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的背景

(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957年3月,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3年,他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63年八九月间,经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工业发展问题的初稿中讲道,我们的工业发展可以按两步走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二步,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体现在1964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同志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步走”战略被正式表述为:“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至此,“四个现代化”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总目标,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指引着我国发展的方向。但是,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所限,无法明确勾画出现代化的具体发展水平,由哪些指标衡量,用怎样的标准判断等也并不清晰。

此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随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而不断地进行着阶段性调整。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经过长时间思考提出了“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等新的思路。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完全按照别的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来建设,必须从中国既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的特点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调整了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重新确立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战略构想:20世纪完成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第三步放到21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来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在“三步走”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到2000年,“三步走”的前两步如期实现,我国总体发展达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从此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实现“三步走”的第三步比实现前两步困难很多,我国当时的小康是不全面、低水平的、发展不稳定不平衡的小康。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也就是说,在这里首次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关于第三步怎么走,我国一直在提出更具体的要求更明确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做出这样的展望:“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并指出:“今后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此后,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内外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整体发展水平大步跃升。基于此,党的十八大对“四个现代化”目标进一步做出调整,提出了“新四化”: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定义也在“富强、民主、文明”三特征基础上增加了第四个特征——“和谐”,并再次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党的十九大将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力度进一步加强、实现时间进一步提前,“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五个特征被首次提出,最终目标也被升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被提前到2035年。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十九大对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的这段时间做出了两个阶段的安排,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这正是顺应世界局势,结合中国实情,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推进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于阶段性任务阐述的更加清楚具体,社会主义现代化梦想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感。

(二)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

不论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新的“两步走”战略,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出这一历史性的判断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利益至上,把人民的一切放在首位的发展理念,时刻关心着人民的需要,时刻跟踪着人民需要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超强的战略谋划能力和使命担当意识。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善于发现我国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根据客观实际条件,总结经验,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目标,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克服困难砥砺前行。而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上,从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党中央就特别重视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围绕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来确定发展目标。回顾党的发展历史,对于社会矛盾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党的八大。从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一直延续八大做出的判断。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1981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36年来一直沿用的表述,一直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矛盾已经发生改变,确定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矛盾表述把落脚点放在了不平衡不充分上,可以理解为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我们现在要把关注点放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上。当然,社会矛盾的变化并不是意味着我国的国情的变化,十九大报告也明确表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新的历史阶段,不但需要对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新的判断,还需要围绕化解主要矛盾做出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十九大报告给出了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还描画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蓝图,就是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发展更平衡、更充分。报告指出: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度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两段的描绘,是在确定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的战略规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踏上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4+S43Uz9z1zwwldEa0a9Fwxh2Hz81UlbF5TzwF5+EaZnbrQzWGboWB33pwfVUba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