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盘古创世与人类诞生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当我们追踪天地开辟万物起源人类诞生时,无一例外地要上溯到中国古代神话的神圣殿堂。创世神盘古因其开天辟地化育万物之功业而居于中国古代神话大神之首。

一 宇宙起源与万物化生

《楚辞·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这是两千多年前大诗人屈原对天地形成或曰宇宙起源冥思不解发出的叩问。而诙谐的庄子在《庄子·内篇·应帝王》却用开玩笑的形式对宇宙起源作出了解释:“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是当时很流行的创世神话,代表迅疾时间的倏与忽为浑沌凿开了七窍,浑沌自身是死了,但整个宇宙、世界却为之诞生了。囿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低下,人们对天地开辟无法给出科学的回答,却只能从神话的角度加以解释。在中国最为人们熟知的创世神话是盘古开天辟地神话,这得益于三国时吴人徐整的记载。徐整在《三五历纪》中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艺文类聚》卷一引)

徐整所记的盘古神话为卵生型神话,也叫天地分裂型神话,是典型的创世神话,其观点在世界各地先民中都有存在。这则盘古神话也从哲学方面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起源作了本体论的阐释。天地开辟后,世界还缺少自然万物,徐整在《五运历年纪》中载: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肤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本,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马骕《绎史》卷一引)

这是尸体化生型神话,在世界各地先民中也有存在,它是一种朴素的宇宙观,暗含着人与自然的对应与和谐。另外,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羲和生十日”“常羲生十二个月”、钟山之神烛阴(或曰烛龙)“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等等,也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这表明先民对宇宙自然的积极探索精神。

盘古“垂死化身”是盘古创世神话的丰富与延伸,创世神盘古用身体化生出宇宙天地世间万物,也包括人类自己。从此宇宙天地间有了人类,人类也开始用自己的实践活动书写着自己的神话,创造着人类童年的历史。

关于人类起源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未解之谜。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着反复的探索与推理,提出了人类起源的“进化说、基因说、能量说、生命说、细胞说、动物说、海洋说、外星说、制造说、神话说”等不同假设,但都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人类起源的“神话说”,内容相当丰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解释,有神造说:印度神话认为是梵天创造了宇宙万物,埃及神话认为是天神创造了天地万物人类,希腊神话认为是天神普罗米修斯兄弟创造了动物与人类,日本神话认为是天神创造了人类,日耳曼民族神话认为是神创造了人;有上帝造人说:《圣经》里讲上帝先造出男人亚当,再取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女人夏娃,于是有了人类;有动植物变化说:澳大利亚神话认为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中认为人是山犬、海狸、猿猴变的,希腊神话中也有认为某族人是天鹅、牛变的,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也有认为人是树、竹、葫芦变的;有身体化育说:挪威神话认为巨人始祖之死创造了万物,巴比伦神话认为魔力女神死后造就了天与地;有泥土制成说:新西兰神话认为人是天神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的,如此等等。人类起源的身体化育说与泥土制成说与我国的盘古化育万物与女娲用泥造人相同。无论哪一种人类起源神话说,都说明人类诞生很神秘很遥远。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卵生型神话和尸体化生型神话,是对宇宙形成、天地开辟、万物起源、人类诞生的神话解释。三国时代吴国人徐整首次记录了盘古神话,作为战国人的屈原无缘看到,故有对天地形成的叩问。盘古神话虽出现较晚,却填补了中国开辟神话之缺,后来居上,故被视为中国古代神话的开篇之作。

另外,关于宇宙天地形成,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哲学的朴素解释,《五运历年纪》载“元气鸿濛,萌芽滋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古今图书集成》之《皇极典》卷七引),《淮南子·精神训》亦载“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鸿濛鸿洞,莫如其门。有二神混生,经营天地……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淮南子·天文训》又载“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从神话的角度看,这叫“世界父母型”或“自生型”创世神话。

