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联英之议”从地方走进中央

英国租占威海卫之事,始于德占胶州湾和俄据旅大,而德、俄之事又缘于三国干涉还辽,还辽又缘于甲午战争。张之洞等地方大员对此有正确认识,张之洞认为1897~1898年远东危机中,“中国受害之深,实缘日本。近以德事,各国环伺,机局危迫,东方太平之局,几不可保”。 而德、俄两国在割占之初已达成共识,盛宣怀“深虑俄、德暗合,则武侯复生亦无法”之说, 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不可依靠俄国解决胶州之事。德、俄两国的行动损害了英国在华利益,尤其是商务利益,因此,在华的英国“中国通”们有人提出了联盟中国的主张。 这是远东危机发生后,笔者所见最早的联英之议。

关于1897~1898年的“联英之议”,学界已有论述,其中孙昉的博士论文《从联俄拒日到联盟日英——甲午战后中国外交(1895~1898)》之第五章《地方督抚与联盟日英的启动》对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发起联英之议有较为详细的梳理。 他认为刘坤一、张之洞先后在1897年12月29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六)、1898年1月21日(十二月二十九日)对联英采取“消极态度”“放弃了联英主张”,总署也“未采纳联合日英之议”。 笔者也认可这一判断。不过,笔者认为,张之洞、刘坤一、盛宣怀的联英之议对清中央政府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影响了英国租占威海卫。

1897年12月14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张之洞电告总理衙门,称蔡钧来电曰日本政府参谋部副将神尾光臣将到湖北与其商议要事, “闻英、倭有合保东南商务之说”,张认为“所谓保商务者,恐是英、倭合谋借口欲以兵力踞长江险要耳”。 显然,对于联盟之说,张之洞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英、日欲借口以兵力踞长江险要的一个阴谋。此后不久,12月19日,刘坤一首倡借英国调停德占胶州事,“近阅新闻等报,胶澳之事,各国多抱不平,……为今计,惟有迅速集商各国公使,示以断难将胶与德之意,并告以德人此举,实违公法,与各国联以情,动之以义。推诚相告,浼为调停。在中国既免失地之虞,在各国仍可获通商之益……” 从事后刘坤一给张之洞的电报可知,就在当天或稍早,刘还致电总理衙门,称“英将与沈敦和言……英恃商为国,今见南北商权顿失,岂能隐忍,倘中、英、日亦联盟,中、日保疆土,英保东方商务。惜华计不出此,英惟有力保长江商务,断不扰乱如海寇”。 结合两电可知,刘坤一联英之意明显,其实质在于以夷制夷。翁同龢看过该电后,便在日记中写道:“南洋论各国情形,意在联英。” 同日,总理衙门给刘坤一、张之洞和王文韶三人转来谕旨称:

刘坤一电悉。英将之言虽未可尽信,然联盟分占之说,朝廷亦早有所闻。此时机括全在胶澳,胶澳不退,则各国蜂起,现在只可稳住各国,虚与委蛇,候海靖回电到后再与商办。若能将胶澳开作通商口岸,而令给澳中租界为德国屯煤泊船之所,或可暂息纷争。若仅联一二国,此轻彼重,适启争局,恐非长策。著该督等从长计较,各抒所见,切实电奏,以备采择。

由此可见,总理衙门对于联英之议持谨慎态度,认为“仅联一二国,此轻彼重,适启争局,恐非长策”。数月后,翁同龢对英使窦纳乐所建议的“吾联数大国立约为大和会,三事为纲,一不占中国之地,一不坏各国商务,一不侵中国政权”代表了总理衙门的看法。 总理衙门似乎更愿意接受一种“门户开放”式的列强“共保东方大局” 之策,这与英国的政策相符。

刘坤一所称“英将”究竟是何人,目前笔者无法做出回答。查此时英国政府档案,也并无任何联盟日本或中国的讨论。前文已提,这一说法来自在华的中国通。在1897年12月29日召开的中国协会政策讨论会上,协会会长“洛奇勋爵再一次劝告和日本联盟,他说‘我们的利益和日本的相类似,我们不应失去和日本合作的任何机会’。他提出的另一办法是英中同盟,以期保卫扬子江流域”。 由此可见,在上海非常活跃的中国通们,确有联盟中国或日本的考虑,“英将之言”并非空穴来风。

