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藏佛教文化史册中的一件盛事
——为《重走唐蕃古道》一书序

◎仁钦扎木苏

我从小就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7岁入寺,后从佛学院毕业。2001年11月,广仁寺为了传承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传统和学风,保持寺院的持续发展,从内蒙古地区邀请了以我为代表的数位喇嘛正式进驻广仁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界人士的共同帮助下,在关符清达喇嘛、杨宗仁喇嘛、龚森建达喇嘛的历史传承建树下,又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现广仁寺的局部已恢复了历史原貌,彩绘一新,人文、自然和谐优美,文物珍藏丰富,已经具备了对外开放的条件和游客所要享受到的文化氛围。就在发展广仁寺佛教文化进程中,将入蕃后未能回长安的文成公主请回长安、佛祖12岁等身佛像再现长安的宏愿被提上日程。我是该寺院上师,我把这当作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来完成,今日不完成更待何时?我在佛祖像前,发誓要完成此大事……

我们不能淡忘历史,正如列宁所说:“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根据《旧唐书》记载,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王松赞干布的王后,以此增进唐蕃和谐,共修边境之好。文成公主所率入蕃队伍集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文人、医士,并携有关于耕作、建筑、木工、纺织、机械、医学、历算、营造、工艺、佛教圣卷等的论著,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增进了汉藏民族的团结和谐。临行之前,文成公主特向唐太宗请得印度国王送给唐王朝供奉于长安开元寺的国宝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与其一同入蕃,由于路途遥远不便运送,该佛像乘坐的莲花宝座未能带走(现供奉于西安广仁寺内)。文成公主入蕃后,这尊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被安置在今西藏拉萨大昭寺,成为大昭寺主供佛像,唐佛教文化自此传入西藏。

在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相处的十年间,松赞干布曾允诺文成公主回长安一解乡愁,但因战乱而未能成行。松赞干布逝世后,唐高宗曾降旨让文成公主回长安安享晚年,但她考虑到唐蕃之间的和谐相处,加之依恋吐蕃人民,且不愿离开松赞干布墓,因此文成公主一生未能遂愿回到长安。经过1365年,文成公主因其专情及高风亮节仍受到藏族人民的爱戴,并被视为绿度母的化身,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入寺受后人供拜的女性。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敕建广仁寺,之后唐代莲花宝座移入寺中供奉至今。广仁寺是陕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是衣钵传承藏传佛教的弘教圣地和汉、藏、蒙、满民族共同信仰的凝结,更是藏传佛教在陕西的发源地和民族团结的通途桥梁与和谐的象征,因此在政治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广仁寺与蒙藏地区佛教交往频繁,众多著名佛教高僧、名士曾多次入寺朝拜,广仁寺成为汉、藏、蒙、满民族宗教信仰的回向香城。多年来广仁寺一直致力于创建宗教文明场所,促进民族和睦往来。迎请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及文成公主像入住广仁寺一直是我们的一桩宏愿。

佛法讲:心诚则灵!佛事结因缘,普照天下人。成长于台湾的旅美华人齐茂椿先生,曾多次专程前去西藏大昭寺参拜这尊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了解西藏的变迁。他在激动之余,更加感慨文成公主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遂心中起念欲雕刻复制这尊佛像和文成公主像,并由大昭寺出发,沿唐蕃古道返回长安,再现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让更多的海外华人、国际友人了解1365年前中国的这段流光溢彩的辉煌历史。相信这一举动将加强海外华人的向心力,对祖国统一这一时代主题影响深远。说来真是奇巧成大事,这个想法与我的多年宏愿不谋而合啊!

当年文成公主由唐蕃古道入藏,今天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和文成公主像再经唐蕃古道回到长安,这必然是不朽的历史趋归,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将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和文成公主像请回西安是佛教界一次十分重要的佛事文化活动。对于此次活动我多次与西藏有关人员联系沟通,是在得到同意后并且在对方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实施的。

千年等一回,意义不寻常。此次迎回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和文成公主像,必将成为古城的著名人文旅游景观。两尊佛像我们于2006年9月底全部复制完成,“梦怀长安古城,重走唐蕃古道”活动也正式启动。2006年10月15日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大雄宝殿举行隆重的藏传佛教开光大典,同时特别邀请了德高望重的活佛、上师、108位喇嘛、各界人士以及众多新闻媒体参加。两尊佛像在10月16日正式起程,沿唐蕃古道,一路风尘,一路艰险,经由拉萨、那曲、玉树、西宁、临洮、天水、凤翔、扶风、咸阳,终于在10月27日到达西安广仁寺。我们始终难忘途中经过的玉树县,那里建有文成公主庙;黄河源头的青海玛多县的柏海,那里留有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的印迹;青海湟中县的不再回顾东方的日月山,那里是当年文成公主弃镜凄别的地方;青海西宁黄教宗喀巴大师建立的塔尔寺,让人在庄严肃穆中体味密宗的意境;甘肃永靖县的炳灵寺,那有文成公主雕塑的8丈佛像;珍藏佛祖“佛指舍利”的扶风法门寺,当年文成公主入蕃时,该寺庙还做过三天三夜的道场……我们更不能忘记2006年10月29日这天,古城西安秋雨纷飞,把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意境活灵活现地衬托出来。当日上午,48辆大小汽车,载有300多人专程前去佛教圣地法门寺,迎接文成公主回娘家。法门寺近百名僧人和当地群众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到了下午3点钟,西安南门广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号角长鸣,夹道欢迎的群众以及省、市领导,佛教界代表,用最隆重的中国第一入城仪式来欢迎文成公主载誉归来。随后广仁寺千佛殿开光,向游客免费开放一个月,日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这些活动完成了广仁寺的宏愿,展现了华侨爱国爱教之心。此次迎接文成公主的活动通过宣传文成公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的主题思想,昭示宗教信仰民众的爱国思想,促进多民族团结和谐,在古长安再现大唐历史,为古城西安的旅游经济增辉,也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