二 盘古神话根在中原

由于盘古神话是由南方人徐整记录的,且其在南方的流行盛于北方,故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南方是盘古神话的产生地。茅盾认为“盘古神话产生于南方而后渐渐北方的” ;马长寿认为盘古不是汉族的大神,它是汉族瑶族文化交流产生的瑶族大神,然后从瑶族传到了汉族 ;袁珂认为“盘古”是“盘瓠”的音转,“盘古神话大约是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神话槃瓠神话而改造制作成的” ;何新认为盘古神话是“取道西南流传到中夏的西亚、印度神话”或“是佛教和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北方是盘古神话的产生地,如张振犁说:“盘古开辟神话不产生自南方,而是产生自北方中原。”

(一)盘古神话起源于北方中原汉民族

我们认为盘古神话产生于北方中原地区,它是汉民族的创世神话。

第一,从族源上看,记录盘古神话的徐整所属的徐氏出于涂山氏,地望在“昔三代皆居”的河洛地区。周时“殷民六族”封鲁,徐氏即在其中。后徐氏同武庚叛周,周人讨伐之,徐氏族人被迫南迁徐州。公元前512年“吴人灭徐”,徐氏族人一部分迁至越国。今天的吴越腹地浙江、江苏一带流传很多徐偃王的传说,徐偃王庙也还有存在,徐氏在当地很有影响。作为吴人的徐整当属偃王一系,他们根在中原。故徐整记盘古神话很可能就是中原移民的南迁神话。

第二,从文化上看,徐整记录盘古神话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其文献名中包含着道家的“三才五行”学说,而太行山历史上也被称为五行山,这些都存在于北方,不为当时吴越文化所有。徐整作为中原人的后裔,记录中原移民带去的盘古神话是对其家乡故土的思念。盘古死后尸体化为“四极五岳”,除南岳外,其余四岳都在北方中原一带,而盘古血液化为“江河”之“河”也当为黄河无疑。

第三,从神话地理上看,济源太行山有个盘古寺,当地流传的盘古神话与《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所记盘古神话的最早形态很接近;中原盘古神话传播的黄河两岸的太行山、桐柏山系及豫西等地,其中的山川形胜都有与盘古神话相符的地方。

(二)盘古神话的核心地在桐柏地区

盘古神话是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创世神话,自河南济源太行山南到河南南阳桐柏山一线是盘古神话群集中地,而核心区在河南桐柏县与泌阳县的桐柏山一带。

第一,从地理上看,徐整记述说盘古死后“血液为江河”,但在明人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引徐整《五运历年纪》中明确载盘古“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淮渎即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后代的文献多载桐柏山是淮水源,那里有淮渎庙、盘古庙及盘古神话传说等盘古神话遗存。

第二,从图腾信仰上看,龙图腾是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称,而文献载盘古的形象是长着一颗龙头,在桐柏山的盘古塑像头部有两只角,喻示盘古是龙。另外桐柏山地区流传着盘古是龙的儿子、盘古兄妹结合繁育了人类的传说。

第三,从敬祖传统上看,桐柏民间认为盘古是他们的祖先,农历正月初一是盘古的生日,初一到初十桐柏不举行闹新春游艺活动,而是用安静的方式欢迎盘古回家过年。泌阳传说农历三月三是盘古爷造人的纪念日,于是这一天在盘古山举行盛大的庙会,表示对先祖的怀念。另外,桐柏山民间亲密地称盘古为盘古爷和盘古奶,而其他盘古神话流传区则称盘古为盘古王或盘古帝。

第四,从民俗传承上看,桐柏民间习惯在窗户门头上挂太极图求吉辟邪,此俗源于当地盘古神话。传说盘古夫妇是两只猿,而这两只猿是由两条鱼变成的。盘古夫妇为了不忘先祖就常常把两条鱼抱在怀里,渐渐地盘古抱鱼姿势演化成太极图,久而久之桐柏民间为了缅怀祖先就有了挂太极图的习俗。

