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4年底浙江省首次在全国提出打造特色小镇的发展战略,并先后于2015年6月和2016年1月公布两批特色小镇,共79个。浙江省采取了创建制培育特色小镇,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四个程序完成特色小镇的创建。浙江省独特的块状经济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经济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无论是政府人员还是专家学者,谈特色小镇必提浙江,各地也纷纷出台了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7月,住建部连同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我国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确定各省份推荐数量,由住建部村镇建设司连同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和财政部农业司对各省份推荐的特色小镇进行复核,于同年10月公布了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评选标准为是否具备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此次审核公布的特色小镇实为特色小城镇,属于我国传统行政单元中的建制镇。

由于特色小镇名单评选的组织、材料的上报都是基于住建系统的垂直管理线,评选后涉及一系列的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需要相关行政单位来承接,因此要基于行政区划来评选特色小镇 。2016年7月,开始了第一批特色小镇推荐工作,各省份确定了相应的推荐名额,从3个到10个不等。第一批特色小镇推荐名额中,浙江省数量最多,与浙江块状经济发达、特色小镇培育起步早有一定关系。其次江苏、山东、广东和四川的推荐名额也相对较多。通过对比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审批数量可以看出,审批数量基本比推荐数量少一个,第一批特色小镇可以说是各省份中发展情况较好、培育潜力较大的特色小镇(见表3-1)。

表3-1 各省份特色小镇推荐与审批数量

表3-1 各省份特色小镇推荐与审批数量-续表

2017年5月发布了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推荐的通知,第二批总计有300个推荐名额,大约是第一批推荐名额的两倍。第二批推荐名额中,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五省依然领先,各省之间的差距有一定缩小。从第二批最后审批数量来看,有14个省份的推荐小镇均被批准,其余省份推荐的部分小镇尚未达到创建要求。

本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这些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小镇自身的发展特征和小镇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这些差异性背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既有闪光点,其培育建设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 国家特色小镇发展环境分析

特色小镇的发展与环境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其发展既受限于周围的环境,又影响周围的环境。本节进一步探讨特色小镇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

(一)区位条件

1.与所在区县的距离

与特色小镇经济社会往来最密切的一般是小镇所在的区县。小镇与区县的交往是双向的,根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特征,公共服务设施往往是分级设置的,居于小镇的人会到县城就医、购物,接受教育、培训、医疗等服务;居于县城的人会到小镇旅游观光(大多数小镇发展了旅游业)。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区县有企业需要的各项服务如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等。因此距离区县近的小镇“可进入性较强”,包括游客、企业和小镇发展所需的人才。

笔者利用“百度地图”的测距功能测量了特色小镇的镇政府所在地到区县政府所在地的距离。第一批特色小镇中,大多数小镇到区县的距离在50公里以内,国道开放区的限速为70公里/小时,考虑到道路情况和地势情况,大多数小镇到区县的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距离在10公里以内的有26个小镇,占比为20%;30公里以内的有99个小镇,占比为78%;有3个小镇到区县的距离超过80公里,是由于新疆和内蒙古两省份地域辽阔,县域范围较大(见图3-1)。第二批特色小镇中,大多数小镇到区县的距离仍在50公里以内,距离在10公里以内的有61个小镇,占比为22%;30公里以内的有99个小镇,占比为36%;有4个小镇到区县的距离超过80公里。总体来看,第二批特色小镇到区县的距离相对较近,区位优势较明显(见图3-2)。

图3-1 第一批127个小镇到区县政府驻地的距离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住建部官方网站公布的特色小镇数据自绘。

图3-2 第二批276个小镇到区县政府驻地的距离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住建部官方网站公布的特色小镇数据自绘。

2.与重要交通节点的距离

重要的交通节点包括火车站和机场,两者均具备客运和货运的功能,是衡量特色小镇对外开放性和便捷性的一个指标。在首批特色小镇中,一些制造业小镇其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有很高的份额,还远销海外,需要通过交通节点向外运输货物;另外一些小镇主要发展旅游业,其市场腹地是面向全国的,游客到达小镇也需要经过这两个交通节点。到火车站和机场的距离越近,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可开拓的市场范围越广。

