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了解这些症状,让你辨出风热感冒

前面已经讲过,六淫邪中风邪为首,其他邪气都会随着风邪侵入人体。当热邪随着风,从人的口鼻、皮肤侵入后,此时患的感冒就是风热感冒。

【常见症状】恶寒轻,发热重,汗出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口干咽燥,咽喉肿痛,鼻塞,流黄鼻涕,舌苔薄白或薄黄,舌尖红赤,脉浮数。

我们依旧将症状分开来分析一下。

恶寒轻| 有的时候甚至完全没有感到恶寒的症状。即使有恶寒,也很轻微。那是因为我们感受到的主要是热邪,只是热邪进入的同时也带了些风寒,所以才会出现少许怕冷的症状,但绝不会像风寒感冒那样产生明显的恶寒。

发热重| 这里指发高烧。因为热邪本身就是热的,邪气进来后,我们的身体正气出于本能开始奋起反抗,跟邪气打得热火朝天,所以热上加热。因此,风热感冒后,体温很容易就升到很高,尤其是孩子,经常迅速攀升到39℃、40℃或者更高。

汗出不畅| 指会出汗,但有时有,有时没有,不能淋漓畅快地出汗。同时汗出热不解,心情比较烦躁,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风热感冒发烧的症状。

头胀痛| 风寒感冒是头寒痛,又冷又痛,特别怕风。但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则多为头胀痛。为什么呢?因为血热。一般热邪进来以后,体温会随之升高,头部血管丰富,在高温下会出现充血现象,因此此时的痛感为胀痛。

咳嗽| 肺被称为娇脏且喜欢凉润,最怕燥热,同时肺主皮毛,又开窍于鼻。所以热邪从皮肤、口、鼻进来以后,第一个侵犯的就是肺。热邪迅速灼烧了肺阴,肺一旦燥热,人就会咳嗽,要么干咳,要么是有黄痰的咳嗽,甚至是整块的硬硬的黄痰、褐色痰。另外常见痰黏稠,不易咳出。

口干咽燥| 患风寒感冒进来的是寒邪,不会烧灼我们的津液,因此口不渴。但热邪就不一样了,会耗损我们的津液。津液过度被消耗后,我们自然会口干,就会产生想喝水而且想喝冷水的表现。另外,肺经循行咽喉,若肺阴受损,导致肺热壅盛,我们就很容易出现咽干咽痛的症状。

鼻塞| 这个和风寒感冒的原因是一样的。肺气上逆,壅塞在鼻部。因此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会出现鼻塞的症状。

流鼻涕| 受寒,一般流清涕。但是受热,多半流的是黄涕或者黄脓涕。

舌苔| 有可能薄白,也有可能薄黄。有的时候舌苔会稍微滞后于身体,尽管感受风热之邪,舌苔还是有可能为薄白。但舌质会比较明显地变红,尤其是舌尖处。舌头作为人体全息反射区,舌尖代表的是心肺。当肺部有热时,舌尖就会发红。

脉浮数| 轻轻搭脉,一下子就能摸到脉搏的跳动,而且快而有力。

以上就是风热感冒的常见症状解析,希望可以为大家辨证提供帮助。辨证后的治疗思路和用药,与风寒感冒一样,都是有规律和方法可以套用的。

【治疗原则】辛凉解表。

即用性味辛凉的药物发散风热,解除表证。

我们来看下具体的用药。 所有的药品在使用前请仔细辨证,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具体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以下是风热感冒中成药常见【注意事项】汇总,后文则不再赘述。

1.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 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 服药三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银翘解毒片(丸)

药品名称:银翘解毒片(丸)

组方: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症见有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这个药是中医里非常有名的方剂——银翘散的中成药版。我们来看下每种药的功效:

荆芥祛风解表;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让身体里的热从小便排出。

因此可以看出,银翘解毒片在辛凉解表的同时,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作用也很突出。

这个方剂出自《温病条辨》,原文里它的服用方法是:把所有的药材全部捣成粗散,然后用鲜芦根18克,煎煮20分钟后,取18克粗散放入,只要一煎出香味,即可关火服用。因此,我们在服用银翘解毒片中成药时,最好也以芦根汤送服,疗效更佳。

桑菊感冒片

药品名称:桑菊感冒片

组方: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发散风热,清热解毒;苦杏仁、桔梗宣降肺气,化痰止咳;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可以让热从小便走。

这个中成药是名方桑菊饮的简化版,少了清热泻火比较厉害的生石膏和知母,所以清除高热的力量弱一些,但是疏风解表散热、止咳化痰的效果还是很好。因此用在风热感冒初期最合适,此时的主要症状为低热、嗓子干痛、燥咳。