今天的泌阳被誉为盘古圣地,桐柏被命名为“中国盘古文化之乡”,这里有盘古村、盘古井、盘古溪、盘古神磨、盘古墓、盘古庙、盘古祖殿等盘古文化遗迹,有开天辟地、滚磨成亲、捏泥造人、治水降龙等盘古神话传说,以及盘古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之,中原为盘古神话的起源地和核心地。

三 桐柏的盘古神话与传说

中原河南是盘古神话的起源地,河南北部太行山地区有比较丰富的盘古神话。当地认为盘古出生于济源太行山盘古(谷)寺,盘古的出生是从混沌的鸡子中孕育出来的,他出生后孕育他的碎蛋壳化成了太行山的砚石层。盘古出世完成天地分离任务后死去,其肢体化作宇宙万物。

河南桐柏山地区是盘古神话的集中区。据张正、王瑜廷主编的《盘古神话》 ,高瑞远编著的《桐柏山盘古神话集》 ,桐柏县文化馆编印的《桐柏民间故事》 和现今流传于桐柏民间的传说,可将桐柏盘古神话归纳为“降生与创世”“婚姻与造人”“救世与治世”等内容。

(一)盘古的降生与创世

在桐柏山地区,盘古降生与创世主要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天上有九条龙:三条黑龙、三条白龙、三条黄龙。这九条龙轮班孵两个龙蛋。孵到一万八千年的时候,大一点儿的龙蛋破裂,一个头上长角、手持大斧的神人从里面站了起来,他就是盘古。孵蛋的龙见盘古形象与自己不同很是吃惊,于是用尾巴将盘古甩到地上。到了地上的盘古见周围昏暗不明混沌一片,很是憋闷,于是抡起大斧就砍。随着他大斧的起落,轻气慢慢上升,浊物纷纷落地,于是天地分开,变得清清楚楚。

第二个版本:盘古原为一位手执利斧神力超群的天神。那时空中只有一个混沌的大气包,地上也没有人类。于是盘古挥斧劈开大气包,破裂的大气包落到地下变成了地球。盘古也从天上来到地上。盘古所在的山成了盘古山,他在盘古山上造了日月星辰和世间万物,唯独没有造人。而另一种传说认为盘古不是来自天上,而是从西方昆仑山来到桐柏山的,他在桐柏山开始了创世。

(二)盘古的婚姻与造人

盘古婚姻是盘古神话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盘古被龙甩到地上,他抡斧开辟了天地后就睡着了。盘古一觉醒来见自己面前站着一位女子。这个女子是从那个小龙蛋孵出后被甩到地上的,她其实是盘古之妹。后来盘古兄妹结成夫妻,利用生育、捏泥人、甩泥浆等方式繁衍了人类。

第二个版本:很久以前,没有人类,一对名为祖先与姑娘的金童玉女从天而降。他俩来到地上后二人互不相见,分别生活在桐柏山的东山头和西山头上。祖先在东山头、姑娘在西山头各修炼了一万年,每十年都各自在盘石上刻下一个磨齿。二人不约而同向山下滚下石磨,石磨合在了一起,二人见面以兄妹相称。此时天书从天飘落,上书:“天书落地正当午,祖先、姑娘是盘古。滚磨合拢可成亲,莫称兄妹称夫妇。”二人奉天意结成了夫妻。天书落下之处形成一片房舍,二人以此为新房开始繁衍子孙后代。后来,这新房便是盘古庙,山便是盘古山。(《盘古令》,又名《天书缘》,桐柏县文化馆干部马卉欣录)

