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广东制造业及服务业发展趋势判断

(一)2035广东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预测与趋势判断

1.制造业六大主导产业发展预测与趋势判断

目前在广东的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四大产业总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均超过5%,属于支柱型制造业,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力;纺织服装、服饰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广东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结合广东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历史变动趋势以及未来的产业规划重点,预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含汽车制造、电器机械制造等)、石化、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仍将成为2035年广东制造业发展的重点行业。一方面是提高制造业的高技术化度,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等高技术制造业;另一方面是做优做精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等传统产业,争创自主品牌。预计随着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未来这六大重点行业在产业形态及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等各方面将会有全新的变革。

(1)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高创新性和高更新率是其发展的重要特点,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技术互相融合,不断形成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品门类。目前,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轴线的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三大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带,这三大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80%。其中,广东省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2015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499.71亿元。

①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预测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广东省制造业行业第一大支柱产业,并且在珠江东岸形成了以深圳为龙头,东莞、惠州为核心的世界级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由于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成为广东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预计未来该行业仍将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我们仍然采用趋势外推的方法来进行预测,预计到2020年,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将达到大约9757亿元;到2035年,该行业增加值将达到约22504亿元。

图2-12 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预测

②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推动广东省经济转型的主导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有望建成世界级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及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扩大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创新能力。预计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显著扩大,产业体系相对完善,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完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拥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行业标准。产业实力将明显增强,未来朝着产业链完整、总规模超万亿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群的方向迈进,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地和世界级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

强化产业优势,推动新业态发展。一方面,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轻纺、建筑、冶金等传统工业技术的互相融合,加速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安防电子等新兴市场的兴起和迅速壮大;另一方面,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广泛融合将带动整合电子信息产业链多环节的新兴产业的形成,重点发展关键电子和光电元器件、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制造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短距离通信、新型显示等细分行业及新业态。

(2)装备制造业

广东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电器机械工业及汽车制造产业。

①电器机械工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广东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细分行业包括电机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电工器械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等等,该行业技术密集程度相对较高,在提升产业经济和国民生活质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电器机械工业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和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广东电器机械工业在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出口额等方面居全国前列,已形成以家用电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工器材、塑料加工机械、包装和食品机械、文化办公用机械及电梯等为代表的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主导产品,以及一批在国内外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优势企业。2015年电器机械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03.24亿元。在迈向2035年的进程中,广东省电器机械工业将以高端化、智能化为产业未来转型方向,进一步强化其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地位。预计到2035年,该行业增加值将达到约4168亿元。

图2-13 广东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

广东电器机械工业的发展将呈现集群化、信息化、服务化、产品高技术化的趋势。一是集群化趋势不断增强,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机械制造企业在广东省同一区域有机地集聚,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电气机械工业正向信息化方向迈进,新趋势主要表现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正在改变电气机械工业的生产和流通方式,尤其是推动了家电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三是服务个性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用户要求,先进的家电及机械制造企业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四是产品高技术化,随着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环保装备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电气机械产品不断高技术化,其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②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对广东工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43.89亿元,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产量在全国汽车生产行业中占有重要一席。预计到2035年,广州、深圳、佛山等市的汽车制造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将达到大约4475亿元。

图2-14 广东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变化预测

广东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为以下三个方面。

打造三大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广东省将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做强广州汽车整车生产基地,推进深圳、佛山整车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打造广汽集团、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深圳比亚迪3家产值超千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重点发展汽车智能仪表、智能交通工具等产品和设备,整合应用传感、数据通信传输、计算机处理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提升地面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结合人工智能先进科技,积极研发无人驾驶汽车。

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未来广东省工业发展的重点。重点发展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以及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支持广州、深圳市发挥汽车产业研发、生产、配套、服务等优势,打造2~3条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整车生产中心,以佛山、珠海、惠州、中山等地为主要零部件配套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3)石化产业

石油和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原油加工、化学矿采选、化学原料及制品、橡胶制品、专用化学品和石油与化工设备制造等,是广东省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目前,广东已形成由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茂(名)湛(江)石化基地组成的沿海大石化产业带,集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2015年广东石化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97.67亿元。预计到2035年,广东石化工业增加值将达到大约5219亿元。

