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东部,岩画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赤峰市。就岩画题材来说,动物岩画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比如在白岔河岩画中,有鹿、野猪、马、牛、狗、骆驼、虎等动物,其中鹿的数量最多。 狩猎、人面及舞蹈也是重要的表现题材。此外,还有圆、同心圆等符号岩画。赤峰地区的人面岩画主要分布在克什克腾旗、松山区阴河中下游、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和翁牛特旗,处在东经118°~121°、北纬42°~44°。
克什克腾旗人面岩画主要分布于境内南部白岔河流域的哥老营子、双合乡、昌义乡永兴,以及西拉木伦河北岸关东车河沿、土城子镇。位于东经118°、北纬43°。
(1)白岔河人面岩画。
白岔河是西拉木伦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与河北省围场县交界的七老图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克什克腾旗南部的芝瑞、昌义和万合永乡,并在克旗、林西交界的陈家营子注入西拉木伦河,全长140公里,流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 白岔河两岸山多悬崖陡壁,而且由于地壳运动的切割和河水长期的冲刷,这里的岩石表面平滑,适宜岩画的凿刻。
白岔河岩画点有10幅人面岩画。 凿刻为主。
图1(原图766):高3.7米,宽2.4米。头部为心形,眼部为重圈纹,面部下方和一个椭圆相交。
图2(原图783):高1.4米,宽1.2米。头部为椭圆形,头部外围有花瓣纹。眼部为两个圆,面部下方有线条。吻部为半圆形,内有圆点。
图3(原图799):高1.1米,宽2.1米。头部为圆形,画面左方人面的头部外围装饰有花瓣纹,眼部为重圈纹,眼部外围有表示睫毛的线条。右方人面头部的内侧装饰有花瓣纹,眼部为重圈纹。两幅人面的额头和面部都有折线状纹饰,对牙齿和吻部也有刻画。鼻子为三角形。
图1
图2
图3
图4(原图815):上方的人面,仅对眼睛做了刻画,面部有两条相交的线条。下方的人面头部为异形,顶部有头饰。眼部为重圈纹,面部有三角纹饰,鼻子可能也为三角形。吻部为椭圆形,对牙齿也有刻画。
图5(原图816):头顶有冠饰,五官俱全,眼部为重圈纹,鼻子为三角形。
图6(原图817):头部外围有花瓣纹,眼部为重圈纹,鼻子为三角形。
图4
图5
图6
图7(原图818):头部为异形。眼部为重圈纹,对牙齿也有刻画,鼻子为三角形。
图8(原图819):画面上方和中间的两个人面基本属于一个类型,比较抽象。无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吻部以月牙形表示,内有线条,可能表示牙齿。不同的是,中间人面的眼部有波浪状的线条。
图9(原图820):无头部轮廓,突出两只眼睛,眼睛下方饰有波浪状的曲线。没有对吻部作刻画。
图10(原图823):无头部轮廓,只有眼部,眼部为重圈纹,额头有折线状纹饰。
图7
图8
图9
图10
(2)西拉木伦河流域人面岩画。
西拉木伦河为西辽河北源,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红山北麓的白槽沟河,流经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在翁牛特旗大兴乡以东与奈曼旗交界处,与老哈河合流成为西辽河。西拉木伦河全长380公里,流域面积3217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白岔河、碧流河、莎冷河、苇塘河、查干木伦河、少冷河等。
