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乃问于天师曰”——这里面唯独要解答的一个问题是“天师”,《黄帝内经》这本书讲的是黄帝跟几个老师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个“天师”岐伯。

我先说天师,全篇就在这儿出现了一次“天师”,为什么开篇出现这个天师?这句是说,黄帝不以人为师,是以天为师。我经常说一句,人这一辈子最关键的,是要跟天走,而不要跟人走。所谓“跟天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能乱来,比如该冬藏了,你非得唤醒冬眠的动物,就属于乱来,为什么呢?光冬眠的动物醒来,是没有用的,因为整个生态都在冬藏,没有食物、没有水,动物还得死掉。再比如,冬藏时节你非要减肥,这就比唤醒冬眠的动物还要危险。天,并没有说话,但天地以不变的规律,来彰显自己威力。人,只需依照天意去做就是了,这是最经济,也是最安全的。

而跟人走,为什么不好?首先,你学习是因为什么?无明。人虽有眼睛,但看到的不尽是真相,所以你要学习,学习就要找老师,可是你别忘了这个前提,你本来就无明,你找老师,想找到一个明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再说了,以无明的你,说找到了一个明师,这不是糊涂吗?!现在很多人没事就说这个是我的上师,那个是我的上师,天天以奉上师为规矩,而不知所谓的上师,也可能是无明中的一群。

其次,为什么我总强调经典的重要性?经典最起码的一点,就是经典的作者都是可以称之为圣人的,比如说释迦牟尼,比如说老子、孔子。学孔子,并不只是读《论语》。《论语》只是孔子的弟子编纂的,并不全然代表孔子。所以说现在掀起《论语》热本身就是对中国文化不明白的一个地方,如果认为学《论语》就是学经典了,那就还没有摸到经典的门呢。学孔子的入手处,应当是六经,如此,才能得传统文化的浑然大气。

天师解释完了,我们接着讲这段。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黄帝开篇就问大问题,人的寿限问题。先说“上古之人”。什么叫上古?大家经常会有一个疑惑,不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前,我们国人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我们现在平均年龄是70岁左右,上古之人就能“春秋皆度百岁”?在古书里,最奇葩的是,很多神仙还活几百岁呢!上古之人,到底有没有活得很久?这个现在很难证明,其实活得长不长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动作不衰、生命质量好。若不快乐,你就是活100岁,也不能叫活着。

最古雅的“一年”当是“春秋”。

回到原文,我们先想一下,对于我们每一个后天来讲,什么是上古之人?上古之人可以理解为胎儿,也就是先天。胎儿只用了十个月,就完成了人类几亿年的进化,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变成一个五脏六腑俱全的生命体,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而“今时之人”,当指我们的后天。

“春秋皆度百岁”这句,讲一下“春秋”。古代表示“年”的名词有很多,《尔雅》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一个相对的时间段。比如“年”,“年者,取禾一孰也”,这种说法是代表谷物的成熟,另一种说法是说“年”是一个怪兽。“岁”也有年景之意。“祀”指年终祭祀。其中最古雅的“一年”的指称当是“春秋”二字。为什么古代用春秋来代表一年,不用冬夏?这是从“气”上论,春与秋,最关键的是气平均。夏日太长,冬日太短,一个阳盛,一个阴盛。只有春秋阴阳的气,是平衡、平均的。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这句,所谓皆度百岁,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活到自己的命数,而不是真的活到一百岁。中国人对生命的观念实际上是非常有趣的,始终认为“人各有命”。比如孔子命数是73岁,孟子是84岁,圣人连这两个命数都躲不过,我们老百姓就自祈多福吧。但其中有个重要的点:就是真正的寿终是没病没灾,心里清清楚楚,安排好一切,甚至自己换好衣服,从容走掉,才算数。在这点上说,孔子真是得道之人。

比如孔子知道自己要死了,他就整天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等一个人,这个孤独的老人,妻子、儿子都先他而去了,他对后事的安排全要靠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一定要具备几大才能。第一,有钱。孔老夫子也知道没有钱是办不成事的。你们不要以为老师总希望学生饿着肚子学习,在什么地界说什么话,干什么事,就是孔夫子的明白之处。老天生仲尼,就一定要生一个有钱的学生赞助他,否则他这一辈子怎么过?!都说去周游列国,行,下次去卫国吧,钱呢?谁出啊?吃什么、喝什么、住哪儿,不都得花钱吗?那么谁是孔夫子的赞助商呢?此人一定在七十二贤人之内。但是孔子会表露出对他的喜欢吗?如果表现出喜欢,岂不是有贪他钱财之嫌?所以,孔子对这个人的态度很有趣,有点依恋,又有点疏离,只要这人因为有钱就言语“傲娇”时,孔子就还得训斥,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

此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为孔子“受业身通”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不仅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办事通达,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连孔子都佩服他赚钱的能力,《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叮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被命运摆布,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也就是说子贡想赚哪笔钱就能赚到哪笔钱,今天挖了金子,金子就开始升值,明天想炒股票,股票就涨。子贡这一辈子从来就没有为赚钱这事发过愁,只要他想干,他一定会成功。我甚至认为,他就是老天派来抚慰孤独的老夫子的。但夫子的内心还是不平,所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比如,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其实这也是孔子内心常比对的,颜回和子贡谁更好呢?子贡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的回答更妙,“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孔子也认为子贡不如颜回。颜回虽好,但早死,真正把孔子的理想和言论推广的,还真是子贡。子贡因为富有,难免有时会傲娇一下,比如有次他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淡淡地回了他一句,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是说:你对富贵的要求太低啦!越富有,越应该懂礼呀!子贡还不依不饶,说:“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说有钱人能帮助穷人,算得上“仁”吧?孔子内心有些悲怆地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是说,何止是仁德啊,简直就是圣人啊!尧舜都做不到呢(他们没那么多钱啊)!这种回答一定让聪明的子贡有些羞惭。还有一次,子贡因为富有,做事不当,因私德而破坏了公德,遭到孔子的批评。子贡有一次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这样做,回国就可以得到国家补偿金,但他不在乎这笔钱,拒绝了。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就不会再有人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了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因为那些赎回同胞后再去领取国家的赎金的人,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然而又有几个人能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保证损失这笔赎金而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呢?”即,你有钱,就无限地破坏规矩、拔高道德,而普通百姓够不到你的标准,也就不去做什么了!