第三个版本:天神盘古从昆仑山下到下界创世,玉帝三女儿奉命帮助盘古,二人以兄妹相称。此时天地初成,根基不牢,天柱不稳,天上还有缝隙。于是三姑娘(盘古奶奶)站在盘古肩头,用藤条补天,盘古又用斧柄撑住了天,才使得天地安然无事。后来,洪水浩劫,世界毁灭,躲在石狮子肚子里的盘古兄妹幸免于难。洪水退后,石狮子撮合二人结婚繁衍人类。盘古不答应,他认为兄妹不能成婚,并生气地踩破龟壳,说如果龟壳重新合在一起便考虑结婚。盘古奶奶把四十五片碎龟壳拼好,石狮子向碎龟壳弹一点尘土,碎龟壳神奇地合好如初。但盘古仍有顾虑,提出滚磨成亲。随后盘古与盘古奶奶分别从两座山上各滚下一盘磨,这两盘磨恰巧合在了一起。于是盘古同意兄妹结为夫妻繁衍人类。很久以后,儿子问盘古奶奶父亲的来历,盘古奶奶羞而不答出走西山。此后盘古山上只有盘古一人孤独居住了。

关于盘古的来源,从天上来当为原生神话,而来自昆仑山则为次生神话,是受《山海经》中对神话天国昆仑山的影响所致。

(三)盘古的救世与治世

关于盘古治世神话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第一个是降龙伏兽的内容:盘古在开辟天地之后,九条恶龙掀起了滔天的洪水灾难。为了拯救天下,盘古与九条恶龙战斗,降服九条恶龙后把它们压在盘古山下,盘古自己则坐在山头上压住九条恶龙,洪灾得以治理。压九条恶龙的盘古山又称九龙山。降伏恶龙治理洪灾后,盘古和妹妹又与毒虫猛兽战斗,他们打死恶狼披上狼皮,发明了衣服。

第二个是教化治理内容:盘古兄妹认为不穿衣服有伤风化,于是把树叶穿起来披在身上,从此人们便有了衣服。做衣服的树从未开过花,兄妹二人为了表示感谢,让这种树可以不开花就结果,这就是无花果树。后来盘古兄妹成婚,生下八个儿子。盘古自己坐镇中央统帅天下,让大儿子治理东方,二儿子治理东南方,三儿子治理南方,四儿子治理西南方,五儿子治理西方,六儿子治理西北方,七儿子治理北方,八儿子治理东北方,全国由此划分为“九州”。一百万年后,盘古八个儿子死了,盘古将八个儿子的魂葬在石狮子山,此山后来也叫八子山。

桐柏山地区是盘古神话的宝库,盘古神话不断发展、演变、融合,呈现出动态特性,反映了盘古神话的区域性流变。

四 岭南盘古与盘瓠神话的混融

盘古神话虽源于北方中原汉民族,但在南方特别是在岭南地区对盘古的崇拜与信仰远远超过北方中原及其周边的甘肃、河北、山西、陕西一带,南方的盘古庙宇的规模与数量也远远超过北方中原及其周边地区。

(一)岭南的盘古文化

盘古信仰在岭南地区源远流长,文献载南朝时期就很兴盛。南朝人任昉《述异记》载:当时的桂林有供人祭拜的盘古祠,秦汉时的南海郡(包括岭南的大部分地区)有盘古文化古国,那里推崇盘古、信仰盘古、兴建盘古祠,很多人以盘古为姓。可见南朝时期盘古文化在岭南地区十分兴盛。现今的岭南地区盘古文化遗存很多,如盘古山、盘古岭、盘古庙、盘古石、盘古村、盘古坛等;据统计,仅广东省就曾修建有191座盘古庙(其中一部分为瑶族修的盘王庙);今广东省罗定市甚至还有盘古姓氏。

岭南的盘古文化集中在瑶族、畲族、客家人三大族群中,特别是瑶族,他们认定盘古是其始祖,定期祭祀祖先,用“跳盘王”“做盘王”“还盘王愿”活动来缅怀祖先。1984年瑶族把农历十月十六日定为“盘王节”。在岭南盘古文化圈,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亦有十月十六日)举行盘古诞祭祀活动,持续数天数夜。