西拉木伦河流域人面岩画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北岸关东车河沿,以及位于克旗南部土城子镇的苇塘河西岸、平双公路北。
此岩画点共有3幅人面岩画。
图11(原图828):图像划刻而成。头部为半圆形轮廓,五官俱全,眼部为重圈纹,额头有折线的纹饰,吻部为椭圆形。
图12(原图829):图像划刻而成。头部基本为半圆形轮廓,五官俱全,眼部为重圈纹。额头有折线和圆圈的纹饰。头部外围上方的两侧有两符号,外围下方似乎勾勒出人的下半部分。
图13(原图830):三幅人面图像是村民在挖黄土时,在距地表三四米的黄土层中发现的。岩画被磨刻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之上。 头部轮廓都为圆形。上方的人面只有眼部的刻画,比较写实。右方的人面,眼部以重圈纹表示,鼻子为三角形,额头有折线纹饰。左方的人面眼角下垂,鼻子为三角形,额头有折线纹饰。
阴河属西辽河水系,发源于燕山北麓的七老图山东北麓,东南由河北省围场县东北角进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西南,流经大庙镇、孤山子乡,至初头朗镇附近与舍力嘎河相汇,继续向东南,流至赤峰市区的桥北镇,与召苏河和锡伯河汇合为英金河。英金河向东南流至元宝山区境内的兴隆坡,汇入老哈河。阴河上游为典型山地,中下游则属丘陵地貌,河谷狭窄而曲折。河的北岸为第三纪新构造运动时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熔岩台地,相对高程在20~80米,地表为第四纪黄土所覆盖,临河一侧多为断崖和陡坡,裸露的岩石主要是灰黑色的玄武岩,发现的岩画大多都刻在这种岩石之上。
图11
图12
图13
阴河流域的岩画总体分布在西起赤峰市松山区孤山子乡、东至赤峰红山约40公里的地段范围内。大致位于东经118°~119°,北纬42°附近。主要有孤山子、半支箭村、三座店、康家山湾四个岩画点(见图3-2)。
图3-2 赤峰阴河中下游岩画分布示意
1.孤山子乡政府北侧 2.孤山子平房自然村 3.孤山子池家营子村(无人面岩画) 4.半支箭村 5.康家山湾 6.初头朗镇机房营子 7.初头朗镇三座店村 8.辛店村跃进渠渠首 9.辛店村东跃进渠泄洪闸东侧(无人面岩画) 10.王家营子村跃进渠北侧 11.赤峰红山主峰西南侧
资料来源:田广林:《内蒙古赤峰市阴河中下游古代岩画的调查》,《考古》2004年第12期。
(1)孤山子人面岩画。
孤山子乡政府后侧的阴河北岸有一座突兀孤立的小山,称孤山子。因此,此处称为孤山子乡。
此处共有2幅人面岩画。
图14 (原图二,1):高0.40米,宽0.25米。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岩画磨刻而成。头部为椭圆形,眼梢上挑。嘴部上方有折线状纹饰,鼻子为三角形,鼻子和眉弓或眼部上方的折线相连。
图15(原图二,1):高0.73米,宽0.53米。位于孤山子乡平房自然村东300米水渠闸门附近一个朝向阴河的小山头上。头部为桃形,头部外围有两只突出的大耳朵。五官俱全,眼部为重圈纹,嘴角上翘,对牙齿有刻画。鼻子为三角形,鼻子和眉弓或者是眼部上方的折线纹饰相连。
图14
图15
(2)半支箭村人面岩画。
岩画点位于半支箭村对面阴河北岸近水崖壁处。断崖北面台地上分布有密集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其分布以正对着河对岸半支箭村的小 沟为中心,大体上分为半支箭村西、小 沟和半支箭村东三组。图16至图23分布在半支箭村西,图24至图45分布在小 沟,图46至图47分布在半支箭村东。
