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世俗文化与传说故事

传说由神话转变而来,又带有一定的历史性,与故事的主要区别在于,传说有真实的自然物、史实或现实生活中某种真实的内容,而故事多为虚构,有时候二者很难明确区分。

(一)历史人物传说

东北各民族都是崇拜英雄的民族,流传至今的大量历史人物传说,以英雄传说为主,特别是铁木真、努尔哈赤的传说故事,至今在东北大地各族人民当中广泛流传。

1981年,由苏赫巴鲁在查干花蒙古族特木巴尔根口中采集到一则《猎狗的红缨》:

相传,在铁木真十五岁那年,又一次被敌对的泰亦赤兀惕部落活捉了。复仇者把它(他)装进囚车里,一连示众了一百天,走了一百个营盘。他们强迫他披着牛皮、马皮,按户跪拜,充牛当马;或者披着狼皮、狗皮,装狼扮狗,以此侮辱铁木真所属的孛儿只斤部。从此,马圈成了他的毡帐,囚车就是他的卧床,除了风沙,常用眼泪解渴,只能啃到没肉的骨头,靠些骨髓充饥。

有一天,示众到了一户独眼诺彦(官吏)家。这个诺彦满胸黑毛,一副熊掌。他不但亲自动手打了铁木真五十大棍棒,还唆使他家的黑色猎狗,咬伤了铁木真的大腿。后来,铁木真在一天夜里终于逃出了虎口,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草青草黄,春去秋来,一转眼十年过去了。他不但长得虎背熊腰,力气过人;而且精通兵器,武艺高强,可以左右拉弓射箭,也可以舞枪弄剑。这时候,不但有了者勒篾 、木华黎 左膀右臂的义友,孛儿帖夫人也能为他主事了。在父亲的盟兄——王罕的协助下,已经收回了失散的奴仆,跑散的平民,孛儿只斤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了。

有一天,铁木真率领孛儿只斤部落打败了泰亦赤兀惕部,报了仇,雪了恨,最后,在一座大帐里捉到了那个独眼诺彦。这家伙不但跪拜求饶,还把一尊饮酒的金杯高高举在头上,想借用金子的引诱,以求饶命。铁木真气坏了,一脚踢飞那个闪闪发光的金杯,真想剜掉他的那只独眼,又一想,还是把他先留下来,也许有用。于是,铁木真命令他的部下把独眼诺彦捆绑起来。这时候,独眼诺彦的那条黑色猎狗猛地扑了上来,咬断诺彦手臂上的皮绳,并向铁木真疯狂地吼叫着。有人抽出腰刀正要向狗砍去,铁木真急忙挥手大喊一声:“住手!”那人乖乖地收回了腰刀。铁木真感叹地说:

主之贵贱不变其报主之心,

主之荣辱不移其护主之诚。

又说:“咳,狗是个有良心的动物,不应当杀掉它。”

说着解下腰间的皮带,摘下帽顶的红缨,让丢魂失魄的诺彦亲手系在猎狗的脖子上。然后,拔出腰刀杀了那个诺彦。

铁木真提着诺彦的头对部下说:

“这样的人不能留,这样的狗可以要。”

从此,蒙古族的猎狗,就留下了戴红缨脖索的习惯。

这句“贵贱不变,荣辱不移”的成语,也流传到了今天。

成吉思汗这位蒙古族的英雄,是蒙古族民俗来源的主要附会者之一。以上这则传说,是由铁木真创业故事解释的蒙古族猎狗戴红缨脖索的习惯和蒙古族无论贵贱荣辱都忠诚的民族性格的来源。此外,还有《草原上的猎鹰》 《军令如山》 《黄毛狼孩》 等,解释了蒙古人爱猎鹰、蒙古妇女哄孩子方式等习俗的来历。

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民间,有关努尔哈赤的传说也非常普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背灯的传说》和《黄狗救罕王》。

在早,满族人家忙完老秋,打扫庭院,备好米酒,淘米做糕,由本姓穆昆主持,杀猪办家祭,祭拜祖先,庆贺丰收,祈祷阖族安宁,人畜兴旺。各姓在祭祀时,都有背灯祭礼。关于背灯祭的神话传说,在萨满神辞中有不少记载。在这里,我讲一个普遍流传的故事。

据传,背灯祭的一位神,是汉族女子。因为是万历初年的事儿,传来传去,叫成万历妈妈了。有些地方也叫“歪梨妈妈”的。万历妈妈,满族男女老少都非常敬重她。把神龛悬在正房西屋里的西山墙上,也有的家供在外屋西墙上。香火不断,年年祭祀。

