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文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在政策红利的助推下,特色小镇迅速被业界热炒,各地也纷纷出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具体政策。
特色小镇是个新事物,在探索和规划建设过程中,在主题理念、规划方法、操作路径、政策协调、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盲区和难点,亟待学术界的关注和破解。目前传统的城乡规划体系和正统的经济学很难对特色小镇进行准确的描述,因为特色小镇是脱离于主流规划学与经济学之外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用到一些新的方法论,我个人一直倡导用第三代的系统论CAS理论对特色小镇进行理解。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提出者霍兰认为,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第一代、第二代系统论尽管解决了现代科学中的很多问题,但是忽视了一个以人为主题的复杂经济社会系统,这些创业者、企业家、技术人员对周边环境的适应力和创造力、深度学习最终造就了这个系统演化的秩序,然后产生了像特色小镇这样的新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至少具有以下四条规律。
第一,任何复杂的系统总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这些变化不仅在数量上,还涉及技术、组织和经济结构这些职能变化,这些变化我们称为颠覆性的创新,正是这些颠覆性的创新造就了各种特色城镇。
第二,知识经济具有新的财富动力。知识经济跟传统主流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核心动力不是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而是新资源的创造,这种新资源的创造是新奇的、是无中生有的,这种创新使得多元化产生和奇特性产生,多元化、奇特性在一个地理空间开始良性循环,特色小镇的新产品、新结构、新业态等多元化的特色产生,是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借助了城市所提供的丰富的外部性协同创新的结果。
第三,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组织,每一个主体都有其变异性、适应性,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给这些主体足够的自由度,自由度越大,生命力就越强,所以特色小镇必须超越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对特色小镇的管理模式应该是激励而不是取代。
第四,特色小镇的复杂性主要源自各种各样的主体。不同类型的企业家,不同类型的创业人员,不同类型的外来投资者,他们之间是非线性的互动,这些互动是没法用主流经济学来衡量的,特色小镇的产业难以规划,正因为难以规划所以特色小镇的发展是一种涌现的状态,这个涌现的状态不仅在当地,即便进入全球的价值链,也都是自下而上创造出来的。特色小镇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在不确定性中也有五个方面是确定的,一是特色小镇无论处在什么发展阶段,必然与城市所在地的周边环境是互补的,有差异的。二是特色小镇必须是新奇的,有深度和广度的新奇。三是特色小镇是绿色发展的。四是特色小镇“确定性”与周边的产业是共赢的。五是特色小镇是多功能的,能体验,是可观、可游、可住的。这五个方面是可以通过外部的力量给予强化和引导的。
温锋华博士是北京大学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教学科研的副教授,也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为城市科学研究领域一个年轻的学者,温博士这些年一直活跃在城乡规划一线,努力为我国城市转型与创新的学术研究与地方应用发声,对特色小镇的政策与实践也有比较深入的体会。本书基于温博士的特色小镇规划实践,从规划的视角出发,结合地方政府对特色小镇规划的切实需求,对特色小镇的概念、理论基础、发展脉络、现状特征、类型和实践案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提出了特色小镇规划的内容和成果体系,对指导地方特色小镇的规划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正如前面所述,特色小镇是一个复杂适应性造就的新事物,它的规律和特点可能远比本书总结得更加复杂和难解,特色小镇规划的编制及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像温博士这样的尝试和探索。为此,我乐意写此序,借此与奋斗在特色小镇领域的各界同人共勉!
国务院参事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2018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