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国家速写

一 国名

斐济全称斐济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iji)。“斐济”的名字来源于斐济最大的岛屿维提岛(Viti Levu)的发音,其中Viti是名称,Levu意为“大岛”。历史上斐济曾多次遭到汤加的侵略,汤加人把V发音为F,把T发音为J,因而称Viti为Fiji。1774年,英国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船长根据汤加人的发音,把“Fiji”写入了航海日志,并以此为名传向欧洲,久而久之“Fiji”便演变为国名。

二 地理

斐济位于西南太平洋的中心,处于瓦努阿图以东、汤加以西、图瓦卢以南,地跨东西半球,180度经线贯穿其中。斐济陆地面积约1.83万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为129万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11月,人口为89.2万人。

斐济由332座岛屿组成,其中106座有人长期居住。岛屿多为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主要有维提岛、瓦努阿岛(Vanua Levu)等。维提岛是斐济第一大岛,面积10389平方公里,岛上有斐济最高峰——托马尼维山(又称维多利亚山),海拔1324米;全国最大的河雷瓦河也发源于维提岛附近。维提岛东北面的瓦努阿岛是斐济第二大岛,该岛地形比较复杂,有高耸的台地,陡峻的山峰,美丽的峡谷,壮丽的瀑布,还有20多处温泉。斐济的第三大岛——塔韦乌尼岛(Taveuni)有中央山脉,最高峰海拔1241米,180度经线经过岛中部,是斐济最美的岛屿。其他岛屿如坎达武岛(Kadavu)和洛迈维蒂群岛也都是山区。

斐济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30℃,每年5~10月,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温度较低、气候干燥;雨季则从11月持续至次年4月,其间风向多变,降雨较多。从雨量分布看,斐济主岛分为泾渭分明的干燥地区和湿润地区:东南部地区雨量丰沛,其中苏瓦(Suva)平均年降雨量3850毫米;西部地区相对干燥,第二大城市劳托卡(Lautoka)年降雨量只有1910毫米。

斐济森林覆盖面积广阔,出产优质硬木和松木。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目前有2个金矿,还有少量铜、银资源,铝矾土、石油资源在勘探中,大量矿产资源还未被开发利用。斐济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盛产金枪鱼,其北部和南部水域是优良的金枪鱼渔场。

斐济是多民族国家,其中斐济族和印度族是斐济的两个主要民族,其余为欧洲人、中国人和罗马图人等,目前斐济的华人、华侨约8000人。 斐济没有国教,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由于深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在斐济有一半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还有不少人信仰印度教,少量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锡克教等其他宗教。

全国共有2个直辖市、4个行政大区和14个斐族省。两个直辖市为苏瓦和劳托卡。四个行政大区为中央大区(总部设在瑙索里)、西部大区(总部设在劳托卡)、北部大区(总部设在兰巴萨)和东部大区(总部设在莱武卡)。14个斐族省分别为纳莫西省、拉省、雷瓦省、塞鲁阿省、泰莱武省、奈塔西里省、那德罗加诺沃萨省、巴省、布阿省、卡考德罗韦省、坎达武省、劳省、洛迈维提省、马库阿塔省。

三 历史

作为斐济的原住民,土著斐济人是远古时代从东南亚迁来的美拉尼西亚人的后裔。15世纪后,他们与波利尼西亚人长期通婚,形成了太平洋诸岛屿上特殊的混血民族——斐济人。斐济虽然在地域上属于美拉尼西亚,但在文化上与波利尼西亚人有着更多的共通之处。

公元前500年前后,人们逐渐向内陆迁徙,在海边捕鱼的生活方式逐渐向种植业转变。这一时期,人口大规模的增加和生存资源的有限导致部落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食人习俗成为羞辱战俘的仪式。公元1000年前后,汤加开始不断侵犯维提人的领土。

1643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Abel Tasman)发现了斐济。当时塔斯曼的探险船队只有两艘船和100多名船员,他们于1642年11月底到达澳大利亚东南的一个岛屿,后来该岛屿以塔斯曼的名字被命名为塔斯马尼亚岛。随后,他们于1643年1月19日抵达汤加群岛。正是在从汤加群岛返回爪哇岛的途中,塔斯曼发现了斐济的一些岛屿,并将这几个小岛称为“威廉王子岛”。

