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苏共高层领导人的背叛、背弃、背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共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题上先后出现了僵化、教条化的倾向,到了苏共后期则发生了偏离最后乃至背叛。正如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叶·利加乔夫所言,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一伙人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和政治观点,政治上蜕化了

1.戈尔巴乔夫思想转变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刚刚起步,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对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和内容产生的巨大影响可想而知。戈尔巴乔夫提出:“我们肯定舆论多元化,摈弃精神垄断的做法。”1987~1988年,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他写道:“1988年我们意识到,必须对制度本身进行根本改革。由此进入了内容丰富的第二阶段的改革,这应立足于另一些意识形态观点,其基础就是社会民主思想。”

戈尔巴乔夫所谓破除精神垄断和推行多元化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放弃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搞放任自流。戈尔巴乔夫曾诬蔑“共产主义”是“激进的、革命的专制思想,是绝对的完全的平均主义”。他恶毒攻击共产主义是“在马克思晚年已经死去的思想”,将其引入俄罗斯是一个错误。他在同日本作家池田大作对话时妄称,共产主义是一种绝对性、极权性的空想社会改良说,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口号。戈尔巴乔夫极力将自己打扮成一个火热的“列宁主义者”,后来又指责“列宁,特别是年轻时的列宁,却比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显得更为教条”。

据戈尔巴乔夫最亲近的一位助手阿·切尔尼亚耶夫回忆,“戈尔巴乔夫早在来莫斯科任职前,内心深处就做好来摧毁马列主义正统思想的准备”。 为达到目的,他认真阅读各种地下出版物及助手们挑选和推荐的一些内部读物和翻译作品。戈尔巴乔夫的这位亲密的助手坦言,戈尔巴乔夫掌权时求助于那些自由的、国外的社会主义思想是自然而然的。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召开的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强调“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社会利益是多元的,意识形态也要与此相适应。搞多元化,必须废除过去的“意识形态专制主义”“精神垄断”,使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各种思想和意见自由存在和传播。在这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戈尔巴乔夫发起的“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运动给苏联社会带来严重后果,使苏共逐渐丧失了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各种攻击、谩骂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文章纷纷出笼,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1990年《苏联出版法》的出台,使得苏共失去了对一些新闻报刊的控制权。报刊编辑、记者调转枪口,不少报刊热衷于宣传西方制度和西方价值观,贬损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历史。由此可见,苏共总书记思想上的背离是苏共领导层和思想理论界蜕变的催化剂,最终导致全党思想混乱,理想发生动摇,党员失去信仰,激进的西化自由主义思潮迅速泛滥起来。

2.雅科夫列夫的公开背叛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共高层背弃共产主义理想、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的另一代表人物是亚·尼·雅科夫列夫。作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上的左膀右臂,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亚·尼·雅科夫列夫曾负责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然而正是这位苏共意识形态领导人,比戈尔巴乔夫“更进一步”,露骨地诋毁马克思主义、恶毒攻击十月革命、献媚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还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雅科夫列夫便肆无忌惮地攻击马克思主义。1985年12月,作为当时戈尔巴乔夫的亲信,雅科夫列夫进言道:“在我国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是别的,而是一种新的宗教,它屈从于专制政权的利益和它任性的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主义的阐释,其危险足以使任何创造思维甚至经典思维都毁灭殆尽。魔王,它就是魔王……必须在理论上做出这样的突破,才能制止极权主义和对自由、创造的蔑视,才能结束意识形态的单一化……问题就不仅仅是拆除斯大林主义,而是替换掉千年沿袭下来的那个国家模式。”

对于马克思主义,雅科夫列夫公开宣称:“我个人并不相信布尔什维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生命力’,我尤其批判反人类的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 他在1991年10月自白:“马克思主义最终使我们陷入灭亡、落后和良心泯灭。”雅科夫列夫声称,历史进程已经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的单维性、普遍性和物质的同一性等谬误学说抛到生活的一边了。他对十月革命怨恨不已,号召要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主义,公开叫嚣要对布尔什维克主义斩草除根。雅科夫列夫说道,马克思主义在俄国降临时,就落在这样充满暴力和极端仇恨情绪的土壤上。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充塞烦琐哲学、解决问题的简单处方、迷惑人心的乌托邦观点。 长期在苏共中央宣传部门工作的雅科夫列夫竟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犯罪世界除了无道德和犯罪行为以外不可能产生别的什么。作为背叛信仰、背弃马列主义的急先锋,雅科夫列夫在肆意诋毁苏联历史和苏联制度的同时,对资本主义的观念却赞不绝口、顶礼膜拜。他曾说:“资本主义带来了实用主义的伦理。在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中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主义,它依据的是清醒的、脚踏实地的现实考虑。”

80年代中期以后,苏共意识形态领导人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党的最高领导人对党的事业失去了信心,甚至不仅在思想上背叛党,而且在组织上瓦解党,拱手让出意识形态阵地,思想教育工作放任自流,党的领导人和广大党员与党离心离德。不难想象,这样的党还能存在和发展下去吗?这样的党离自掘坟墓、分崩离析已经不远了。 kJPTbRbp12e8d5cvoLizOR2HYZNhTDtw4YnQAzB0kc8HtvUXkfHL1taD4BZrCU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