此处共有33幅人面岩画。
图16(原图五,1):高0.185米,宽0.18米。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磨刻而成。头部为圆形,眼部为重圈纹。吻部为椭圆形。
图17(原图五,5):高0.30米,宽0.25米。头部轮廓为椭圆形,眼部呈椭圆形,眼梢上挑,前额上有几条折线状纹饰,对吻部也有刻画。
图18(原图五,5):头部轮廓为椭圆形,头顶部外围有头饰。眼部为圆形,额头的折线纹饰可能表示眉弓,对吻部有刻画。
图19(原图五,5):头部轮廓为椭圆形,外围有冠饰,眼部与图17相似,额头有圆形纹饰。眼部上方的折线更类似于一种装饰。吻部为圆形。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原图五,5):头部轮廓为椭圆形,头部外围有射线状线条。额头有圆形纹饰。眼部上方的折线与前三幅相似。没有刻画吻部和鼻子。
图21(原图五,3):高0.70米,宽0.65米。头部轮廓为椭圆形,有两只大耳。眼部为椭圆形,眼梢上挑,前额有折线状纹饰。对吻部和鼻子都做了刻画。
图22(原图五,6):高0.17米,宽0.15米。头部轮廓为椭圆形,眼部以圆形表示,眼部上方的折线纹饰可能表示眉弓,且与鼻子相连。没有吻部。
图23(原图五,2):高0.06米,宽0.13米。没有头部轮廓,只具有圆形的眼部以及眼部上方的折线纹饰,眼部为重圈纹,折线纹饰可能表示眉弓。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原图六,1):高0.12米,宽0.11米,画面上方的图案残缺,无法辨认。左下方有一幅头部轮廓为椭圆形的人面,可辨识的有眼部和眼部上方的折线状纹饰,对吻部也有刻画。此外,画面中还有几个对眼部刻画的图像。
图25(原图六,2):高0.24米,宽0.54米,三个人面图像,左侧人面眼部为圆形,吻部上方有折线纹饰。中间的人面额头有射线纹饰。右侧人面图像仅有双眼。
图26(原图六,3):高0.10米,宽0.13米,仅有双眼,眼梢上挑。眼部上方有眉弓或折线纹饰。
图24
图25
图26
图27(原图六,4):高0.12米,宽0.15米,风蚀严重,只可辨识出头部轮廓和眼部。
图28(原图六,5):高0.25米,宽0.20米,头部轮廓为圆形,有颈部。眼部为椭圆形重圈纹。额头似乎有纹饰。
图29(原图六,6):高0.12米,宽0.115米,无头部轮廓,眼部为圆形,眼部上方有折线纹饰或眉弓,嘴或鼻子用三角形表示。
图30(原图六,8):高0.155米,宽0.18米,刻痕较深,呈V形。没有头部轮廓,头顶有羽饰,眼部为椭圆形重圈纹,鼻子为三角形。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原图六,10):高0.12米,宽0.10米,头部为椭圆形,眼部为重圈纹,吻部为椭圆形。
图32(原图六,11):高0.60米,宽0.35米,无头部轮廓,头顶有饰物。眼部为圆形,鼻子与额头的折线纹饰或眉弓相连。
图33(原图六,12):高0.60米,宽0.50米,有5个人面,最上方的人面头部外围有射线状的纹饰,额头及眼部的两侧也有纹饰。右下方的人面额头和面部都有纹饰。最下方的人面残缺,但可以看出面部有纹饰,其上方的人面,额头和面部有纹饰。最左侧的人面具有眼部和吻部。
图31
图32
图33
图34(原图六,13):高0.065米,宽0.115米,没有头部轮廓,只具有眼部,以及眼部上方的折线纹饰或眉弓。
图35(原图六,14):高0.35米,宽0.45米,左侧人面的头部轮廓为圆形,眼部为圆形,额头有纹饰,鼻子和眉弓相连,没有吻部的刻画。右侧人面的头部轮廓为方形,同左侧的人面类似,只是鼻子和额头纹饰刻画不同。