图2-15 广东石化行业增加值预测

广东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及重点方向为以下三方面。

优先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尤其是精细化工产业。未来将大力发展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碳纤维、工程塑料、基本有机原料、汽车等专用涂料、新领域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产业,形成一批各有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污染的精细化工产品在石化产业中的比重。

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价值更高、性能更突出的高端化工新材料,特别是生物医药材料、包装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电子化学品、建筑材料等。

绿色低碳成为行业发展重要方向。开发清洁化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环保型产品已经受到广东省石化企业的普遍重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也将在石化产业进一步应用,从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压力。

(4)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是最传统又最时尚的产业,世界纺织服装品销售额仅次于旅游产业和信息产业,是世界第三大产业。作为广东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纺织服装工业已形成门类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工业生产体系,化纤、针织、色织、毛纺织、无纺布、服装等产品产量排在全国同类产品前列。2015年广东纺织服装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09.95亿元。转型升级是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重要方向,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将更加注重推动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广泛应用,推行精品化与市场细分高端化。预计到2035年,广东纺织服装工业增加值将达到大约4401亿元。

图2-16 广东纺织服装业增加值预测

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趋势及重点方向为以下三方面。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在各细分市场实施精品战略提升品牌价值。积极提升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国际分工合作水平,加大对高质量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注重市场细分,优化广东省服装出口市场结构,以高质量、大品牌和创新的设计进军国际服装市场,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提升品牌效应和产品的附加值。

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转移。珠三角城市群重点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广州、深圳、佛山等中心城市的文化内涵,塑造时尚之都的国际形象;粤东地区的纺织服装业要在培育品牌与时尚文化方面进行整合提高,如把传统地方工艺和文化资源与时尚设计理念相结合。

“互联网+”与纺织服装业快速融合。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促进纺织产业链各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智能化纺织关键装备研发,积极推进智能化生产线、示范车间和数字化工厂建设,完善纺织品服装大规模定制技术,探索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开发智能化纺织产品,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行业设计研发、经营管理和节能减排水平。

(5)食品饮料产业

食品饮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广东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广东目前已成为全国食品饮料工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饮料、焙烤食品、保健品和调味品等产品一直保持着全国领先的地位,具有明显的优势。2015年广东食品饮料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02.41亿元。综合判断,由于未来区域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耗总量将会持续增长,而且广东也将继续做大做强这一优势产业,因此预计到2035年,该行业仍会持续保持较长时间的增长,工业增加值将达到大约3809亿元。

图2-17 广东食品制造业增加值预测

广东食品饮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及重点方向是:重点发展有机、安全食品,完善食品产业链。尼尔森报告显示,无人工色素和非转基因是中国消费者认为最重要的健康食品属性,同时无人工味素、纯天然也是非常关键的属性,消费者愿意为健康食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有机食品在我国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广东省将重点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氨基酸系列产品、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果汁类饮料以及方便、营养、速冻食品等产品,完善食品产业链。打造食品产业集聚区,扩大规模效应,打造知名品牌。制糖行业重点建设珠江三角洲炼糖和湛江制糖两大基地,提升产品质量;饮料行业重点发展运动饮料、茶饮料、果汁类饮料,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乐百氏、深圳益力、深圳怡宝等大型企业。

(6)建材产业

建材产业是广东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门类。佛山建筑陶瓷、潮州卫生陶瓷、云浮石材、英德水泥等一批产业规模较大、配套较好的产业集群已形成。目前,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在建材产业中占比较大,2015年广东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36.36亿元。就目前广东省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发展情况来看,各地市该行业产值都未达顶峰,因此“十三五”期间,该行业中长期仍然会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但是考虑实际的矿产资源量制约以及环境规制力度加强,该行业仍将成为区域性的衰退性行业。预计到2035年,广东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加值将大约为4541亿元。

图2-18 广东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预测

广东建材产业的发展趋势及重点方向是:打造产业集聚区,引导建材产业转型升级。陶瓷工业以提高建筑陶瓷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为主线,发展高技术陶瓷,打造以佛山、潮州等地为核心的陶瓷研发和设计中心。水泥工业按照等量淘汰的原则,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重点发展粤北、粤东、粤西三大水泥生产基地。玻璃工业重点发展超薄、超厚、超白等优质浮法玻璃、智能玻璃、信息工业玻璃、汽车玻璃等性能优良、附加值高的产品,严格控制玻璃行业产能盲目扩张。重点发展绿色建材产品,突出健康、节能和环保。