(二)岭南的盘瓠文化

岭南盘古文化兴盛,盘瓠文化也很流行。究其原因,盘古文化兴盛源于对盘瓠的崇敬。盘瓠是南方瑶、畲等族的祖先,晋人范晔在《后汉书》中对前人的盘瓠神话进行了总结性记载: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乃以女配槃瓠。……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槃瓠”即“盘瓠” 。“蛮夷”是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槃瓠神话是中国南部少数民族祖先起源的神话” 。范晔之前就有盘瓠神话的文献记载,如东汉《风俗通义》《魏略》《搜神记》《山海经》等,由此可知至迟在东汉前岭南就有内容相仿的盘瓠神话流传。岭南的瑶、畲、苗、壮等族广为流传盘瓠神话,瑶族《盘瓠王》(《盘古歌》《盘古皇歌》)、畲族《狗皇歌》(《盘瓠歌》《高皇歌》)、苗族《盘王歌》等是他们歌颂祖先的经典,特别是瑶族与畲族,他们视盘瓠为祖先,敬盘瓠为图腾,严禁渎狗杀狗,隆重祭祀狗头王盘瓠。

祭祀盘瓠是岭南瑶、畲等民族的礼俗,其时间久远形式多样。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就载有盘瓠后代“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晋人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载南蛮“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唐刘禹锡《蛮子歌》载畲族“时节祭盘瓠”。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瑶,本盘瓠之后……岁首祭盘瓠,杂揉鱼肉酒饭于木槽,扣槽群号为礼”。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百载广东博罗县瑶族“自言为狗王后”、畲族“本盘瓠种”,他们都“家有画像,犬首人服,岁时祝祭”。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七《人语》载曲江瑶人“七月望日,祀其先祖狗头王”。道光《长乐县志》卷六载长乐(五华)县之瑶族“自信为狗王后,家有画像,犬首人服,岁时祝祭”。道光《廉州府志》卷四载广西廉州府一带(今合浦地区)瑶族“岁首祭其先,杂鱼肉酒饭于木槽,少长扣槽,群号为礼”。民国《乐昌县志》卷三《地理志三》载乐昌县瑶族“每年拜(狗头)王,三日功课,意在祈丰驱厉(疠)”。海丰县瑶族“家供画像,犬首人眼,岁时祀之”。广西的“狗头瑶祀狗,每年夏历正朔,家人负狗环行灶三匝,然后举家拜之,谓必如此,然后家运乃隆” 。今天,岭南瑶族民间传唱《狗皇歌》,家中都有犬首人腹的祖宗画像,定期举行对祖先盘瓠的祭祀活动。在着装上,畲族姑娘钟情凤凰装,认为那是三公主同盘瓠结婚时穿的礼服。

(三)岭南盘古与盘瓠文化的叠合与共融

马长寿认为“盘古”与“槃瓠”音近,或即为一物 。夏曾佑也认为二者音近,所指相同 。据研究,“盘古”与“盘瓠”所指有异,不是同一神祇。从文献记载看,《述异记》等文献中既有盘古,也有盘瓠。从文化内涵上看,盘古与盘瓠虽都是氏族社会图腾崇拜的结果,但盘古既是开辟神也是始祖神;而盘瓠仅为西南瑶、畲等民族的祖先。从流行范围看,盘古神话流布范围广,北方中原与南方岭南都有流行;而盘瓠神话与文化仅限于岭南地区。从民族信仰看,盘古开辟神的地位是全民族的;而盘瓠神仅为岭南瑶、畲、苗等民族的先祖受到祭祀。

