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日俄战争与归还威海卫

殖民部接管威海卫之后,租借地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政府机构逐步完善,百姓安静下来,行政长官骆任廷也做了大量促进经济的工作。然而,在英国国内舆论看来,英国政府租占威海卫之后,租借地就一直处于“被忽视的身份”,这引起了舆论界的批评。1904年,一篇署名为“Tai Foo”的文章言辞激烈地批评政府的政策。文章对威海卫的未来提出两点建议:第一,不再履行对德国所做的不修建连接威海卫的铁路的承诺,因为德国人阻止了1902~1903年从上海的撤离。铁路修建之后,能够刺激威海卫的经济发展。威海卫如果没有发展,将会成为“有损(帝国)颜面的租借地”;第二,政府应该修正放弃在威海卫修建防御工事的决定。“一个容纳10艘战舰的受保护海港以及相应的戍守部队将会增强威海卫的商业前途和政治功用”,也可以偶尔提供给中国的北洋舰队使用。英国在中国的两个海军基地将会为伦敦提供“两个杠杆,以海洋为支点,撬动充满惰性的中国”。如果实施了这样的计划,威海卫可能也会在“大英帝国环绕世界的耀眼缎带上的珠宝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 [47]

命运似乎注定威海卫不会成为“大英帝国环绕世界的耀眼缎带上的珠宝”。威海卫一切步入正轨之后不久,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随着战局的日益明朗,远东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英国政府各部门又面临新的威海卫问题:日本占领旅顺之后,与俄租旅顺租期相同的威海卫,是续占还是归还?

与最先意识到德国占领胶州将会极大改变中国北方局势一样,中国协会在日俄战争中又敏锐地意识到俄国将要失去旅顺港,因此于1904年5月敦促外交部调整租占威海卫的期限,并且将铁路修到威海卫。中国协会的理由是:北太平洋贸易越来越发达,英国需要在香港更北的地方有一个基地;威海卫可以作为很好的疗养院;修建铁路后威海卫的经济会增长。 [48] 对此,外交部回应称:“到了讨论威海卫租期的时候,外交部不会无视中国协会的意见。” [49] 中国协会的建议来自在华商人对威海卫租期未定的抱怨,“与俄国租占旅顺相同”这一模糊性的表述,加之日俄战争后俄国失去旅顺的可能性,限制了英商甚至是华商在威投资的热情。中外商号联名上书威海卫行政长官骆任廷,表达对租期未定影响商业的担心; 3月份,在华最大贸易者怡和洋行就在威海卫建立豆饼工业的计划致信骆任廷,对此进行抱怨。 [50] 骆任廷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殖民部,殖民部又将“租期未定限制威海卫商业发展”这一情况通报外交部。 [51] 6月份,骆任廷再次代表在威商人致信外交部、殖民部、驻英公使,称威海卫前途未卜,“增加了人们对威海卫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安感,对该地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

威海卫的这一新情况引发了英国政府各部门的一场辩论。殖民部的卢卡斯(Lucas)支持保留威海卫。他认为威海卫有很大的潜力并且靠近中国北方“主要贸易线”,作为“世界一流海军强国”,英国不应放弃威海卫。即便威海卫不过是个“二流或三流的水域”,它宜人的气候和温泉使其成为西方人的理想休闲地。“如果以这种方式使用,为什么不能为它支付开支呢?”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这一地方都不应该放弃——“这样做将会是灾难”。卢卡斯建议应该与北京谈判,取得从1898年算起的99年租期。 [52] 不过,外交部却不同意这一分析,外交大臣兰斯顿(Lord Lansdowne)并不同意在当时远东形势下改变威海卫的租期,但他保证俄国撤离旅顺港决不会自动终止英国在威海卫的租期。 [53] 考虑到并不确定的战争结果,外交部的决策似乎比较稳妥。