2.四大新兴制造业发展预测与趋势判断

结合前文对产业升级与创新的动因分析以及2035年广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特征,2035年广东新兴制造业的选择应依据未来市场需求变动趋势和全球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并综合考虑广东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以及自身的产业基础做出预测和判断。随着广东迈向高收入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医疗康体、环保低碳产品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将对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产生强大拉动;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正广泛深刻地影响到经济生活各方面,加上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将在诸多方面突破,对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制造业形成直接推动。因此,依托需求与技术两大动因,广东产业结构将会朝着高端化调整升级,同时近几年广东在产业发展方面也具备了良好基础,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现实可行性,由此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将得以快速成长,推动广东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基于此,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四大产业将成为2035年广东新兴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1)物联网产业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核心之一,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重视。物、信息识别、网络被视为物联网三要素,一旦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无数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加装更加小巧智能的传感器,或者直接升级换代,给市场带来的商机大得难以估量。预计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 物联网因此被称为下一个万亿元级的新兴信息产业。

表2-16 物联网产业链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产业基地、传感器产业基地纷纷建立,物联网已经广泛运用于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和个人健康等多领域,据Alexander Resources的数据表明,2010年底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2234亿美元,到201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约为3500亿美元;物联网10年内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形成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规模要比互联网大30倍。

广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起步早、势头好,近年来物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型业态加快发展,行业应用日益深化,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物联网发展总体水平在全国领先。物联网应用在生产制造、公共管理、社会民生等领域广泛渗透,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广东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物联网规模以上企业达900家,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电网、产品溯源等物联技术广泛应用,M2M(机器对机器)应用终端达1000万台。为抢占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制高点,广东省将物联网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已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物联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预计到2020年,广东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400亿元,M2M应用终端数量超过3000万台,物流与供应链领域重点企业RFID应用普及率达到70%,基本建成“智慧广东”。 到2035年,预计物联网在广东全省国民经济各领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省物联网发展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并全面建成“智慧广东”。

未来广东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发展物联网制造业。加强相关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发展嵌入式芯片、射频识别、传感器和网络设备等物联网设备制造业,加快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较完整的物联网制造产业链。二是培育物联网服务业。发展物联网服务运营、软件及技术服务业,积极支持网络运营和服务企业采用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各种传感器以及智能终端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大力发展电力、交通、物流、水利、环保、家居、医疗、安防等领域的物联网服务。

(2)智能机器人产业

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也是人工智能的重点产业领域。其中,发展工业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万台左右,中国是第一大机器人市场,紧随其后的是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均为传统上的制造业强国。仅这五大市场的销售量就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3/4,在亚洲的销售量几乎占到2/3。

图2-19 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5年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销售6.85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4。 据国际机器人产业联盟(IFR)统计,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密度(即工业机器人相对于每万名产业人员的比重)平均为66,其中韩国为478(第一),日本为314(第二),德国292(第三),中国仅为3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无论与先进国家还是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国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说明其发展空间很大。如果在2020年前后这些行业平均机器人密度按计划达到每万人100台,则大概需要30万台机器人。目前广东在汽车零配件、五金、小家电、化工、印染纺织等行业存在强烈的自动化改造需求,预计到2020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29.58万台,当年工业机器人需求量将达到8.87万台。

广东凭借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早、实力雄厚。截至2015年底,广东拥有机器人企业285家,为全国之最,其中机器人重点制造企业159家。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区,全省涌现出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优秀企业,如广州数控是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年产销数控系统占全国同类产品50%的市场份额;固高科技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产品与系统;深圳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突围而出,占领了全球无人机70%的市场;等等。广东还积极与具有技术优势的国际机器人企业“四大家族”联姻,德国库卡工程中心已入驻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士ABB与顺德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利迅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珠海高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日本安川联手美的集团成立两家机器人合资公司;日本发那科在佛山新城中欧中心设立工程应用中心。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的迫切需要,工业机器人应用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受到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刚性需求的驱动,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快速迭代的影响,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空间也日益扩大。预计2025~2035年,广东智能机器人的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制造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并开始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未来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如下。

