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中,总会有一个对达成目标最有利的座位。因此,想要顺利进行会议的时候,最好战略性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座位。
首先,想掌握会议主导权的时候,要坐在白板附近的座位上。
更进一步地说,从与其他参加者的位置关系来看,不同的座位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比如说,和坐在自己对面的人能够很好地沟通,但如果意见对立的话,就会容易受到强烈的反击,这是需要注意的。另一方面,坐在有邻座的座位上,因为彼此心理上会产生亲近感,受到攻击时比较容易有同伴。
要开会时,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有必要事先考虑好剧本。比方说会议时间定为2个小时的话,就要一边假想参加者的反应,一边根据讨论的议题来划定时间。
此时重要的是,不要把时间全部分给讨论议题,一定要设置供大家犹豫的时间。这样的话,会议就能照预想的进行,如果犹豫的时间没用上就结束了的话,那就就此结束会议。会议越短越好。
另外,提出的议题,应该按紧急程度来排序。如果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的话,可能会引起讨论气氛的高涨,造成时间不足,所以要注意。
如果想举行有意义的会议,参加人选是很重要的。很多会议的参加者都是通过“这个人职位高”“因为叫了那个人所以也必须叫上这个人”“人数多比较好”这种办法选出来的,这是没有意义的。这不光会妨碍到会议的进行,还增加了让会议时间白白延长的可能性。
会议的参加者,应该缩小到具备关于这个议题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能够提出解决方案的人群身上。
但是,如果对会议的结果提不出任何反对意见,也没有激起任何讨论的话,就要考虑是不是聚集了一群应声虫。也许是觉得没干劲,或是有些没有必要的顾虑吧。试着重新审视一下参会人选和会议的进行是否有问题吧。
在会议上做提案的时候,希望不要突然就提出来。首先要请上司确认,等到确认好方向之后再深入挖掘研究,这之后再提出提案的话,就可以减少时间上的浪费。
而且提案不要只准备一个,而要把替代方案一起提交,这样就不会陷入反复修改的境地。把提案修改好了的情况下,如果吸取上司的意见再做考虑的话,就能省去很多麻烦。
通过自由思考来生成创意这种态度固然重要,但是在“只要有趣就畅所欲言”的会议中,却很难诞生真正有趣的创意。
因为人的大脑在遇到限制和危机的时候才能被激活。也就是说,给予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框架的话,新的创意是可以量产的。
为了开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会议,准备一个空白的框架是有效的办法。为了填补那些空栏而提出想法和意见的话,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开一个高成效的会议。
为了决定某件事情而召开会议,要不就是出席者们持续沉默,要不就是推翻议题的人不断出现,结果最后什么也没能决定……如果想结束这种时间浪费的话,就以10分钟为单位来设置会议的内容,决定好结束时间。
如果有人说10分钟太短了的话,请向出席者提出对议题要事先做准备的要求。并且,制定“全体人员无论做出什么发言,都不会倒回到之前议题”的规则,在强调速度感中召开一次有内容的会议。
虽然召开了会议,却只是拖延时间,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吧。这是因为没说清楚为什么要开会,时间就一点点结束了。这样的会议,无论开多少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开会之前,有必要向出席的全员传达“是否执行这个企划”“如何改变经费的检查方法”等“明确的目标”。目标设置要尽量具体。
实际上,有很多人连这样基本的议题都不了解就被召集来开会了。如果不能认真地讨论,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目标的话,会议就已经失败而只剩下浪费时间了。如果只是无意义地延长时间的话,不如告知全体出席者会议失败,然后解散为宜。
出席会议时,经常会注意到有人不断讨论与议题无关的话题,或是在不理解议题的情况下,说出跑题的意见吧。这样的发言拖延了会议的进展。我希望大家经常思考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发言。
有时,虽然做了预先准备,但到了开会时才发现自己对议题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储备不足。另外,还有清楚地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插嘴的情况。
如果知道了自己的发言不能为这个会议做出贡献,即使被要求发言,也要明确地说出理由避免发言。
如果担任会议的主持人,要事先给出席者们分发资料,让他们提前阅览一番。这样一来,全员脑中都能知道会议的目标和论点,应该就可以节省多余的时间或开场白,直接进行讨论。
但是,如果资料量太大,有可能会读不完。总结成5张或少于5张A4纸的程度,与会者就能简单地审视一遍了。如果有作为证据的数据之类的,可以做成附加资料的形式。
