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问题的提出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

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

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这首《七子之歌·威海卫》是民国时期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所创《七子之歌》组诗中的一篇。“七子”指当时仍为列强所占的七块土地: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旅大。时值1925年,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闻一多当时在美留学,其《七子之歌》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对列强的憎恨,以及对收回失地的期待。

时至今日,我们有很多人不知道威海卫曾经被英国租占了32年(1898~1930)。甲午战后,列强博弈的战火烧到远东,随着日占台湾、德占胶州、俄租旅大、英租威海、法占广州湾,列强形成在华竞争局面,陷入了在远东“争夺海军基地”的态势。然而,英国租占威海卫之后,随着远东形势及其对华政策的变化,对威海卫并不重视,于是威海卫成为“大英帝国的灰姑娘”。

与此相应的是,学术界对威海卫也缺乏关注,威海卫档案在英国国家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UK)里静静地躺了大半个世纪。直到中英就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达成协议时,英国学界才开始有人关注威海卫的这段历史。但威海卫不能总活在香港的影子里,于是国内(基本是威海市及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研究者也展开了对这段历史的发掘。然而,直到现在,这段历史还仅仅被当作威海这一座城市的记忆。

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不只是这样。它是中英关系史的一部分,是英国殖民史的一部分。

本书的论述由此展开。英国租占威海卫的政策考虑是什么,中英是如何就租让威海卫进行谈判的?威海卫是如何归还的,这一过程中英国的政策有怎样的调整,中国又做了哪些努力?英国人在威海卫遭遇了什么,在32年里又做了什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英国的租借和归还行为?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英国人在威海卫的遭遇和所作所为?

本书即是为了回答以上问题而进行的尝试。其主要思路是:将英国租占归还威海卫的活动和英租时期的威海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掘、翻译、整理英国外交部、殖民部、陆军部、海军部以及威海卫行政公署、驻华公使、威海卫行政长官的档案资料,结合当时的远东形势,呈现英国政府在租占和归还威海卫问题上的各种意见的分歧、做出最终决定的经过、中英谈判的具体过程,探究英国政策的原因和效果;描绘英国人在威海卫的遭遇及其在威海卫的所作所为,进而认识并分析其在威殖民统治。本书的主要价值和突破在于:将英国租占威海卫置于一个大的时空背景中,探讨一个更大视野中的局部。 IZnwbmw9v7oYDvqYP+qf8rBfeuK7ICYNh4p9ZVGhNFgwR5dOZIgT5R6ChHzU5H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