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 论

关于中成药
我们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中成药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的医疗实践创造、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像我们最常用的小柴胡颗粒,它的原型是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先生在《伤寒论》里记载的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剂,流传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

其他很多常见的中成药,都是根据著名方剂制作而成。比如,逍遥丸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逍遥散的中成药;银翘解毒丸是《温病条辨》里银翘散的中成药;归脾丸是《正体类要》里归脾汤的中成药。

但很可惜的是,现今的中成药品类相对于经典方剂来说,真的是太少了。《伤寒论》中的第一方桂枝汤,我国到现在都没有相应的中成药卖,可是日本汉方就有。其实桂枝汤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用于治疗感冒,还可以用于治疗妇女产后或者久病后的体虚多汗。如果在桂枝汤里加大芍药的用量,再加入饴糖,这个药就变成了治疗脾胃虚寒特别有名的方剂——小建中汤。如果在桂枝汤里加入黄芪,去掉甘草,就成为治疗痹症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因此,如果我们有桂枝汤的中成药,平时就可以非常灵活简便地应用了。中成药是对中医治疗的有效补充,希望经过发展和推广,在我国市场上可以出现更多经典方剂中成药。

关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说到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第一就是根据自身病症辨证使用药物。这个尤为重要,此处值得给一个大大的特写。

比如有人感冒了,他发现别人服用风寒感冒颗粒效果很好,也去买来服用。可是他服用后不但没好,病情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根据自身症状进行辨证,而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地选择了某种药物。感冒是分证型的,风寒感冒颗粒只能治疗由风寒引起的感冒,如果是风热、暑湿感冒,药则正好用反了。

因此,第一不管是最常见的感冒,还是其他的慢性、恶性病,都需要同样的辨证过程——从寒热虚实,一一辨析,方能找准病机准确用药。

第二是遵医嘱或者学会看中成药的说明书。要了解某种中成药的功效、适应证及禁忌,必须学会看说明书。除了按照医生嘱咐的剂量加量服用或者减量服用之外,有时候还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查看说明书上的服用禁忌,自行加减剂量,慎重用药。

第三是不要过度迷信中成药。中成药虽好,但是因为它有不能临证加减的局限性,药性又比较弱,所以对于有些急症或者复杂的病情来说,疗效通常是有限的。遇到急、重、危的病情,我们还是应立即选择主动就医,千万不要固执地依赖中成药,以免贻误病情。

第四是用药需及时调整。中医治病往往需要首诊和复诊多次,就是因为需要根据用药后的症状不断调整用方,可达到循序渐进的治疗目的。因此,用中成药治病也是一样,我们要根据患者在不同时期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比如治疗感冒时,我们可以先用药退烧,再用药治疗后期的咳嗽等。

如何阅读一份药品说明书

只有部分人在买药时会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多数人在买药之前可能仅凭借经验或别人的推荐。仔细阅读说明书和辨证一样重要,会阅读、能读懂,可以有效降低误买、错买、误用药品带来的风险。

举例:风寒感冒颗粒

首先,我们看一下图中右上角的OTC标志。OTC是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即非处方药,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开处方,消费者可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购买的药物。

接下来看说明书上最重要的一个栏目——【功能主治】。此栏中写着“解表发汗,疏风散寒”,其实就是药的功效,即它能达到的效果。如果此时你已经辨证出感冒为初感风寒,那看到功效栏里的“疏风散寒”就可以立即购买了。

如果你对自己的辨证还不够自信,可以再往下看看相对应的症状: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只要有其中3种以上,也可以做出适应证的判断。

最后重点说一下,说明书中【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

一般禁忌: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腥膻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因为这些东西会影响脾胃对药物的吸收,继而影响药效。切忌一边服用中药,一边大鱼大肉、烟酒不停。

妊娠禁忌:某些中药对胎儿有损害作用,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就是严格禁止使用;慎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由于孕妇体质不同,个人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为妥。

特殊禁忌:在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里都会列明,请一定仔细阅读。

特殊禁忌指某些药的偏性比较强,比如双黄连口服液,功效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风寒感冒者禁用。咳喘宁口服液治疗热咳,寒咳者禁用。还有很多中成药的说明书上会写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这也是从体质和病情因素考虑的,怕药物引起这些严重病人的身体不良反应。 tFVjj6o6AzDVObAGp1oJWm35Ex8tN7inG3KDJdg5F31DUSwsPymAkEO2XVYR+J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