图36(原图六,15):高0.28米,宽0.17米,画面下方的人面残缺,上方的人面的眼部为重圈纹,额头有圆形纹饰。吻部为圆形。
图37(原图六,16):高0.70米,宽0.44米,画面下方图像残缺,上方的人面头部外围有射线状纹饰,眼部为椭圆形,鼻子与眉弓或折线状纹饰相连,吻部为椭圆形。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原图六,18):高0.25米,宽0.20米,有冠饰,面部下方刻有花瓣形向心射线,可能是衣服的装饰物。面部五官俱全。
图39(原图六,19):高0.25米,宽0.20米,无头部轮廓,头顶有类似羽毛的饰物,眼部为椭圆形重圈纹,鼻子与额头的折线纹饰或眉弓相连。这幅人面的造型和图49极为相似。
图40(原图六,20):高0.25米,宽0.20米,无头部轮廓,眼部为圆形重圈纹,吻部的下方有众多线条。鼻子和眉弓的造型与图32相似。
图38
图39
图40
图41(原图六,21):高0.22米,宽0.17米,头部轮廓残损不清,眼部为重圈纹,眼部上方为眉弓或折线纹饰。吻部以椭圆表示。
图42(原图六,22):高0.12米,宽0.22米,无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额头有折线纹饰或眉弓,有对鼻子的刻画,没有刻画吻部。
图43(原图六,23):高0.50米,宽0.25米,有三幅较清晰的人面图像。右方的人面,头部为椭圆形,具有眼部和鼻子,五官的造型是该处岩画中比较典型的,即眉弓或折线纹饰和鼻子相连,眼部为圆形;左上方的人面头部为圆形,额头有折线纹饰,面部也有纹饰;左下方的人面没有头部的轮廓,五官的造型也比较典型。
图41
图42
图43
图44(原图六,25):高0.45米,宽1.30米,右方的人面只有眼部;中间的人面没有头部轮廓,只具有眼部和鼻子,以及眼部上方的眉弓或折线纹饰。
图45(原图六,26):高0.30米,宽0.68米,左侧的两个人面造型相同,只具有眼部及其上方的眉弓或折线纹饰,右下方的人面造型同图44中间人面的造型;右上方的人面头部为椭圆形,五官俱全,比较写实,鼻子为三角形。
图44
图45
图46(原图七,2):高0.35米,宽0.30米,头部轮廓为方形,头顶有饰物,眼部为椭圆形,鼻子为三角形,五官的造型在该区域比较常见。面部有重圈纹纹饰。吻部为椭圆形。
图47(原图七,4):高0.25米,宽0.45米,左侧人面图像额头和面部都有折线或直线纹饰,眼部为椭圆形,眼梢上挑。右侧的图像与左侧图像相似,只是没有额头和面部的纹饰。
图46
图47
(3)三座店岩画。
岩画发现于三座店遗址。三座店遗址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店村,地处阴河左岸的洞子山上。该遗址有大小两座并列的石城组成。 遗址中发现3幅岩画,一幅由密集圆窝组成,不作为本书的研究对象。一幅为双漩涡纹,而且两个漩涡纹间隔的距离较大,这幅岩画可能是表现眼部,或者是一幅未完成的人面岩画,但也可能是一种单独的符号,所以暂不收录。这幅岩画局部压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建筑的石墙之下。第3幅岩画,眼部为漩涡纹,额头有几条折线纹饰,这种纹饰是该区域人面岩画的典型造型。这幅人面岩画刻在通道中央的一块基岩上。
图48(为上述第3幅岩画):没有头部轮廓,眼部为双漩涡纹,额头有几条折线状纹饰。其他未做刻画。
图48
(图片由郭治中老师提供)
(4)康家山湾人面岩画。
位于康家山湾自然村对面,东西约600米的临河崖壁上。崖壁北侧的台地上分布有密集的史前文化遗址,这是阴河中下游又一处古代岩画集中分布的地域。