虽说孔子总明着暗着批评子贡,但孔子内心对子贡是依赖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这话里饱含着多少深情啊。一个老人,拄个拐杖,在门口翘首以盼,最后终于等来了子贡。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一边歌一边流下了泪水……他对子贡说:“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先前我们说了:孔子交代后事的人一定要具备几大才能。第一,有钱。子贡有钱,能料理好一切。第二,敬自己、懂自己,此人非子贡不可。比如有个叫叔孙武叔的诋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别人的贤能,可以比喻成丘陵,但孔老先生犹如日月,是不可逾越的。由此可见孔子在子贡心中已经如日月一般了。第三,此人一定博学通达,子贡就是一个博学通达的人。孔子评价几个学生时说,“由(子路)也果”“赐(子贡)也达”“求(冉求)也艺”。子贡,可以说是方方面面都通达的人,所以孔子把选墓地这么重要的事交代给了子贡!子贡果然不凡,为老夫子找到了风水绝佳、子孙福报可传万代的好地方——孔庙。而且,别的学生大多守墓3年便离开了,唯有悲痛万分的子贡在孔子墓旁住下,一守守了6年,一是对孔子情谊深厚,二是吃喝不愁。

什么叫“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孔子以上的作为就叫作“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就是至死不糊涂。把生前死后都打理明白,甚至自己死后怎么埋这件事都想得特别清楚,能有几人做到?!你得没得道,还得看你把后事安排没安排好,譬如,孔子就跟子贡讲好了,“一定要给我埋对了地方,埋哪儿呢?我父亲一支是殷商人,我母亲一支是周人,殷人都殡于两柱之间,你就按殷人的礼数埋葬我吧。”最后子贡就给孔子找了块能做万代帝王师的墓穴,也就是现在的孔庙。大家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到孔府、孔庙、孔林坐一坐,吸一吸远古圣贤的气儿,多好啊。我也真是无奈了,让人去感受天恩,人不愿去,我若说到那儿拜拜可以考出好成绩,就会有人呼啦啦前往……推崇圣人还得媚俗,真痛苦啊!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这句,是说今时之人,半百则眼不明、耳不灵,身心都不灵光了。大家别忘了,这是黄帝说他那时的人噢!看来在黄帝时代,就跟我们现在的情形是一样的。所谓“半百”,是指每个人命数的一半。这个命数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数,《庄子·盗跖》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目前,对人类的自然年龄,在世界上有三种公认的推算公式。

第一种:“自然系数”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寿命系数是5~7。一般哺乳动物的寿命=生长期(年)×寿命系数。人的生长期是25年,由此得出人的寿命是125~175年。

第二种:“细胞分裂”学说,这种学说用细胞分裂次数来推算出人的寿命。人体细胞分裂次数为50次,分裂周期为3年,由此测定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10~150年。

第三种:是按人类的性成熟期算,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应为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大致为14岁,人的寿命为14×8(或10)=112(或140)年。

无论怎样推算,人都应当活到110岁以上,而实际上,我们普通人只能活到70~80岁。所以哪怕我们活到80岁,也是半百而衰。如果你是一个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活那么久有什么意义呢?我的原则就是:如果活着痛苦,就不如早死早投胎,不用活那么久。

“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黄帝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两种看法,人之所以活不到天年,到底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变了?黄帝的问题特别尖锐。这世上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这两方面去思考:是时代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从时代上讲,比如说过去时代的人确实很悠闲,有精力去插簪子、数梳子,搞各种礼数。我们现在谁手里还有把梳子?在那儿梳啊梳,愣是把一把木梳子最后弄得油油的、锃亮的。知道什么最容易让你安眠吗?如果你躺下,有个人慢慢地用梳子给你梳头,给你轻轻地唱歌,你没有睡不着的。失眠用什么来治?用爱,爱可以治愈一切。唱一首轻轻的歌,手指对头部轻抚,从百会穴到太阳穴,然后再用细密的梳子一点点地轻梳……谁会睡不着呢!你的爱人若能如此,你就是幸福的人,你就不会有失眠的问题。我们现在的爱多么粗糙,拿钱买房子、买车,买各种奢侈品,然后我们去做它们的奴隶,收拾、打扫、守候,而忘记了爱其实特简单,就是相互厮守并爱抚……很少有人爱你到这个份儿上,愿意为你轻轻地梳头、唱歌。

未来什么最贵?一定是按摩最贵,未来的按摩师应该是表现爱的高手。他如此细腻地安抚你的每一寸肌肤,并且有着艺术家般的节奏。因为,人的生命真的需要如此的体贴与呵护。关于爱,我们已经有太多语言的喧嚣了,而缺乏对肉身的无言呵护……

好,回到原题,时代永远在变,人的肉身没变,但人心总在变。所以岐伯单刀直入地回答了黄帝的问题:人活不到天年的问题,在人。

我们看一下岐伯对黄帝问题的回答。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知道”的“道”,就这八字真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字真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纲领。

先讲“法于阴阳”。

中医看病的最高境界是看阴阳,先要辨阴阳。只要一说起阴阳,最简单的一个判断思路是:人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天上,太阳为阳,月亮为阴。但这只是看到了表层,阴和阳,用《易经》之卦象来解释才是最妙的。比如代表太阳的离卦,外边两根阳爻,中间一根阴爻,也就是外阳内阴;代表阴水的坎卦,上下各一根阴爻,中间一根阳爻,也就是外阴内阳。这,才是事物的真相。如果看到这个层次,才算真的懂了点阴阳。现在能不能学中医就看有没有阴阳思维、气思维、五行思维,就这么简单。

