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陈振明

什么是批判理论?从思想源头上讲,顾名思义,它的底色是一种“批判”精神。比如在本书开篇,作者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以苏格拉底的例子所表明的,这种哲学倾向奠基于审视传统观念、超越既定秩序这一遗产之上。作为一系列具体的主张,批判理论的形成则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孕育时期,大致位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与法兰克福学派息息相关。

法兰克福学派将自己的哲学——社会学理论称为“社会批判理论”或“批判理论”。这一名称是霍克海默在1937年的《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一文中确立的,较好地概括出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特点。这种理论诞生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熔炉,但又与马克思主义在类型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它所关注的焦点不在“经济基础”,而在政治和文化等“上层建筑”上。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首先有必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有什么不同?在《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一文中,霍克海默开门见山地提出“理论是什么”的问题,并回答说,在大多数人眼里,理论是由基本命题和推出命题组成的有逻辑联系的推理系统;理论的真正有效性取决于命题是否符合实际,理论是假说,又是储备起来的认识。霍克海默认为,上述这些看法,正是传统的理论观点,这种对理论的看法与现代哲学的开端相一致,他处处将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加以对照来说明什么是社会批判理论。在霍克海默看来,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对立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首先,批判理论和传统理论对待理论的基本态度不同。传统理论把研究与价值、知识和行动(即事实与价值、理论和实践)分割开来。批判理论则将价值与研究、知识与行动统一起来。其次,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看法不同。传统理论采取一种主体——客体的认识模式,在这里,主体和客体是严格分开的。批判理论否认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绝然分离,它主张用一种更广泛的认识模式来代替传统理论的主体——客体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主体和客体被看作是在实践总体内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着的东西。再次,两种理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它们的认识基础和认识方法不同。传统理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并以笛卡尔的演绎逻辑作为方法论。批判理论则以古典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的人本主义作为认识基础,并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认识方法。

对大众文化或文化产业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中心主题。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或文化产业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使文化艺术产品商品化。大部分文化生活领域被吸收并转变成控制个人意识的方面;同时,文化变成一种产业,利润动机转变成文化形式,越来越多的艺术产品变成商品,它们像工业产品一样可以销售和交换。在作者布朗纳看来,“文化产业”可以说是批判理论最著名的概念。为了使销量最大化,这个产业正不停地降低着大众品味,同时将真正的个人体验置于消费主义的威胁之下。“人们因文化产业而麻木,丧失了选择余地,缺乏反思性,陷入快节奏但最终毫无意义的生存旋涡之中,因此对他们的历史失去了控制。”

显然,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批判导源于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法西斯主义国家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操纵大众心理和意识的痛切的感受,是他们对当代科技发展对文化手段尤其是大众传媒影响的评估,以及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变迁着的文化模式的反思。法兰克福学派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力图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或发达工业社会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文化模式;指出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日益商品化的一般趋势,以及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对文化事业的危害。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局限性,揭露、批判垄断资产阶级把文化变成为现实和统治辩护的意识形态工具,指出了由此产生的种种消极异化现象。

另一方面,在当代,工具理性已变成社会的组织原则。它渗透到社会的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就了异化、物化或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及思想文化,成为社会对人进行全面统治、控制和操作的深层基础。因此,法兰克福学派致力于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实质(批判)理性的重建。布朗纳认为,“工具理性与主体性的侵蚀即异化,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它不过是一种“数学技巧”,能有效解决匮乏问题;它可以将劳动者降格为生产成本,将人类贬低为可供支配的资源。

布朗纳教授的这本篇幅不大的小书,聚焦于与批判理论紧密关联的异化、物化、工具理性、文化产业等概念,不仅追溯了这一理论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来龙去脉,而且突出了批判理论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全书为读者描摹了一幅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群像,群像中既包括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核心集体”的成员,也包括卢卡奇、柯尔施、韦伯等与之颇有渊源的思想家。从异化和物化到启蒙的幻象,再到乌托邦的种种愿景以及该理论在时代发展之下的嬗变和新生,各章之间逻辑清晰,是我们进入这一主题的理想读物。 2JlGbprNQSp9b7IoSt5eNQIUxXv/nOlKOQdssfbyLwIMwVYv1YSVJGgZp45/Jn4e

谨以此书纪念恩斯特·布洛赫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