1774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来到斐济,这是他的第二次太平洋航行。在这次航行中他发现了劳群岛以南的瓦托阿岛(Vatoa)以及与此连在一起的环湖礁,还有南太平洋的一系列小岛。第三个到达斐济的是英国海军将领威廉姆·布莱(William Bligh)船长,他是第一个对斐济大多数岛屿进行考察并且绘制地图的人。在这次航行中,布莱船长看到了劳群岛的十多个岛屿。在向西北方向通过科罗海时,他还观察到了奈赖岛、恩高岛、姆里提基岛、奥瓦劳岛、瓦卡亚岛和科罗岛,并差一点闯入马康盖岛北部的珊瑚礁区。在海峡中行驶时,布莱船长从右舷地平线上望到了瓦努阿岛,从左舷望到了维提岛,并对这些岛屿做了详细记录。著名的“邦迪号”叛乱事件发生后,这位遭到背叛的船长凭借自己出色的航海能力安全返回伦敦,出版了有关这些岛屿的地图。

1797年,英国传教船“达夫号”在一次长途航行返回途中,从塔希提西行穿过了劳群岛。船长詹姆士·威尔逊(James Wilson)不仅证实了塔斯曼和布莱的一些发现,还观察到了瓦努瓦巴拉武岛和一些小岛、珊瑚礁。他根据这些新发现,绘出了较完整的斐济地图。

19世纪初,由于有了记录周边礁石分布的更精确的海图,欧洲捕鲸者以及檀香和海参商人开始造访这里。最初,檀香贸易由汤加人控制,他们从酋长手中获得檀香,然后卖给欧洲人。后来,一艘名为“阿尔戈号”的帆船在西南太平洋触礁沉没,其幸存者奥利弗·斯莱特(Oliver Slater)发现了斐济岛屿上的檀香,消息随即传开。1805年,欧洲人开始直接与斐济人交易。1813年,檀香木几乎被砍光,檀香的供应面临枯竭危机。而这个地区的海参贸易也仅从1830年持续至1850年。

19世纪30年代,伦敦传道会的牧师和卫斯理宗的传教士抵达劳群岛南部传教,反对食人习俗。基督教的传道最初十分顺利,但早期的皈依通常只是意味着基督教与传统精神信仰的调和,而非完全取代传统精神信仰。1867年,卫斯理宗传教士托马斯·贝克(Thomas Baker)在传教时由于自作主张取下了酋长头上的梳子而被当地村民杀害并吃掉。因为在当地,酋长的头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贝克却用手触摸了酋长的头还取下了梳子,这一行为在当地人眼里自然是无法饶恕的。虽然西方传教士在斐济的活动面临着各种威胁和困境,甚至是生命危险,但是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传教事业最终在斐济取得了成功。

1852年塞鲁·埃潘尼·萨空鲍(Seru Epenisa Cakobau)继承父位,成为宝岛的最高酋长,并征服了维提岛和一些岛屿的部落,建立了以他为中心的“宝联盟”,并声称自己是斐济的国王。在萨空鲍崛起的同时,汤加的马阿福依靠汤加国王的帮助在劳群岛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建立起“劳联盟”。此后,两大部落之间开始了漫长的权力斗争。1854年,萨空鲍为了借助洋枪洋炮而皈依基督教。1871年,萨空鲍在汤加国王图普一世的帮助下,平息了各种部落冲突,统一了斐济。

1874年10月10日,萨空鲍、劳群岛大酋长马阿福以及其他11个主要酋长在莱武卡将斐济割让给英国,斐济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萨空鲍认为割让领土不仅能给这些岛屿带来稳定的财政,还能带来基督教和文明。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借助土著人的势力对斐济进行统治,英国在斐济推行双重政府制度,即中央政府之外还有自治机构,如斐济族人事务局、大酋长委员会和土著居民土地信托局。