藏族人民崇佛,普遍诚笃。若论宗教对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及至民风民俗影响之深刻,非西藏莫属。藏域所崇佛教,被称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究其本源,当属佛教中的大乘佛教,与汉地所传为一路。但它又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明显地异于它的发源地印度以及其他地方所传的佛教。其中最具有特点的是参与地方政治、经济而形成的众多教派以及活佛转世制度,显密兼修,尤重密宗的修持,等等,可以说藏传佛教既有外来的特点,又深受本地古老本教的影响。

藏族对于宗教的信仰,如同所有古老的民族一样,可追溯至远古。那时盛行的是原始宗教——本教,即崇拜自然神。佛教传入西藏,有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传说在比松赞干布早五代的赞普拉脱脱日年赞时,有宝箧从天而降,内盛佛像、佛经、宝塔等物。如果可信,可以说在5世纪,佛教已开始渗入西藏。到了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了统一的吐蕃政权,佛教作为一种势力传入西藏。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墀尊公主各自带来了佛像,在拉萨建成大、小昭寺以供奉。当时松赞干布既要统一吐蕃王朝,又要摆脱本教的牵制,急需另一个神教的支持,以示赞普的至高无上,而释迦牟尼作为佛教世界中的唯一主宰,统治所有的神民,正合他的要求。赞普的兴趣所至,使佛殿得以建立,僧人得以有限地活动。以上就是我要说的文成公主与西藏地区佛教的发生与发展的有关联系。

松赞干布在位时期,正是我国唐朝太平盛世的贞观年间。内地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引起了吐蕃王朝的极大注意。松赞干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加强与唐朝的密切联系,大力汲取中原地区先进的汉族文化。641年,松赞干布迎娶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奠定了吐蕃和唐朝的200多年频繁友好往来的甥舅亲谊。649年,唐朝授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和西海郡王名号,而松赞干布上书唐朝表示效忠。此外,松赞干布又向唐朝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工匠,遣贵族子弟入唐朝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代典表疏。唐蕃之间亲密的政治往来和广泛的文化经济交流,为吐蕃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对加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所有这些,照今天的话说,“军功章”也有文成公主的一半啊!