然而,当盘古文化随着中原汉人南下进入岭南地区遭遇盘瓠文化后,“盘古”与“盘瓠”就发生互混互渗互叠互融现象,致使二者难以区分区别,甚至不加区分区别。这种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广东肇庆名为“盘古祖殿”的庙宇供奉的是盘瓠而不是盘古,而庙宇楹联书为“开天垂象物,辟地启鸿蒙”,写的显然又是盘古。广东连南瑶族“盘古王节”祭祀的不是盘古,而是“狗头人身”的盘瓠。广西马平县城江东岸瑶族壮族所建的盘瓠庙却“俗误为盘古”(乾隆时《马平县志》卷三),广西柳江县的瑶族壮族所建的盘瓠庙也“俗误为盘古”(民国《柳江县志》卷七)。很多人都把“盘古”与“盘瓠”误用,他们不知其差别或不愿区别,如近人刘锡蕃在《岭表纪蛮》就说“畲民之祖先为盘古”,这显然是不对的。曾祥委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肯定地说,广东的畲族不会发生“盘古”与“盘瓠”的叠合与混淆情况,他们把二者区分得相当清楚。而广东瑶族,他们却称祖先狗头王盘瓠为盘古,他们还认为盘古和盘瓠都是他们的祖先,盘古不仅是创世神,而且还是瑶民的祖先神,而狗头王盘瓠也与三公主一起繁育了瑶人。虽然创世神与祖先神的神话母题不同,但在瑶人眼里“盘古”和“盘瓠”经常是叠合在一起的 。岭南客家人属于北方移民的后裔,他们崇拜的是创世神盘古,但由于长期与少数民族杂居,故盘瓠也在他们的祭祀对象之列。

“盘古”与“盘瓠”在岭南地区的混用、叠合、融合由来已久,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盘古”“盘瓠”古音相同所致;其二是从古至今盘古庙创建者的疑误引起的;其三是文化交流互融与民族融合的结果。

自舜帝以来,随着北方中原人的南迁及中原文化的南播,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岭南地区交汇交流,互相影响互相融合,进而也促进了岭南民族的共存与融合。如肇庆盘古祖殿最早为宋代瑶人建,供奉的是瑶族祖先盘瓠。而到了元代,由于汉族瑶族长期杂居亲如一家,于是把它改为十皇殿,殿内供奉汉族5位祖先“轩辕、神农、伏羲、颛顼、少昊”,瑶族5位祖先“后土皇、高辛皇、盘古皇、衡山皇、白马皇”,10位祖先共享祭祀,直到现在,但目前在肇庆却没有一个瑶胞了,其原因一是外徙、二是汉化。历史上的广东花都狮岭镇是瑶族聚居地,但现在无瑶族人居住,原因也是外徙或汉化。现在的花都有保存完好的盘古庙,其实它是由瑶族所建的盘瓠庙。花都的盘古诞活动一直兴盛不衰,它成了岭南人及很多华侨祭拜盘古寻根问祖的盛会。潮州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与聚居地,但畲族大都外迁他乡,现在的凤凰山是外迁他乡的畲族每年回乡的祭祖地。畲族的族谱中的“盘瓠”又有“盆(盘)古大王”“驸马”“龙犬”等汉文化色彩浓厚的称谓,这是受汉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 。广西桂北桂中桂东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居住区有很多盘古庙,也有很多盘古歌谣流传;桂西壮族民间流传《盘古开天辟地歌》。盘古神话流传了一两千年,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畲族瑶族壮族等民族长期与汉人杂居相处,受汉文化影响,自然也会信仰盘古。岭南的客家人长期与瑶族畲族等族杂居相处,受其文化的熏染,自然也会接纳盘瓠。“混沌初开,天地神人尊盘古;乾坤久奠,苗瑶壮汉荐轩辕”,这是今天柳州复建的盘古庙的楹联,它形象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民族大团结的结果。

盘古与盘瓠神话在岭南的交流与融合,是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的典型事例,其中也反映出民族迁徙融合和岭南民族分化及融合的过程。