1878年,斐济的棉花、椰子和甘蔗等种植园利润丰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大量廉价劳动力的迫切需要。殖民政府为了与斐济人民建立良好关系,禁止种植园雇用斐济本土人。因此,为了解决劳动力来源问题,斐济殖民政府与印度殖民政府达成了一个契约协议——将印度契约劳工运至斐济,合同期为五年;五年之后,劳工可重获自由,返回家园。印度契约劳工很快就开始以每年约2000人的规模抵达斐济,并且大多数劳工在合同结束后依然选择留在斐济。1919年1月,契约制正式结束,此时在斐济的印度契约劳工共有60537人。

1970年10月10日斐济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结束了英国长达96年的殖民统治,卡米塞塞·马拉(Kamisese Mara)成为斐济的第一任总理。

1987年4月,代表印度族人利益的民族联合党和工党组成了联合阵线,在当年的议会大选中击败了长期执政的联盟党,首次组成以印度族议员为主的内阁。蒂莫西·巴万德拉(Timoci Bavadra)当选总理。对此,斐济族人十分担心斐济会成为印度族人的国家,唯恐印度族人控制的政府会剥夺自己的土地和权利,遂群起反对,游行示威,使得种族紧张局面一度失控。

1987年5月14日,陆军中校斯提文尼·兰布卡(Sitiveni Rabuka)率领10名斐济军人冲进正在举行会议的议会大厅,挟持了包括斐济新任总理巴万德拉在内的全体内阁成员和部分议员。这是自1970年独立以来斐济发生的首次军事政变,也是南太平洋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军事政变。1987年9月,兰布卡再次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斐济为共和国,并废除了1970年宪法。10月,斐济被开除出英联邦。1990年7月,兰布卡颁布了新宪法,即《1990年宪法》。该宪法主要是保护斐济族人的土地和权利,明确不同种族的斐济人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宪法实施后,印度裔斐济人感到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压缩,纷纷移民海外,对斐济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打击。1997年,迫于日益严重的压力,兰布卡公布了新宪法,恢复多种族民主制度。同年,兰布卡为1987年的军事政变向伊丽莎白女王致歉,9月30日,斐济恢复英联邦成员资格。

1999年5月,在参议院的选举中印度裔党魁马亨德拉·乔杜里(Mahendra Chaudhry)就任新总理,组建新政府。2000年5月,商人乔治·斯佩特(George Speight)发动政变。政变之后,成立了以莱塞尼亚·恩加拉塞(Laisenia Qarase)为总理的看守政府。2006年5月6日,由恩加拉塞领导的团结斐济党(United Fiji Party)在大选中获胜,此后,《促进和解、宽容和团结法案》得到了更加积极的推动。而军队司令乔萨亚·沃伦盖·姆拜尼马拉马(Josaia Voreqe Bainimarama)对此法案表示十分不满,他认为这些法案伤及族裔平等,仅有利于土著斐济人而不利于印度裔斐济人,故而多次警告恩加拉塞。12月5日,姆拜尼马拉马发动政变,宣布接管国家行政权力,并解散政府和议会。2007年1月,斐济成立临时政府,姆拜尼马拉马出任临时政府总理。

2009年4月9日,斐济上诉法院宣布斐济临时政府非法。随后,伊洛伊洛总统宣布废除宪法并解除所有法官的职务,重新任命姆拜尼马拉马为总理,同时将国家更名为斐济共和国,并再次脱离英联邦。17日,伊洛伊洛任命斐济临时政府土著人事务、省级发展和多种族事务部长奈拉蒂考为副总统。11月5日,奈拉蒂考接替退休的伊洛伊洛就任斐济总统。2015年10月,乔治·科努西·孔罗特(Jioji Konusi Konrote)当选斐济第五任总统。

2014年9月17日,斐济举行大选,在本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选中,现任总理姆拜尼马拉马所领导的斐济优先党获得大胜。22日,姆拜尼马拉马宣誓继续就任总理一职。

四 政治

斐济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居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地位,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斐济原共有16个政党,2006年政变后停止活动。2013年1月,斐政府颁布《2013年政党法令》,规定任何政党须登记才合法。截至2014年9月,经登记注册的合法政党共7个,分别为:斐济优先党、社会民主自由党、斐济工党、民族联盟党、人民民主党、斐济团结自由党和壹斐党。

