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产业结构服务化”概念内涵与特征

一 “产业结构服务化”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化”字的释义之一是:“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所谓“服务化”即指向服务性转变或转变成以服务为主的状态。以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为依据,国内外学者们开始用“服务化”来表述产业结构演进过程。

国外学者采用“Servitization”、“Servicizing”和“Tertiarization”描述“服务化”,其中,Vandermerwe(1988)、Robinson(2002)使用“Servitization”表述产品服务化的性质;White等(1999)、Makower(2001)强调服务化(Servicizing)是一种动态变化过程,是企业服务化的过程;“Tertiarization”内涵相对丰富,欧洲生活与工作条件改善基金会则将其定义为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更快发展及其就业占比的不断提高,即产业结构服务化。

国内学者则采用“产业结构软化”“产业服务化”“经济服务化”“产业结构服务化”等描述“服务化”过程。马云泽(2006)认为产业结构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出现“经济服务化”趋势,第三产业比例不断上升;二是随着技术进步,对“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厉无畏、王慧敏(2005)则认为产业服务化包含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活动服务化、产业组织服务化的含义:产业结构服务化是在三次产业构成中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数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地区经济增长主导产业;产业活动服务化是在农业、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和金融等服务功能地位上升,不只是在生产服务中相关业务包括管理、研发、财务、营销、售后等比重不断增加;产业组织服务化是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扩张和垄断经营格局的形成。关于经济服务化,杨治(1985)认为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即为经济服务化。李立勋(1997)认为,经济服务化为服务业迅速发展引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服务业在经济中地位不断上升并超过工业,成为产业结构主导,可称之为产业结构服务化;或为非服务性产业内部服务性活动发展与功能上升,从而改变其单纯生产特点,形成生产—服务体系,反映服务活动在经济领域的广泛渗透,可称之为非服务性产业服务化;经济服务化最终形成以服务活动为主导的服务型经济(Service Economy)。高传胜等(2008)则认为经济服务化过程是指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而经济服务化阶段是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性地位的阶段,是三次产业演化规律的特征,也是三次产业演化规律的结果。关于产业结构服务化,崔亮(2008)认为产业结构服务化是生产过程中带有服务属性的资源投入上升,产业内部结构服务化导致服务业迅速发展且比重不断上升,即在产业内部对人才、信息、技术等服务属性资源重要性上升和在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郑克强等(2008)认为,产业结构服务化是经济服务化的主要表现,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是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演进的临界点和关键点,是工业化中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胡春林(2012)则对产业结构服务化进行全面解释:动态产业结构服务化即产业结构服务化规律,是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主导,向以工业主导到以服务业主导的演进规律;静态产业结构服务化是产业结构以服务业(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性质或状态,即服务业成为经济主导,服务业增加值与从业人数占比处于优势地位,技术与知识在投入要素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邵骏和张捷(2014)则认为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比例上升是实现产业结构服务化的过程和基础,产业结构服务化是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比例上升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并未对相关概念进行严格的区分。

综上所述,学者们在研究中主要采用“服务化”概念来描述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服务经济理论和产业结构软化理论中关于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和方向的规律。具体而言,产业结构服务化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产业结构服务化是对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服务经济理论和产业结构软化理论中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具体描述,即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更快而且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不断上升的状态。广义的产业结构服务化则包含对第三产业(服务业)向经济社会发展主导转变过程的一切具体描述,包括整体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和产业内部结构服务化两个层面。具体而言,广义的产业结构服务化除与经济服务化基本范畴一致外,还涵盖了产业结构软化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转型理论相关内容。本书研究主要聚焦于狭义的产业结构服务化。

二 “产业结构服务化”相关概念辨析

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产业结构高级化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产业结构按其演进规律发展,即按三次产业顺序转换;二是产业结构按要素等级顺序转换,即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顺序转换;三是按价值链位置高低顺序转换,即按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服务产品顺序转换。产业结构合理化也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产业结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符合“标准产业结构”;二是产业结构与外部需求结构、要素结构一致,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三是产业结构中产业比例协调、产业关联紧密,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两个基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狭义的产业结构服务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种形式,而广义的产业结构服务化则可视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更为具体的论述。

“产业结构转型”是指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使得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导致产业发展遇到多重约束,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从而通过从根本上转换整体产业结构,改变产业内部结构,重新配置资源要素,转变生产方式类型,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战略实施过程。产业结构转型理论基本涵盖了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基本范畴,但是与产业结构优化不同,产业结构转型必须具备一定的宏观背景条件。产业结构服务化与产业结构转型一样都是在经济社会条件发生重大改变时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但产业结构服务化只代表了产业结构转型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经济服务化”是从产品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过程,主要表现为服务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以及服务活动在非服务产业内部的广泛渗透,服务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类型。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经济服务化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其具体表现是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从产业的角度来看,经济服务化体现为工业内部服务性活动的发展,形成生产—服务体系,反映了服务活动在经济领域的广泛渗透。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服务化表现为设备、能源、原材料等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相对弱化,而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不断强化。在某些文献里,经济服务化又被称为第三产业化(Tertiarization),涵盖了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服务化、企业服务化等理论范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广义产业结构服务化与经济服务化内涵是相同的。

三 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基本特征

1.产业结构服务化的三次产业结构特征

一般认为,地区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均超过50%即可视为地区实现产业结构服务化。但现实中,学者们更倾向于将地区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均超过60%作为判断产业结构服务化完成的标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洲中央银行(ECB)都是以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或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比超过60%为标准来判断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

2.产业结构服务化的产业内部结构特征

一是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较高或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明显,制造业生产流程从重视制造转向重视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售后管理等服务功能,并且逐渐从产业中分离;制造业生产的主要方向由生产产品转向重视围绕产品提供服务。

3.产业结构服务化的投入产出特征

一是投入要素中能源、原材料、设备、基础设施等要素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二是产出中的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中不断加速,并且随着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使用比例不断下降、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83JpzTwslGU/ateYPsqKfrn95sTCzuncQH8T8G0McrahIQGRq9z3tgc9UDKmVd2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