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

——江苏射阳县联耕联种的启示
袁明宝

摘要 土地细碎化、家庭分散经营成为当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难题,地方政府也在探索创新农业经营的新形式。与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方式不同,射阳县探索出了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联耕联种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发挥村级组织的统筹功能和农技部门的技术下乡,实现了分散农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结合。联耕联种经营模式是一种不排斥小农、包容小农的模式,真正做到了让小规模家庭经营分享到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成果,并重塑和再造了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本质上,联耕联种是对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发展以分散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家庭分散经营 土地细碎化 联耕联种 经营方式再造

一 问题提出

家庭承包制改革确立了农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状态,这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土地的细碎化和农户分散经营,中国农村形成了“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且地块分散的小农经济状况。 家庭分散经营格局与改革初期的土地公平分配原则有关,即按照地力肥瘦、地点远近分配土地,“好田家家分,孬田户户摊”,便形成了“一田多户”和“一户多田”的情况。而近年来的农地制度改革使得农户分散的地权更加固化,土地承包期限由30年转变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使农户个体的土地权利不断扩大,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被虚置 ,村组两级逐渐退出农业生产环节,农业生产成为一家一户的事情。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力发展,土地细碎化、家庭分散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家庭分散经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临着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因为土地细碎化、耕地规模过小限制了农户规模化经营,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劳动强度和粮食生产都造成负面影响, 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技术更新的成本较高。二是面临一家一户“不好办或办不好”的公共事务难题。小农分散经营使许多生产环节难以独立完成,如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农田植保以及农田水利建设、机耕道修建等,这些都是超出小农经营范围带有共同性的生产事物。

针对土地细碎化和家庭分散经营现状,当前的主流观点是实现农户经营的高度集约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具体路径是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大户的市场化、组织化流转,认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道路。目前中国土地流转率虽然已经达到30%,但小规模经营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农民仍占大多数并将长期存在,因此解决农户家庭分散经营或实现农业现代化仍然要从小农户立场出发。射阳县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联耕联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即土地经营权不流转,而是推进农民家庭合作,通过提供周到、便捷的社会化服务来降低成本,提高小农户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分散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

二 地方实践:联耕联种的探索与兴起

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形式一直是个持续的过程。随着当前农村人口流动和打工经济的兴起,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社会出现老弱留守、空心化的现象,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就是农村劳动力缺少,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土地分散、细碎化的状态更加大了新机械和新技术推广的难度。这些也是射阳县农村所面临的现状,再加上近几年面临秸秆禁烧的压力,为了防止秸秆焚烧和抛河,就需要使用大机械深耕以做到秸秆还田,而机械化深耕就需要农户之间打破田埂界线实行统一耕作。在这种背景下,射阳县探索出了联耕联种的农业经营模式。

从字面意思上看,联耕联种突出了“联”这个核心。在射阳县的联耕联种模式中,“联”是指在持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村组统一组织,破除田埂,以打桩等形式确定田间界址,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服务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推进生产环节上的联耕联种。这种经营方式类似于通过生产环节外包来实现规模经营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改变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

“联耕联种”模式从2013年秋播开始实践后,得到了迅速推广。射阳县河镇共有25万亩土地,2013年秋播参加联耕联种的面积有2.3万亩,2015年增加到7.5万亩。联耕联种经营模式得以推广开来满足了种田农户的需求,适应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现实。同全国农村地区一样,射阳县农村也同样是老人农业的现状,种田群体的平均年龄接近60岁,甚至有很多70多岁的老人仍在种田。老人农业虽然可以种田,但仍然面临劳动力下降与农忙时间高强度劳动作业的矛盾。而联耕联种则通过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劳动强度,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的状态。同时,因为统一机械作业的效率提高,农忙时间也随之缩短,“过去要一个月,现在多的用半个月,快的就用十天”。对于年龄大、体力小的种田群体来说,自然会欢迎这种联耕联种经营模式。