此时,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Sir Ernest Satow)却持有相反的观点。他对外交部的“观望”政策表示不满,并且认为,根据条约,如果俄国撤出旅顺港,英国不得不将威海卫归还中国。他认为应敦促中国和列强签订一份总体协议,保证中国的独立和完整,在这一前提下撤离威海卫。他希望各国共同保护中国,避免中国遭到瓜分,他担心新一轮的战争将会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然而这一建议遭到了外交大臣兰斯顿的否决。正如兰斯顿对殖民部所言,外交部并不急于终止租约。兰斯顿提醒萨道义不要鼓励中国提出这一问题,而是要强调英国希望保留威海卫。 [54]

9月12日,兰斯顿收到了萨道义的商务随员杰弥逊(J.W.Jemison)关于威海卫的备忘录。杰弥逊奉萨道义之命在威海卫、烟台和青岛游历,考察经济情况。在备忘录中,通过对贸易统计数据的详细分析,他指出威海卫“没有价值”。他强调:如果在威海卫进行工业生产,所有原材料都需要进口;他建议把威海卫建设成“一个免税仓库”。如果威海卫开通汽船往返于上海和天津进行贸易,加上威海卫“宜人的气候和便宜的劳动力”,将会有公司(比如英美烟草)迁到威海卫。在分析威海卫与烟台、青岛的财政和贸易时,他指出,因为德国的锐意经营,青岛的发展导致了烟台地位的下降,如果修建一条从威海卫到天津的铁路,烟台作为商业中心的命运就会结束。因此,不能期望中国会同意修建这样一条铁路;如果计划将威海卫与山东内地联系起来,新的铁路不能与已经存在的德国铁路竞争。在杰弥逊看来,山东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两个大港口。他最后指出,从商业上讲,威海卫不可能繁荣。 [55] 不过,杰弥逊的报告似乎对兰斯顿没有产生影响。

大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1905年6月,随着日俄战争局势的明朗,威海卫问题再次提上英国政府的议程。6月2日,外交部突然致信殖民部,回答“去年7月骆任廷提出的威海卫租期”问题,信中称:兰斯顿认为,“俄国租占旅顺25年,英国公平地宣称租占威海卫25年,1898年7月1日的协定中所称‘与俄国占据旅顺期限相同’指的是‘俄国在两国协定到期后继续占领旅顺’。因此,俄国在协定租期前放弃占领旅顺,绝不会迫使英国放弃租借威海卫”。 [56]

而殖民部认为外交部的行动过于保守,他们的要求更进一步,卢卡斯(Lucas)多次重申将威海卫按照胶州和九龙新界的标准获得99年租期的想法;重要的是,他也强调留在这里“会得到日本的支持”这一事实。这一提议得到了殖民大臣雷特登(Alfred Lyttelton)的支持。 殖民部常任秘书长奥曼尼(Sir Montagu Ommanney)也向外交部强调“在中国北方保留一个立足点的……至高重要性”,他认为威海卫价值巨大,应该是中国北方的另一个香港,但“在一个如此短的租期内绝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续租威海卫”。 [57]

然而,与外交部完成租约、殖民部租占99年的意见不同,英国政府内部的帝国防御委员会“非常渴望从威海卫撤离”。 [58] 正如外交部远东司首席职员坎贝尔(Francis Maule Campbell)所言,“可恶的帝国防御委员会”反对殖民部和外交部的意见,并且有可能影响首相:“我毫不怀疑他们的观点也是帝国防御方案中必须考虑和操心的问题,但是我发现很难耐心地去谈。一心想要在那里做些事情的殖民部仍然非常愤怒。我非常担心首相在这件事上不合理。”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首相贝尔福建议刑事调查局的克拉克上校(即化名MILES发文抨击威海卫者)调查保留威海卫的原因。贝尔福说:“威海卫原来是在海军部的建议下取得的,现在海军的上层改变了,他们做决定时的环境也变了,或许现在应该重新考虑形势。” 然而贝尔福所言海军部建议取得威海卫的说法是在说谎。