图49至图88位于康家山湾村东干河套与阴河交汇处的河北岸,这些岩画集中在从山崖上滚落下来的大石块上。由于岩画所在的石块已经移位并残损,所余画幅面积为3米×2.2米,而且所余画面内容大体上呈现出由西南到东北依次斜向成六排排列的布局 ;图89至图96的人面分布于康家山湾东;图97和图99位于初头朗镇机房营子村后崖底;图98位于初头朗镇三座店村东崖底的一块残石上;图110和图101位于阴河北岸、跃进渠渠首西50米的崖底石壁上;图102至图104位于王家营子村西400米跃进渠北侧的峭壁上。
此岩画点共有56幅人面岩画。
图49(原图八,7):无头部轮廓,眼部为圆形。鼻子为三角形,并与眼部上方的折线纹饰或眉弓相连。有对牙齿的刻画。
图50(原图八,5):无头部轮廓,只有眼部和鼻子,鼻子和眉弓或眼部上方的折线相连。
图51(原图八,8):无头部轮廓,吻部用线条表示。眼部为圆形,其上方有折线纹饰或眉弓。头顶有饰物。
图52(原图八,22):头部为异形,眼部重圈纹。鼻子为三角形,并与眉弓或眼部上方的折线纹饰相连。吻部为一条直线。
图49
图50
图51
图52
图53(原图八,23):无头部轮廓,鼻子为三角形。
图54(原图八,18):头部轮廓类似鸟头。眼部突出,为重圈纹。
图55(原图八,17):无头部轮廓,鼻子为几字形。
图56(原图八,11):头部为异形,头顶有饰物,眼部为重圈纹,对吻部也有刻画。
图57(原图八,9):无头部轮廓,额头有折线状纹饰,五官造型和图53相同,有对吻部的刻画。
图53
图54
图55
图56
图57
图58(原图八,10):头部为椭圆形,有两只大耳,眼部为重圈纹,鼻子为三角形,也有对吻部的刻画。
图59(原图八,14):有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鼻子为圆形,吻部的线条可能表示牙齿。
图60(原图八,15):与图50造型相同。
图61(原图八,25):头部类似鸟头,与图54造型有相似之处。
图62(原图八,29):与图61造型相似。
图58
图59
图60
图61
图62
图63(原图八,31):与图53造型类似。
图64(原图八,27):只具有眼部。
图65(原图八,32):有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眼梢上挑。鼻子为三角形。
图66(原图八,34):无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额头有折线状纹饰,吻部和眼部相连,有对牙齿的刻画。
图67(原图八,35):头部轮廓的外围有射线状纹饰,眼部为圆形,嘴角下敛。
图63
图64
图65
图66
图67
图68(原图八,36):无头部轮廓,头顶有饰物,五官造型典型。
图69(原图八,37):无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眼梢上挑。眼部下方似乎是对鼻子的刻画。
图70(原图八,38):头部轮廓为方形,眼睛为重圈纹,额头有月牙形纹饰,鼻子两侧有折线纹饰,下方可能是对吻部的刻画。
图71(原图八,39):头部为异形,眼部为圆形,眼部用桃形纹饰圈住,吻部为圆形。
图68
图69
图70
图71
图72(原图八,52):头部轮廓为方形,眼部为重圈纹。鼻子为方形,和眼部相连,没有对吻部作刻画。
图73(原图八,49):无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吻部为圆形。
图74(原图八,48):造型比较写实,有头部轮廓,有耳。五官的造型比较典型。吻部对牙齿做了刻画。
图75(原图八,43):五官的造型类似图68,不同的是,对吻部做了刻画。
图72
图73
图74
图75
图76(原图八,45):只有眼部,为重圈纹。
图77(原图八,56):头部为方形,眼部为圆形,下方可能是鼻子或吻部。
图78(原图八,55):头部轮廓为椭圆形,额头有纹饰。眼部为重圈纹。眼部下方可能是鼻子或吻部。
