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超越式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回顾近代经济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经济中的两种主要趋势:一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二是世界经济中的各国日益开放,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这两种趋势并非相互割裂。一方面,快捷的交通与各国创新者之间密切的交往,便利了新发明和新概念的推广;另一方面,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强化了互通贸易的动机并促成世界贸易一体化。因此,当学者试图总结过去的经济增长经验并规划未来的前景时,他们一方面对生产力和技术问题倍加关注;另一方面对国际竞争力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从历史上实现超越式经济增长的几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实现超越式经济增长,需要有相当严苛的约束条件,或者说需要相应国家能够创造或抓住历史机遇,运用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改造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并且创造更加广阔的市场,从而使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自身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也能满足整个世界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使自己的生产方式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具体来看,实现超越式经济增长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实现超越式经济增长的第一个条件,也是其首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突破型技术创新的产生及应用。

突破型技术创新能够使生产活动产生颠覆式的效果,实现技术跨越,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经济超越,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历史证明,突破型技术不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赶超持续性技术的性能,而且还能够改变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价值取向,促使企业沿着新的技术轨道发展,最终在赶超的基础上替代原有的持续性技术。由于突破型技术创新抛弃了原有持续性技术创新的发展轨道,另辟蹊径,从而可以实现技术跨越。这种新模式常常使习惯于持续性技术创新思维模式的企业家陷入困境,却可以使技术落后的国家、地区、企业因此与技术相对领先的国家、地区、企业站到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获得超越它们的机会。

在经济增长中,创造“新”产品的技术革新是具有突出地位的。伴随技术上的创造发明而来的常常是生活条件的改变,无论其是创制出了新产品还是为老产品提供了新的制造方法,都是这样。实践表明,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变迁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正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是突破型技术的出现,催生了新的产业,并形成对原有产业的革新,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迈进,整个经济也随着生产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不断提高得以持续增长。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是研究经济增长历史的权威。他用大量数据描述了世界各国人均收入长期变化的情况(Maddison,2008)。他的研究显示:在19世纪之前,全球范围内的生活水平基本都处在温饱线上;而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经济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经济增长成为常态。历史经济数据还展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典型特征:19世纪之前,传统农业主导着经济的命脉,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蔓延,一些国家率先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可见,工业化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工业化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伴而生的。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又为进一步的科技进步创造了条件。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以美国为例。20世纪,伴随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得到研发、推广和使用,使美国的农业劳动力在100年间几乎全部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目前,美国只有不到3%的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说,是技术创新促成了工业化,并推动工业化的不断升级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进而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熊彼特提出“创新”(innovation)概念的时候,西方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5%~21%;而到20世纪60年代,这个比例上升到50%;到80年代,进一步上升到60%~80%; 90年代后,更逼近85%。这再一次证明,财富主要来自智力的开发,来自有组织的研究和开发(R&D)活动。科技创新愈来愈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翻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世界科技成果,尤其是突破型技术的发现、发明、创造和应用,世界经济也在随之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世界经济中心也在随之发生转移。

实现超越式经济增长的第二个条件是巨大的市场容量。

市场容量巨大是一国经济经济增长的又一决定性因素。如果说生产率是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动力,那么市场容量就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动力。没有市场容量的商品生产是不能实现最终交易的生产,蕴藏着经济失调的巨大风险,其发展质量必然不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市场容量而仅仅依靠提高生产率来推动的GDP指标也是未来才能完成交易平衡的经济增量。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容量,才能够自然拉动企业投资和经济发展。

市场容量是由使用价值需求总量和可支配货币总量两大因素构成的。存在对使用价值的需求却没有可支配货币的消费群体是贫困的消费群体;而拥有可支配货币但没有使用价值需求的消费群体则是持币待购群体或十分富裕的群体。这两种现象均被称为因消费要件不足而不能实现的市场容量。

扩大市场容量有两种基本路径。一是城市化(Urbanization)。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的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可以使最广大消费群体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即使用价值水准的提升),并可相应增加他们的可支配货币收入。二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在1997年的报告中指出,全球化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在这一融合过程中,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以及国际资金的流动和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从驱动力角度看,全球化是全球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融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壁垒不断减少。全球化可以使率先发展起来国家的一部分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这样不仅可为国内市场容量腾出空间,还可以开创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使得市场容量获得更大幅度的增加。 KNYoTd46Vxt4gXCVvDZKZV2VCHpp0OiXf20ZKDwp7sY0RA693ImFb1aQ31Ho+Eu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