比如说坎卦,外面的两根阴爻是阴水,中间的一根阳爻是真阳。看到它最核心的那一层,才知“坎”水是外阴内阳,水的属性是流动,不动者则是死水、腐水。而水的生命力,恰恰是那一根阳爻,因为阳主动。再比如,你一见到女人,就说她为“阴”,可能你就错了,现在很多女人比男人还阳刚,现在她们自己都叫自己“女汉子”。这种外阴内阳,就是核心。而有的男的长着长长的胡子,可他的心脆弱得跟个小女孩似的,动不动就哭,那么他是外阳内阴。总之,法于阴阳,是要看功底的,要明阴阳的变与不变。

“和于术数”,“术数”指什么呢?“阴阳”从某种意义上就代表先天,而“术数”就代表后天。万物都是先有“象”,后有“数”。“和于术数”,就一定要深刻地懂得五行生克,懂得阴阳,懂得中庸之道,这些统统属于“术数”这个层面,“术数”就是方法。这个方法不是你想象出来的方法,而是老天按照天地自然规律规定出来的方法。

关于“术数”,我们在第三篇、第四篇会连续讲,此不赘述。

在这里,说一说生命之学中,为什么“7”这个数字如此重要?为什么一个礼拜是7天?为什么生孩子怀孕是40个7天?为什么一次月经周期是4个7天,月经正常的循环是28天,不是30天,30天算拖后,28天算正常。如果阴历的十五、十六赶上经期,这说明你身体绝佳,之所以叫“月经”,就说明这事跟月亮的潮汐有关。满月之时来月经的人才叫身体好,月黑风高夜你来月经了,身体就不太好。

西医说人体气血7天是一次轮回。所以血液疾病基本上都跟“7”这个数字有关,包括你的感冒也大约7天会好。7天,气血一变,生命为之一新。包括很多中医开药,也是开7天的,但我认为,如果是慢性病,三七二十一天,或四七二十八天最见明效,不必让病人每7天跑一次。甚至,《易经》也有“七日来复”的说法,一切在7日之后,就会重新开始。

经典所说的一切,不会让你不懂,前面说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后面就会用“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来解释前一句。

“食饮有节”,就是吃和喝,我们人生在世这两件大事特别重要,你睁开眼就要吃和喝。什么叫“有节”呢?首先,食物要吃应季的,所谓吃应季的,就要先懂这个“节”字。

大家看“节”的繁体字“節”,竹字头下面是一个“即”,代表音声。所以,节,指竹节,大家都看见过竹子,竹子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个节,所谓“节”,都是气机转换处。北京话里,如果说两人有矛盾,叫有“过节”,就是难通融之意。而我们说的“过大节”,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把过节都看作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其实古人不这么看。中国古代的节日最讲究的就是阴阳。现在的节日不讲这些,比如五四青年节,就跟阴阳没关系。但古代的节日都是跟阴阳、节气密切相关的,过节的日子都不是好日子。我们现在把过节的日子一律当成好日子,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有缺失了。比如春节,春节是什么呢?春节就是立春,春节自古是立春节气,既然是气机转换时,大家都应该小心。《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发陈”就是过去的好东西要发出来了,坏东西也要发出来了,所以这时候人就要注意身体了。春节就是个节点,既是春天的开始,又要打年兽,为什么这时又放炮,又点灯的?因为年兽第一怕火,第二怕响声,所以中国人逢节气就点着了艾火熏一熏,把这“节”就过了。过节为什么要放假?就是让你休息,平静地把这个难过的节点度过去。

二十四节气中的“节”和“气”。

大家记住,凡是逢阴历的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等,基本上都是要出事的节,所以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一定要在井水里搁些硫黄这些祛腐的东西,防春瘟。

关于节气大家懂多少?何为节、何为气?即二十四节气哪一个是节,哪一个是气,比如清明过后是谷雨,这两个哪个是“节”,哪个是“气”呢?凡回答问题,都要说出为什么,而不要瞎猜。

我给大家详细讲讲节气,通过这堂课以后节气的问题就知道了。一个春季,分三段,立春和雨水,是初春;惊蛰、春分,是仲春;清明、谷雨,是暮春。所谓暮春就是花开始落了。四季当中各有6个节气,有12个节、12个气,共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黄帝内经》中,有一次,黄帝问岐伯:“何谓气?”岐伯说:“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这是个大秘密啊,是不允许告诉别人的。黄帝一再追问,于是岐伯只好告诉他,“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五日谓之候”的“候”就是物候的意思,也就是树叶、花果这些事物每五天会发生一个变化。为什么是五天呢?大概跟五行相关吧。这是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能从立春那天开始观察,也许每五天树叶会发生一次变化,这就是物候,物候就是指花和叶的变化,以及植物、草木的变化,一年物候有72种变化。“三候谓之气”是什么意思呢?三五一十五天就会有一次“气”的转化,所以节气就是从这儿来的,三候谓之气,就是节气都是隔15天一变。

一般现在一个月里会有两个节气,所谓“节”与“气”的不同,就是月初的那个节气为“节”。“节”指气的转换,为月之始。哪儿是气呢?还是看竹子好理解。气拐弯的地方是“节”,气顺溜的地方叫“气”,也就是直挺的那段是“气”。气足,这段就长;气不足,这段就短。所以,一月当中,后面的节气就是“气”。

中国文人酷爱竹子,苏东坡就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据说竹子能够忌贪、能够忌俗,还能够治病,为什么?你天天观察这竹子就全明白了。人的节操,不也是如竹子的表现吗?有节有气。人生也是,要懂得有节处,就有气处,不会一帆风顺的。如果一帆风顺就没有成长,什么让我们成长?痛苦。有节的地方憋得越有力量,下一段我们才有更大的成长。所以大家要懂得什么是节,什么是气。

