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纬》与《职方外纪》对比研究

马琼

摘要: 《地纬》是目前可见的,明清之际中国士人熊人霖编撰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该书以意大利来华传教士艾儒略编撰的世界地理著作《职方外纪》为蓝本。本文拟通过对比《地纬》与《职方外纪》两书的内容,探讨如下两个问题:其一,《地纬》与《职方外纪》的内容异同;其二,两者内容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 《地纬》;《职方外纪》

《职方外纪》是由明清之际来华的意大利籍传教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编撰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此书在庞迪我地理著作遗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刊刻出版于明天启三年(癸亥,1623),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具现代地理学意义的中文版世界地理专著。 在《职方外纪》一书中,作者介绍了地圆说、经纬度知识,以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内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等情况,也介绍了世界海洋的情况,并附有万国全图、北舆地图、南舆地图、亚细亚图、欧逻巴图、利未亚图和南北亚墨利加图等七幅地图。

与利玛窦相比,艾儒略在《职方外纪》中介绍的西方地理学内容更加丰富,如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中苏门答剌条仅寥寥数言:“此岛古名大波巴那,周围共四千里,有七王君之。土产金子、象牙、香品甚多。” 而在《职方外纪》中,艾儒略则进行了增补:

苏门答剌地广十余度,跨于赤道之中。至湿热,他国人至者多病。君长不一。其地产金甚多,向称金岛,亦产铜、铁、锡及诸色染料。有大山,有油泉,可取为油。多沉香、龙脑、金银香、椒、桂。人强健习武,恒与敌国相攻杀。多海兽、海鱼,时登岸伤人。

《职方外纪》是当时中国西方文化和地理的知识领域里,最畅销的两种著作之一。尤其是在福建,似乎相当受欢迎。 它向当时的中国人介绍了西方先进的世界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职方外纪》成书后一年(1624),中国士人熊人霖便以其为蓝本编撰了《地纬》一书。《地纬》也是一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的书籍,全文共有84篇。在《地纬》中,熊人霖不仅介绍了地圆说、地理坐标划分等地理学知识,还按照顺序介绍了大瞻纳(亚洲)、欧逻巴(欧洲)、利未亚(非洲)、亚墨利加(美洲)和墨瓦腊泥加(泛指当时未知的南方大陆) [1] 五大洲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等情况。此外,他还介绍了世界海洋的相关情况,并在书中附有一幅“世界地图”。

据目前笔者所见史料,熊人霖一生并没有去过国外,那么,一个从未踏出国门的中国士人如何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编撰出一本世界地理书呢?这是因为熊人霖在编撰《地纬》的过程中,大量地参考了当时热销的《职方外纪》。

只要对比一下《地纬》和《职方外纪》两书的目录,我们就可以发现,《地纬》中多数篇章的顺序与《职方外纪》相同。 两部书均将亚洲部分放在第一位。只是由于熊人霖遵循其父的称法,把亚洲叫作“大瞻纳”,所以《地纬》的亚洲部分被称为“大瞻纳”,而《职方外纪》则为“亚细亚”。在亚洲部分之后,两书均按“欧逻巴”“利未亚”“亚墨利加”“墨瓦腊尼加”和有关海洋的内容,包括海名、海族、海产、海状(《地纬》的目录中名为“海形志”),但书中以“海状”和“海舶”的次序来写。

从具体的篇目上看,《地纬》与《职方外纪》也非常相似。其中,亚洲部分,不包括总说在内有14篇、欧洲部分有13篇、非洲部分有8篇、美洲部分有11篇的名称及前后顺序完全相同;有关海洋部分有5篇的名称及前后顺序完全相同。虽然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地纬》一书也并不完全照搬《职方外纪》,在编撰《地纬》的过程中,作者熊人霖对《职方外纪》中的一些内容也进行了改动。