在青藏一带,文成公主的美德和影响可以说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尽情传颂的程度。我们现在还可以从传为唐朝画家阎立德绘制的《文成公主降番图》中看出,当时的唐太宗将公主嫁给西藏王的生动情景,这种情景让人世代传颂。据说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宫殿中的曲吉竹普,又称法王洞,建筑在布达拉宫山顶,左右两侧配有两座小白塔,传说松赞干布曾在这里居住过。殿堂面积不大,内部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墀尊公主和禄东赞、吞米·桑布扎等的彩塑,形象颇为生动,相传为吐蕃时期的作品。至于始建于647年的大昭寺,是在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墀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之后所建之寺。大昭寺初名“惹刹”。传说,在建寺之前,聪慧的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等方法,推出了整个西藏地形,并在此基础上选定了大昭寺的地址。文成公主说,西藏形似一仰卧的魔女,而拉萨的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因而只有填湖建寺才能消除灾魔。于是,松赞干布下令填湖造寺。如今大昭寺已成为海内外游客进藏必游之寺庙,若未到过大昭寺就不算到过拉萨。而小昭寺与大昭寺是大致同时期修建的,全系文成公主自中原召来木工及雕塑匠修建的。小昭寺早期建筑系仿汉唐格式,崇楼峻阁,金碧辉煌,雄浑精美,极为壮观。该寺院建筑物面朝东方,据说是文成公主悲思唐朝之故。如今,走进寺庙,里面仍供奉着释迦牟尼、墨珠尔济、弥勒佛像。关于释迦牟尼像,即觉卧佛像、佛陀12岁时之等身像,为西藏最为珍贵的历史文物,系唐朝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入西藏的。641年(唐贞观十五年),唐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这些缔结汉藏人民团结和睦关系的友好使者在离开长安时,向唐太宗“请以释迦本尊与宝仓库之奁嫁”。“唐皇许之,造舆置觉卧释迦其上,使汉力士贾拉伽与鲁伽二人挽之。”当公主一行至拉萨北门惹木切原之时,车陷沙中,力士几经努力未能挽出,“乃即在觉卧像之四方,建立四柱,悬白帆帐而供养之”。后来公主再建小昭寺以供释尊。到了651年,松赞干布之孙13岁的芒松芒赞即位,听说唐朝要派重兵进藏,遂于652年将释迦牟尼像移至大昭寺,隐藏在明签南门内,并封堵门,画上妙音菩萨以作伪装。佛像藏于暗室60年,至712年金成公主来到西藏后,才把这尊佛像迎至主殿供奉。释迦觉卧佛像移至大昭寺后,尼泊尔墀尊公主携带进藏的另一尊释迦牟尼像搬至小昭寺内供养。这段曲折的故事,勾画出了7世纪下半叶的拉萨社会风貌。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秦中自古帝王州。”从公元前11世纪起,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定都长安,总计近1200年,长安为中国六大古都之首。特别是在中国古代社会最辉煌的大唐时代,首都长安就是开放性的世界大都会,当时同唐朝友好往来的国家就有70多个。“万国衣冠拜冕旒”,并非艺术的夸张。唐朝长安城里,亚非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人数众多,唐王朝的文臣武将中也有不少是高鼻虬髯的胡人,所以长安各类门派的文化积淀特别深厚。而密藏宗风广仁寺就是清圣祖康熙帝于1703年巡视西陲时,在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多民族国家政权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御批在西北重镇——西安创建的唯一的藏传佛寺,是西藏、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的活佛喇嘛上层人士及僧侣进京之行宫、挂单处。寺院是于1705年建成的,现还存有康熙帝亲书的《御制广仁寺碑》。据史料记载:广仁寺和青、藏、蒙、甘省份黄教寺院塔尔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大昭寺、拉卜楞寺和北京的雍和宫联系密切。历世班禅在寺中坐床、摸顶,喜饶嘉措活佛曾三次来寺讲经。香火旺盛时常住喇嘛上百人。原寺前有湖(寺址原为西湖园),南部有云居寺,东南部有万寿宫,西、北两面临古城垣,寺中安静肃穆,是参禅诵经、修身养性的理想宝地。该寺拥有下院胜严寺(西晋创建的敦煌寺),院内有西晋敦煌塔一座,塔高七层,这座塔常让人思古联想。这里每年都要举办“绿度母圣会”“宗喀巴古灯会”等重大佛事活动,其时人流如潮,香火不断。

300年来,风雨沧桑,广仁寺里也珍藏有康熙帝、乾隆帝亲赐寺院的唐朝开元鎏金卓玛佛像、汉白玉莲花缸;唐文成公主进藏带去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当时由于某种不便,承坐的底座未能带走,至今供奉于寺内,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和睦的象征;还有慈禧太后西行时赏的楠木龙床(班禅临寺曾坐此床)、龙灯一对;特别是位于寺中二殿前的一只汉白玉莲花缸,高1米,直径1.4米,座高0.39米,直径1.32米,内刻有铭文。体积如此之大的汉白玉缸,确为佛教寺院中的艺术珍宝。在此,我国佛教界上层人士章嘉活佛,九世、十世班禅,十世达赖以及历史上名人康有为、梁启超、程潜等人士分别为寺院题匾留念。

广仁寺也是多灾多难的,历经了兴盛与衰落、劫难与恢复的全过程。清同治年间的“华门之变”、丙寅年(1926年)军阀刘镇华围城、辛未年(1931年)广仁寺附近的军火库大爆炸事件,使寺院雪上加霜,无辜受难,寺院部分殿堂土木崩溃,广仁寺一下失去了往日的灵光。

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我国宗教事业的大发展,广仁寺也不例外。这次我们举办的“梦怀长安古城,重走唐蕃古道,喜迎文成公主回娘家暨佛祖12岁等身佛像重现古长安”的大型佛教文化活动,就是典型事例。近年来,西安广仁寺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面貌焕然一新,为陕西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如何将文物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使文化现象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中起到先进性的作用,也是一个寺院住持需要经常思索的问题。自2006年以来,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成千上万的游人涌向雪域高原,观光采风,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藏传佛教。就个人的宗教信仰来说,藏传佛教已开始东进,加强与内地的佛事交流,藏传佛教与内地佛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是件可喜的佛事圣缘。在此方面,西安广仁寺照样还是青藏、内蒙古一带佛教徒向往的朝圣殿堂。正如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崇西藏佛教,结好西藏政教领袖,仿照西藏布达拉宫,在承德兴建了普陀宗乘之庙。这就说明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信仰宗教,目的就是人类的和平与安宁。

唐太宗李世民曾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换句话说,现在我们编著的《重走唐蕃古道》这部书,就是我们研究文成公主与西藏人民和唐蕃古道的难得史料。爱国重教,弘扬佛注,安定八方,利乐有情。我相信广仁寺在今后佛事活动中,一定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带好头,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新贡献。

(原载于胡戟、齐茂椿著《重走唐蕃古道——接文成公主回娘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收入本集略有修改) Mqv70g4j5cRgaxUXFCWBuzv7b2JyH+vPrW4tG0cfbJpicXUqHLL+LnfbB4c8q/7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