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神婚

一 第一对夫妻神

在日本神话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是日本天皇室和日本民族的始祖神。他们首先是作为兄妹,根据大神的指示下界,营造国土并生育人类,他们是日本史上的第一对夫妻,举办过两次婚礼。后来夫妻反目,也是史上第一对离婚的夫妻。其中母神是史上第一个死亡的神,实际上是第一个死亡的女人。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神话中,神先于人类而存在,神和人一样,也有男女,也有夫妻,也有生育,因而也会有第一对夫妻。如果他们生下的是神,他们就是神族的始祖;如果生下的是人,他们就成了人类的始祖。

在古希腊神话中,第一个从混沌中分离出来的是大地女神盖亚,她创造了大地、海洋和天空,并生下长子乌拉诺斯等三尊神。后与乌拉诺斯(第一代神王)结婚(母子婚),成为一对夫妻神,生下了十二个泰坦神,乌拉诺斯既是盖亚的长子,又是她的丈夫。

在印度神话中,世界的创造者是大梵天。大梵天是婆罗门教的主神,有四脸四臂,眼能观四面八方,是至高无上的神。因为寂寞,从身体各部分生出六位神。后来决定再创造能繁衍后代的神,所以先从右脚大脚趾生出了第七个儿子——达刹,后又从左脚大脚趾生出女儿——毗里尼,兄妹俩在梵天的庇护下生长得特别快,最后还结成了夫妻,成了第一对夫妻神,生下了50个女儿。这些女儿都嫁给了这对夫妻神的哥哥或侄子。

尽管大梵天生育了七子一女,但是仍摆脱不了寂寞,没人陪他消遣,共同分享快乐。于是他用他自己的一部分创造了一个女人,即第一个女神——莎维德丽,亦即辩才天女,梵天爱上了她并娶她为妻。

二 合婚神话

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彼此发现对方的身体差异并产生了强烈的性冲动,他们决定结为夫妻,在没有证婚人的情况下举办了婚礼。婚礼仪式很简单,男神对女神约定二人围绕着天之御柱转圈,男左女右,也就是男方从左边向右出发,女方从右边向左出发,最后相遇的地方就是做爱的场所。当绕着御柱走时,女神先开口赞美男神是一个好男子,男神接着夸对方是一个漂亮又贤惠的好女子。相互说完后,男神发现不对劲,他觉得女神先开口说话会带来不吉利的事。

从这一段合婚神话描述中,包括三个重要的信息。

(一)天之御柱:实行合婚的道具

这里的“天之御柱”可以解读为象征男根的器物,对于它的器物特征可以做以下理解。第一,它是一棵很多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木。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粗大的树,兄妹俩就无法分巡环绕,像捉迷藏一样看不见对方。第二,《日本书纪》明确指出,自凝岛本身就是天之御柱,是一座山,兄妹俩可以环绕行进。

(二)分巡环绕:实行合婚的形式

分巡环绕是指兄妹俩围绕着天之御柱从不同方向相行,最终会合。日本神话里兄妹合婚的情节,与中国南方的苗族、瑶族、彝族关于伏羲、女娲的兄妹婚神话有高度的相似性。

其一,广西融县罗城的瑶族传说。

洪水过后,人类灭绝,只剩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伏羲欲娶女娲为妻,女娲以兄妹血亲违犯人伦而拒之,伏羲再三请求,女娲无奈,便说:“你来追我,若将我抓住,我们便成婚。”二人绕一大树同方向旋转,伏羲追不上,心生一计,返身逆向追逐,将妹抓住,于是二人结婚,不久生一子,是为肉球。

其二,瑶族另一则兄妹婚神话。

躲过洪水的伏羲、女娲兄妹为了人类的繁衍决定结婚,但羞于为夫妇的女娲有所犹豫,后对其兄说:“我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追,如果能追上,我们就结为夫妇。”女娲绕一大山奔跑,伏羲追逐其后,追了七圈仍未追上。这时一只乌龟教伏羲逆向追逐,于是女娲迎面撞上伏羲。但女娲怪龟多管闲事,因此不能接受求婚。两人又相约用其他方法占卜是否能结婚。二人从山上滚石磨臼,约定如果石磨臼能重合,即结婚。石磨臼果然结合,兄妹成婚,先生下一肉块,伏羲不悦,将肉块切碎,切碎的肉片化为人。

其三,云南彝族传说。

洪水中一对兄妹乘坐木箱存活下来,哥哥决定与妹妹结婚。但开始妹妹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后来两人占卜,根据神的旨意结婚,婚后生一肉球,肉球切碎后化为人。

陶阳先生在《中国创世神话》一书中,对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洪水与兄妹结婚的母题进行如下的叙述。

大洪水过后,人类灭绝,仅存的兄妹结婚,承担繁衍新人类的重任:①天神明谕兄妹成婚,留传人种;②兄妹害羞,不从;③通过占卜与验证:甲式占卜,如卜龟、卜竹等;乙式占卜,如滚磨盘,滚筛子,相互追逐等;④兄妹婚后,或生小孩,或生肉球,或生葫芦,或生怪胎等,兄妹成为新人类的始祖。