提升完善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加强对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以大力推广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为抓手,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企业,加大人工智能、传感识别、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等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逐步健全机器人产业链,大力提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增强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业发展的新生态。

积极开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围绕广东制造业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在珠三角有条件的区域或园区,大力培育发展“机器换人”改造示范基地,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企业集聚、产业链条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3)新能源产业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命脉,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两个车轮。世界各国都把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21世纪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也是消耗能源的大省和化石能源资源缺乏的大省。在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广东能源工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若不尽快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广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

广东在核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的研究和利用方面已有初步成果,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十二五”时期以来,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2015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值超1000亿元,位居国内首位,是2011年47.2亿元的21倍;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1722台,全球销量第一,占据全球市场份额11%。 未来广东要把握世界新能源发展趋势,选择一批对广东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价值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重点加强试点示范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形成比较完善的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建设安全、高效和清洁的多元化能源体系,为保护环境和经济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广东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如下。

重点开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汽车产品。中国包括广东汽车生产规模和拥有量的迅速扩大,势必对石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石油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广东应重点研发新型洁净能源汽车,包括代用燃料(乙醇、天然气、生物柴油等)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各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开发推广先进生物质能和可再生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目前是可再生能源中(非水电)最重要的能源,广东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是研发生物质燃料化技术,包括纤维素类原料制燃料乙醇、生物质转化制氢技术以及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广东应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资源优势和已有产业基础,加大风能和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发展重点是推进下一代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风电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突破新型传感测量、超导、分布式电源柔性接入技术等智能电网先进技术,发展10兆瓦级以上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装备。

推动燃料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燃料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高,已成为国内外竞相研发的一种新型发电技术。广东应本着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开展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把重点放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醇基燃料电池等的研制上。

(4)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的结合,引起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近十年来,世界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增长率保持在5%~8%。其中,生物制药的销售额增长率为20%左右,成为世界医药领域创新性最强、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药品。生物制药产业可划分为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血液制品、诊断试剂以及疫苗五大类,其中抗肿瘤药物、自体免疫疾病治疗药以及疫苗类产品在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同时也是增长较为显著的生物技术药物。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有望形成6000亿至8000亿元的市场,其快速增长由各细分需要带来。 新型疫苗市场需求旺盛,提升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能力,可以产生1000亿至1500亿元的疫苗市场。抗体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市场未来可产生3000亿至5000亿元的市场;重大疾病诊断和检测技术产品将形成500亿元左右的市场;个性化的治疗系药品有望形成1000亿元左右的市场;再生医疗技术市场,如器官缺失,至少可形成500亿元规模的再生治疗和康复市场。人口净增长将对生物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适合老龄人口疾病特点的生物治疗药品需求量将有较大增长。

广东的生物医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粗具规模的产业基础、大批优秀人才、丰富的生物资源、悠久的中药历史,为广东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制品实现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工业总产值规模不断扩大。广东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若干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显现。其中,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形成集检验试剂、基因疫苗、基因药物到医疗器械的产业群,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生物企业达60多家;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入驻企业已达140多家,形成了中西药品、生物工程、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药包材等大健康领域六大产业集群。

未来广东应把握世界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走外引内联的道路,大力发展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发挥广东省的海洋资源优势,把海洋生物药物发展为特色产业。重点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国家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基地、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重点工程,完善研发网络,项目转化、孵化网络和生物医药服务网络,整体增强广东生物医药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在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突破后,将其技术体系、产业优势和经验全面辐射到农业、海洋、食品、环保、能源等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力争使广东省成为我国具有国际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基地。

(二)2035广东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预测与趋势判断

结合前文对广东服务业占比的预测,预计2035年广东服务业占比将超过62%,参照国际服务经济的演进规律,在这一时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将加快,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互动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业保持稳步发展,信息、文化创意、科研、教育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崛起为主流业态,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综合考虑国内外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广东的产业基础,现代金融业、房地产业、互联网新兴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健康服务业将成为广东未来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1.现代金融业