笔者利用“百度地图”的测距功能测量了小镇政府所在地到地级市火车站的距离(一些县级市也有火车站,但级别较低,可到达的区域有限)和民航机场的距离,火车站和机场根据最近原则选取,可能位于其他市。第一批特色小镇到火车站的距离均值为53.51公里;在30公里以内的有42个,占比为33.1%;60公里以内的有92个,占比为72.4%;有5个小镇到火车站的距离在150公里以上,主要位于新疆、内蒙古、青海、云南等火车线路密度较低的城市(见图3-3)。第一批特色小镇到机场距离的均值为60.17公里;在40公里以内的有35个,占比为27.6%;80公里以内的有89个,占比为70%;有6个小镇到机场的距离在150公里以上,主要是位于内蒙古、湖南、青海、重庆、新疆和云南的小镇(见图3-4)。

第二批特色小镇到火车站距离的均值为63.65公里;在30公里以内的有77个,占比为27.9%;60公里以内的有178个,占比为64.5%;有13个小镇到火车站的距离在150公里以上,主要是位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的边境地区(见图3-5)。第二批特色小镇到机场距离的均值为68.83公里;在40公里以内的有79个,占比为28.6%;80公里以内的有181个,占比为65.6%;有13个小镇到机场的距离在150公里以上,主要是位于西部地区的小镇(见图3-6)。对于边境山脉、丘陵较多的地区,其铁路线稀疏,机场的建设为其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总的来看,第一批特色小镇的交通条件整体优于第二批,尤其是西部省份,相较于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镇获批数量较多,如何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沟通和联系,成为小镇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图3-3 第一批小镇到火车站的距离

资料来源:根据住建部官方网站公布的特色小镇数据作者自绘。

图3-4 第一批小镇到机场的距离

资料来源:根据住建部官方网站公布的特色小镇数据作者自绘。

图3-5 第二批小镇到火车站的距离

图3-3至图3-6的资料来源均为作者根据住建部官方网站公布的特色小镇数据自绘。

图3-6 第二批小镇到机场的距离

图3-3至图3-6的资料来源均为作者根据住建部官方网站公布的特色小镇数据自绘。

(二)县市环境

1.所在区县情况

经统计,在首批127个特色小镇中,有42个小镇位于市辖区;29个小镇位于县级市;56个小镇位于一般县。对比发现位于一般县的特色小镇多为旅游小镇、农业小镇等,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人均纯收入来看,位于县级市的小镇最高为3.01万元;位于市辖区的小镇次之,为2.8万元;位于一般县的小镇为2.17万元。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位于县级市的小镇GDP均值为82.76亿元;位于市辖区的小镇GDP均值为53.36亿元;位于一般县的小镇GDP均值为20.61亿元。通常来看,县级市和市辖区的经济实力和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要优于一般县,上述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

从贫困县和百强县来看,位于贫困县的小镇有20个,位于百强县的小镇有17个。后者GDP的平均规模是前者的6.4倍,进一步说明了小镇所在区县经济实力对其发展的影响。但贫困县中特色小镇的培育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

2.所在地级市情况

在比较了所在区县对特色小镇经济发展影响之后,接下来将环境范围扩大到地级市。由于主要考虑地级市的经济实力的影响,选取地级市人均GDP作为自变量,特色小镇GDP作为因变量,两个指标均采用2015年的数据,并取对数。剔除缺少数据的样本后,共有108个小镇进入模型。通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自变量人均GDP通过了检验(P值为0),且相关系数为正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能够在产业和环境改善上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

(三)人口条件

1.常住人口

从127个特色小镇(2个小镇数据不全,未统计)的人口分布来看,山东半岛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小镇相对集中且人口规模相对较大,陆地边疆地区的特色小镇人口规模相对较小。西藏吞巴乡小镇人口数量最少,只有1152人;浙江柳市镇人口数量最多,有16万人。小镇人口平均值为27802人;常住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特色小镇有38个;4万人以下的小镇有101个,占到了80.8%;人口数在10万人以上的小镇有5个,位于浙江、江苏、广东三省。从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来看,东北区域的特色小镇平均人口规模最小,平均为17870人,西部区域平均为20338人,中部区域平均为23788人,东部区域平均为38807人,是东北区域的2.17倍。从小镇类型来看,文旅型和商贸流通型小镇的人口数量较少,制造型小镇人口数量较多。