小柴胡颗粒

药品名称:小柴胡颗粒

组方: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功效: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用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可能很多朋友在风热感冒的用药里看到它感到很惊讶——一直以为它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药。

之所以把这个药归到风热感冒里,是因为它真正的功效为解表散热、舒肝和胃。究其根本的话,这个药既不应该属于风寒,也不应该属于风热。小柴胡颗粒是《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中成药版,之所以可以治疗感冒,是因为它可以治疗任何半表半里的病证。

给大家简略地解释一下,人体的病如果按层面来分,主要有三层:表、半表半里、里。

如果人体感受外邪,在体表时我们没有把它赶走,它是不会一直乖乖待在体表的,会趁一切可乘之机往身体里面走。但是它也不会一步就到达里,会经过一个地带,那就是半表半里之间——既不在表,也不在里。

中医有很多排邪的办法:在表,我们通常用汗解;在里,我们就用吐法或者泻法,总之就是把邪气赶出去。但是当这个邪气在半表半里之间的时候就比较尴尬了,上面的几种方法都不好使,于是我们就只能跟它和解。也不打了也不赶了,放下武器,我们做朋友吧。

小柴胡颗粒的作用,就是用来与邪气和解的。

那我们怎么判断这个病位正好是在半表半里之间呢?有几个明显的症状,大家了解一下:

1. 往来寒热。 忽冷忽热,一会儿出汗,一会儿又觉得冷。

2. 默默不欲饮食。 不想吃饭,没有胃口,懒得说话,精神不足。

3. 胸胁苦满。 胸口胁肋胀痛、胀满,口苦。

4. 心烦喜呕。 心里烦躁,恶心想吐,吃不下东西。

以上四个症状,只要见其一,就可以使用小柴胡颗粒了。

再来看一下小柴胡颗粒的组方: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黄芩清热燥湿、泻火除烦;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党参、生姜、大枣和甘草,被统称为“脾四味”,是健脾补中最好的四味药。

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健补脾胃?因为脾胃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加强脾胃功能其实就是滋补我们的正气。只有正气强大了,才有能力和邪气和解啊!

从小柴胡颗粒的组方就可以看出,这是个非常安全且有效的方子。通过调整气机和脾胃功能来恢复正气,因此小柴胡颗粒在风寒、风热感冒中都有使用的机会,只要到它管辖的层面,自然药到病除。

小柴胡颗粒在感冒初期并不适合,而且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都有自己的药,等到出现上面讲的四种症状再用时,效果最好。

双黄连口服液(复方金银花颗粒)

药品名称:双黄连口服液(复方金银花颗粒)

组方: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有发热、咳嗽、咽痛。

这两个药名称不同,但是组方完全一样,因此可以互相代替使用。里面只有三味药,药简力专,功效就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在风热感冒初期使用效果比较好。

防风通圣丸

药品名称:防风通圣丸

组方: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

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症见有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发有隐疹,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方中不仅有辛凉解表最常用的薄荷,还有发散风寒的麻黄、荆芥、防风,因此此药不仅可以疏散风热,亦可解表寒。黄芩、石膏清热泻火;连翘、桔梗清宣上焦,解毒利咽;栀子、滑石清热利湿,引热从小便走。

其中最重要的配伍是芒硝和大黄。这两味药通俗地说就是泻药,能够帮助我们通大便,然后让热从大便走。当归、白芍、川芎都有养血和血的作用,白术、甘草则是用来健脾和中的,因为津液损耗过度,需要健补脾胃生化更多的津液。另外方中也用了不少寒药。

综上可以看出,防风通圣丸最适用于“表里俱实证”,即既有怕冷畏寒的表证,又有发高烧、便秘、扁桃体发炎、眼睛红肿赤痛等里证。

因此防风通圣丸的适用范围绝不仅仅限于风热感冒,只要是表里俱实之证,即使是风寒感冒一样适用。另外,腹中积食,便秘;尿频尿痛;出红疹,又痒又痛;急性扁桃体发炎;眼睛结膜出血疼痛;吃热性食物后出现的痤疮等热证,都可以使用。

辨证的要点就是舌红苔黄,脉轻、重按皆有力而数。

黄连上清丸(片)

药品名称:黄连上清丸(片)

组方: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檗(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效: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黄连上清丸的组方很大。我仔细地研究了一下,发现它是个表里双解的好药。以前我们都把这个药的用处想得太窄了。

什么是表里双解?就是它既有连翘、荆芥穗、白芷、防风、薄荷这些既发散表寒又发散风热的药,也有黄连、黄芩、黄檗、栀子、酒大黄、石膏这些清里热的药,甚至还有桔梗、旋覆花、甘草理气化痰止咳。这么一看,它很像我们上面讲到的防风通圣丸。