发达国家的金融保险业崛起于二战以后,得益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商品与生产要素流动,尤其是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目前金融保险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的重要支柱,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都超过5%。现代金融业对于广东提高经济地位、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广东金融业具有较大规模,2015年广东金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757.08亿元,占服务业比重由2010年的13.3%上升至2015年的15.6%,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结构合理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科技、信用体系和金融安全建设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预计未来广东金融业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到2035年,广东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并实现产业与金融互动。

未来广东现代金融业发展方向:一是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构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形成交易活跃、影响面广、带动力强的证券市场“广东板块”。积极培育和引进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促进股权投资市场发展。二是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推进金融创新。利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契机,加强与港澳金融服务业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探索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积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三是积极推进融资租赁服务。引导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综合运用银团贷款、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为制造企业并购重组、“走出去”等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四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支持互联网信贷、第三方支付、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跨界进行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技术平台创新,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适度竞争。

2.房地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年均增速高居各行业前列,成为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2015年广东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524.35亿元,占服务业比重由2010年的8.6%上升至2015年的9.6%,年均增速10.3%。

未来广东房地产行业将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产品与客户进一步细分,“精品工程”时代即将到来。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房地产产品业态日渐丰富多元——住宅(毛坯、精装、科技、绿色、集成等)、商业(购物中心、商场、独立店、街铺等)、仓储物流和工业厂房、酒店、体育文化和旅游度假物业、酒店式公寓、养老养生物业等,门类齐全。相对应的商业模式也将不断细分——快速周转、持有经营、产权式委托经营、基金代持、售后返租、以租代售等,模式不断创新。

未来广东房地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坚持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培育和近期治理相结合,构建多层次住房体系。对高中收入家庭提供高中档次商品房,对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为最低收入家庭提供解困房和廉租房。以推动住宅消费市场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二是积极引导房地产重大建设项目与广东各地市发展战略相匹配,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加快道路、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完善文化、体育、医院、学校等社会事业配套,通过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优秀的公共配套设施吸引高端人群。三是鼓励广东省内房地产企业开发新型房地产,发展高端居住产业。建设高品质生态低碳健康社区及智慧社区,培育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推动高层次的房地产开发。

3.互联网新兴服务业

结合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态势,未来广东互联网新兴服务业将重点发展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

(1)云计算服务产业

近年来,全球云计算产业应用和新的服务消费模式发展迅速。据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云计算产业市值达到1310亿美元,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

表2-17 云计算产业链

近年来,广东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推进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落户东莞,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和中国电信广州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试运行,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进入实质建设阶段。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本土云计算企业及云计算数据中心、公共平台加快发展。电子政务云应用模式日趋成熟,省网上办事大厅覆盖省直各部门及21个地级以上市和所有县(区),正在向镇(街)和农村延伸。交通物流、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等各领域的云计算应用方兴未艾。预计到2020年,广东云计算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显著提升,云服务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云计算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应用水平力争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到2035年,预计广东云计算服务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云计算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未来广东云计算服务发展方向:一是开展云计算示范应用。以政务服务云提升电子政务效能,以交通物流云推动智能交通发展,以民生服务云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产业提升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打造云计算产业链。推动全省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共建共享,创新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发展云计算应用软件及嵌入式软件,提升云硬件附加值,增强云计算集成能力,提高云安全。三是推动云计算自主创新。突破自主可控云操作系统、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低功耗、资源监控及管理等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支持在云安全、服务质量、开放接口、体系架构、评估认证等方面设立标准和规范。

(2)大数据服务产业

当前,全球大数据规模及其存储容量正在迅速增长,已经渗入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大数据将为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2012年全球大数据企业营收50亿美元,未来5年的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8%,到2017年将达到500亿美元。

目前,广东大数据产业发展处于起飞阶段,产业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和商业模式正在构建,对数据资源的采集、分析和价值挖掘日益深入。广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初具规模,交换平台覆盖60多个党政部门,共享数据超过20亿条;互联网、电信、电子商务、电力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规模达数十乃至上百PB(1PB=250字节≈1.13×1015字节)的大型数据平台和分析应用,为企业决策、营销、客户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效益显著。预计到2020年,大数据产业将成为广东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形成一批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的大数据融合发展新业态,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 到2035年,预计广东大数据产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创新应用将深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表2-18 大数据对部分经济领域的影响