2.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走向和规模反映了小镇的吸引力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能力。首批127个特色小镇有86个小镇人口流动表现为正向流入,贵州省茅台镇镇区人口流入量最大,达18万余人;35个特色小镇镇区人口流动表现为负向流出,福建省湖头镇镇区人口流出量最大,为5万余人;4个特色小镇人口无显著变化(其中有2个镇数据不全,未纳入统计)。大城市近郊区特色小镇有36个,人口流入量最多,79%的位于大城市近郊区的特色小镇表现为人口流入,表明特色小镇可以建设成为大城市的“反磁力中心”,获得中心城区的资源要素外溢的同时承担了部分人口流入的压力。位于农业地区的特色小镇有58个,人口流出量较多,33%的位于农业地区的特色小镇表现为人口流出。农村地区人口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可以获得的就业机会更多、工资收入更高,但往往受户籍限制,不能像城市人一样享受公共服务。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就业岗位,相应地也提高了人均收入,能留住当地人,减轻人口外流。

3.人口结构

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首批127个特色小镇中16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占19%,16~60周岁的常住人口占63%,60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占18%(其中有25个镇数据不全,未纳入统计)。国际上通常把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特色小镇中有109个小镇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在我国人口整体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下,乡镇地区由于年轻劳动力多外出打工,留在村中的多为老人和儿童,老龄化现象更为明显。特色小镇的老龄化趋势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年轻人的减少意味着当地的人力资源在减少。同时这也是特色小镇培育的目标之一,通过吸引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可以缓解乡镇地区的孤寡老人无人照看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从人口的城乡结构来看,特色小镇的平均城镇化率为46.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有37个小镇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城镇化水平反映了区域城乡发展情况,对比分析特色小镇的城镇化水平和小镇所在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发现,67%的小镇城镇化水平低于所在省份的省域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发展空间较大。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可以补足小镇的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经济条件

1.产业类型

在首批特色小镇中,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小镇有58个,占比达到了45.7%。在这58个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中,古村镇游、健康养生、生态观光这三类旅游占比超过了80%。旅游类小镇主要聚焦于现有资源开发和文化挖掘,由于资源的独特性,这对于其他地区的小镇建设可复制性相对较低。第二批特色小镇推荐工作中指出,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占比将不超过1/3。另外13个为现代农业小镇,其典型特色是发展设施农业,还有的是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制造业类的小镇总计有37个,乡镇经济活跃,在发展单向产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文化创意产业和商贸服务类小镇分别有5个和4个,文化创意类小镇多与创新创业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商贸服务类小镇多为区域性的交易中心(见图3-7)。

图3-7 第一批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分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住建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自绘。

2.经济规模

在全国首批127个特色小镇中(由于数据不全,5个小镇未包括),东部沿海地区的小镇GDP普遍较高,区域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最低的是西藏的桑耶镇,只有0.52亿元,最高的是广东的北滘镇,达到493亿元。小镇GDP的平均值为45.61亿元,1亿元以下的小镇有5个,分布于西藏、新疆、青海和福建四省份;10亿元以下的有39个小镇,主要为旅游小镇;40亿元以下的有87个,占比约为70%;100亿元以上的有16个,产业类型包含制造业、旅游、文创和农业等,其中东部占了13个。从四大区域来看,东北区域各小镇平均GDP为21.5亿元;西部区域为25.4亿元;中部区域为30.2亿元;东部区域为78.5亿元,是东北区域的3.65倍,这与东部区域块状经济发达,乡镇企业实力较强,而东北大型国企居多有一定关系。

3.人均收入

首批特色小镇的人均纯收入在全国分布比较均匀。在数据统计较全的120个特色小镇中,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是湖北的边城镇,为0.35万元,最高的是黑龙江的兴十四镇,为7.6万元。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值为2.57万元;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有34个;3万元以下的有89个,占比达到74%;4万元及以上的有9个,其中8个分布在东部区域,主要为制造类小镇。从各区域具体来看,西部区域的人均纯收入为2.12万元;中部区域为2.29万元;东北区域为2.85万元;东部区域最高为3.13万元,是西部区域的1.5倍。

二 国家特色小镇的整体特征

全国有19522个建制镇,为什么是这403个特色小镇能进入创建名单,是由于它们独特的产业,还是优美的环境,还是优秀的文化?这些小镇究竟“特”在哪里?在前两批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均提到了对推荐小镇的五点要求:一是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二是要有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三是要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四是有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五是有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发展理念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有创新。下面将根据以上五点分析前两批特色小镇与众不同之处。