正月两个节气,立春和雨水。二月是惊蛰和春分,古人只要说到清明,就已经进入三月了,只要说立夏,就是四月了。过去人说生日都是阴历生日,在这种生日里,暗含着阴阳。比如,我出生在正月,雨水过后,那细密油油的春雨,使我一生都饱含诗意。而阳历的生日,则多少有些苍白,只是日子,没有绿,也没有雨。

那么,节重要还是气重要?都应该重要,是吗?你看,在节上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要命的都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都在“气”里。如此说来,“气”似乎更重要,“节”是艰难点,而“气”长不长,活不活,都在气上呢。春分是一个大节气,分则气分,从“春分”起,气开始变,然后“夏至”又一变,“秋分”又一变,至“冬至”,气,又一变。所以,中国古代的历法非常重视“气”的问题,冬至、大寒这些都是气,非常重要。

既然谈到节气和时间,我们就说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生日。说到生日,就涉及阴历、阳历,这些东西我们在生命中怎么去用呢?我的一个学习原则是,学任何东西都要贴近生命,都要有生命的温度。不能说我今天学了个大道,学完了大道后,该怎么坏还怎么坏、该怎么无耻还怎么无耻,那是不可以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我们学到的东西一定要能改变、改良我们的生命。

关于出生,我们先前专门讲了《黄帝内经》第一句“生而神灵”,那生日,是否也属于“生而神灵”中神灵的一部分呢?它重要吗?为什么重要?

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只有脐带跟母亲相连,生命是一种自我封闭下的绽放。出生的那一瞬间,脐带一断,人便告别先天,开始后天,此时九窍俱开,这一瞬间生命的突然绽放与天地自然形成的格局,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八字,也是西方人所说的星盘。即这一瞬间,各大行星,包括地球,对你的生命都会产生深刻的、致命的影响。

比如,你出生的这个时刻,太阳在哪儿?月亮在哪儿?木星在哪儿?……有人会说我出生在白天啊,那时没月亮啊,怎么会没有月亮呢?你看不见,不见得它就不存在,八大行星都存在呀。你出生的这一瞬间,与这些宇宙能量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格局,这些宇宙能量都会影响你,这个格局就是命。人总问有没有命啊?绝对有命,怎么可能没有命呢?命是不是注定的呢?当然是注定的。命能不能改啊?不能,但,“运”可以改。

生命的这个格局,在中国文化里是什么呢?你的年里有一个天,有一个地;月里有一个天,有一个地,再加上日和时的天干地支,正好八个字,就是过去老人所说的八字。

八字特别难讲,为什么?因为这里头即使一个“丙”里面都藏着很多的东西,比如庚与辛,同样是金,一个是阳金,一个是阴金。阳金刚硬,阴金柔软,命就会有很大不同。再比如,丙与寅两个字,丙是天干、寅是地支。丙为阳火,寅为阳木,命带丙寅的一般外向、阳刚。但如果命中又有庚辛等字样,那么火熔金,丙火就会因庚辛而削弱。总之,一个八字里,处处有阴阳,处处有五行,明着有,暗着更多。这就是处处都讲究的中国人,估计中国人个头长不高,也跟总算计有关,因为活得太费心思了。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说星座,所谓“座”,就是你本命的座位。其实,西方人觉得星座不太重要,要想全面地看一个人,要看星盘。从命相学来看,西方人偏单纯,全世界最复杂的人就是中国人,西方的星盘相比八字而言,简单明了,至少用言语好描述。

比如,我是双鱼座,双鱼很灵性,又喜欢神秘的事物,中医也神秘而有灵性,所以自学中医的人里面,可能双鱼座的多些。有的人来这世上,是因为好奇,有的人是因为好斗,而双鱼座大概是因为好玩。所谓双鱼,应该说是两条鱼的结合,一条是太古的老灵魂,一条是新生儿,所以她既有远古的睿智与深情,又有新生儿的贪玩和无情,是最老辣和最纯真的杂糅,在双鱼座的身上你永远能看到纯真,但是你别想骗她,她骨子里有着看透千百年的能力。很多人都说双鱼座多情,那是你还没看到她冷漠无情的那一刻。她对这个世界既不感兴趣,又深深地好奇。她的生活再乱成一堆麻,你也不要忽视她灵魂的洁癖,她的孤独是命里不忍割舍的东西,你看着她在世道上如鱼得水,其实她始终在世道的外面……

所谓双鱼座,在节气里占雨水和惊蛰两个节气(也就是2月19日到3月21日期间),她既有雨水的柔美,又有惊蛰的灵魂般的苏醒。所以文学艺术是她们灵魂的主导,她们刚刚苏醒的状态,又让她们弥漫在无意识的美感里,对宗教、艺术、心理有着敏锐的反应。

但同样是双鱼座的人,为什么还有巨大的不同呢?西方人就要看星盘了,双鱼座,只是你出生时太阳所在的位置,所以这是你展现给外人的一面,而且因为双鱼座具有表演天赋,所以她展现出的那一面并不真实。而她出生时那一刻月亮所在的星座,是她不展现给外人的内向的一面。我认为决定你成功与否,一定要看这一刻月亮所在的位置,展现给人看的一面是入世的,不给人看的一面是出世的。这一面决定着你真正的精神品质,决定着你要做什么。比如我太阳的一面是双鱼座,我展现给你们那一面是有点好色、有点多情,所谓好色是喜欢看漂亮的东西、喜欢美的东西。多情而且有才情,有强烈的宗教情感和一颗敏锐的心。而我的月亮在处女座,处女座的严谨、踏实、洁癖,还有分享精神,决定了我能专注于自己所喜好的事物。我的所谓洁癖,不在于生活细节,而更多的是精神洁癖,更多地表现在我的文字表达和写作上,并一定把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双鱼和双子,同为双,但有极大的不同。双子座是十二星座里面唯一一个以人的面貌出现的,应当说他具备了人类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他智商一定是最高的。双鱼是远古老巫和胎儿的集会,双子则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集会,他基本上是自己跟自己斗,自我纠结。而且双子的人,因为他生于6月,在小满和芒种之间,是突然热起来的初夏,蝴蝶正从蛾子变成美丽的蝴蝶,所以变、变、变,是他的主题曲。你很难琢磨出他到底要干什么。他的语言和理想都是丰富而多变的,语言也是绚丽多彩的。他有思想的圣殿,并相信那是真实的……