吉田敦彦指出,日本神话特别是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出场部分以及山幸彦同海幸彦之间争斗的故事,的确受到了与之情节相近的中国南部传说的强烈影响。占才成博士考证的结论得出,日本二神巡绕合婚的神话无疑受到了中国《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独异志》等文献中伏羲、女娲巡绕合婚神话的影响,特别是敦煌残卷《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神话情节、结构上,都具备了影响的可能性,成为影响中日巡绕合婚神话的有力证据。

(三)男左女右:实行合婚的方向

据传说,盘古化仙之后,身体器官化为万物,其中日、月二神是盘古双眼所化,日神是左眼所化,月神是右眼所化,而日神是伏羲,月神是女娲,这就是中国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的由来。

男女神在举行婚礼时,采取分巡环绕,男左女右的绕柱方式。日本学者清原贞雄认为这是受到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白虎通》有“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说法。因为“阳道左回,故天运左行”。而中山太郎则认为日本二神环绕合婚的方式来自《淮南子》。《淮南子》有云:“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于子,月从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谋德。”这里的“雄左行,雌右行”的观点更接近于“男左女右”的环绕模式,日本兄妹神作为阴阳二神的环绕方式有可能受到这类中国古代思想观点的影响,但是否直接来源于上述的文献资料,则有待进一步考证。

自古以来,日本就有深厚的左右尊卑观,其中最主要的依据是伊邪那岐的左眼化生了太阳神天照大神,右眼化生了月神月读命。天照大神地位最为尊贵。日本考古学家在考察圣德太子的墓地时发现,墓内有三个棺木,中间是太子之母间人穴太部皇女的棺木,左边是太子棺木,右边为太子妃的棺木,这正体现男左女右的规则。还有,日本古代官制的设置中,《大宝律令》规定太政官是律令制国家的最高机构,由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纳言构成议政官组织,太政大臣为最高首长,无适任者则不设;而左大臣是仅次于太政大臣的官职,在没有太政大臣时则为最高首长,而右大臣则次于左大臣。以上称为三公。在日本历史上,崇左贱右是自始而终的做法。

而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左与右孰贵孰贱有所差别。清代学者赵翼的研究结论是,周代尚左,战国秦汉尚右,六朝隋唐宋尚左,元代尊右,明清又尚左。不难看出,隋唐时代中国文化潮涌日本,日本也许是在这个时期接受了尚左贱右的观念,并始终保持下来。而作为文化输出者的中国,观念则一直是左右摇摆,而且存在地域的差别,如南宋学者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指出当时大宋有“南人尚左,北人尚右”的差异。

兄妹神在合婚过程中环绕方向的约定,是女神从右边(向左)走,男神从左边(向右)走,绕着相遇。女神自右向左,男神自左向右,亦即“尚左贱右”“贵雌贱雄”在日本神话中有特殊的意义,在后来的伊邪那岐的“三贵子”诞生过程中再次得以体现。男神洗左眼时化成神,名叫天照大神,洗右眼化成的神名叫月读命,一左一右,一女一男。这种对立的关系,也就是“贵左尚雌”的观念,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也大量存在,独龙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把太阳视为雌性,月亮则视为雄性,月亮是太阳的陪衬,雄性是雌性的附属。这是源于在人类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女性承担重要的生产劳动和生育重任,其地位高于男性,氏族系谱也是以母系为标准,由于社会地位高,于是女性居左。

日本神话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神话中尚左崇雌的做法,在历史上仍有某些相近相通之处。在日本古代婚俗中,入嫁的新娘首先要在灶边向左转三圈,以表示作为家庭成员对家神(即灶神)的敬仰。日本人穿和服时尤其讲究左襟和右襟的盖法,穿时右襟领贴胸口,左襟领再盖在右襟领上,此穿法称“右前”;反之,是入殓者的穿法,称“左前”。在葬礼中,不是送葬者绕棺木向死者告别,而是使棺材向左转三圈,以示再也不能说话的死者向送葬者致谢。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以太阳为女性,居左,月亮为男性,居右,在很久的时间里还保留着天葬,葬俗中以土葬在左,天葬在右,供奉祖先的灵位也是女居左,男居右。哀牢山的彝族老人和妇女至今着左襟衣裳。丧礼时孝子孝女皆着左襟麻布衣。歌舞时跳左脚舞、唱“左脚曲”等“尚左”的风俗不一一罗列。

后来,随着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男性成了社会的主角,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神话中的“太阳神”成了男性,雄性为大,居于左位。女性的社会地位处于下降和被排斥的状态。这反映在日本神话兄妹神巡绕中,男神因为女神先开口说话而认为不吉利,甚至会带来灾难而抱怨。