(一)产业特色

产业可以说是特色小镇的灵魂,也是特色小镇培育的首要要求。整体来看产业特色体现为以下几点。

1.人无我有

一些特色小镇发展基础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区位,率先集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发展新兴产业,从而在众多小镇中脱颖而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长沟镇被评为“基金小镇”,其注重打造国家级基金产业创新试验区,吸引各类基金及相关机构入驻,形成基金产业集聚区,培育孵化成熟的基金管理和资产管理公司,构建基金行业生态圈。长沟镇基金行业的发展与北京市金融业总部汇聚,拥有大量金融人才有密切关系。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被誉为“水乡科创小镇”,不仅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上述产业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较好,枫泾镇可以说站在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与上海市科技实力较强有一定关系。与枫泾镇类似的小镇还有山东的崮山镇、江苏的安丰镇、四川的德源镇等。综合来看,这些小镇都是凭借地理区位优势,吸引周围大城市的资源外溢,才得以迅速发展。

2.人有我优

一些获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和环境资源缺少独特性,但通过融合发展和延长产业链提升了竞争力。全国大多数小镇都是农业小镇,然而一些小镇的农业却与众不同。北京的小汤山镇以会展农业为载体,把娱乐体验、园艺观光、博览展销、创意设计等元素融入农业,成为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样板。黑龙江的兴十四镇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对标中高端优质农产品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类似的小镇还有吉林的辽河源镇、广西的中渡镇、贵州的郎岱镇、陕西的五泉镇等。除了农业小镇还有红色旅游小镇,凡是经历过抗战或红军长征走过的地区等都有红色足迹,可以说拥有红色资源的小镇众多,如何丰富旅游资源成为关键。安徽安庆市的温泉镇将红色旅游、禅宗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使休闲、观光、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福建龙岩市的古田镇被评为“红色圣地”,其以红色旅游为主导,融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等板块于一体协同发展,形成了“红+N”的产业体系。类似的小镇还有河南的竹沟镇、陕西的大寨镇、海南的云龙镇、四川的安仁镇和陕西的照金镇等。

3.人优我强

获批特色小镇的产业普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在第一批特色小镇中不乏有一些特色小镇的产业为生产方便面、圆珠笔、袜子、白酒等产品。然而这些小镇却在小地方搞出了大名堂,河北邢台市的莲子镇是“方便面小镇”,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和中国知名的食品包装生产基地。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塘镇以汽车橡塑产业为主导,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汽车胶管研发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3%。浙江诸暨市的大唐镇以袜业为主导产业,被称为“中国袜业之乡”“国际袜都”等,袜业的装备、配套设备和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东中山市的古镇镇以灯饰为主导产业,古镇灯饰产品已占全国灯饰照明行业市场70%的份额,出口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其他小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了销量在全国、全球领先的企业和知名的品牌。这些小镇都表明作为全球生产网络当中的一个小环节,将某一个小产业做出品牌和影响力,是小镇培育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环境特色

人是小镇活力的核心要素,发展产业需要吸引人才,发展旅游才能吸引游客。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小镇,只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才能有持久的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必不可少。第一批特色小镇中有数目众多的文化旅游小镇,即使不是旅游小镇,也将旅游业作为发展方向之一,小镇的环境往往成为一大亮点,不仅品质高,而且具有独特性。

1.生态环境的独特性

在已经获批的特色小镇中,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莫尔道嘎镇拥有我国保存最完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且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95%,林中有城、城中有绿、绿中有景。吉林通化市的金川镇坐落在国家级保护区、AAAA级景区的吉林龙湾群森林公园内,有全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江苏泰州市的溱潼镇被誉为“湿地古镇”,小镇四面环水、河网纵横、风光秀美。广西柳州市的中渡镇境内有以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九龙洞、响水瀑布、鹰山、洛江古榕等自然风光,《刘三姐》《流氓大学》《龙城风云》等均在此取景。

2.人文环境的独特性

特色小镇中有多个小镇以“古镇”著称,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山西晋城市的润城镇一直是阳县最繁华的城镇之一,富商巨贾辈出。明末时,由于当地较为富庶,经常遭到流寇的侵扰,于是修了3座城堡,其中的砥洎城基本保留了下来,也成为润城镇发展的底气。甘肃兰州的青城镇北靠黄河,各路客商云集,在长期的营造过程中杂糅融合了中国北方各地的建筑风格,迄今为止仍保存了清朝及民国时代风貌,是甘肃古民居、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安徽黄山市宏村镇境内散落着众多拥有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徽派民居古村落。特别是宏村古村落建村有860余年历史,现存明清古民居158幢,俗称“牛形古村”。