五 盘古神话流变与民族文化特征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盘古神话为后出神话,但因其填补了开辟神话之空白,加上恢宏的气势,所以一出现,便为华夏民族与华夏文化所接受,并且在流传过程中内容不断丰富,并被赋予时代与地方特色,遂成为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内容。

(一)盘古神话的传播与流变

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经典,盘古神话及其盘古文化随着时间流逝、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遍布大江南北,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任昉《述异记》对盘古神话记载如下: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

梁人任昉《述异记》记述的盘古“垂死化身”比徐整的《五运历年纪》更进一步,其明确指出了盘古“五体化为五岳”的名字,就连盘古的喜怒表情也成了自然天象的晴和阴。且明确指出南海与桂林的盘古文化。

到了明代,周游在《开辟衍绎通俗志传》第一回中则补充了非常华丽壮烈的情节,盘古“左手执凿,右手执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述写出盘古开天辟地是利用工具“凿”和“斧”进行的,这与“开天辟地”之“开”“辟”更相符。在盘古的“斧劈”与“凿开”中“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于是天地乃开。

又明代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曰:“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同为引自《五运历年纪》,《广博物志》与《绎史》不同,这可能是《五运历年纪》版本的不同。《广博物志》里明确指出了盘古所化的江海是淮河,指出了天象昼与夜形成于盘古眼睛的睁与闭,而且描绘出盘古的形象是“龙首蛇身”。

由于盘古化育万物,故盘古作为人类始祖的记载也有很多:

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述异记》卷上)

南海中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则盘古亦自有种落。(《述异记》卷上)

狗王惟狗瑶祀之……盘古为一般瑶族所虔祀,称之为盘王。(《岭表记蛮》)

苗人,盘瓠之种也。(《峒溪纤志》)

盘古本为苗人之祖,原为盘瓠之转。(《粤西琐谈》)

祀先之礼,苗人最重。洞穴之中,时有崇弘壮丽,牓为盘古庙者,中祀盘古,天皇、地皇、人皇以次相附。武宜境内亦有之。每届六月初二,相传为盘古生辰,远近数百里间,凡汉、苗无论男女老幼,莫不奔走偕来。(《粤西琐谈》)

随着盘古神话的流行,各地关于盘古神话的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富:

盘古山,本名盘山,后讹化为盘古山,因建盘古氏庙。(《泌阳县志》)

桂林有盘古祠……南海国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述异记》卷上)

始兴县南十三里,有鼻天子陵。重修《始兴县志》,断为盘古之墓。……郴州有盘古仓,会昌有盘古山,湘乡有盘古堡,雩都有盘古庙。(《两般秋雨斋随笔》卷二)

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颇有灵应。(《录异记》)

侧有大山,高出云汉,有巨人足迹,入石,深二丈,长八尺,云是盘古遗迹。(《明史·锡关传》)

(青)县南七里有盘古沟,相传盘古氏冢在水中,石棺铁锁系之,或隐或见。沟北岸立庙。(《北游录·纪程》)

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按《地理坤鉴》云:“龙首人身。”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元丰九域志》:“广陵有盘古冢、庙”,殆亦神假者。《录异记》成都之庙有盘古三郎之目,庸俗之妄。(《路史·前纪一》罗注)

神话的传播有明显的地域区别,在盘古神话的起源地太行山南部与桐柏山地区关于盘古的神话有所不同。当女娲、伏羲神话向西传播至豫西后,盘古神话又与伏羲的洪水神话相结合,并吸纳了伏羲、女娲神话中的一些因素,于是盘古神话中便出现了洪水神话、补天传说、滚盘成婚、怒踏神龟、抟泥造人等一系列传说,这些原本是伏羲和女娲神话的核心内容,在这里都搬到了盘古神话当中,从而使盘古成为融开天辟地、补天造人于一体的万能大神。