12月21日(十一月二十八日),也就是电旨到达后的第三天,张之洞查勘堤工归来,看到电旨。次日,他立刻给刘坤一发电,告知:“倭将神尾来鄂,弟适出省,关道接见。伊谆谆以派员往倭观操及派学生往学武备为请,以为此联交入手处。余无他语。” 并询问“英将之言”的相关情况,在接下来的四天内,他与刘坤一、沈敦和、蔡钧电文来往,详细了解该事经过、交换意见。

12月27日(十二月初四),了解英日态度之后的张之洞,迅速展开了联盟英日的操作。他先是致电上海道蔡钧,内附致神尾光臣的电报,希望神尾能再次赴鄂,“亟愿面商一切切实详细办法”, 随后又致电刘坤一,称“昨由盛京卿转示尊电,嘱弟助联英、倭之说……惟尊意拟如何联法,外国联盟必有实际,断非空言所能联络也”。 很显然,张之洞意识到,依中国现在的地位,与外国联盟仅有“空言”是不足为据的,必须给予列强以“实际”利益。次日张之洞致电总理衙门,称:

英深忌俄,如中国予俄以权,英必力保长江商务,或云踞吴淞口,或云英拟在吴淞自建炮台,或云踞舟山及吴淞口外各岛,或云入江直至重庆一带。说虽异,意则同。据上海蔡道电称,英领事告该道,请准其兵船人等每日往游炮台,已婉却之等语。是各传说却非无因。……若俄有明利,英必不甘,大局无从维持矣。俄、德系通谋,英、俄系仇敌,而其为效尤图我则一。

从英国的资料来看,当时确以“力保长江商务”为宗旨,各说也都有所流布。张之洞的判断是正确的。然而,张之洞对“俄、德系通谋”“英、俄系仇敌”的判断略显简单。外交中并无固定的通谋或仇敌。在远东危机中,德、俄在胶州问题上有嫌隙,英、俄也谋求过合作,不过这些,张之洞不可能知道。

然而此时,刘坤一已经对联英之策不再热心,他回电称:

联交之说,因利害兼权,又证以英、倭将领之言,较合情势,甘将鄙见电署,冀仗鼎言,俾坚内意。英、倭将领亦只纵论大势,及彼国愿联之意,未能道其实在办法。我宜如何联法,权操于内,枢纽又在使述之相机斟事,非外间所能悬拟,公谓何如?

他认为如何联法“权操于内”,“非外间所能悬拟”。他的态度转变原因在于清廷对于该策的不热心。在这封电报中,他说明了自己之所以提出联英之议的原因,“因利害兼权”。

不过,盛宣怀对联英之议较为积极,并且提出了具体做法。12月30日(十二月初七日),他致电刘坤一:“今若联日,空言则彼不信,实做则先失俄欢,英亦不肯为我得罪于德。盖利可同沾,地可分割,则牵制之法不行。”他更看重联英,认为应该“就商务结英,抵借国债,造路开矿,并求其加税”。

1898年1月2日(十二月初十日),张之洞连发三电,陈述其对联盟英、日的看法。兹节录如下:

窃揆今日情事,必须将英国安顿妥帖,善为羁縻,不然必有急祸。英久擅东方海面利商,此时深忌俄德法而联倭。英东方兵船最多,彼一面逞忿于俄,一面将肆毒于我。英水师将向自强军总办沈道言“欲入长江,自吴淞至重庆,以护商”。势恐不免,川楚或未必,吴淞、镇江危矣。……我若联英,尚可与商和缓办法,我不联英,彼自用兵力强占矣。英船入江,将沿江炮台占踞,于口岸处所陆兵登岸屯扎,腹心已溃。……今日急著,约有四端,首在迅速兼联英、倭,英既联则倭附之。至联英之法……似可切询总税司赫德,英国意拟如何联法,即可与英公使密商,告以专使前往太迟,恐来不及,即电驻罗使,令速商外部,仍恳发国电径致英主切商。