明朝辽东有个总兵叫李成梁。当时,李成梁威震关外,是明朝有名的镇边大将。女真部落里有个英雄叫觉昌安的,是努尔哈赤的亲爷爷。觉昌安当时力量还不强大,讨好李总兵,就把自己的大孙子努尔哈赤送李成梁府里,当小半拉子。李成梁也不想得罪觉昌安,就把努尔哈赤收下了。李成梁为人傲慢、狡猾。乍起先,他对努尔哈赤事事留神、处处小心,只准在前厅看马、扫院,派兵暗地里监视。别看努尔哈赤年小,倒挺聪明伶俐,又勤谨,又会来事儿,一来二去,李总兵觉得小孩虽是外族人,还老实听话,也就慢慢放心啦。李成梁有个年轻美貌的三夫人,很贤惠,文静,善良,而且精通诗文书礼,还有韬略,常帮总兵筹划边关事务,解开疑难心事。所以,李总兵格外宠爱她。

三夫人打楼帘里,总瞧见有个穿短皮褂子的红脸小孩扫院子。有时,别人都歇着啦,小孩还是低头干活,很精心,从早到晚手不闲着。细瞧瞧,这小孩两个小胳膊象(像)小棒槌,凤眼睛,两道细柳长眉,长得不一般。在人群里比劲儿,小孩抓起上马石,一个胳膊夹一个。三夫人越瞅越喜爱,又过几天,叫家人把红脸小孩唤来,赏了两件汉装,叫他在身边端茶倒水,当了小茶童。

晚上,李成梁回进内屋,知道这事,责怪地说:“夫人,你怎么把一个小鞑子留在府里,他们是化外野民。”

三夫人说:“老爷,瞧你说的。我看这小孩挺灵的,人又勤快。俗话说,饱暖安人心。放心吧,我能感化他!”李成梁晃着头,但还是听了小老婆的话。

努尔哈赤处处讨三夫人高兴。三夫人也很疼爱他,喊他叫“小憨儿”,比对贴身的使唤人还亲。一有空儿,她就教小憨读写汉字,象(像)亲额姆似的,有时也教给他读些经史文章。小憨挺聪明,过目能诵,一点就通,三夫人更喜欢小憨了。小憨在帅府里干活,在汉族堆里一没亲,二没故,三夫人帮助他懂了不少风习知识,读了不少兵书史传。他很感戴三夫人。自己又从小没娘,把她视作义母。

有一天,李成梁悄声告诉小老婆,说:“朝廷来旨意,让抓小憨,杀掉他!”三夫人一听,很吃惊,忙说:“老爷,这不行呵!对夷族宜文不宜武,这样越杀不越结仇么?你不要留千古骂名,还是把他放了吧!”

李成梁说:“妇人见识。我是总兵,放了有罪,不杀也有罪,这怎么成呢!你不要说啦,主意已经定了。今夜三更天就抓住他,捆送京城去!”

三夫人一听,知道劝没用呵!皇上旨意谁敢不遵!她左右为难,想了想,咬咬牙,趁李成梁睡了,披上外衣溜进耳房,叫醒了小憨,说总兵大人要抓他。小憨只穿件内衣,鞋都没穿上,跑了出来。三夫人说:“快,快到马圈把那大青、二育骑上逃命去吧!”

小憨说:“额姆,我哪能扔下你,一块逃吧!”

三夫人说:“快,快走,别多说了!末后你要有出头之日,要善事各族,一定要以大明官贪民乱为鉴!”

小憨难过地跪下说:“我若日后发迹啦,世世代代在这个时辰纪念你老!”

小憨含着泪骑马逃走了。正当半夜,李成梁领兵搜捕。整个李府早不见了小憨。李成梁急得满头冒汗。这时,家人报:三夫人在后园墙边梨树下上吊啦!李成梁全明白了,气得提剑来到后花园,对着他三夫人尸体连扎带戳,乱剑剁尸,扬到了荒郊……

传说,三夫人死后成了一位治家的神,生前好管事,死后还是好管事,精明、严厉。努尔哈赤后来做了后金罕(见图2-4),很注意团结各族。他不忘三夫人的恩情,满族各家祭祀时,总要有背灯祭,点上年期香,摆满祭品,全姓男女跪下,萨满念着神辞,背灯祭祀。都说,因为三夫人死时没穿外衣,被乱剑剁碎,有损尊容,又是半夜死的,见人怕羞。所以,要背灯祭。也因为罕王半夜逃出而后成名,背灯缅怀先人创业的艰难。平时家家夜里不在墙根暗处便溺,不说些不干不净的脏话;待人接物要练达礼节,不贪私,不妒贤,不欺老,不凌幼。这些万历妈妈处处在管,触犯了,万历妈妈就要见怪的!

