八座佛祖白塔,并对寺院各殿堂全部维修、重新彩绘,使寺院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根据藏传佛教仪轨,打造了全国唯一的精品千佛殿和全国首座黄财神千佛殿及护法殿、长寿殿、陕西唯一的大型金瓦殿、达赖班禅行宫,塑造了陕西省最大的千手观音及木雕强巴佛、佛祖12岁等身像等。

记者 :现在的广仁寺修缮一新,香火鼎盛,对于这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寺庙,您怎样理解它在新时代下所担负的使命?

上师 :藏传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仁寺建成以来就是藏传佛教寺院,现在全世界在关注藏传佛教文化,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对藏传佛教文化的保护传承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保证了藏传佛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在藏传佛教信徒和爱好者遍布全世界,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信众的帮助护持下,广仁寺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我们在2006年举行了“重走唐蕃古道——迎请文成公主回娘家”大型活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30多家媒体跟踪报道。文成公主在西藏影响非常大,她是我们古长安的女子,是促进藏汉民族团结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唯一被藏传佛教供奉在寺院的伟大汉族女性,被称为菩萨化身、度母转世。我们下一步还想组织“重走昭君出塞路,迎请昭君回长安”大型活动。昭君出塞的起点也是我们古长安城,昭君在蒙古地区影响力非常大,民间都称之为昭君菩萨或昭君娘娘,她是促进蒙汉民族团结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联合国推举的“和平使者”。我们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用史实证明汉藏一家亲、蒙汉一家亲,通过这些活动宣传促进民族团结。而且广仁寺有这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和深厚因缘,因为当年康熙皇帝选择在西安建广仁寺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定统一。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壮举中,广仁寺仍要发挥这样的历史使命。

记者 :您来到广仁寺后,先后亲自撰写或出资刊印了三本有关广仁寺和藏传佛教知识的书籍,并编著了中国第一份佛教寺庙手绘游览图,整理了相关文物,使广仁寺的影响迅速扩大。您当时是怎么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的?

上师 :刚来广仁寺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这座寺庙悠久的历史,它在佛教界地位甚高,存放文物又多,但竟然连周边的很多居民都不知道广仁寺,甚至出租车司机也觉得陌生,可见缺乏相关宣传。随后我就查找资料,又请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陈景富老师,陈老师说他已整理编写广仁寺资料多年,因为资金原因一直未能出版,后来我就筹集资金帮助他出版。我又觉得只写广仁寺历史还不够,还需要让更多人了解藏传佛教文化才行。于是,我又搜集、整理、编写了两本介绍藏传佛教的书。从结果看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当初很艰难,现在看来是值得的。实际上,广仁寺所藏的那些文物,是连一些艺术家、收藏家都渴望拥有、瞻仰的,却没有被重视,我们逐步加以整理、挖掘、考证,最后将它们一一保护、展示,还给它们应有的价值与尊重。如对于国宝级文物康熙帝的《御制广仁寺碑》真迹这件广仁寺的镇寺之宝,包括我们寺院内部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我觉得好东西一定要让大家看到才能体现它的好,所以我们计划不久后把康熙手书碑文原稿展示出来,让大家观赏,就是安全方面我们现在有些担心。

记者 :今天与藏传佛教相关的文物收藏市场火热,您认为这对寺庙文物有哪些利弊?

上师 :其实大家只看到了这些藏传佛教文物的艺术价值,很多人忽略了它的宗教价值,这很可惜。加上社会大环境对宗教有了很大的影响,现在有的人信仰淡化,我很担心寺院文物流失。比如,这些年藏传佛像动辄拍出百万元高价,原因在于藏传佛教的造像材质以金属为主,银佛像和铜佛像较为普遍,还有少数鎏金佛像。尤其是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藏传佛教成为国教,朝廷制作了很多宫廷佛像供皇室成员、达官显贵供奉,或赠送给蒙藏区的大活佛、大喇嘛,佛像的选材越来越珍贵,工艺、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在今天价格自然走高。但是我觉得这些珍贵佛像的拥有者应该把佛像供奉起来,这样才能体现佛像的真正价值,“文革”期间寺院的部分古代佛像流失到社会甚至国外,2011年我在美国的博物馆就看到众多庄严清净的佛菩萨像被当成工艺品展出,心里真不是滋味,感到很遗憾。其实把古代的佛菩萨像供奉在家里气场会特别好,会带来好运,一尊庄严宝像也是能让人宁静喜悦的,就像很多人一走进广仁寺就觉得内心获得清净自在,有很多感应一样。希望有条件的人遇到古代庄严佛像就请走供奉,不要将佛像作为买卖的商品来流通。