星座基本跟中国的节气相合。

为什么要讲一下星座呢?因为星座很有趣,基本上跟中国的节气相合,这样从节气看人就有意思了。《黄帝内经》有五运六气学说,在《素问》七篇大论中,很难讲,但若和星座一起讲,就有意思了。比如每年的金牛座虽然节气一样,但主气、客气不同,性格就会有很大差异,脾气秉性不同,得的病也会不同。我在《生命沉思录3》中,就曾这些写了一小部分,我想让我学生写,但他们都懒得要死,现在的学生就是你给他一个成就的道他都不干。其实他要能把这本书全部整理出来,这个书是很好玩的,对不同性格的人会得什么样的病,以及他得病的原因,都会明晰一些。这个话题先放在这儿吧,等讲到后面五运六气时再讲。

总之,《黄帝内经》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就是天地。我们生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就受这个宇宙时空的影响,生命、气血、寿限从我们出生的那一瞬间,就统统定格和绽放了。

为什么《黄帝内经》刚开篇就讲食饮?因为太重要了,人后天一出生,就离不开吃和喝,一开始吃的是母乳,然后就是五谷杂粮,这些东西一定会改变人的精气神。总之,所谓“食饮有节”,是一切要跟天走,跟节气走,不要跟人走。

最关键的是给大家提一个醒,假如得大病了,比如说癌症,第一要改变的是什么?就是饮用水,因为你一天要喝好多水,而不见得一天要吃几次饭,而身体的70%也是水。所以换饮用水,就是要给你的生命转机提供条件,水土对人影响巨大。第二,食物也要变,即改变你的食物结构。第三,要改变居住环境,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原先有一个女企业家,她病了以后,非得让我去她家,她也没有告诉我得的是什么病,我刚走到她门口的大花园,就明白她哪里病了,她的花园有那么几块地方不长草,不长草的地方正好像子宫和卵巢,我一进屋就逗她说:“妇科出大问题啦?”她大吃一惊说:“刚查出来得了卵巢癌。”古代看病是强调要进家门,为什么?因为房子是你天天待的地方,久而久之跟你的气场就相合了,光改变你没有用,还得改变下你的居住环境。现在没有医生愿意上门服务了,就只好让你搬家。换个新环境,心情会好。现在看病,其实有不科学的地方,比如你挤公交车到医院,一路焦急、生气,把你的脉,能是你真实的脉吗?所谓把脉,在《黄帝内经》里面,将来会讲到,一定要把“平旦脉”,就是你早上起来,晨尿未解,或者是刚刚解了手,躺在床上把的脉才是你最真实的脉。

家里环境对身体也有大影响。

在古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夫到人家去,病人是个新婚小伙子,全身肿,眼皮肿,脸肿得跟脸盆似的。已经找过几个大夫了,谁也治不好。这位大夫一到,一把他的脉,六脉平和,没病。大夫也纳闷,于是便坐在病人身边吃饭,以便观察。其实,人得病不得病就看一点:病人有无食欲。这小伙儿因为身肿,而肿症第一是要先禁食,就是不让他吃,他已经饿了好几天了。此刻看大夫在旁边吃饭,都馋死了,他愣是把眼睛扒开了看大夫的饭。这大夫就特别好奇,说:“你看什么,你饿啊?”“我饿。”“那就吃呗。”于是把饭推给了小伙子。小伙子一顿狼吞虎咽。大夫就更纳闷了。一看他吃饭更像没病的,但他毕竟全身肿啊,这是为什么呢?猛然间大夫明白了,这个房子是新房,里面的家具全部是刚刚涂过漆的,所以这小伙子中的是漆毒。有人会问:为什么别人没中这个毒?因为他新婚消耗得多,他里面虚了,所以他就得了这个病。于是大夫先让小伙子换个屋子,然后把很多螃蟹捣烂了,敷满他全身,这就相当于让他中的毒彻底发出来了,这孩子就好了。医生要是不去家里,而是把这个人拉到医院看,是一定找不到真正的病因的。这就是家里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还有一件事得说说,现在人之所以喜欢西医,是因为服药便捷,一个小药片扔到嘴里就成。中药呢,还得煮,药材还分先下或后下,很多人就嫌麻烦。更有人有工夫得病,没工夫煮药,恨不得让你把药都煮好了喂给他,这样你还想好?!想都别想!我自己对病人有一个要求,一律不许把药拿出去煮,只能自己在家煮,不仅能治病,还能有药气改变屋内环境。中医药性讲的是气和味,这个药性至少可以改良房屋里的空气环境。我有个学生,听明白后,会一边喝药一边拎着药罐子在屋子里走两圈,呵呵,至少这种态度是对的。很多人就是不明白这种人养屋、屋养人的妙境。更何况,自己煮药的过程,就好比念经,功夫到了,才能得道,谁也不能一步登天。

甚至,治病有时候光吃药都不行,不解决得病的原因,病还会复发。有个老太太,病因在于多管闲事,管不好,就生气,生气就浑身不舒服,就让她一边煮药一边骂自己:多管闲事多吃屁。这就像一个咒,念多了,就活明白了。另外一个同样心浮气躁的老太太,我让她抄写一段古文当治病的咒语。有趣的是,她不懂古文都是竖着抄写,她一边吃药,一边横着抄写了整整一本子,最后大病痊愈,且爱上了抄写,说这样心很静……所以,我治病的体会是:凡听话的,好得快。自己的“业”,自己消,医生和药,只是帮忙而已。