三 统筹组织:联耕联种的实践机制

联耕联种是射阳县农委主导的行政力量所推动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决定的关键因素是发挥各级行政组织功能,尤其是村级组织的统筹功能。联耕联种的巧妙切口虽然是打破田埂,实行统一耕种,但这项工作的核心角色是代表村集体组织的村干部,正是村干部统筹功能的发挥,才使得联耕联种的“联”具有了实质意义。在具体实践中,联耕联种涉及的主要主体有农技部门、村级组织、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户,而村级组织的统筹和农技部门的技术下乡成为联耕联种得以推行的重点。

(一)村级组织的统筹

1.变“一田多户”为“多户一田”,再造土地规模市场

“一田多户”呈现的是土地分配的细碎化格局,“多户一田”是指在不变动地权、经营权不流转的前提下实现规模经营,就是将集中在一块大田里的田埂打破,消除实际的土地边界,建立虚拟边界。这就具备了在生产力上进行联耕联种和规模经营的基础。

射阳县位于盐阜平原东部,土地平坦肥沃,再加上前几年进行的土地平整项目,当地的农田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很多田块都实现了“条田化”。“小的条田有二三十亩,大的有上百亩”,“条田化”大大方便了农民的农业生产。但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条田中每家每户的田埂限制了机械化大生产作业,机械化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联耕联种则是要打破田埂,实现以条田为单位的统一机械化作业,这就需要村干部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只有在一个条田里的农户全部同意打破田埂后,才具备联耕联种的基础。

联耕联种通过打破田埂以形成“多户一田”和连片成块的格局,改变了之前土地细碎、零散的状态,从而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耕作提供了条件。在农户分散经营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是使用自有小机械或雇请大机械在小块土地里耕田、整田,大机械的使用效率较低。而联耕联种后则是对接连片成块的规模土地,大机械可以在一块相对较大面积的农田里耕作,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所以,规模土地市场的形成也促使本地农机市场和农机服务市场的发育。虽然之前村庄中有很多小机械,但并不能满足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后的需求,这就促使农机手、合作社等主体更新机械,用大型农机替代小型农机,从而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2.关键环节的“统”,再造农业经营方式

联耕联种不仅体现在土地规模面积上的“联”,更体现在经营方式上的组织统筹,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种植品种的统一。在实行联耕联种前,射阳县当地农户选择的小麦品种和水稻品种都比较多。联耕联种后,小麦和水稻品种趋于统一,现在当家的小麦品种是郑麦9023,水稻是淮稻5号。品种的统一与农技部门的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密不可分,而且这些品种大都是在乡镇农技中心或种子公司销售,能够保证质量和品质,从而能够得到村民的信任。再加上联耕联种后,村干部统一为农户购置种子,即通过行政组织实现了品种的统一,也改变了当地种子市场的混乱状态。

品种统一意味着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的开始,使众多流程在分散的农户中具有了一致性和同质性。品种统一首先可以实现种植环节上的时间统一和程序统一。在时间统一上,因为种植了相同的品种,就会在施肥、化学除虫、病虫害防治等时间管理上具有了相似性,统防统治也就有了可能性。耕地、整地和收割时间也是统一的,改变了过去分散农户种植时间上的差异性。程序统一主要是农业生产环节上的一致性,即分散农户在种植管理上都会面临相同的田间管理环节,如集中耕作、集中收割环节以及统一灌溉用水环节。

品种统一使得种植结构简化,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在一个框田里种植相同的品种,就意味着可以统一使用机械进行耕田、整田和机条播、机插秧,收割时间的相同也为农机手的机械作业提供了方便,可以在一个框田或一个条田里集中高效的作业。品种统一还可以为农业生产环节统一的技术服务提供基础。因为品种统一,新技术和新品种得以统一推广,如塑盘育秧技术和测土配方肥的推广。因为种子统一,农技部门就要在技术服务上跟进,如预测虫情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这是村干部和参加联耕联种的村民对农技部门的客观要求。总之,关键环节的品种统一,使得农业生产经营产生了质变,单家独户的农业生产形式开始具有了“统”的因素。