随着中原人的南迁,盘古神话向南方和西南传播。这种传播与中原人多次南迁有很大关系。当盘古神话随着移民南迁之后,与当地少数民族的神话相融合,于是南方有关“盘瓠”的传说也加入盘古神话当中,这不仅丰富了“盘古”神话的内容,也使盘古成了南方诸多民族的共同祖先。

(二)盘古神话的民族文化特征

从民族文化视角审视盘古神话,其有以下特征。

第一,神话的融合与新生。在盘古神话产生之初,古人只是以最朴素的思维对天地形成作出一种解释,开辟神话是盘古神话最早的核心内容。后来盘古神话与女娲、伏羲相关的洪水神话、补天神话及造人神话结合之后,于是发生了质的变化,盘古由虚不可及的开天大神变成了一个世俗的始祖神。当这种变异之后的新神话传说又因为人类的迁徙等因素被带到南方后,遂与南方的土著神话相融合,于是又使盘古成为南方各民族的共同始祖神。

至后代,当西亚神话传入中国之后,盘古神话再一次吸收了西亚神话传说中的一些内容,将亚当、夏娃的故事部分内容也融入盘古神话当中,如出现了盘古兄妹以树皮做衣服,又加上了无花果树的传说。经过反复的融合、嫁接、新变,古老盘古神话形式上也变成传说,内容上也由早期人类对宇宙生成的思考,一变成对万物产生的解释,再变为人类起源的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盘古神话的内容。

第二,盘古神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德精神。尚德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的文化精神之一,这种精神也同样体现在创世神话中。纵观世界其他民族比较著名的神话传说中,其开辟神话大都是充满血腥与杀戮的。在古巴比伦创世神话中,巴比伦部族中原分为两派,一派为“混沌”,象征着无秩序、无规律,这一派的神都是从汪洋中出生的怪物;一派为“秩序”,象征着有序、规律,他们是从五片汪洋之中分化出的正义天神,经过拼杀,秩序最终战胜混沌,以混沌族众神的尸体创造了天地、万物、人类。北欧神话中也有创世神话,其讲述的是强大的天神奥定在杀死怪物冰巨人之后,以其尸骨创造了天地万物。

而中国创世神话则完全不同,创世大神不是以同类的血肉来创造万物的。盘古在完成天地开辟工作之后,以自己的躯体创造了万物,于是他的一双眼睛变化成太阳与月亮,他的头颅与四肢分别化为五岳,他的血脉变化成长江与黄河这两大母亲河流,他的毛发化成大地上的草木,他的肌肉化成滋养万物的泥土,而其筋骨化成金属、石块,最后,他身体上的寄生物变成了人类。

第三,盘古神话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淮南子·精神训》论述天地形成时认为,在天地没有开辟之前,大自然处于一片混沌状态,混沌之中有一团广大的明暗之气在强烈地活动着。随着自然的变化,这团混沌之气便分成了阴、阳二气,二气作用而产生了天下万物。阴阳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见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元素。而《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则认为,“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可见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与中国古代阴阳哲学具有直接的渊源,盘古神话是对中国古代阴阳哲学的最好解释。

第四,盘古神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性。重伦理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在远古的母系氏族时代,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兄妹之间有婚姻或性的关系实属正常,所传在洪水之后,盘古与其妹妹通婚而生下人类的传说也是符合神话逻辑的。然而这种现象在后天看来却是违反伦理行为了。所以在盘古神话的婚姻传说中,将兄妹二人的结合交由上天来决定,这便有了兄妹滚磨成婚的传说。这也许并不是盘古神话传说一开始便存在的内容,而是在后天伦理社会时加上去的东西,但它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伦理的特色。

总之,盘古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篇章,其在后世流传中也与其他神话发生融合而有所变异,但其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却是永恒的。 VsMBWYlhFN9Q2vZXWm6K0e1HqAHHYv0QbvKTVRuSXV02augMf3zmLoV6ys+bzc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