内容要写得客观,写清案例的优点和缺点及其根据。如果事前提出了多个意见的话,就把它们都写进去。
即便是开得漫不经心、参会者注意力很差的会议,利用白板的话也能出乎意料地提高效率。
使用白板的要点是,由会议的领导者直接书写。通过讨论,在白板上整理发言,能使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
这时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把参加者的发言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发言者参加会议的意识会高涨,发言自然会变得机敏。另外,在确认是不是偏离论点的时候,如果用图来说明差异点的话,就一目了然了。
在会上使用白板的时候,从中间划上线,左右分开使用的话会更有效果。在写法上也有秘诀,在左侧写上发言内容,右侧则用来画图。
具体来说,首先在左侧记录参加者的发言,讨论进行到一定程度的话,就将发言内容分组。然后在右侧把左侧分组的发言内容画成图表,整理,分析并结构化。
结果就是,看起来毫无秩序的发言内容显得清爽,成为发现新想法和解决方案的契机。
为了尽快完成会议记录,最好不要把电脑带入会议室,或者为了防止听漏而带上录音器。
首先,做会议记录的话,与其在会议进行时写详细的记录,不如之后回顾,先记下结论,这样内容会更准确。最重要的是,如果一味地记录发言的话,就没法在会议上谈自己的意见了。
另外,会议结束后重新听录音器的话,会花费和会议一样的时间,所以无法节约时间。会议记录在会议结束后记忆最新鲜的30分钟内完成,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制作会议的会议记录,会很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如果用智能手机来拍摄的话,几秒钟就能完成。
万一白板的空间不够了,即便内容要被擦掉,拍了照也就没有问题了。
这个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不用做会议记录;将拍摄的照片数据通过邮件的附件来发送,很容易实现信息共享,这也是其魅力所在。
会议的目的在于“决定为了优化工作成果而必须做的事”。也就是说,会议上决定的事情要“马上着手”,这是商业铁则。
实际上,马上实行而得到的效果有很多。
如果快些着手工作的话,就可以更准确地估计着日程来行动。而且,在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在时间和精神上能从容地应对。因为在工作的中途阶段还能留有咨询周围人建议的富余时间,所以也可以让优化工作成果这一目标成为可能。
无论离得再远的人都可以边看边交谈的视频会议,是一种迅速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但是,要举办这种会议的话,必须要做比普通会议更多的准备。
首先要检查通信状况。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也有马上召开前地点发生变更的情况。这就要求既要确定预备的场地,又要进行检查。
为了不让画面的背景看起来乱糟糟的,最好选择有白色墙壁之类的地方。
声音不清楚的话,会导致听错等问题。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是自然的,配备好一点儿的耳机的话,就能听得更清楚了。
如果是和海外对象开会的话,应该要考虑时差,也要考虑到夏令时,还有因宗教原因而不能参加会议的时期和时间。
所谓会议,是大家按照预定时间在会议室集合、入座来进行的,但这只不过是一种固定观念。
根据内容,在有必要进行对话的瞬间当场举行的“站立会议”,能让工作更快地进行。
举行站立会议的话,不需要调整日程,也不需要坐下才能说话,所以几分钟便能结束。
其唯一的规则是,不问地点和时间地进行。这样不仅能缩短时间,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问题解决缓慢的情况发生。
公司总是会有很多会议。但是,所谓的“会议”,大部分都是没必要特意集合起来的单纯的面对面报告,并不是有多重要的议题,也不是认真地进行讨论,这是现实情况。而且,因为没有得出想要的结论,下次还会把同样的成员召集到一起。
这样的“会议狂”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浪费时间,经历无聊,而后转为焦躁不安,反而会使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变得不好。应该马上停止“会议狂”,停止的办法也很简单。可以利用邮件或网络论坛交换意见取得共识,只要能使工作得以顺利进展就可以了。
遇到要自己一个人拿出想法,或是必须做决定的事情时,就会不自觉地陷入沉思,会变得怎么都得不出结论而不断地烦恼。如果想早点儿得出结论的话,就要花个时间召开“一人会议”。
“一人会议”不能漫不经心地开。预先要明确好议题、目标,要把问题点和选择项都分条写好,总结成文件。这样一来就会在脑海中整理好。然后,如果预计两个小时的话,就把时间分出两个小时,在这期间不考虑其他的事情,集中精神思考。
这样得出的结论,是现在自己所能得出的最好结论。会议时间设置的诀窍是,要设置在能尽量避免被打扰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