3.协调组织,再造社会化服务体系

村级组织的统筹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分散农户的组织上,还要成为联系农户和社会化服务的第三方,并在其中起到协调组织的作用。联耕联种之前,农户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是单纯的市场关系,而且农户与社会化服务主体都是分散的。而联耕联种使得村级组织嵌入两者之间,在农忙时间要整合全村的农机手或合作社,形成统一的指挥生产;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来牵头,配一两个农机手,以此来协调组织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因为有联耕联种形成的土地规模市场,农机手和合作社在提供机耕、机插服务时,就不再对接分散的农户和细碎的小田,而是对接连片成块的大田。而且,在提供农机服务时还会有村干部的整体协调,不需要农机手亲自联系,“有很多村干部在农忙时间都是在凌晨三四点钟起床,晚上很晚才睡”,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组织农机,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农户对耕田、整田和插秧等环节的需求。

在联耕联种的当前阶段,村级组织的统筹不只是将农户组织起来,还要组织社会化服务主体,充当中介联系人,改变过去村民与合作社的直接市场关系。在这个阶段,村级组织帮助农户组织起来并开展服务,在未来退出的这一环节,村干部不应成为推动者,而只应是组织者。这就需要农机手自己组织合作社,农户自己组织起来,村社组织在这中间只起到协调组织作用。

(二)农技部门的技术下乡

在联耕联种的具体实践中,如果没有农技部门的农技推广,联耕联种也很难成为现实。

1.变指导为指挥,再造农技部门的治理责任

联耕联种要实行统一供种、统防统治,进行机条播和机插秧,而这些新品种和新技术对农户、合作社和村干部来说都是最新的,所以就会主动对农技部门有要求和期望,倒逼农技部门做好农技服务。如农技部门要对上毡下钵式育秧技术、机条播、机插秧技术进行指导,要对病虫害进行预测等,从而能够真正介入农户的农技需求中来。

在以前,农技部门的技术推广属于技术指导。而这种技术指导本质上是一种弱指导,具有笼统性和模糊性,即不会明确指导农户使用何种新技术和新品种以降低自身的责任风险,但农技体系在政府体系和农户生产体系中都极为重要。联耕联种使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增加了行政指挥的内容,也就意味着介入农业生产的程度和责任度提高。农技部门治理责任的形成为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

具体来说,联耕联种首先要求统一供种,这就要求农技部门要对相应的种子播种和育秧技术进行指导,主要是机条播、机插秧和塑盘育秧技术。这对于农机手、合作社和农户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只有通过农技部门的指导才能掌握。射阳县高平村实行联耕联种后,县、镇两级农技人员到村庄进行指导的次数都相应增加,这不仅对接了社会化服务上出现的技术问题,还对接了分散农户在日常田间管理上遇到的病虫害等问题。

2.激活农技体系,再造技术下乡的通道

联耕联种首先强化了农技部门的治理责任,使其介入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力度不断加大,同时也激活了各层级农技推广体系,使得技术下乡的通道得以贯通到农户手中。农技推广体系本身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也属于公共品供给的一部分,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就需要有与其对接的组织载体。 而当面临分散农户的时候,农技部门就遭遇到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的困境,因为分散农户的需求差异性极大,很难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当实行联耕联种时,分散农户就具有了组织性,在农业生产中也具有了同质性,从而就具备了技术下乡的基础。以育秧技术为例,联耕联种需要实行机插秧,这就需要发展塑盘育秧技术,农技部门只需要重点抓住几个育秧基地,就可以将新技术推广到每一块农田。对农户来说,也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观学习的样板,有的农户到育秧基地看两三次就学会了塑盘育秧技术。

农技推广始终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而联耕联种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就使得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技术通道得以建立。最为重要的是,射阳县的农技推广不只是对接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更是借助联耕联种与大多数分散农户的技术需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让小规模家庭经营分享到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成果。这其中的关键是农技推广对接的并不是之前真正分散的农户,而是组织起来并让渡部分生产权和经营权的农户,从而使村级组织能够发挥“统”的功能,农技部门也由此能够参与进来。村干部与农技部门的紧密联系,使农业技术通过这个体系进入,实现了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质变。