图79(原图八,70):有头部轮廓,面部有纹饰。
图76
图77
图78
图79
图80(原图八,67):头部为三角形,类似鸟头,头部外围有圆形的饰物。五官的造型比较典型。
图81(原图八,66):无头部轮廓,五官造型是这个区域的典型造型,鼻子下方有一排竖线,可能表示胡须。
图82(原图八,65):头部轮廓接近方形,外围有装饰,眼部为重圈纹,面部有纹饰。眼部下方可能是对鼻子或吻部的刻画。
图80
图81
图82
图83(原图八,64):头部轮廓为方形,外围有圆形相连的装饰,仅有眼部。
图84(原图八,61):眼部和吻部均为重圈纹。
图85(原图八,59):与图84造型相似。
图86(原图八,63):有头部轮廓,吻部刻画突出,且有线条。鼻子为三角形。眼部为重圈纹。
图83
图84
图85
图86
图87(原图八,58):无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额头有纹饰,鼻子为三角形。
图88(原图八,40):头顶有饰物,五官为该区域的典型造型。整体更类似一个青铜的兽面。
图89(原图一〇,2):头部为椭圆形,眼部为重圈纹。吻部圆形,鼻子和眼部相连。
图90(原图一〇,3):头部为方形,五官为该区域的典型造型,没有吻部。
图87
图88
图89
图90
图91(原图一〇,3):无头部轮廓,五官为典型造型,没有吻部。
图92(原图一〇,3):只具有眼部。
图93(原图一〇,5):头部为方形,五官造型典型,没有吻部,面部有纹饰。
图94(原图一〇,9):头部为圆形,头部外围有类似羽毛的饰物,额头有折线状纹饰,五官抽象,只具有圆形和交叉的线条。
图95(原图一〇,9):五官造型典型,额头有折线纹,面部有三角纹饰。
图91
图92
图93
图94
图95
图96(原图一〇,4):无头部轮廓,五官为该区域的典型造型,没有吻部。
图97(原图一一,1):两个人面图像造型相似,无头部轮廓,额头有折线状纹饰,鼻子和眼部相连,没有吻部。
图98(原图一一,2):有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鼻子或吻部由三角表示。面部和额头有折线纹饰。
图96
图97
图98
图99(原图一一,1):只具有眼部。
图100(原图一二,1):造型写实,头部有花瓣形装饰,大耳,额头有纹饰,眼梢上挑,对鼻子和嘴部都有刻画,颈部也有纹饰。
图101(原图一二,3):造型写实,头部有花瓣形饰物,五官造型典型。
图102(原图一四,2):造型写实,头部为椭圆形,大耳,眼梢微微上挑,嘴角上翘。
图99
图100
图101
图102
图103(原图一四,1):头部为椭圆形,大耳,眼部和吻部都为圆形。
图104(原图一四,6):两个人面图像造型相同,且比较写实,额头有折线纹饰,鼻子和眼部的造型典型。鼻子下方可能为尖形的下颚。
图103
图104
岩画位于巴林右旗岗根苏木东北1.5公里、辽代怀陵门址沟口南侧的山坡上。东经大约为119°,北纬43.7°。岩画刻在山谷东侧的一块突出的巨大岩石上。岩石距地表12米,表面光滑。制作手法为磨刻,线条流畅。
此处共有3幅人面岩画。
图105(原图三):无头部轮廓,左边的人面只具有眼部,眼部为重圈纹。右边人面的额头有折线状纹饰,吻部为耙子状,也有对鼻子的刻画。
图106(原图三):两个人面图像造型相同,无头部轮廓,只具有眼部,眼部为圆形,额头有折线状纹饰或眉弓。
图107(原图三):与图106的造型相同。
图105
图106
图107
岩画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巴音保力高苏木东北0.5公里的三龙山主峰下的山洞内。约东经120°,北纬44°。三龙山南、西两侧为山谷平原,山峰高耸。山峰上分布有大小不等的18个洞穴,岩画就位于最大的山洞内。山洞内散布大量的辽代砖瓦,地表以下有很厚的文化层堆积,估计在古代曾经有过频繁的人类活动。岩画刻在洞中部西壁,距地表2.3米,利用窄小的平面刻绘而成。