未来广东大数据服务发展方向如下。

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增强大数据服务支撑能力。一要加强人工智能、商业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提高数据分析挖掘能力;二要加快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技术研发,并推动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提高大数据处理与应用能力。

加速推进重要领域大数据应用,拓宽大数据服务发展空间。一要加速推动大数据在移动互联网、电信、交通、医疗家电等行业领域的应用普及,形成涉及数据监测、商业决策、数据分析、横向扩展存储等功能的软硬件一体化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方案;二要推动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集成水平、较强市场能力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为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共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共享经济通过高效利用社会资源,达到供需双方的有效链接,提升企业竞争力,解决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的未来和国家竞争力的商业新模式,成为时代最热的议题。

目前全球共享经济已经深入制造、设计、交通、酒店、餐饮和互联网应用等多个领域。从Uber(优步)、Airbnb(空中食宿)到滴滴、摩拜,“共享经济”正在成为当前的经济热词。在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TOP20中,分享经济企业占据七席。《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指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的规模达到约34520亿元,参与分享经济的人数超过6亿人。 预计分享经济的年均增速将达到40%,到2020年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到2035年,这一比重预计会进一步提高。在广东特别是广州、深圳这样的创新高地,共享经济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未来广东共享经济新业态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

大力推进生产能力共享业态发展。充分利用广东的制造业基础,以制造产能、科技仪器、信息基础设施、社会物流等“生产能力分享”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实现生产制造、检测试验、维修维护、工业设计等服务资源的充分利用,打造以广东为核心面向全国的生产能力整合分享生态圈。

积极促进生活服务共享业态发展。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以交通出行、商务流通、教育等领域为重点稳步推进生活服务分享经济的发展,促进民生资源优化配置。支持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企业研究、开发面向商务流通、教育等领域的新型应用软件和平台。

着力完善共享经济新业态监管机制。促进政府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各类共享经济模式进入条件、税收标准和监管方式,其中包括资源类的产能设备分享、网约车、车位分享,以及劳务类的医疗、教育、餐饮服务等领域政策法规。

4.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是储运技术革新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对加速经济循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物流业将成为广东下一步重点发展的战略型产业。广东物流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2015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约为1224亿元。优越的地理位置、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和一流的物流基础设施、发达的商贸经济,以及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广东大市场富足的产品,为广东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广东应充分发挥商贸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优先完善和提高现代物流信息平台,重点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物流及制造业供应链,密切与港澳及跨国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力争形成面向全国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未来广东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方向为以下两方面。

重点加快建设“智慧物流”工程。以口岸通关物流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快建设物流信息综合处理平台;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网络技术推进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全程管理;建立完善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系统及相关的物流运输、配送等信息系统,提高整体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加快建设国际性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体系。利用广州、深圳紧靠机场、港口的转运枢纽优势,建设国际型物流园区,密切与港澳的物流业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性物流中心。加快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建立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的多层次、多品种、高效率的物流配送体系。

5.健康服务业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美国健康产业占GDP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超过10%。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及社会分工的细化,健康产业的整条产业链日渐完善。除医疗性服务之外,健康服务业还包括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等产业群。将来,个人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管理将迅速成为维护健康、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主流。

广东健康服务业近年来发展速度加快,2015年广东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约为846亿元,总量规模居全国前列。综观产业发展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和健康观念发生改变,医疗保健消费增长迅速,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高级化,广东健康服务业将会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同时,产业融合、产业形态交织,将会为未来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出现,将推动广东健康服务业向智慧医疗产业形态转变。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3.8万亿元,约占GDP的5%,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2035年目标将突破16万亿元。 其中,到2020年,广东健康服务及相关产业发展总规模预计达到1万亿元。

未来广东健康服务业发展方向:首先,是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健康服务产品。积极促进健康与互联网、旅游、健身休闲、食品等相互融合,催生健康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健康文化和体育医疗康复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保健和养生健康服务,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其次,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加快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国家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发展专业、规范的老年人健康照护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和社区健康养老。培育发展“银发产业”,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M4kVRv0j931+KKoJ0wNukYHIUFLzwzpfd5IMS7pOTGsRcgqcc+wHOpADusjeG24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