四 实现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联耕联种的经济社会效益

联耕联种起因于对秸秆焚烧问题的治理,要通过使用大型机械实现稻麦秸秆的深耕和全量还田,这就需要将土地整合成连片成块的格局。在后期的实践中,联耕联种却产生了远大于此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联耕联种达到了节省人工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联耕联种之所以在推行过程中受到村民欢迎,主要因为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射阳县农村在近几年呈现出中青年劳动力外流、留守群体经营农业的现状。而老年人和妇女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着劳动力的限制,即难以应付小麦、水稻种植管理环节中的重体力活,尤其是随着年龄增大而难以使用自家小机械进行耕田、整田。而联耕联种在村级组织的统筹下,实现了规模土地面积上的统一机械作业,从而减轻了劳动力的自我投入,而只需负责施肥、打药、看水等日常田间管理。

在降低生产成本上,主要因为联耕联种可以实现大机械规模化作业,如在一个条田或一个框田中进行统一耕作,就减少了大机械转移、掉头的非作业时间和油耗,使得农机使用效率提高,也就会降低收取农户的作业费用。如使用大机械进行深耕、耙田的费用是70元,农户分散种植的相应费用则需要100元左右。用种量和肥料也有所减少,联耕联种所需要的小麦种子一般是30斤/亩,而一般农户则需要50斤/亩。在小麦种植中,施肥是跟条播机同时进行的,每亩需要复合肥15斤左右,而一家一户的撒播需要30~40斤。

(二)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联耕联种为农技推广提供了一条对接农户需求的通道,使得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装备等进入农业生产过程中。联耕联种扩大了土地规模,激发起当地农机市场的发育,从而实现大农机对小农机的替代,更好地为农户提供专业、高效的社会化服务。近几年,射阳县农机市场基本饱和,主要是用大农机更换小农机,在农机拥有量上排在江苏省前列。机插秧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是联耕联种的重要内容,2013年射阳县的机插秧面积是30万亩,2015年就达到了60万亩。在整体上,机插秧面积已经超过水稻直播和抛秧面积。相对于直播和抛秧,机插秧通风、光照好,病虫害也相对较少,从而能够达到稳产的效果。机插秧的推行也有利于实现病虫害管理中的统防统治。

射阳县高平村近两年的联耕联种发展很快,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前是“犁等田,田等水”,如果有个别田块没有整出来,就要等着统一上水。现在用机械耕田整地的效率就很高,“原因也在于以前都是小机械,机械动力少,跟不上,农忙时间就会拖得很长”。现在有大机械就会跟得上,从而能够将适时播种时间提前一个星期左右,而这个时间的提前对粮食产量有重要影响。因为如果过了适播时间,小麦和水稻的生长周期就会缩短,造成产量下降。据射阳县农委介绍,播种期如果推迟10天,每亩产量就会下降40~60公斤;推迟20天,产量下降达80~100公斤。

(三)为老人农业提供了空间,延缓了其将土地流转出去和退出农业生产的时间

射阳县2014年的数据显示,射阳县总人口是96.64万人,农业人口有72.85万人。农村老龄化人口有18.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9%,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5%。老人种田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现实。联耕联种使原本相对年龄较大的群体能够种得了田、种好田,不仅老人农业可以保持,而且很多六七十岁年龄的群体也能耕种中等规模的土地,成为“中农”。因此,联耕联种使得中农的整体年龄结构得到提高,即由以前55~60岁的人可以成为中农,能够耕种二三十亩地、做一些副业,到现在70岁的老年人也可以在联耕联种的条件下成为中农。