此处有1幅人面岩画。
图108(原图二,3):岩画外缘直径0.44米。人面岩画只具有眼部,眼部为重圈纹,外围仍然有同心圆层层相套,额头有折线状纹饰。制作方法为磨刻。
图108
位于扎鲁特旗查布嘎查吐苏木西南13.5公里。约东经121°,北纬44.3°。岩画的制作方法为凿刻。
此处共有7幅人面岩画。
图109(原图917):高0.50米,宽0.30米,头部轮廓为椭圆形,额头有纹饰,五官俱全。
图110(原图918):高0.14米,宽0.15米,头部轮廓为方形,眼部为圆形,鼻子为三角形,鼻子下方有几个竖线条。
图111(原图919):高0.09米,宽0.12米,无头部轮廓,眼梢上挑,眉弓或额头纹饰与鼻子相连。
图112(原图920):无头部轮廓,眼部为椭圆形,眉弓或额头的装饰与鼻子相连,吻部为圆形。
图109
图110
图111
图112
图113(原图920):与图112的造型相似,只是没有了对吻部的刻画。
图114(原图921):眼部为重圈纹,头顶有冠饰,鼻子为三角形,吻部有对牙齿的刻画。
图115(原图922):高1.83米,宽1.36米,头部为椭圆形,下颚略尖,头部外围有花瓣形饰物,眼部为重圈纹,眉弓或额头的装饰和鼻子相连,面部有纹饰,有对吻部和牙齿的刻画。
图113
图114
图115
翁牛特旗人面岩画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部,大兴安岭与七老图山接触地带东麓,科尔沁沙地西缘。地处东经117°49′~120°43′、北纬42°26′~43°25′。
此处有人面岩画11幅(图像辨识不清的人面图像不包括在内)。
图116:位于翁牛特旗白庙子山,画面中磨刻出的线槽较深,呈U型。无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鼻子与眼部上方的线条相连,且在下方有两个凹坑。眼部的侧面各有两个凹坑。而眼部和鼻子又用椭圆形圈住,椭圆形的下方有几根射线状的线条,可能表示吻部。
图117:位于翁牛特旗乌丹小凤山,磨制而成,没有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吻部有对牙齿的刻画。额头有圆形的纹饰。
图118:位于翁牛特旗白庙子山,磨制而成,画面已模糊,没有头部轮廓,额头有两条折线状纹饰,眼部可辨认出为圆形,吻部有几个射线状线条。
图116
图117
图118
图119:位于翁牛特旗白庙子山,磨制而成,可分辨出眼部,眼部为重圈纹。
图120:位于翁牛特旗白庙子山,磨制而成,可分辨出眼部和额头的折线状纹饰或眉弓,眼部为重圈纹。
图121:位于翁牛特旗高日苏大黑山,凿刻而成,无头部轮廓,眼部为圆形,额头为眉弓或折线纹饰,鼻子为三角形,吻部为椭圆形。
图119
图120
图121
图122:位于翁牛特旗阿什罕毛瑙海山,无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额头为眉弓或折线纹饰,下面为长方形,可能为吻部或鼻子,其余图像无法辨识。
图123:位于翁牛特旗阿什罕毛瑙海山,无头部轮廓,眼角上挑,眉弓和鼻子相连。
图124:位于翁牛特旗阿什罕毛瑙海山,无头部轮廓,眼部为重圈纹,额头有线条很宽的眉弓或折线状纹饰,鼻子为三角形,面部有纹饰,吻部为椭圆形。
图122
图123
图124
图125:位于翁牛特旗高日苏大黑山,头部轮廓为椭圆形,头顶有冠饰,眼部为椭圆形,鼻子为三角形,吻部为椭圆形。面部有纹饰。
图126:位于翁牛特旗老哈河北小红山,头部为椭圆形,眼部为重圈纹,有对吻部的刻画。
图125
图125 线图
图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