这两个药都可以表里双解,因此黄连上清丸和防风通圣丸的适应证很像。我们之前都觉得这个药只是上火的时候清热用的,很少用于治疗感冒,实在有点儿可惜了。

现在大家知道了,家中常备黄连上清丸也是极好的,使用的机会很多,千万别埋没了这个好药。这里重点说一下耳痛、耳鸣这个症状。为什么胃有实热的时候会有耳痛、耳鸣?那是因为在人体的右边,我们的胆气是随着胃气下降的,当胃气不降的时候,胆气无下降的通路,就会往上跑。胆气带着胆火上炎,胆经又循行经过耳朵,因此就会出现耳痛和耳鸣。

如果今后遇到突发性耳痛耳鸣,尤其感冒之后,就可以考虑用黄连上清丸进行治疗。

抗病毒口服液

药品名称:抗病毒口服液

组方: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

功效: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流感。

一听这个药名就知道它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为什么?因为在中医里并没有“病毒”这个词,只有温疫时毒。

方中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常用于治疗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大头瘟疫、丹毒等。因此每当有传染病发生的时候,老百姓总是喜欢疯狂囤购板蓝根,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板蓝根有解毒的功效。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常被用于治疗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等痛症。因此有了这味药以后,就加强了整个药方的止痛功能,可以治疗风热感冒后出现的头身疼痛等。

石膏、知母、芦根、连翘都是治疗温病的常用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广藿香、石菖蒲芳香醒脾,化湿开胃。

因此整个方子不但可以清热解毒,还可以除湿健脾,用在风热夹湿的感冒中效果最好。

当有湿热的时候,舌苔是黄厚腻的,舌质也比较红。另外可能同时出现咽喉肿痛、口燥咽干、咳嗽、浑身酸痛、身体乏力、精神不好等流感症状。

友情提醒:病情严重时,一次服用的剂量可以为说明书剂量的1.5倍,每4小时服用一次,持续服用,直到退烧,或者是症状大大缓解后再恢复正常剂量。

羚翘解毒片(颗粒、丸)

药品名称:羚翘解毒片(颗粒、丸)

组方: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赤芍、淡竹叶、甘草。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

这个组方,其实就是银翘解毒片里加了羚羊角。羚羊角咸寒入肝,有清热凉肝息风的功效。有一个经方叫作羚角钩藤汤,就是专门治疗高热不退后出现的手足抽搐,主要用药也是羚羊角。

因此羚翘解毒片的适应证就是包含银翘解毒片的所有适应证,再加上高烧后手足痉挛抽搐。如果孩子在发生高烧后经常出现抽搐现象,家里应该常备此药,以应急用。

感冒消炎片

药品名称:感冒消炎片

组方:臭灵丹、蒲公英、千里光。

功效:散风清热,解毒利咽。

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目赤肿痛。

这个药的名字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中医里没有炎症之说,只有热证。组方总共三味药,蒲公英、千里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臭灵丹清热解毒,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热证,比如扁桃体肿大、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等。

三味药功效相近、作用单一,因此对于热感冒后单纯发烧、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目赤肿痛效果比较好。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实热证,不必拘泥于感冒。

以上药品,孩子均能使用,中药不分男女老少,只要对证就好。孩子用时只需酌情减量即可。

小儿解表颗粒

药品名称:小儿解表颗粒

组方: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葛根、荆芥穗、紫苏叶、防风、蒲公英、黄芩、牛黄。

功效:宣肺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有发热恶风、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

名字虽然不同,但看组方跟银翘解毒片很像,适应证也类似,不再赘述。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药品名称: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组方: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有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此方中大部分药前面都出现过,多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药。这里重点要讲一下的就是大黄。大黄的功效为泻下功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因此这味药的用途非常广泛,在很多热证中都有用到的机会。

服用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大便通畅,甚至有轻微腹泻,因为大黄就是通过大便来泻热除瘀的。

如果风热感冒后出现便秘或者大便干,此时选用有大黄的药就比较好,可以让热从大便走。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热泻了以后,肺热就被清掉大半,因此很多孩子只要大便一通,烧就退了。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药品名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组方: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导滞。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证见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等。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方较大,主要功效为除湿理气和消积导滞。另外方中也有大黄,因此这个药用在一般的热证,兼见积食、便秘、气郁腹胀时,效果最好。

此时就不需要在服药的同时另外给孩子喝焦三仙、吃保和丸之类消食导滞的药了。辨证时可见舌苔黄厚腻,舌中部尤其厚腻,舌质红。 dJXwMlFNC66EKbJfjJ1CR7K/XlDqZ5VkuzJU0rS1ncI3sGym5OcA6OKf8LCy9e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