克拉克的备忘录于10月7日出台,他认为:目前来说,远东的环境已经有了明显变化。俄国在这一地区除了海参崴,已经没有其他海军基地。而英日联盟的达成使得英国在这一海域的控制压力得到极大缓解。他指出将威海卫转变为一个合适的海军基地毫无意义:“从战略上讲,该地毫无价值,也没有提供任何证明保留合理性的足够便利。”此外,尽管威海卫“气候上有独特优势”,但商业发展前景不足,英国可以在此保留一个疗养院,同时放弃所有领土特权。他还提到了日俄战争的影响:日本战胜俄国将会刺激中国反对列强,此时根据《朴茨茅斯条约》“以最自然的方式”从华北“领土纠缠”中解放出来,将会成为“最大的优势”,这样将不必留下“削减我们利益或者减少我们权利的印象”(也就是保住了“面子”)。尽管撤离可能会导致日本的反对,尽管英日是盟友,但克拉克坚持英国的利益“必须是至上的”。 对此,贝尔福回复说,只要中国保证不将其割让给其他国家,英国有权保留一处医院或疗养院,英国军舰有权“在任何时候”进入,威海卫的租期可以调整。 [59]

克拉克的备忘录引发了英国政府内的新一轮争吵。殖民部和外交部对此持反对意见。殖民部卢卡斯认为克拉克放弃威海卫的提议“将会是极度灾难性的”。 卢卡斯强调财政部对威海卫的津贴正在稳步减少,防御工事建设停止之后,威海卫也将不再需要陆军和海军支出。他重申,只要英国的租期稳定,威海卫将会得到发展。放弃威海卫得不到任何好处,这将会冒犯日本,中国也不会感激我们,英国的百姓和部队人员将会失去“一个众所周知的优良的度假胜地”和一个便宜的天然海港,德国人将会成为留在中国北方的唯一列强。英国的“来去匆匆”将会削弱其在中国海域的地位。卢卡斯甚至激动地表示,殖民部将不会要求进一步的资助,“我们只需要一个留在那里的声明,剩下的事由我们负责”。 [60]

外交部在咨询驻日公使窦纳乐、驻华公使萨道义、中国协会的意见后, [61] 出台了一份与克拉克意见相左的备忘录。窦纳乐则向外交部表明了日本希望英国留在威海卫的态度,他表示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声明,希望英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撤离威海卫,否则德国将无法受到制约,英国继续占据威海卫是日本的“殷切希望”。窦纳乐称,日本占领旅顺后,不会主动提租约延期的问题。租约即将到期时,只要德国人留在胶州湾,日本政府会通过最惠国待遇,坚持续占旅顺。日本希望英国能和日本政府一道行动。 [62] 萨道义原本希望达成一个新的国际条约,维持中国现状以及列强在华特权。他认为这样一来能维持中国的稳定,二来能够抗衡德国在华势力,因为“它将使每个人必须将牌放在桌上,比如,德国已经让我们相信,它在五个地区得到了采矿权”。 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这样的提议是不现实的。10月中旬,萨道义在回答外交部的咨询时说,“放弃租借地将会使德国根据1898年的中德胶州协议第五条索取该地”。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地位”将会变弱,不要期望会有任何合适的商业或者领土补偿。 [63] 最终,外交部认为应否从威海卫撤军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盟友日本的意愿、为中国人所尊重的撤退方式、撤退行动对英国在远东地区总体地位可能造成的影响。备忘录中,外交部列举了“我们的盟友日本的愿望”,同时强调归还威海卫“不会从中国那儿增加任何好感”,并强调中国协会尤其希望英国不要离开威海卫,备忘录指出,撤离威海卫至少会在一段时间内损害英国在中国和远东的地位:“这意味着丢掉‘面子’,在中国,‘面子’就是一切。” [64]

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争论,使如何决定威海卫的命运再一次难产。1905年底,贝尔福的保守党政府垮台。贝尔福的离任无疑使刑事调查局和克拉克的建议受到重挫。尽管新上任的殖民大臣格鲁(Sir Edward Grey)和贝尔福一样怀疑租借地的战略价值,但是他“最后保留威海卫的观点是日本人的强烈主张”。 [65] 然而,决定的做出仍然缓慢。政府在议会中的表态是“俄国所租占之旅顺转手日本不会改变目前威海卫的状态,我们已经阻止威海卫,目前将不会对这一租借地采取任何行动”。 [66] 这极大地打击了威海卫行政长官骆任廷和英国在华商人,骆任廷认为这将会延长人们对威海卫的“不确定感”,会抑制该地的商业利益。