该电中,张之洞因为担心英国会“肆毒于我”,所以明确表示要“将英国安顿妥帖,善为羁縻”,意即联英,“不然必有急祸”。在他看来,联英的目的是在英国提出要求时,“与商和缓办法”。他已经深信英国愿意联华,因此,将联英的办法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赫德知晓英国“意拟如何联法”;第二步,与英国公使密商。通过电报还可明显看出,张之洞不愿英国占领长江流域,要保全“腹心”,其所谓“和缓办法”,言下之意是英国只要不占长江流域,其他地方都可以商量。随后的两电中,张之洞汇报了日本派员到鄂相商联盟之事,称:

大抵倭见俄日强,德日横,法将踵起,英亦效尤,海口尽占,中国固危,倭四面皆受强邻之逼,彼亦危矣。故今日急欲联英联中以抗俄德,而图自保。彼既愿助,我落得用之。盖倭不能抗俄德,英水师则能之。联倭者,所以联英之枢纽也。倭恳出力劝英与我联,则英不能非理要求,而我可藉英之援助矣。我不与倭联,则彼将附英以窥长江矣。倭人此举,厉害甚明,于我似甚有益。

第三封电报中,张之洞又说:“(日本参谋)劝我联英。力谏联英之利,不联英之害,颇有办法。”

通观以上三电,可知张之洞已经笃信英国欲联日联中,因此采取积极态度,意欲收到以夷制夷之效。然而,从此时英国官方档案来看,英政府并无联盟日本或中国之议。张之洞轻信了联盟之说,其想法似乎略显简单。

对于张之洞这三份电报,总理衙门两日后复电如下:

奉旨:张之洞三电均悉。中日修好之后,本无不洽,若遽联连横,恐北方之患必起,倭将所请断勿轻允,是为至要。钦此。文。

其所持态度比较谨慎,实际上是一种否定。

1月16日,张之洞再次连发三电,主题分别为“英欲借款与我必居奇要挟请勿允”“英警频闻筹策抵制”“借联倭以联英者,乃可托倭居间婉商减英贪焰”。 在第一份电报中,张之洞解释了他联英的目的:“洞前请联英者,欲预防而羁縻之,免其硬占横行,非以英为可恃也。伏望从长计议,勿受彼乘危之挟,大局幸甚。” 结合前文中刘坤一“因利害兼权”而倡联英之说,可知东南督抚之所以联英,有“羁縻”英国、“以夷制夷”的两层意思。

21日,总理衙门奉旨后,复电张之洞。该电可洞悉清廷之考量:

……查敬电,英忌俄、德占地,我不联英,英必自图占,诚确论。日、英自联已久,欧洲人论东方局势,俄、法为一局,英、日为一局,信不谬。德本势孤,近与俄联甚固。胶澳之役,日本谓德为俄前驱,情词毕见。俄焰日炽,各国畏忌,日、英尤切,其欲联我,无非借我为屏蔽,无资于我也。既与联,则必有密约,日、英政出于议院,断难久秘,一经传播,中俄之交绝,德、法乘之,其祸不可思议。俄地接壤,且有归辽之助,今又联日、英而拒之,前后三年,矛盾若此,恐环球各国皆不直也。忆壬辰、癸巳之间,英以帕米尔事密议相联拒俄,我如其意,不遗余力。拒英自规利益,潜与俄盟,割什克、南罗善两部落畀俄而订界约,曾不告我一言,约成而悉其诈,此联英之前车也。……日、英求联,皆游士兵官之言,该使从不稍露端倪。联之一事,甚不易言。各国风俗通,政教同,相联甚便。中外事事隔阂,难为密谋,只可遣使各国商保东方太平之局,则不联之联,不致激成东方战局。统俟筹定,请旨遵行。

显然,清政府认识到,如果不联英,英国会仿效各国占地,但是英国联中,目的并不在帮助中国,而在于“借我为屏蔽”。清政府强调了联英的困难,一是不能保密,怕中俄绝交,德法趁机为祸;二是英国性狡诈,有联英的前车之鉴;三是公使等从未露出联合的端倪。因此,希望维持“不联之联”的局面。由此可见,总理衙门对于张之洞的联英之议所持态度非常慎重。

此后的一个月,清与各国致力于德占胶州与第三次借款事。在资料中,笔者没有发现对联英之策的讨论。但是,从已发现资料的蛛丝马迹可知,清政府就此事已做出举动试探英国态度。