下面讲“起居有常”。

所谓“起居有常”是什么?这个也是要跟着天走。跟着天走,也就是跟着太阳走,太阳起来了,你就得起来。太阳升起,就是天地之阳气起来了,你自己的阳气也得起来,你要不起来,就会压抑自己阳气的生发。太阳落山了,你自己的阳气也要收敛。可是我们现在偏偏不这样,太阳一落山还要看电视,看这个,看那个,更加不收敛。现在人是一边熬夜一边敷面膜,其实熬夜最催人老,敷面膜又有什么用呢!中午睡觉补心,晚上睡觉补肾,我们把这大补给丢了,却指望人参、枸杞能补益自己,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古代的人呢,太阳一落山,就摸黑唠唠嗑,然后就睡了。我们现在的人呢,先是电视,然后是手机,人手一个,白天晚上离不了手。怎么可能起居有常?越到晚上越喝酒、越兴奋,所以说现在人的病,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下一句“不妄作劳”就是不胡来,“故能形与神俱”,内外相合。所谓“形与神俱”这句话,特别高明,很少有人去理解这句话。

“形与神俱”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不装”,有那么点意思。我们现在大多是“形不与神俱”,究竟形与神明相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我用一个故事来解释吧:有一个人登喜马拉雅最高峰时,差几步就登顶了,而领队死活命令他休息,这恰恰是人不愿意做的。领队说了一句话:停下来,就是要让灵魂跟上来。这句说得真好。我们现在所谓“形不与神俱”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躯体始终在狂奔,最后居然不知灵魂在何处!所谓内外相合,就是自己的身体能跟自己的神明待在一起。我们现在多少人自己不能跟自己待一会儿,要么执拗呆傻,要么躁动不安。看看已经自杀了多少人!抑郁的,跳楼了;还有狂躁的,非同寻常地兴奋,眼神灿灿地外露,神明就要散掉了。我刚见过这么一位,特有钱,他几乎把北京的中西医都看了一遍,所有的医院都轰他走,不让他再住院了,而他得意的是:你们都看不好我吧?同时,谁也治不好他这事也让他无比恐慌。

最后他进了精神病院,诊断为躁狂兼抑郁。他老觉得他的腿在抖,可是他老婆、他身边的人都说没见他的腿抖。他说他腿一抖,心就慌,就有窒息感,就倒地不起,只能送医院,到医院一查,浑身没毛病,就又送回家。这就是西医的问题,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人就没病,如果你执拗地认为自己有病,就是精神病。可他明明有病啊,感觉腿抖,在中医里,一定是肝肾的毛病。肝主抖,根儿在肾精不足。肾精不足,人则善恐,心肾不相交,则心慌,有窒息感。所以这样的病,只能中医治,吃了20多服药后就没事了。

现在修行的人多了,又出个大问题,修好没修好先别说,成天逮谁度谁,成天想把别人度进自己的群。我就曾见过这么一位,她说她信教了,曲老师你也信这个教吧。我说:“您自己高兴,偷着乐就行了,您没必要拉别人信。”对方回答了一句话把我乐坏了,她说:“我不怕别的,我怕你事后埋怨我,当时没拉你一把。”我一听心里笑得不行,我说:“您尽管放心,我绝不埋怨您,您放心吧,您好好走您的阳关道,我好好走我的独木桥。我自投我的罗网,您自投您的罗网,我们各干各的。”你说她这个人是不是好人?至少是个滥好人,但她的错误在于:己所欲,一定施于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只是半句话,我补上后半句:己所欲,也勿施于人。比如你想学什么,你就偷偷学,你别强拉硬拽,别乱评别人的好坏,这样真可以少得病。守住自己的神明,就叫“形与神俱”。

能够“形与神俱”,就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读《黄帝内经》,开篇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这就是长寿之道。这没什么好讲的,照此去做就是了。可是,人世间的事,都是明白归明白,脑子明白了,身体却做不到。

有人说,《黄帝内经》都几千年了,你现在还念叨它干什么。可是你看这句“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正跟现实很像吗?“今时之人不然也”,是说今时之人,不能做到:第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第二,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第三,不妄作劳,形与神俱。现在的人什么样呢?“以酒为浆”——就是把酒当水喝。水,是平性,养人;酒,是烈性,也养人,但因为其性烈,故,酒代表非理性。大家千万要记住,中医可不认为酒是坏东西,酒是最早的药,所以最早“醫”的写法底下有一个“酉”,就代表“酒”。有种说法是“烟酒,奇物也”,认为酒和烟都是了不起的东西。为什么?什么都得讲理,天底下现在各种各样的说法太多了,今天有人说这个对,明天又有人说这个不对,什么是愚痴?就是今天说不能吃鸡蛋了,你就不吃鸡蛋了;明天说不能吃鸡蛋黄了,你就不吃鸡蛋黄了,这就是愚痴。因为你从来没问为什么。

比如这个“烟酒,奇物也”,你就得问问,何为“奇”?古人说任何东西都要从“阴阳”论,判断任何事物能从阴阳论,就是上上法。何为奇物?酒,看上去是水,点着了是火,所以酒,乃水火既济之物,同时具备两种相反的属性,难道不是奇特之物吗?!而且中国的酒和西方的酒,完全是不同的属性。中国白酒是粮食的精华,西方的葡萄酒是植物发酵,但人家宣传得好,而中国人在自己的酒的宣传上不下功夫。西方的酒多讲究,比如喝了1994年的酒,那年,天什么样,地什么样,水分什么样,雨水怎么样,土壤怎么样……总之,里面有什么东西对心脏有好处,说得头头是道。更关键的是,西方人是一小杯红酒喝一天,中国人恨不得一瓶一杯。如此,就是过度。再好的东西,也糟蹋身体啊。

西方的葡萄酒是葡萄酿制的,葡萄是植物,葡萄属阴寒。中国人吃葡萄其实更讲究,最好的吃法就是吃葡萄干。葡萄干是阴性的物质,经过了暴晒,得了阳。而且西北有大阳气,所以新疆的葡萄干最好。中国的酒是什么酒?粮食酒,粮食是五谷之精华,如果有机会能接触到长寿老人,会发现一些秘密特别有意思,有些修行很好的老人,到了快死的时候,基本上是消化不了食物了,所以他就不吃饭了,但他一定天天喝酒,没有一个老人在那儿天天喝红酒,一定是喝白酒,而且是高度的。其实,粮食酒远远好过植物酒,只不过,我们现在有的人良心坏了,拿酒精往里勾兑,多少人能喝到原浆?