根据《2013年宪法》,斐济最高权力部门——议会实行一院制,共设50席。议会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仅设全国范围单一选区,年满18周岁的斐济公民有投票权。在议会中占最多席位的党派领导人出任政府总理。总统是国家元首并礼节性担任斐济武装部队统帅。司法上,设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不超过7名法官组成。

1975年11月5日,中斐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6年中国在斐设大使馆,并派常驻大使。两国自建交以来,在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交流。1997年两国正式签署了《政府间贸易协定》;2005年签署互为旅游目的国协议;2006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斐并出席在斐济举行的“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两国宣布建立和发展重要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宣布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五 经济

斐济是太平洋岛国中经济相对发达、发展较好的国家。制糖业、旅游业和服装加工业是斐济的三大经济支柱产业,此外,椰子加工、木材加工、黄金开采以及渔产品加工也占有重要地位。斐济的主要出口国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和新西兰,主要进口国为新加坡、美国、中国等,主要进口燃料、运输设备、化工产品、食品等,出口蔗糖、鱼类、黄金和木材等。

六 文化

斐济文化既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原始风情和浓厚的历史神秘感,也不断吸收和传承其他外来文化,如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南海各岛文化和欧洲文化。不同的文化酿就了不同的语言、艺术、礼仪和习俗,铸就了斐济文化多姿而又独特的魅力。

(一)语言

斐济宪法规定了三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分别是英语、斐济语和印地语。其中英语由英国殖民者引入,印地语是居住在斐济的印度族裔的主要语言,而斐济语则是斐济本民族的语言。斐济宪法规定,斐济公民有权利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语言同政府机构沟通,需要的话政府应及时提供翻译人员。由于斐济受英国殖民统治近一百年,英语现已成为斐济本民族和印度族裔最常用的语言。不同族群间沟通一般是用英语,政府机构、教育机构、金融和法律机构也一般以使用英语为主。

(二)体育运动

自从斐济和英国士兵在1884年举行了第一场橄榄球比赛后,英式橄榄球就成为斐济国家的第一运动。斐济在七人制橄榄球比赛中拥有不俗的成绩。所谓七人制橄榄球,是从传统15人制的英式橄榄球中派生出来的,上下半场只有7分钟,在斐济十分受欢迎。2005年,斐济队获得世界杯七人赛冠军。2014年,斐济先后赢得了7人制橄榄球巡回赛迪拜及东京站的冠军。2009年,七人制橄榄球入选2016年奥运会比赛项目;2016年里约奥运会,斐济以43比7的比分摘得七人制橄榄球金牌,这也是斐济历史上的首枚奥运金牌。橄榄球对于斐济人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维提岛的每座村庄里几乎都有自己的橄榄球场。

(三)传统工艺

1.木雕

斐济木雕是当地广受欢迎的旅游工艺品,其中以传统卡瓦酒仪式上使用的檀木碗最为珍贵。另外,沿袭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粗棍棒、长矛和叉子在旅游市场上也颇有销路。而精美的椰壳小碗以及富有装饰性的三脚圆鼎依然是斐济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斐济东部劳群岛的木雕可以说是南太平洋诸岛中最为精巧的。

2.陶器

斐济陶器技艺精湛,最初是由拉皮塔人在3000多年前带到斐济的,时至今日,一些现代陶工仍在使用传统技艺制陶,其中坎达武岛就以制作传统陶器而闻名。他们在坯内衬以石砧,同时用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木板击打外部,以塑造出陶器的外形;也有人使用盘筑和泥板拼合等技艺。等泥坯干透之后,人们将其置于燃烧的椰壳中以明火烧制。后来,斐济妇女在黏土中加入了细沙,使陶瓷制成品更加结实耐用。

3.树皮布

马西(Masi),又被称作塔帕(Tapa),是斐济的传统服装——一种赭色和黑色印花设计的树皮布。树皮布的艺术性很强,可以说是一种专属于斐济女性的手工艺,很多斐济设计元素都源于对树皮布图案的借鉴和灵活运用,如斐济航空的赭色标志。