图2-4 赫图阿拉城罕王亭

图片来源:王卓2013年拍摄于辽宁新宾赫图阿拉城遗址。

这则《背灯的传说》,在东北三省广泛流传,有的情节比这则更丰富,比如李成梁要杀小憨的原因,是因为贵为总兵的他脚底有三颗黑痦子,而努尔哈赤的脚心却长着七颗红痦子, 是脚踏七星的帝王之兆,会与明帝争天下。

满族人,家家爱狗,敬重狗,普遍传诵黄狗救罕王的故事。

传说,老罕王小时候,从李总兵家逃出来,拼命往山里跑。明兵马队暴土扬尘地在后头紧追。罕王挺机灵一扭身钻进望不到边的苇塘里,甩掉了明朝的兵马。从半夜逃出来,眼瞅着又是第二天的下半晌了,没吃,没喝。老罕王当时是十六七岁的毛孩子,也实在累苦啦,听听苇塘外头没啥动静,躺着躺着,就一头栽在苇塘里呼呼睡过去了。

老罕王当时年轻呵,都管他叫“小憨”。“小憨”打总兵府选出来时,他经常喂养的一条大黄狗也跟着跑出来,一起逃命。大黄瞧见小主人睡着了,就伸长舌头,趴在小憨身边东瞅瞅,西望望观察动静。这时,忽然一阵旋风,刮来一股大火。原来,明军找不到小憨,就放起火来。这火呵,红亮亮的,火柱儿老高,呼呼叫着,风正往小憨睡觉的地方刮,芦苇的火越着越旺啦。大黄一看这火,急得蹿起来了,围着小憨又叫又跳。你想,小憨一连几宿没睡着觉,没吃上一顿饭,一口气跑出百多里地,又急又吓又惊,睡得死死的,任凭狗拼命似的嚎叫也叫不醒。大黄扯小憨的破褂子,小憨睡得正香,好歹给拽明白点事啦,小憨眼也挣不开,抓起一块土拉疙瘩打狗,生气哏哆一声,翻一个身又呼呼睡过去了。

大黄一瞧,没法子办啦,围着小主人拼命地叫着,跑着。这时大火已经烧得挺近了。大黄象(像)箭似地一下子(蹿)出苇塘,正巧,苇塘边就是锈水甸子,小沟子里有水,大黄扑噔噔跳进河沟子,在水里打着滚,全身的长毛全水淋淋的了。然后,蹿上来拼命往小憨睡觉的地方跑,围着小憨拼命打滚。两个爪子狠劲扑拉倒苇子和野草,用嘴咬着往外薅,然后,又往水沟子边跑,滚了一身水又跑回来围着小主人打滚。就这样,大黄跑出去沾水,跑回来满地打滚。小憨睡觉的地方整整给磨磨成个大圆场子。一丈多高的大火苗子,随风烧过来了,因为这片地让大黄给沾水滚平了,火没烧起来,呼呼地打两边烧过去了。大火一直着了一天一宿,才灭了。

小憨睡了一天一宿,冷了醒过来了,忙坐起来,擦擦眼睛四外转圈一瞅,吓傻了,原来一大片老高老高的芦苇塘,烧成一片平川地。地上烤得直冒气。有的沟沟洼洼处还在燃着火,冒着烟。他才知道才起了大火,再仔细一瞧,自己睡觉的地场,象(像)小河子一样,注着水,地上的草和苇子都给压平啦,象(像)有几百个人踩过一样平实。再在身边一看,头(嗡)地一下,别提多难受了。心爱的大黄,紧闭着眼睛,满嘴丫子血,全身的毛和长尾巴都湿漉漉的,象(像)水浇似的,已经死去有时候啦!

小憨难过地抱着大黄,这个哭呵(啊)!眼睛都哭肿啦!他哭了一阵子,抱起大黄埋在很高的阳坡上。培好土,小憨站在坟头哭着说:“大黄狗呵(啊),大黄狗,我日后一旦有了出头之日,一定世世代代报答你的恩情。我们子孙后代永远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和狗皮巴掌。”

打这以后满族人留下了爱狗的习惯,一直相沿了三百多年,直到现在。

这则《黄狗救罕王》的传说,20世纪80年代收集于吉林市永吉县乌拉街满族老人关志远口中。在东北各地满族人中,有关努尔哈赤逃离李成梁处的传说,有普遍流传,比如1960年采录于吉林省郭尔罗斯满族人王庆元口中的《罕王的传说》,就是以上两则故事的复合形态。与铁木真传说一样,努尔哈赤这个民族领袖人物的身上,也集中附会了很多风俗的来源。 mYoH5zX7DyTjcqIJxsTJwBSpIvOl3s07GtZGLDEMs67M9uIp06UD3qK7Nm2DB39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