从各篇目的具体内容上看,《地纬》与《职方外纪》主要有以下异同。

1.内容基本相同

《地纬》与《职方外纪》在相似的名称之下,内容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关于某一地点的经纬度,以及对当地基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更是如出一辙。比如,《职方外纪》亚洲部分第五篇《莫卧尔》中有如下叙述:

印度有五,惟南印度尚仍其旧,余四印度皆为莫卧尔并矣。莫卧尔之国甚广,分为十四道,象至三千余只。

又东印度有大河名安日,国人谓经此水一浴,所作罪业悉得消除。五印度之人咸往沐浴,冀得灭罪生天也。其东近满剌加处国人各奉四元行之一,死后各用本行葬其尸,如奉土者入土,奉水火者投水火,至奉气者则悬挂尸于空中,亦大异也。

而《地纬》亚洲部分的第二十篇《莫卧尔志》则为:

印度有五惟存南印度。余皆并入于莫卧尔。莫卧尔之国甚广。分国为十四道。象至三千余。有大河名安日之河。浴之祓不祥。除罪辜其东近满剌加处。国人各奉四元行之一。四元行者。水火土气也。死则以所奉之行臧之。奉土者掩。奉火者焚。奉水者沉。奉气者悬。

只需稍加对比即可发现,上而两段引文内容极为相似。类似这样与《职方外纪》的雷同,占《地纬》内容的比例达八成以上,正如王重民先生所言:“(地纬)(全书凡八十四篇),十之八钞撮《外纪》。”

2.篇名不同但内容大致相同

《地纬》与《职方外纪》两书中共有三处,虽篇名不同但内容大致相同。

(1)《职方外纪》的第一篇“五大州总图界度解”与《地纬》的第一篇“形方总论”虽篇名不同,但两者内容却大致相同,都是讲一些基础的天文地理学知识。如:

(职方外纪·五大州总图界度解)

日轮正交赤道际为春秋二分规,南出赤道二十三度半为东至规,北出赤道二十三度半为夏至规。

(地纬·形方总论)

日轮正交赤道际。为春秋二分规。南出赤道二十三度半者。冬至规。北出赤道二十三度半者。夏至规。

(2)《职方外纪·亚细亚总说》与《地纬·大瞻纳总志》虽然文章篇名不同,但文中内容都是对亚洲的总体介绍,内容也大致相同。如讲到亚洲的四至时,两书都写道“西起那多理亚”“东至亚尼俺峡”“南起找爪哇”“北至冰海”。

(3)海洋方面的地理学知识介绍,《职方外纪》名为“海状”的篇目,与《地纬》中名为“海形志”的内容也大致相同。

3.略有删改的内容

熊人霖在《地纬》中对《职方外纪》的相关部分内容进行了略微删改。比如,艾儒略在《职方外纪》非洲部分第七篇的“福岛”篇中,有这样的记述:

利未亚西北有七岛,福岛其总名也。其地甚饶,凡生人所需,无所不有。绝无风雨,而风气滋润,易长草木百谷,亦不烦耕种,布种自生。葡萄酒及白糖至多。西土商舶往来,必到此岛市物,以为舟中之用。七岛中有一铁岛,绝无泉水,而生一种大树,每日没,即有云气抱之,酿成甘泉滴下,至明旦日出,方云散水歇。树下作数池,一夜辄满,人畜皆沾足焉。终古如此,名曰圣迹水,言天主不绝人用,特造此奇特之迹以养人。各国人多盛归,以为异物。

而熊人霖在《地纬》非洲部分第七篇“福岛”篇是这样写的:

利未亚之西北有七岛。福岛其总名也。绝无雨。而风气滋润易长草木。百谷不待耕种。布种自生。多葡萄酒。及白糖。西土商舶往来。必市买岛中物。为舟中之用。七岛中有铁岛。绝无水泉。而生一种树极大。每日没。恒有云气抱之。釀成甘水。人于树下。作数池。一夜辄满。万物皆沾足焉。名曰圣跡之水。盖曰天之所以养育人也。它国人多盛归。奇为珍异。