树皮布制作的精妙之处在于其精致的赭色和黑色印花图案:斐济人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采用构树的白色树皮为原料,将其浸泡在水中并刮洗干净,然后连续捶打制成米白色的具有片状纹理的布匹,再使用天然的染料,诸如当地海滨的红树林树皮或红色黏土,印染出赭色的精细图案;如果需要黑色,则只需将树皮焚烧后的烟灰用作染剂即可。现在,树皮布除了用于制作斐济人的高级礼服和庆典装饰品外,在斐济知名的工艺品市场中也很常见,如用树皮布制成的明信片、地图、壁挂、手绘画等,颇受旅行者的追捧和喜爱。

4.手工编织品

大多数斐济本土家庭都用露兜树叶子编织篮子、地毯和品质优良的席子。按照传统,村庄里的女孩要学习编织,很多人如今依旧如此。人们将露兜树叶子摘下来后,放在户外进行加工,去除边上的毛刺之后,蒸熟并晒干,再用贝壳对其进行刮擦使之变柔韧,然后将它们分成1~2厘米宽的长条进行编织。传统的席子边缘经常用鹦鹉羽毛来进行装饰,而今则使用色彩艳丽的羊毛代替。

(四)礼仪与习俗

1.“bula”问候

在斐济的大部分地方,当地人经常用“bula”(你好!欢迎!)和一个露齿的微笑来表达自己对外地游客的热烈欢迎。斐济人以热情亲切的待人态度赢得了世界上“最友好国民”的美誉。

2.斐济时间

“It's Fiji time!”是当地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意为“别着急,慢慢来”。所谓斐济时间,其实代表着一种富有弹性的时间观念和慵懒惬意的生活态度。厌倦了现代社会的“快餐文化”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游客,不妨来斐济感受一下悠闲自在的岛屿生活。

3.走火仪式

在斐济的所有文化中,贝卡岛的走火仪式可以说是最令人难忘的。斐济人称走火仪式为“维拉维莱雷”,意为“跳进火炉”。走火仪式开始的时候,人们先挖一个大坑将石头、树枝、木柴放在里面,并用火点燃,等到石头炽热、发烫,走火者便光着脚,纵身跳到石头上,在上面忽快忽慢地行走,而这些走火者的脚底却丝毫不会被烫伤。这种仪式在太平洋港艺术村、大型度假酒店和苏瓦一年一度的红花节上都有表演,吸引大批慕名而来的旅游者。

4.乖,别摸头

在斐济人眼中,头部是十分神圣的,摸别人的头是对他人最大的羞辱,所以,在斐济千万不要去触碰人们的头。同时,在斐济,戴帽子和太阳镜都会被视为一种无礼的行为。

5.女孩的成人礼

在斐济,维兜兜族少女举行成人礼要遭受蚂蚁啃咬之苦,其寓意是希望她们在承受住痛苦的同时也要像蚂蚁一样团结;而提库纳族少女在成人礼上则要剪去全部头发,只在头顶留一小撮头发来表示传宗接代,而那撮头发被视为和祖先联系的一个桥梁。同时,边上有族人打鼓,吟唱,然后有专人为少女穿耳洞。如果为了防止婴儿将来不能安然度过成人礼,父母也可以提前给孩子穿耳洞来表达自己对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寄望。

6.穿裙戴花的斐济男人

斐济人爱美,而且男人比女人更甚。这里的男人喜欢在身上佩戴各种饰品,尤其是红色的扶桑花。扶桑花,又称木槿花,是斐济的国花,每年都会开放。在以前,扶桑花的佩戴位置与个人的婚姻状况有关:把花戴在左边表示未婚,把花戴在右边表示已婚。而现在,戴花已无任何特殊意义,仅仅是装饰而已。

除了戴花,斐济男人还特别热衷于穿裙子。这种裙子在斐济被称为“梭罗”(Solo),源于斐济人世代穿的蓑衣裙。在城市的大街上和酒店的海滩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身着花衬衣和齐膝毛料裙子的男人,甚至街上的男警察们也穿着“梭罗”。相比之下,斐济女性则很少穿裙子,这大概是因为在斐济风俗中女性不便袒露太多的肌肤。

7.神圣的“塔布阿”和“亚格纳”