由于男女易位,尊卑互换,这种等级差别甚至用于解释男女在性生活之前及性活动中的体位。如隋代典籍《洞玄子》指出:凡初交会之时,认为男为阳,女为阴,男为天,女为地,因此,男女的正常体位应当是男在上位,是主动者,也居于统治者;女性居下位,是被动接受者,因而也是被统治者。这是父权社会中男性绝对中心的粗暴表现。日本进入中世纪以后,也是如此。平安时期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持续下降,甚至为了表现“男左”的尊贵,从江户初期,新婚妇女约定俗成地睡在右侧,而将左侧位置留给丈夫。

敦煌残卷《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中对伏羲女娲巡绕合婚情节的描写如下。

伏羲、女娲因为父母而生,为遭水灾,人民尽死,兄妹二人,依龙上天,得存其命。见天下慌乱,唯金岗(刚)天神教言可行阴阳,遂相羞耻,即入昆仑山藏身,伏羲在左巡行,女娲在右巡行,契许相逢则为夫妇,天谴和合,亦尔相知,伏羲用树叶覆面,女娲用芦花遮面,共为夫妇。

以上这段话在情节和结构上与《古事记》中关于兄妹神合婚高度相似,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天之御柱与昆仑山皆为合婚的道具。

第二,伏羲左巡、女娲右巡与日本兄妹神的分巡方向相同。男女在山中奔跑,相互追逐,本身就是在调情。

第三,皆有相约,也就是结婚的条件是二人分巡最后会相遇,相遇之地则是洞房花烛之处。

第四,都是根据天神的旨意行事,遵从天神的教导。

两者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日本神话中没有洪水母题,因而没有如伏羲、女娲那样明确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再造人类。日本兄妹神根据神敕创造日本国土和诸神。

2.在对待性的态度和认知上有较大的区别。日本神话中的兄妹神对待性的态度是自然的、原生的、坦然的。而伏羲、女娲碍于伦理道德的束缚,在性的态度上是含蓄和婉转的。他们在成全好事时,也由于彼此太熟悉,而不得不借助树叶和芦花遮掩。

三 结婚仪式的演化:神前婚礼

二神降临自淤岛后,先竖立天之御柱,盖了八寻殿,做好了结婚前的准备,然后男左女右分巡环绕,在环绕中相互赞美,作为结婚仪式,婚仪简单质朴。因为他们的婚礼既没有参加者,又没有证婚人,更没有乐队伴奏,除了主角还是主角。

受神道教的影响,传统的日本婚礼是在家中设有凹间的和室,新郎、新娘在守护这个家庭的神明面前发誓携手共度今生。

在神社举行的婚礼被称为神前婚礼,它的历史只有100多年。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五月十日,当时的皇太子嘉仁亲王(后来的大正天皇)与太子妃九条节子(后来的贞明皇后)在祭祀皇祖神天照大神的贤所前举行婚礼,是为神前婚礼的开端。

次年,东京的神宫奉赞会(现今的东京大神宫)以皇室的婚礼仪式为参考,规定了民间的“神前结婚式”仪式,并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三月三日举办了模拟结婚式,之后又进一步改良和普及。

现在的神前婚礼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

一开始必须举行修祓净身仪式,同时向神明献上供品,并诵读祝祷词,内容如下:“两人将效法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两位神祇,缔结良缘,繁衍子孙,为世人奉献己力。”接着举行三三九度的交杯仪式,确立夫妻关系。

所谓的三三九度,指的是交杯的次数,是由平安时代的贵族酒宴规则“式三献”演变而来。具体来说,第一巡的敬酒按照新郎、新娘、新郎的顺序;第二巡则是新娘、新郎、新娘;第三巡又是回到新郎—新娘—新郎的顺序,总共敬酒九次。

结束交杯仪式后,新人便到神明前面,由新郎诵读代表结婚誓言的誓词并献上玉串,依照二拜二拍手一拜行礼。最后以供奉在神前的神酒招待亲友,婚礼到此结束。

现代日本,婚礼习俗丰富多样,除了“神前式”,还有“佛前式”、“人前式”和“教堂式”等。

1885年,曾是日莲宗僧侣的田中智学创立了日本最早的正式结婚仪式——佛前结婚式。这是佛教史上首次正式的结婚式,但一直没有普及,只有很少人会采用。

“教堂式”婚礼则是模仿基督教徒的结婚仪式而进行的结婚典礼,它并不是在真正的教堂举行,因为日本的基督教徒只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新人是在为了举行结婚仪式而建造的教堂风格的建筑中举办婚礼。当今日本,“教堂式”婚礼相对“神前式”婚礼更为普遍,除了因为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之外,还因为婚纱比和服的费用便宜很多,这也是一个具体的经济原因。

近年来,“人前式”婚礼也在悄然流行,这种婚礼仪式摒弃了宗教色彩,不是向特定的神明,而是向家人和亲朋好友等宣布结婚誓言,列席的全体人员皆成为证婚人。 GKTTtEXKfmb7pLHkITCxM64ub51dz8VHNbOdo15JU9DJlJXGj3ofoWoMNgYLj4V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