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 |
|
吃碗米饭对国人而言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从耕地、播种、除草、收获,到去壳、淘洗、蒸煮、冒着香气被捧在手心,中国人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这种晶莹洁白的天赐良物。不过,看似寻常的大米饭,真正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头号主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广,我国的农业生产上了一个大台阶,粮食产量大幅攀升,全国大部分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才使得今天,我们能轻轻松松吃上一碗大米饭。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大米究竟经历了什么?让我们回顾一下“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1978年11月24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诞生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间低矮残破的茅屋中,种下了中国农业改革开放的种子。
1982年1月1日,我国历史上首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粮食种植引领农业地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1992年4月1日,广东在全国率先放开粮食的购销和价格,粮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宣告粮食短缺的时代一去不返。
1996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
2000年,达成第一阶段单次水稻产量标准,每公顷产量超过了10.5吨。
2004年,达到第二阶段产量指标;2012年9月24日,第三阶段大面积每亩产量900公斤大关圆满攻克。
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多渠道经营和严格市场准入相结合,让老百姓餐桌上的粮食,品类更加多样,品质更有保障。
2013年农粮电商市场初现繁荣,得益于物流配送及仓储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家中动动手指就可以吃到“放心粮”。
中国的粮食进化之路,离不开40年间国人的勤奋与智慧,更离不开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肥沃大地。全世界仅有三个黑土区,第一块位于头号农业强国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第二块是欧洲粮仓乌克兰平原,第三块就是中国的东北平原。黑土地自然肥力极高,其黏粒含量高并且湿时渗透性低,因此非常适合种植淹水的作物,比如水稻。东北大米名满华夏,也是顺理成章。
然而,中国的好大米,远不仅东北大米。
在熊猫指南的榜单中,我们为大家找到了曾经因为产量低而几乎退出市场,甚至面临消失的泰国香米鼻祖遮放稻,我们找到了传承千年的哈尼梯田红稻,以及与薰衣草一同生长的越光米,如今它们都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
中华大地良物万千,其中,大米这一原生中国的古老物种,世界第一主粮,对国人来说太重要了,我们怎么能不了解它呢?结合熊猫指南的持续调查数据,我们介绍几款中国的优质大米,帮助大家知食,知真相。
改革开放40年了,中国稻米到了不惑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