在斐济,“塔布阿”(Tabua)和“亚格纳”(Yaqona)被视作国粹。其中,“塔布阿”是指鲸鱼的牙齿,“亚格纳”是当地的一种土产饮料。斐济人将敬献“塔布阿”和“亚格纳”作为对待酋长、长者、贵宾和亲友的最高礼遇。

“塔布阿”是斐济语对鲸牙的称呼。自古以来,斐济人对鲸就很崇拜,并把这种庞然大物视为神灵,他们弄到各种尺寸的鲸牙,刷洗清理,并用珊瑚沙加椰油打磨光滑,把用一种韧皮纤维编织成的带有花纹的绳子系在鲸牙的两端,以此作为向贵宾、亲友馈赠的礼物。后来人们又专门选择巨头鲸和抹香鲸的牙齿,大者12~30厘米,作为珍贵的礼物献给酋长。在当今斐济,“塔布阿”不仅用于崇高的仪式,还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在斐济的一些重要场合,如政府要员的办公室、会议室、机场贵宾室,乃至社会地位较高人士的客厅里,都悬挂着神圣的“塔布阿”。另外,在斐济的工艺品商店里就有“塔布阿”出售,但是价格都十分昂贵。

“亚格纳”是斐济人对卡瓦酒的土著称呼,卡瓦酒虽然叫作酒,但并不含酒精。它是用南太平洋群岛地区(斐济、瓦努阿图等地)的一种卡瓦胡椒的根部磨碎成粉用水调制而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卡瓦胡椒”。献卡瓦酒仪式是一种高规格礼节,客人要以双手击掌三下,接过椰子壳,一饮而尽,然后将空壳还给主人,再击掌三下以示程序完成。这种仪式在斐济部落中是最高礼节的象征,欢迎外交使节、迎接贵宾、重大庆典、欢庆节日、婚礼等重大场合都少不了它。赠送卡瓦酒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游客参观村庄时,需要到当地商店购买一瓶卡瓦酒。

(五)重要节日

1.斐济新年

每年的1月1日是斐济新年。在这一天,斐济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通常人们聚在一起,享受全家人在一起团聚的幸福时光。由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东侧绕过斐济,在这一天,人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第一缕新年的阳光。

2.洒红节

洒红节(Holi Festival)又称色彩节,是印度人的传统春节,代表着色彩单调的冬季的结束,万物复苏的春天的到来。洒红节的时间并不固定,为每年2月底3月初的月圆之日。传说古代有一个国王希兰卡亚西普生性残暴,而他的王子普拉拉德爱护百姓,受到百姓拥护。王子对父亲的专横跋扈表示不满,于是国王大怒,让其不怕火烧的公主霍利嘉抱着王子跳入大火之中,准备把王子烧死。然而事与愿违,霍利嘉被烧成灰烬,普拉拉德却因为维施努的保护安然无恙。百姓们为了庆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泼洒红颜色的水,洒红节便由此而来。在这一天,街道是彩色的,人们是彩色的,这是一个消除怨恨、隔阂和误会的节日。参加庆典活动的人们相互追逐打闹,开玩笑地向彼此身上泼洒五颜六色的颜料和粉末。

3.穆罕默德诞辰日

这是为了纪念伊斯兰教真主先知穆罕默德而设立的节日。在5月24日这一天,斐济会在苏瓦和楠迪举办大型的宗教活动,由阿訇念经,讲述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的功绩和历史。

4.皇后诞辰日

这是为了纪念斐济皇后诞辰而设立的,在6月15日这一天,斐济全国会举行游行活动,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常。

5.斐济独立日

10月10日为斐济独立日。在当地,人们称斐济独立日为“Fiji Day”,这是为了纪念1970年10月10日斐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而设立的。在这一天,斐济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仪仗队整齐排列,民众欢欣鼓舞,斐济总统检阅仪仗队。

6.迪瓦利节

斐济的迪瓦利节也叫“光明节”,是印度人的新年,也是印度教中最重要的节日。在10月11日节日这一天,斐济全国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一般有灯饰展和舞会。 UQT3FGr8Isr2Qwr5f+DrFw53TZhVFk/xmnKAJlFZ4wjACd3DCK2NCm+ckcx9zW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