“烟酒,奇物也”,那么烟是什么东西?是世界上在所有植物里最需要阳光的东西,盛产烟叶的地区是古巴、云南这些高原。所以,烟,首先从阴阳上论,是阳性的。你如果能抽到没有放添加剂的真正的好烟叶,怎么可能得咽炎?为什么雪茄那么贵?烟叶是绝对的好东西,而且烟叶到现在还算是不被污染的。烟酒,虽是奇物,但都不可太过。今时之人,以酒为浆,把酒当水喝,肯定是过了。

酒,还是中药里的“引经药”,过度饮酒一定损肝,但稍稍用在引经药里,它对肝又是一种救赎。从这个理上讲,小饮对肝有益,如果这个人老憋着,老生气郁闷,喝点小酒就能解郁闷。所谓引经药就是把要解决病痛的药物引到肝经那儿,把肝宣开,人就舒坦一点,但是不能多喝,更不能喝郁闷酒。

在中医中药里,若是肝上有点毛病,或者是肝郁得特别厉害,就稍微用点酒。女性呢,尤其在经期前后,一定要吃一样东西,醪糟,也叫酒酿,超市都有卖的,吃个醪糟煮蛋就可以了。因为醪糟大补气血,而且可以除瘀血,但一定要加热后服用。因为凡是子宫的病通通属于肝病,所以治子宫病就是要从肝经治。还有一个问题,女性疾患要想除掉,最好的治愈期是月经期,因为只有在月经期,这时候女性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反过来讲,女性疾患里最难治的病,也是月经期间生大气造成的疾病。可是恰恰很多女性都是在这个时候情绪最激烈。月经期,只要一生气里面就凝结,去都去不掉,有的就直接闭经了,或只好等你下一次用更多的血来把瘀血排掉,这也是有子宫肌瘤的人容易经期淋漓的原因。而且女人一辈子都靠血养着,这样折腾一次,下月来月经时,血又不足了,人又没劲儿了,这样慢慢就形成瘀滞了……

记住,生门即死门,人之生门和死门其实是一条路,这句话在我们人生当中特别重要。当你濒临绝境的时候,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就是把死门当生门走,要么死,要么绝处逢生。生命也是一样,经期,既是治病最好的时期,也是得病的最糟糕的时期。

男人和女人就不一样了,男人比女人相对短寿的原因也在此。男人没有月经,情绪缺乏出口,再加上嗜酒,情绪就更郁阻出不去了。肝损伤之后,越大把吃药,就越损肝,所以男性肝病居多。男人一辈子要想好,就是少喝酒、少吃药,成天高高兴兴,可谁能做到呢?基本上都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妄”是什么呢?就是胡来,所谓胡来就是不守时守位,就是该睡觉的时候偏不睡觉,该醒的时候偏不醒。大人爱怎么作就怎么作吧,别让孩子任性。对孩子,有些做法很具体:比如,我儿子的屋里是不允许有电脑的,直到18岁,才给他用智能手机,他之前用的手机都是100元左右的,只能打电话,不能干别的。还有,就是保障孩子的睡眠。

大家不要以为睡眠是一件小事,睡眠是一件大事,所有的养,包括你吃任何的营养品,都赶不上黑甜一觉,睡眠是最大的养。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都在睡觉,所有搞现代胎教的都是蠢妈妈,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学外语……自己都不会说几句外语,也不懂音乐,还把录音机放在肚子上,净折腾孩子了。小胎儿要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他容易吗?他全得靠在睡眠中不断地分裂,不断地递减,或增加。他这10个月忙着呢,而这10个月的忙碌,一定要在“无为”的情况下进行。就是不被干预的状态下进行。你一旦“有为”、一旦干扰,生命就可能出错。睡眠状态下是无知无识,生命只是顺应着它的本来面目去变,这时候你乱下指令,就会对它有影响。现在有的小孩一出生就有那么多问题,其实跟他原本的载体有关,尤其是跟怀他的母亲有关。

我看过一个自闭症的小孩,特别的可爱。我助理是个小美女,他一进门就追着那个小美女,因为他青春期了,反反复复说这句:“姐姐好看,姐姐好看。”你看他本性并不自闭,他只是对他不喜欢的事物关闭心扉。看病的时候,他特别安静地听他妈妈说话,但有一个动作被我发现了——他没事就摸摸妈妈的肚子。十六七岁了没事就摸摸妈妈的肚子肯定有原因,这时候我就问他:你是不是特别想回去?那孩子从没听过有人问他这句话,他眼泪一下就下来了,使劲儿跟我点头,好像我能帮他这个忙似的。你说他傻吗?绝对不傻。这时候我就问他妈妈,我说你怀孕的时候是不是老跟他爸吵架?他妈妈哭了,说当时就是闹离婚。你看,孩子全清楚,你们以为孩子傻,其实是大人傻。大人什么品行,孩子太清楚了,他活在原始的痛苦里,不愿意跟这个世界同流合污。

总之,我们大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也就罢了,别误了孩子。

接下来讲“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醉以入房”,房,就是指“房事”,也就是男女之事。男女之事,本来挺美好的,然而“醉以入房”,就不美好了,就是纵欲。“欲念”是人之常情,若有美好的男女情爱,则可以纾解我们人生在世的很多烦恼,但不能在一种没理性、喝醉的情况下进行。有人会说,爱欲,就不是理性的事。但至少你知道因谁而起欲念吧?爱,可以温柔,可以荒蛮;但醉后,你只是发泄,而不知对方是谁。这,才是“醉以入房”可怕的地方。