首先是2月25日窦纳乐给首相索尔兹伯里密电:

赫德爵士告诉我,如果中国政府认为他们的要求将会得到友善的回应,他们愿意将威海卫租让给英国政府。绝密。 [12]

不过,在密电到达两天前,英国内阁开会讨论,接受俄国强索旅大的事实,决定“尝试英美协议‘阻止其他列强割占中国沿海’的可能性,或者这一协议失败的话,保护现有的商业权利”。 [13] 因此,索尔兹伯里拒绝了中国政府这一提议,称“目前讨论租占威海卫时机不成熟”。 [14] 查赫德日记,2月24日,日记中有“询问窦纳乐先生,如果提供威海卫,他是否会租占”之记载, 25日有“访窦纳乐谈威海卫”之记载。 赫德日记这两条记载的价值在于:第一,证实窦纳乐所言属实;第二,可知赫德在此事中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第三,这与张之洞奏电中提出的联英渠道相同。不过,赫德在日记中并未透露他的消息来源。

不久后,军机处便私下询问窦纳乐对中英联盟之事的看法。3月15日,窦纳乐致电索尔兹伯里,称:“军机处间接且秘密询问我,英国如何看待中英日联盟?我说我不敢冒险回答这一问题。” 军机处的这一举动,表明清政府中枢受到刘坤一、张之洞等人联英之议的影响,因此做出了试探。3月16日,索尔兹伯里致电驻日公使,称:“中国政府已经暗示在日本撤离之后,我们应该租占威海卫。我们应该马上知道日本是否同意,如果从一般来看,这将对英国有利。据称,我们如果放弃的话,德国将会非常愿意跟进。” 不知“暗示”之说源于2月25日窦纳乐的电报,还是另有来源。

需要指出的是,清政府在2月底至3月中多次提威海卫问题,与当时的一大背景有关。进入1898年春,清政府即将向日本交付第四笔也是最后一笔战争赔款。根据《马关条约》之规定,最后一笔赔款交清后,日军应撤离威海卫(撤离的其他条件清政府都已履行)。然而,当时坊间传闻日本不欲归还威海卫。如《申报》称“迩日本以传言,日本人见他国欲割据我华土宇,遂不免有所觊觎,拟租住威海卫,以九十九年为期”。 《时务报》称“日人索威海卫”,“日昨传言日本已向中国具文,需索威海卫地方,大约亦系以租赁九十九年为词”。 而据驻日公使裕庚电称:“(日本也)朝野纷传,将借此久据威海。” 在给裕庚的电报中,清政府已经在考虑“设(在威日军)竟不退,另筹办法”。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推测赫德之说属实的可能性更大些。

中文资料中对此也有隐讳记载。3月25日,翁同龢日记中载:“梁震东来见,嘱告英使暗助。” 梁震东,即梁诚,广东番禺人,第四批留美幼童,当时在总理衙门做事,后曾出任驻美公使。需要指出的是,梁诚与赫德以及英国关系匪浅。1897年夏,梁随张荫桓出使英国,在赫德的斡旋下,他与张荫桓都被授予勋章。对于一个无功名的随员,这令人惊讶。英方当时为此费了不少劲。 翁同龢所指似为列强“共保东方大局”之事。 “共保东方大局”符合当时英国政府的政策,远东危机发生后,英国政府采取的策略是可以同意德国、俄国占领胶州和旅大,默许他们将其作为势力范围,但是不能当作封闭军港,而是要依照《烟台条约》,维持其开放和列强权利平等。

由以上论述可知,张之洞、刘坤一、盛宣怀等人在提联英之议的时候,对英方对华政策的细节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在猜测对方的意图,更多地表现出某种一厢情愿。对清中央政府而言,在日本可能继续占领威海卫的恐慌中,采取让威海予英的策略,似乎是一种被迫的主动让予,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之策。此外,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条运转有效的中英非正常外交渠道:地方督抚形成想法之后,上奏朝廷,内外讨论之后,在不了解英国态度的情况下,借助与赫德的私交,通过驻华公使,试探英方态度,然后再开展正式外交活动。赫德,显然成为中间人。 1utc6vlI3jZNInq2u0bsB5u/s7weqMj4/tZ85qcZtOMQDvmiUmOt6ZUXkV8F81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