威海卫租期就这样耽搁下来。这种耽搁也是一种决定,十几年后的1918年,当英国政府再次考虑归还威海卫时,他们承认说,当时做出这一决定的因素有三:“最重要的是日本希望我们能留在那里制衡德国所租占之胶州,另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退却并不能从中国得到任何好处,二是我们的声望。” 换个角度考虑,这种耽搁意味着威海卫对英国真的不怎么重要,否则,英国政府不会这样无视它的前途。

促使威海卫命运尘埃落定的是中国政府收回威海卫的尝试。根据李文杰的研究可知,1905年,清政府新任驻法公使刘式训赴法就任,法国表示如果英国交还威海卫,法国愿意归还广州湾。1906年初,刘式训致电外务部,称:英租威海卫本为抗衡俄国,日俄战后,英已无必要驻守威海,且英国无意久据威海;而中方整顿海军,正急需威海卫作为军港,建议趁机收回威海卫。1906年夏秋之时,中国驻英公使汪大燮正式向英国提出收回威海卫。1906年10月初,汪大燮收到外务部密电,令其向英国外交部正式交涉威海卫一事。

10月3日,汪大燮告知英国外交大臣格鲁,称中国政府迫切希望知道英国是否会将威海卫交还给中国。汪大燮表示,中国政府非常希望能发展自己的海军,因此需要一个优良的海港,最合适的就是目前英国占领的威海卫。威海卫租给英国的期限和俄国租占旅顺相同,目前俄国已经不在旅顺了。格鲁答复称,停止占领威海卫的问题提得太突然,他无法答复。威海租给英国,租期与俄租旅顺同。如果旅顺回到中国手中并不再租借给其他任何国家,那么英国自然就会终止租借威海卫;但是中国并未能拥有旅顺。相反,旅顺通过日俄约定从俄国人手里转移到日本人手里。汪大燮认为目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旅顺已归于英国的盟友手中,他再次强调了中国发展海军的重要性。而格鲁答复称,他必须就此事与其同僚商量。 [67]

随后,英国外交部就此事征求海军部、殖民部、陆军部和驻日大使的意见。

最先回复的是驻日大使窦纳乐。10月6日,窦纳乐在复电中转述日本的态度,称:英国留在威海卫是日本的“殷切希望”,他们强烈认为只要德国留在胶州,英国就应该留在威海卫。日本外相进一步指出,如果归还威海卫,中国政府会将其视为一个外交上的重要胜利,将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带来更多麻烦。因此窦纳乐认为归还威海卫将会给日本留下非常糟糕的印象,会损害英国在远东的影响力和声望。 [68] 日本驻英大使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英国驻华公使代理朱尔典在10月11日也不同意归还,他认为如果归还威海卫,将会助长中国盲目的、否定条约义务的爱国主义运动。 [69] 在威海卫问题上,英国似乎被日本绑架,与其共同对付德国。

10月11日,海军部做出答复。在中国舰队总司令看来,他们一直认为保留威海卫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威海卫将会成为有用的“飞地”,对于分遣舰队的效能和海军人员的健康来说,在华北地区占有一块适当的地方以供休养及训练是必要的。另外,胶州也符合中国人的需要,但只要德国人还留在胶州,英国人放弃威海卫将会使英国名望受损。伊藤博文也向中国舰队司令摩尔(Moore)暗示英国留在威海卫的重要性。 [70] 根据奥托的研究,可知海军部希望撤离威海卫。 [71] 而此处的意见,更多的是在中国拥有密切利益的中国舰队的意见。