下面这句“以欲竭其精”,是指用欲念耗散精气。“以耗散其真”里面的“耗”,在这里是通假字,通“喜好”的“好”,翻译过来就是:用喜好耗散真阳元气。由此可见,欲念是阴性的,所以耗散阴精;喜好是阳性的,所以耗散阳气。这两句是指:欲望,是造病之根源。

《黄帝内经》不是宗教,它不要求你无欲,也不要求你禁欲,但是,它要求你少欲,不能纵欲。一切以不伤生命为基准。欲望,是气血的体现,年轻人欲望贲张,是气血足的象;年老者欲望低迷,是气血衰退的象。但也有老人家欲望贲张的,这不是气血足,而是虚阳外越、收敛不住的象。总之,《黄帝内经》谈欲望,别有一番风趣,不能离了身体根本说欲望,一切要以阴阳、气血说话。

还是打个比方吧。很多年轻人焦苦不堪,是混淆了欲望与志气,是把欲望当作了志气。欲望和志气,都源于肾,但中医偏偏说左肾、右命门,于是便有了阴阳,于是,也分出了欲望与志气的不同,强言之:欲望为阴,自有其阴鸷之气,一旦被压抑,便心浊气败,幽怨满怀。志气为阳,自有其舒朗神气,即使暂时不得志,也能从容自在。譬如我从小志气在文学,于是文学诗意渐渐入皮入骨,虽中途入医道,但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学起医来,更有情怀。如果欲望只在出人头地,只想谋求所谓成功,便失却了那一番玩味医道的自在从容。

再者,元气藏于肾,因此欲望或志气皆掀动元气,只是欲望耗元气,志气补元气。欲望易纠结挣扎,欲望大、身量胸怀小,就有担不起的痛,故耗。欲望达不成,心灰意冷,就更耗。而志气呢,简单纯粹,只是情怀和理想,成与不成,任天意安排,因此,见南山悠然,见蒹葭悠然,见流水亦悠然。没有负担,没有成见,在喜乐禅意中渐生浩然之气,故,养元气。这就是阴与阳带给我们的身心体验。

当然了,不见得人人都成功,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身与心的平衡,所以,平衡感是生命的一个要点,比如,气弱、血弱、精神弱,倒也没什么,平衡就好。弱,只是不足,不是病。所谓病,就好比气足、血不足,则浮躁;血足、气不足,也呆滞。人生亦如是,气血弱,欲望低,倒也平和快乐;怕就怕,内里空瘪又欲火万丈,最后难免膏脂燃尽、身心俱焚。家庭生活也同样,最初的爱是熊熊烈火,而最终的爱却很可能是点点灰烬。恋爱,靠欲念支撑;而婚姻,靠意志维持。能把熊熊烈火坚持到点点灰烬的,一定知道这过程的不易和艰苦的付出。所以,我的原则是,人生在世,要先存个圣贤心,然后赶紧把世俗事了了,才好安心做圣贤事。比如考学、恋爱、结婚、生子……这些要按部就班地赶紧完成,过分恋战、拖延,反而伤气血。毕竟再轰轰烈烈也终将归于平淡,无论做妻子、做丈夫都难免会有说不出的徒劳的那一刻。莫如早早有一本领以便果腹,然后温和做人,好好读书,寄情山水。比如我们国学堂的口号就是:学《黄帝内经》,自救利他真慈悲;知老子,明心见性大自在。不管外界如何,至少心中有个美好的去处。

甘地说:“地球可以满足人的需求,但是不能满足人的欲望。”也就是说,人的需求极其简单,但人的欲壑难填。欲望,因其阴鸷的本性,会把我们拽入深渊。其实,古人最吸引我的就是他们那种知足的悠游,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有块地、有个娃、有饭吃,生活安稳,家庭和睦,就可以了。我们现在呢,追求的是要有无数块地、无数个女人、无数个娃,关键是永不知足。你看有的贪官简直是可怜死了,贪了那么多钱,还得虚伪地活着,每天装穷人,骑自行车上下班。贪,是罪恶;虚伪,更是罪恶。而远古的《诗经》里有一篇《汾沮洳》,里面专门描写了一个男人,就是自在、从容、灿烂。诗里面反复说,跟公家人相比,你看他多漂亮;跟公家人相比,你看他多潇洒;跟公家人相比,你看他多从容,什么叫公家人?公家人就是公务员,全世界的公务员都差不多,就像契诃夫写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主人公刻板、自私、越来越不开放自己、头脑僵化。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趁年轻的时候,能自己多变几次就多变几次,要像花蝴蝶那样绚丽一回。等老了,没精力变了,也害怕变了,该死就死吧,至少没什么后悔的,就好。

“不知持满”这句还是说“不知足”。“不时御神”是指:不能按时驾驭自己的神明。人生在世,身体与神明的协调最难得。所谓自己和自己待在一起,就是指身体与神明的协调。协调了,人就自在,就从容;不协调,人就惶惶不可终日,就得病。

接下来这句“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是这一小段的结句。

我们现代人追求的是什么?就是心里当下痛快就行了,就叫作“务快其心”。生命是一条长长的线,而不是一段一段的。我们现在只求一段一段的快乐,不知何为终极的快乐。最终的快乐一定是一种稳定的快乐,也就是“法喜悠然”。所谓“法喜”,就是不再“心随境转”。所谓心随境转,就是看见下雨了,心就悲伤;天晴了,心就喜悦。而是要“境随心转”,无论看见什么,都保持内心的稳定,温度是恒定的,色彩是协调的,心境是澄净的……

所谓“逆于生乐”,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违背生命的原始准则的,比如“食饮无节、起居无常”等,所以一定会“半百而衰”。

总之,“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黄帝内经》一书的纲领,通篇都在讲这八个字。也就是——人生,既要符合天道,又得有具体方法;既要有天地阴阳的丰富多彩,又要有落地的平凡的生活。然后,你才能得到气血的柔和、身心的平静,以及时时刻刻的吉祥。 Ylay5cHMfyOP4Fy0EpqvZ1uA3ojJXlpsqZbyfGRLT28yAm77A/9TDQ+pnQuX2H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