将上述两段文字加以比较,可以发现,虽然《地纬·福岛》中大部分内容与《职方外纪·福岛》内容基本相同,但熊人霖大概认为后者中的“其地甚饶,凡生人所需,无所不有”不大可信,就将之给删掉了。同样,《职方外纪》美洲部分“墨是可”篇中原有当地人“亦喜啖人肉”的记述,在《地纬》中也被熊人霖给删掉了。类似的处理方式在《地纬·亚毗心域 马拿莫大巴者志》《地纬·伯西尔》《地纬·花地 新拂郎察 拔革老 农地》《地纬·西北诸蛮方志》等篇中有所体现。

4.变动较大的内容

熊人霖在编撰《地纬》一书时,主要参考了艾儒略的《职方外纪》,但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改动,甚至进行了大段的删除,其改动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1)对《职方外纪》的文句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动

由于艾儒略是外国人,尽管当时士大夫杨廷筠曾帮助他对这部书“订其芜拙” ,但《职方外纪》中还是有一些表述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熊人霖看到了这一问题,并对这些文字进行了修改以使其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同时也对一些文字进行了润色,使文句更加优美。比如,艾儒略《职方外纪·西北海诸岛》篇中对“谙厄利亚”一地的风物“聋石”进行介绍时这样说:(下划线部分以示区别)其地有怪石,能阻声,其长七丈,高二丈, 隔石发大铳,人寂不闻 ,故名聋石。 而熊人霖将其修改为:有怪石。能阻声。其长七丈。高二丈。 从石阴撞千石之钟。其阳寂若无声。 名曰聋石。

“大铳”的声音很响,艾儒略等欧洲人对此可能都比较了解,但这对当时的中国人则不然。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对“钟声”的认识应该多于对“大铳声”的认识,经过熊人霖的润色,这段对“聋石”的描写可能对中国人来说更加栩栩如生。

(2)对《职方外纪》中相关宗教的内容进行删改

《地纬》相较《职方外纪》最大的变动就是相同篇目中的宗教内容。艾儒略是一名天主教宗教团体耶稣会的传教士,这使得他在华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围绕传教活动展开的。艾儒略“一六一三年入中国内地,奉命至北京,未几同徐公光启赴上海,奉命至扬州为某大员讲解西学,劝其感化,皈依公教(天主教),名伯多禄”。后来艾儒略又到了山西、杭州和福建等地,劝人信奉天主教,他甚至对武夷山的三座佛教庙宇也展开了攻势,使庙宇改成了圣堂,“寺僧成为信友矣”。除了极力说服人们皈依基督教,艾儒略还积极学习中文,并用中文著书立说,来宣扬基督教教义。徐宗泽编著《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耶稣会创立四百年纪念(1540—1940年)》一书中,就收录了艾儒略来华后的26部中文著作。

《职方外纪》虽然是一部介绍西方地理学的书,但介绍天主教的文字在书中随处可见。如其亚洲部分第八篇《如德亚》 中写道:“(如德亚)天主生人最初赐此沃壤”,接着又说如德亚“从来圣贤多有受命天主,能前知未来事情”。“其圣贤竭诚祈祷,以得天主默启,其所前知,悉载经典,后来无不符合。”接着,他又以此为契机,进行了大段的教义论述。他讲到了耶稣降生,耶稣的神力——“如命瞽者明,聋者听,喑者言,跋者行,病者起,以至死者生之类”和天主教的“要义数端”等。同时,他还在书中介绍了天主教的独一真神说、天堂地狱说和末日审判说等,其传教目的显露无遗。

对于《职方外纪》中的宗教内容,熊人霖进行了不少削减和改写。比如艾儒略在《如德亚》篇中,对天主教教堂有这样的描述:

至春秋时,有二圣王,父曰大味得,子曰撒剌满。尝造一天主大殿,皆金玉砌成,饰以珍宝,穷极美丽,其费以三十万万。

而熊人霖在《地纬·如德亚志》中则将这段文字删改成为“有享上帝之殿” 。上帝一词是利玛窦来华后,为了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更好地传教,便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出了这个词语,用来称呼耶稣。熊人霖此处使用“上帝”一词,说明他对天主教有一些了解。

(3)对《职方外纪》中的教育内容进行改动

熊人霖在《地纬》中除了对《职方外纪》中宗教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改动外,还对《职方外纪》中多篇有关“共学”(即大学)的内容进行了的删减和改动。比如,艾儒略在《职方外纪》欧洲部分第二篇《以西把尼亚》中有“国人极好学,有共学,在撒辣蔓加与亚而加辣二所” 的记述,而熊人霖在《地纬·以西把尼亚志》中删掉了上述内容。此外,熊人霖还删除了包括《职方外纪·意大里亚》篇等其他三处涉及共学的内容。

不过,熊人霖也保留了一处关于西方教育的内容。在《职方外纪·欧逻巴总志》篇中,艾儒略对欧洲学校设置、考试制度及学习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熊人霖在《地纬》中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精简之后,还加上了“(欧逻巴)师徒教学。颇似中国” 这样一句话。

如上所述,熊人霖在编撰《地纬》一书中,对《职方外纪》一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些改动。那么,熊人霖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则对《职方外纪》进行改动的呢?笔者认为,其原则主要有二。

(1)华夏中心,西学中源

明清之际的中国士人,面对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地理学知识时,其中部分人是用华夏中心和西学中源的观念来看待这些西方地理学知识的。在这些中国士人的眼中,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中国文化传布世界各地,西方的文化只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熊人霖当是这些中国士人中的一员——在《地纬》一书末尾的《地纬系》中,熊人霖说:“儒之道,其盛矣乎。士者农者。工者商者。皆儒之人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皆儒之事也。夷夏之无此疆尔界。皆儒之境也。耶稣之学。儒之分藩也。” 在是文中,熊人霖更提到他写作《地纬》的目的之一是考察中国“声教之被服。具而论之。以张明德之盛”。 在熊人霖的观念里,熊人霖对《职方外纪》相关内容的修改和补充也许恰能说明中国“声教”“被服”之远吧。

(2)地理学知识与传教理论相区分

当利玛窦和艾儒略等人把一些夹杂着天主教教义的欧洲科学知识传入中国时,能接触这些内容的士人对其态度大致有四种。一种是像徐光启、李之藻等极少数的士大夫,他们既接受欧洲的科学知识,也接受天主教教义;第二种是对天主教教义和欧洲科学一概排斥的,如崇祯十二年订正反天主教的作品《圣朝破邪集》的徐治昌; 第三种是对天主教和欧洲科学都不感兴趣的;第四种则是将天主教教义与欧洲的科学知识区别对待的。

从对《职方外纪》内容的改动中,我们可以看出,熊人霖当属第四种类型。在《地纬》一书中,他能够将天主教的教义与欧洲的科学知识区别对待,仅参考《职方外纪》中先进的西方地理学知识,而对天主教的教义宣讲多有删减。

综上所述,明清之际中国士人熊人霖在编撰《地纬》一书时,大量参考了当时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所做的《职方外纪》一书,但熊人霖并没有完全照搬《职方外纪》,而是基于自己的原则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改动。这些改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士人对于西学的态度。


[1] “墨瓦腊尼加”指“Terra Australis”,泛指欧洲传统世界地理观念中假设的南方大陆。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在他所著 Guide to Geography 一书中,在今印度洋南面的位置上给出一块大陆,命名为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意思是南方未知的大陆。托勒密的说法被中世纪的基督教学者所接受并指引了后人对这块土地的找寻。参见张箭《地理大发现在自然地理学方面的意义》,《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年第2期;郑寅达、费佩君:《澳大利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第13~14页。 ee76G6TbANAzapCPaMH6ko1JLiaNyt6kJoS+2rjXZBxkdUJeRVSRZllEeQ9hV02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