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石涛教授是我读博士时的师兄,尽管博士毕业之后我们走向不同岗位和研究领域,但石涛师兄对我的指导仍让我受益颇深。石涛师兄在教学科研方面颇有建树,他在经济史领域的学术成果十分丰富,对于一些问题常常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路,在众多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科研项目,专著文章也多次获奖。并且带出很多高水平的学生,比如他的学生李志芳、马国英、卫宇等都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颇为独到。

最近听闻他带着几个本科生,运用清代粮价数据写了一部关于清代山西省粮食价格与市场的学术专著,这让我颇感惊讶。因为本科阶段要对经济史这个领域有兴趣,并且肯下功夫去做出一些成果是很难能可贵的,于是我向石涛师兄索要了这部书的书稿。

粮食价格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史研究的一大课题,目前学术界对于粮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粮食价格自身的波动情况、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例如自然灾害、人口、政策、货币购买力等),以及通过粮价波动研究市场整合情况等几个方面。我本以为这部书也不外乎这几个方面,但是阅读了这部书稿之后我发现这部书突破了传统分析市场整合的计算方式,而是采用交易成本作为分析的核心。不仅通过建立适当的数理模型,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同步性和滞后性有较为精深的研究,还得出了市场相关性与交易费用之间的关系,甚至初步计算出了进行省内贸易所耗费的交易费用与运输费用,并且试图结合交易费用与贸易条件两方面的内容对市场整合进行探讨。尽管作者在量化和模型构建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但其创新精神应得到鼓励和提倡。另外,本书还通过引入环境变量以期从根本上解释和衡量各地粮食的不同供需情况,将粮食规律性的上涨以及下降的时期结合粮食自然生长的成熟期进行分析,发现了各个地区粮食生产以及商人从中投机倒卖的规律。并且作者们还大胆地将理论成果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将山西省的市场整合关系体现在二维地图上,这对于直观地观察山西省粮食流通路径有一定意义。

此外,尽管本书的出发点是对两府之间的商品交流进行研究,并且经过一定的延展发展到涉及山西全省的粮食价格与市场相关问题的研究,但作者仍然希望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对内陆省份的粮食贸易情况进行解读。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山西省作为处于“河山之固”的内地省份,省内的粮食贸易应该并不发达。虽然我们并不否认晋商汇通天下,这使得山西与外界有一定联系,但粮食流通仍受限于交通等条件。实际上从本书对此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粮食贸易在清代依然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对于内陆省份的传统认知,我认为对此问题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

更为有趣的是,本书选取的时间段是清朝的道光帝统治下的30年,这当中就包含了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1840年,横跨了古代和近代。研究此前和此后的粮食价格变动的差异,寻找变异性特征,对考察当时中国社会受战争冲击的剧烈程度更具意义。

当然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粮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未能完全考虑供给、需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于交易费用的测算也不够精确,在数据上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对于粮食流通形式的考察,仅仅考虑商业形式的粮食流通,未考虑赋税形式的粮食流通,这一块还有所欠缺。但作为刚刚接触经济史的本科生,且在本科学业繁重的阶段,五位在石涛师兄的指导下能写出这样一部著作依然可喜可贺。

李军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6年11月2日 q4VMt+erP+YnenWH9svD3yPgVvGpev59LGg+Oi9KMhg35C64MZBg7QcIePLX9F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