10月22日,殖民部也给出答复。殖民部的态度一直都是坚决要求继续租占威海卫,并且希望延长租期。此时,他们仍然直言道:“放弃威海卫的后果将会是极度灾难性的”。他们建议:向中国政府指出,中国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使用威海卫的一切设施发展其海军,尽管中国在英国作为中立国的战争中不能使用威海卫作为海军基地,但是也可以使用该水域。殖民部更认为:中国人很可能希望在发展海军时得到我们的帮助,英国海军留在威海卫,其经验和资源会对中国有利。 [72] 如果是海军部说出这番话,我们似乎不必太怀疑其真诚。然而此时,殖民部似乎扮演了海军部的角色。

陆军部于11月3日回复外交部,称:“即便是考虑到和平时期威海卫并无驻军,万一与中国发生战争时,威海卫的安全也完全不必担心。在与中国处于敌对状态,决定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时,威海卫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地点。该地将会成为我们向天津和北京进发的基地。威海卫是我们在山东省的飞地,它将会成为我们占据山东省内有价值的口岸、给敌人施压的极好基地。”最后,陆军部总结认为“威海卫的设施可能仍可使用,保留它不需要任何军费开支”。 [73]

综合以上意见之后,11月21日,英国外交部答复汪大燮,称:根据内阁的决定,既然我们已经租占了威海卫,也已与日本结盟,因此需要履行相应的责任;我们将保证中国不受其他列强的侵害,这不是对中国的损害,而是对中国的保护。为了履行我们与日本结成同盟而形成的义务,我们使用威海卫是合理的;当然,考虑到远东恢复正常局势,将威海卫还给中国是自然的。因为中国人最终将会收回威海卫,所以在占领威海卫期间,我们不应该建造任何永久性的会给中国造成麻烦的工程。我们绝不反对中国人使用威海卫,而是应该促使中国人利用这一港口训练舰队。另外,如果中国人亟愿发展威海卫周围的地区,英国应该准备为修筑通往威海卫的铁路提供便利,不向其他列强让步,以使它完整地处于中国的控制之下。 [74]

对此,汪大燮于12月3日回复称,中国政府非常感谢英国的友善态度,但希望知道,如果中国真正拥有一支海军力量的时候,是否能收回威海卫。英国外交部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不过却表示:如果中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并且能够完全保护她自己,远东事务获得一个正常秩序,这将会使收回威海卫成为可能。12月20日,汪大燮再次向英国外交部发出照会,称中国政府正致力于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中国政府希望得到一个协议,当“一支力量尚可的海军”形成之时,双方可以协商收回威海一事。1907年1月4日,英国外交部答复汪大燮称:定义何为“一支力量尚可的海军”将非常困难,因为这很大程度上须依赖于届时的国际环境,因此,希望得到威海卫归属的准确时间的要求都会被拒绝。 [75]

日俄战后,因旅顺转手而引起的威海卫交涉就此告一段落。外交大臣格鲁的一句话可以代表英国的态度:1898年外国侵占的三个海军基地“并排在一起,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单独放弃”,现在提出威海卫地位的问题是“不合适的”,“我们已经顺其自然,一言不发”。 实际上,“一言不发”的英国政府讨论威海卫问题长达两年多,然而任何新的决定都未做出,实际效果和“一言不发”一模一样。这对从租占之初就叫嚷“租期未定”将会制约威海卫发展的殖民部是一个打击。他们提出的租占99年的提议也遭到漠视。对威海卫行政公署和在华商人而言,同样是一个打击。这降低了人们对这一港口未来前景的商业信心,也几乎决定了威海卫不会有什么发展了。

威海卫仍在继续衰落,租借地的财政赤字在增长,国库的支出从1905年的3000镑增长到1908年的10000镑。 到了1910年,威海卫华务司庄士敦在他的书中写道:“大英帝国的礼服十分灿烂,色彩斑驳绚丽……但在这华贵礼服的边缘,也有色彩单调的缎带,它随时都有沾上泥土或被践踏在脚下的危险,常常遭受无礼嘲讽。威海卫就是大英帝国礼服上这条色彩单调的缎带。” gfgMEIT5K6Jx+U7BzoqOAabaPg7DtiIUhVaCbYk2lRkG6+zmtHU4JRN/p9gg379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