(三)文化特色

第一批特色小镇中涌现了许多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华诗词、太极、道教等。这些特色小镇拥有的文化未必是独一无二的,但却世代传承、经久不衰。如贵州的青岩镇是“中华诗词之乡”,青岩镇有周渔璜、赵以炯等文化名贤、大诗人,镇内现有青岩菊林书院、诗词学会等民间文化群体。以诗词为主导,书法、绘画、摄影、歌舞、戏剧、电影以及其他民间艺术活动联袂开展,具有历史的传承性。河南焦作市的赵堡镇被誉为“太极圣地”,在该镇的陈家沟村,全村80%以上的人会打太极拳,至今尚有“喝了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的说法。赵堡镇先后建成了太极拳祖祠、祖林、太极文化园、中国太极拳博物馆等景点。同时,还围绕太极拳文化展示、太极拳培训、休闲疗养、传统村落体验等4个主题,打造了集旅游、健康养生和传统村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江西鹰潭市的上清镇是道教正一派宗坛所在地,张天师在此已历经63代一千九百余年,是中国道教29个福地之一。2014年12月在上清镇嗣汉天师府举办了隆重的甲午年内地正一道授箓仪式,凭借道教文化,上清镇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设施服务水平

特色小镇的建设首先要让当地人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得到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尤其是当下许多省份提出按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标准创建特色小镇,对设施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镇的服务设施包括基本公共设施如垃圾处理厂、道路、桥梁等;公用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

据住建部统计,90%以上小镇的自来水普及率高于90%,80%的小镇的生活垃圾处理率高于90%,基本达到县城平均水平。平均每个小镇配有6个银行或信用社网点、5个大型连锁超市或商业中心、9个快递网点以及15个文化活动场所或中心。其中吉林的辽河源镇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所属地级市的辽源市主城区的城市建设。

(五)体制机制特色

对比特色小镇而言,小镇的核心特色主要体现在产业、环境和文化方面,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能够促进小镇加快培育。纵观127个特色小镇的体制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扩权强镇、政企联动、投融资管理和运作模式上。

1.扩权强镇,综合办公

许多特色小镇在体制机制创新上采取了这一举措,将县级政府机构的部分权力下放到镇一级,使企业能够就近办事,同时合并职能机构,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山东羊口镇共承接市级下放权限91项,全部纳入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优化整合。辽宁孤山镇实行大局制,将职能相近的部门合并为一个局。江苏丁蜀镇组建了2办、7局、1中心,有效整合原有职能部门,政府行政更加高效,提升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2.政企联动,企业主体

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尤其是以旅游开发为主导的小镇往往只有一家大企业进行投资运营,政府则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支撑和服务。北京古北口镇是多方注资,共担风险和收益,政企合作,责权划分清晰。浙江上垟镇以青瓷为特色,是浙江省目前唯一一个采用“政府+大型运营商”模式建设的特色小镇。陕西照金小镇是陕文投集团、陕煤化集团和铜川市三方合作“资源+技术+资金”的优化组合,共同成立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景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3.投融资模式创新

特色小镇的投融资既包括政府层面的城镇建设也包括企业层面的产业发展。政府层面较为常见的是镇政府成立城镇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进行筹措资金和项目建设,也包括采用PPP、BOT等模式进行融资。企业层面主要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融资或进行直接融资。安徽温泉镇成立了温泉镇城镇建设投融资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小镇建设。宁夏泾河源镇投融资机制采取开放政策,积极探索和尝试项目BOT和PPP模式,进行项目间接融资。浙江大唐镇政府设立了1000万元专项扶持基金,并在金融方面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福建汀溪镇利用厦门市人民银行编制的《关于金融支持汀溪、新圩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方案》与多家银行对接,争取融资配套支持。厦门市成立了厦门首家村镇银行,为汀溪小城镇建设服务。

4.运作模式多样

特色小镇的运作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如何参与管理和如何处理小镇内村民与开发商的关系。一些以古村落为特色的小镇会采用封闭管理方式,收取门票,同时向村民分红。湖南热水镇采取了政府与景区合并工作的方式,景镇合一。江苏甪直镇旅游业发展采用镇集体经济公司统一规划建设,向各村分红的模式。湖南热水镇采取政府与景区合并工作的方式,景镇合一。黑龙江北极镇主要发展旅游产业,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耕种,把农民纳入旅游产业管理。重庆蔺市镇采取基础设施折价入股、农家宅基入股的方式。类似的还有广东回龙镇采取地价入股的方式。