老人农业之所以更能种得好田,主要因为村级组织介入农业生产的组织协调中,能够为分散农户统一购置种子和秧苗,也能为其协调机耕、机整和机插秧作业,农户只需要负责田间管理就行,种田结构简化,农户不需要再去操心购买何种品种的种子、农药和化肥等问题,也不需要自己去联系农机手去耕作小而分散的地块。

因此,联耕联种就为农村中的老年人群体提供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保障,而且在体力下降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亲自参与进来。这样,参加联耕联种的农户就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主要是因为流转租金远远低于自己种植的收入。射阳县土地流转费用一般是每年1000元/亩,农户之间自发的流转费用一般是三四百元,而如果自己耕种的话,一亩地两季的纯收入能有1500元。只有当农户完全没有体力时才会将土地流转出去,或将土地交给子女耕种、退出农业生产。老年人群体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很好地构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庭经济模式 ,通过农业生产获得农业收入以满足自我需要、实现自我价值,还能对家庭生活形成经济支持。

(四)联耕联种使村干部嵌入农业生产中,重塑和再造基层治理责任

联耕联种是以村干部为中心来连接农户与服务组织。连接农户主要是到农户家收取费用,包括购买种子的费用、秧苗费等;连接合作社、农机手主要是代表农户与合作社、农机手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签订服务合同,并在大忙时间与其协商调配农机耕作,尽快耕整土地、插秧。简言之就是组织农民,组织合作社。

联耕联种使村干部的行为嵌入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去,而不是之前简单的收取养老金、医保费,为农户盖章等事务。在推动联耕联种的时候,村干部首先面临的是“钉子户”问题。因为每一个条田里都会有村民不愿意参加联耕联种,这就需要村干部不断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农民的思想工作后,接踵而来的就是要对农户的生产负责,“如果搞不好,村民就会不满意”。

村干部治理责任的形成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压力型体制,二是来自农户的压力。联耕联种不可能由村民自发组织进行,而必须由行政力量推动,并纳入行政考核体系中,从而使村干部有了推动联耕联种的压力和动力。例如,县乡政府对高平村的考核任务是联耕联种面积每年都要翻一番,高平村第一年联耕联种的面积是600亩,今年就要达到1200亩,明年则要发展到2400亩。贺新村因为属于全县十佳示范村,村干部面临的压力就更大,而且要在三年内形成联耕联种的整村推进、全覆盖。在村民观念中联耕联种是由政府推动的,遇到问题理应由政府解决,所以村干部就被赋予了无限责任。“渠道、道路不好,老百姓就会来找干部,村干部就去找挖掘机给他挖路、挖沟。收割的时候干部要到边,秸秆还田、深翻时,帮助农机手来协调。”所以在大忙时间,很多村干部都比一般农户忙,不仅要忙着自家的农活,还要为农户种田操心,“凌晨三四点起床,晚上很晚才睡”也是常见的现象。

总之,联耕联种通过村干部发挥统筹作用而改善了干群关系。在以前,村干部不会主动去找村民,现在村干部则要为群众服务,而且成为联耕联种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村干部要为每家每户的农业生产操心,帮助解决联耕联种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使得基层组织与农民的农业生产捆绑在一起。而当村干部想通过土地流转来解决农业问题时,实质上就是消解了村干部的治理责任。 如果土地全部流转给大户或农业企业后,村干部就不需要对接农户的农业生产生活需求,也就成为名不副实的存在。

五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联耕联种的性质和特征

联耕联种是行政力量推动农民以合适的方式组织起来对接大生产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村级组织发挥统筹功能将分散农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相结合,以此来释放生产力的经营模式和经营体制。

(一)联耕联种是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生产力的提高

联耕联种不需要经过土地流转而形成规模面积,仍旧保持着分散农户的小规模家庭经营,只是在耕作环节实现有限的统一,如统一供种、统一机耕机整等。这样就将家庭分散经营的优势(精耕细作)和一家一户办不了、不好办的规模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结合起来,进而就为实现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二)联耕联种的本质在于农业生产环节中村级组织统筹功能的发挥