记者 :您认为藏传佛教中还有哪些文物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文化含量,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

上师 :佛教“五明”中的工巧明就是指通达有关技术、工艺、音乐、美术等艺能学问。藏传佛教非常讲求美术之美,所以一座古老的藏传佛教寺庙本身就是一座珍贵的博物馆,保护和修缮古寺就是在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藏传佛教的建筑、木雕、彩绘、酥油花、唐卡、古佛塔等都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精粹。

记者 :西安广仁慈善功德会是您住持广仁寺后工作上的一大亮点,做了很多让人们赞扬的功德,请您介绍一下创办这个慈善功德会的初衷。

上师 :佛教本身就有慈悲济世的传统。“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有条件的人也都有行善的愿望,只是近些年社会上某些慈善组织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伤了大家的心,让一些人愁于找不到内心百分之百认可信任的慈善组织。我发起成立广仁慈善功德会的目的就在于满足大家这个愿望,建立让大家放心信任的慈善组织。我们功德会的宗旨是“日行一善,每日一元;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一天1元,一年365元,不会给人造成压力,人人都能做慈善,广仁慈善功德会从2001年发起至今已有2000多名会员,慈善捐赠累计支出已达380多万元。

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大家是非常信任我们的,所以我们也为了不让大家失望,一直很努力做这件事。财务公开透明,进出的每1元钱全部可以公开查询,每1元钱也要花到点子上。我们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比如空巢老人,福利院的残疾、智障儿童等。我们在寺院山门口发放包子、盒饭已有3年时间了,供养了七八十位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每次看到他们吃饱饭面对我们微笑合掌的时候,我们内心暖暖的,很有成就感。同时我们也在一些大灾难中果断肩负起责任,在青海玉树大地震、四川雅安大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陕西勉县地震泥石流、内蒙古赤峰雪灾等大灾大难发生后,我们捐款捐物,组织志愿者到现场救助,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群众的高度评价。作为一名佛门弟子,我十分感谢那些出钱出力的护法志愿者们,他们很用心、很辛苦,但我相信他们的内心也是很幸福的。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西安广仁慈善功德会,利益更多的众生。

记者 :“上师”是藏传佛教中可以引导人们方向的人,作为金刚上师,您有什么宏愿想在未来实现?

上师 :僧人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是弘法利生,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佛法,把正能量发扬光大,把善念传播到社会每个角落,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个僧人的使命。有统计数字显示:现在全世界60多亿人口里,有50多亿人是有宗教信仰的,近10亿没信仰的人多在中国。我感到道德底线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很多人没有信仰。有信仰的人如果做错事,都会忏悔。但是没信仰的人会无所畏惧,随心所欲,做坏事后找关系送钱摆平,摆平之后还会做更坏的事情,这会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也会让整个社会道德的底线越发下滑,这很可怕。历史上中国是文明古国,盛唐时期、康乾盛世,佛教都受到推崇,信仰普及,国运昌盛,文明领先。现在我们物质生活很富足,但内心充满了疑虑,幸福指数很低。很多年轻人因为没有信仰,拼命追求名利生活,得到了很多,但是又不开心,很是迷茫。我期望大家要知道我们生活的目的是让自己幸福快乐,名利是不会让我们变得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熄灭贪嗔痴,找到本我,并活出本我,不要为贪欲耗费自己的一生。愿更多人走出误区,认识佛教,启迪智慧,感悟人生,精进佛法,利乐有情,快乐自己。

最后祝愿《收藏》杂志的读者朋友们身心自在,福慧双增,六时吉祥,扎西德勒。

(原载于《收藏》2014年第1期,收入本集略有修改) z/hwCDOHUUHQHibtCHde6u1WKxLbyBnWcgKfx3Hel8m55hqaJ6ZMFESxu90qzT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