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深化改革,清除产生腐败的体制条件

前已述及,坚持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对反腐倡廉有过大量精辟论述,它们构成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论述为我们今天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一方面狠抓党风和廉政建设,另一方面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近五年来,在八届人大的任期内,共召开了5次人代会,30次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27个,通过法律和法律问题的决定114个,是历届人大立法最多的一届。不仅如此,五年来全国人大还加大了执法检查的力度,先后组织了多个专门检查组,对农业法、环境保护法、水法、森林法、劳动法、关于禁毒的决定等21部法律和法律问题的决定进行了重点检查。并通过组织有新闻媒体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宣传活动,宣传法律,制止违法行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国家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所迈出的坚实步伐。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号召。它在我国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上的里程碑。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昭示全党:“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 “要把反腐败斗争同纯洁党的组织结合起来,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代表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向世界表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对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又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在具体工作上,提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工作机制。 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教育、法律、纪律等手段,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尤其要通过深化改革,在体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减少和消除产生腐败的条件,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效能。

正是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国家加强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把反腐败斗争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而载入党的史册,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最近几年,我国已陆续加入了17个国际人权公约。去年10月,我国政府又签署了《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公约》。我国政府在1998年初还庄重承诺将近期内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我国在发展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健全,就使我们所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加大标本兼治的力度,以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标本兼治的内容很丰富,总的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各项部署,特别是要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等各项规定,刹住挥霍公款、追求享受的不良风气;坚决查处严重违纪违法的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继续搞好减轻农民负担、减轻企业负担和清理预算外资金的工作,坚决纠正干部中发生的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这里,我们结合前面的论述,着重从体制的角度再作一些分析。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乃是反对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举措之一,刚刚闭幕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在这一问题上已作出了极为重要的决定,即对国务院的机构进行空前的大改革,将原来的40个部、委裁减至29个。调整和撤销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执法监管部门。相应的将有一半左右的行政官员要“转岗”。这样,我国的整个行政体制将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它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完全建立,也必将有力地遏制住腐败现象的蔓延。

政府把管理经济的职能交还给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企分开以后,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放手让企业自主经营。但这并不等于说该由政府管的事政府也都不管了。相反,政府除了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外,还要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包括强化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实施财务监督,通过这种监督来检查企业的经营状况;考察企业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和经营业绩。只有这样,我们的各级政府也才真正有可能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应该说,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一步步地将行政体制的改革推向前进的。因为当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包括政权运作方式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必须要与之相适应。故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一脉相承的。正因为它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因而是不可逆转的。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次机构改革完全可以避免陷进过去几次机构改革所走过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那样一种怪圈中去。过去几次的行政机构改革之所以没有成功,就在于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没有丝毫触及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根本性问题,以致当精简风刮过之后,只要一有适当时机,行政机构又会找到借口来扩充编制、增加官员。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全国自上而下的行政机构改革既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难点。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正确地指出:“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次深刻改造。体制改了,组织机构和思想作风也要改。”“要改变那种长期形成的领导机关不是为基层和企业服务,而是让基层和企业围着领导机关转的局面,扫除机构重叠、人浮于事、职责不明、互相扯皮的官僚主义积弊……”这个“决议”至今已近14年了,然而政企不分的难题在大多数企业仍未得到很好解决。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还在政府方面,因为它直接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分割,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一种调整。在这场改革中一些人将会失去他们往日靠权力攫取的各种利益,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同时,这场变革还涉及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等的转变。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和充分估计到这场改革的难度。

中央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仅半年之后就推出了这个既是力度很大,又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足见中央决心之大。再加上全国人民的拥护与支持,这两条就是我们必定能使这次行政体制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按照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工作做细做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这一要求去做,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HTOl4GX0dXXUcbHpsjsf5lyes+hKHvPyWLGOV0NeYtaFR0h/rupzfiXv32vlQI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