联耕联种是一种真正的双层经营责任制。村级组织“统”的表现主要是,为分散农业提供大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条件,如统一购种、统一协调机械等。有农户认为“联耕联种跟自己之前种田差不多”,还都是由自己找农机手、负责日常田间管理,但这忽视了村级组织在农业生产整体环境上所做的工作,如负责种子的统一,在农机不能正常满足农户的需求时进行全村协调。这些工作并不能体现在每家每户的农业生产中,但却是依靠村集体去对接大生产,改变了单家独户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独立性,而嵌入农业生产的整体环节中去。

村级组织统筹功能的发挥,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的部分环节中,还使得社会化服务和新技术、新品种等农技推广都被吸纳进来。正是依靠这种统筹,国家与农户间的技术空间、组织空间都被连接起来了。

(三)联耕联种经营模式是一种不排斥小农、包容小农和老人农业的模式

主流的农业现代化话语是支持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而排挤所谓“保守”“落后”的小农经济,联耕联种则正是为大多数分散农户提供的路径选择,为小农提供精细的农业技术,如大机械的使用、机条播、机插秧技术以及测土配方肥等。

在此基础上,联耕联种还解决了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农业问题,更要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联耕联种是为大多数小农提供的服务,使老人农业能够分享到技术下乡的成果,从而能够在体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联耕联种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进而就将农业利润留在农户家庭中,稳定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庭经济结构。 此外,联耕联种需要村级组织嵌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就重新激发了村干部的治理责任,要不断解决农户面临的各种难题,从而使基层治理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关联起来。

(四)联耕联种经营模式不同于规模经营和合作社经营模式

当前被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和推动的以社会资本为支撑的农业规模经营,大多数是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土地面积,并提高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大户的规模经营是一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形式,不仅达到土地连片成块的目标,还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装备的技术推广。联耕联种经营模式只是在面积上的集中,是在生产力层面上的大生产,而不是生产关系层面上的大生产。

从本质上看,农业规模经营只是扩大了的小农生产,仍然是分散的小农式经营,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传统小农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因为大户的规模经营就是单个的个体扩大了土地经营面积,从而具备了进行机械化作业的条件,提高了机械化水平。规模经营仍然处于量的层面上,没有在生产关系上具有“统”的层面。联耕联种不是在量上扩大的小农经济,因为其加进了“统”的一面,就可以将组织起来的农户与大生产和大市场发生互动,从本质上改变了家庭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形式。乡村基层组织的统筹功能将分散农的户组织起来,改变了农户的独立经营状态,能够统筹解决农业生产环节中的部分问题,也就实现了在生产关系上的大生产。

联耕联种在表面上与合作社经营相类似,合作社可以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的服务,如产前购买生产资料上的统购和优惠,产中提供机械化服务,产后提供统销服务等。联耕联种虽然为分散农户统一供种,提供机耕、机插秧等服务,但不是简单的合作社经营,联耕联种因为有“统”的因素存在就使其在组织形态上产生了飞跃。“统”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村级组织与农户的互动,如开会、替农户预定和购买种子秧苗、收取费用;二是与农机手、合作社的互动,如签订作业合同,规定作业标准和质量,并在全村范围内协调农机。而合作社经营虽然在技术和流程上跟联耕联种相似,但并没有村级组织统筹因素的介入,其与农户的关系是单纯的市场关系。

在农技推广上,联耕联种与规模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也存在差异。大户的规模经营和合作社纵然可以接受新技术和新品种,成为农技推广的重要载体,但这仍然改变不了农技推广难以与分散农户对接的困局,必须主动寻求对大型机械等新技术的使用。而联耕联种则是在整体上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分散农户主体没有改变,土地经营权没有流转,但通过农技部门与村级组织的联合,以统一购种为平台,实现了自上而下技术推广体系的贯通,并且使大多数农户都能分享到技术推广的成果。 XItOdLIrsSeOxkWiQN28w3eb2myVNxxsHZZiAOSB+pe7W+rpRgLygNB6/a7Cy9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