三 全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

2017年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较之2016年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在小镇的数量规模、类型特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

(一)申报数量大幅增加

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各省份共推荐了159个,最终127个入选;而第二批各省份共推荐了300个,最终276个入选。第二次推荐的名额比第一次多了141个,入选名额则多了149个。从申报数量来看,呈现几乎成倍的增长态势,这与到2020年计划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目标相呼应,体现了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培育空间仍然很大。预计未来3年,每年还将实现至少200个全国特色小镇的培育创建目标。这给很多还未入选的小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二)更加看重发展基础

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中,大多数建制镇都曾获得过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评定的称号,包括但不限于全国重点镇、国家第二批新型农村城镇化试点城镇、省城镇扩权试点重点城镇、全国百强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乡镇、省重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省农科教结合试验示范基地、省粮食生产先进乡镇、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市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十佳乡镇、市外向型农业十佳乡镇、沿江开发重点镇等称号。

如无锡市江阴市新桥镇就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国家园林城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曾获得全国村镇建设文明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集镇建设试点单位、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体育强镇、绍兴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最具活力乡镇和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等称号。由此可见,这类建制镇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申报创建中本身都具备“先天优势”。

(三)严防房地产化倾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建办村函〔2017〕357号)(以下简称2017年357号文)中明确提出,“对存在以房地产为单一产业,镇规划未达到有关要求、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盲目建设,政府大包大揽或过度举债,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项目或设施建设规模过大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建制镇不得推荐”。这表明,第二批特色小镇申报严防房地产化倾向。

与此同时,与《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建村建函〔2016〕71号)(以下简称2016年71号文)中,第一批特色小镇申报时须填写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不同,第二批推荐通知中并没有专门提及学校及医院的信息。暂时发展缓慢的“潜力镇”也可能成为第二批特色小镇的一员。另外,要求明确小镇绿化覆盖率,对环境情况进行量化说明,这体现了特色小镇评选对“潜力镇”的倾斜关注以及对环境的重视。

(四)注重功能类型多样

从功能类型的占比来看,首批特色小镇在功能类型的分布上有些不够均匀,基于旅游发展型的特色小镇明显居多,其次为历史文化型,而2017年357号文明确提出,“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推荐比例不超过1/3”。本批次特色小镇更加重视对产业、规划和建设的要求,突出产业为基的基本原则。

(五)文化IP成关注重点

随着特色小镇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今后,特色小镇比拼的将是小镇IP。评定更看重特色小镇是否有历史文化积淀,是否有成型的小镇IP,这一点,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公示名单中尤其明显。国家发展特色小镇的风向有所改变,要求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照搬外来文化。优中选优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其中“传承小镇传统文化”被提到了尤为重要的位置,此次评选也更看重特色小镇本身的文化IP。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打好IP牌。而拥有良好的小镇IP,也成为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加分项(见表3-2)。

表3-2 第二批部分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IP一览

文化是各类特色小镇不可或缺的要素。特色小镇在文化方面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特色文化资源作为基础。二是文化产业相对比较发达。三是文化与小镇深度融合,具有“文化立业、文化塑镇、文化成景、文化育人、文旅融合、文化聚神”的内涵。

(六)更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2017年357号文中将“创新措施和取得成效”单独列出,并用“体制机制创新”取代了2016年71号文中“社会管理”项目,体现了评审标准对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视。

(七)程序增加答辩环节

2017年357号文中“推荐程序”部分规定,“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将以现场答辩形式审查推荐的特色小镇,会同财政等部门认定并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现场答辩的有关安排另行通知”。而根据2016年71号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财政部农业司组织专家对各地推荐上报的候选特色小镇进行复核,并现场抽查,认定公布特色小镇名单”。

2017年7月21日至23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300多个候选小镇,共计100多个区县书记、100多个区县长、300多个镇长连续三天分别来到现场进行汇报答辩,如图3-8所示。通过公开答辩的形式,特色小镇的评选更加公开、合理。

图3-8 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审批答辩现场

资料来源:中国建设设计研究院。 B5MOg/5izxq5KCh3q0xxpCzvVRUIpKPEDQReaeDR9/CvjhRMap/zanmlqe5nOy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