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组织常胜军 ◇向外国借兵的问题 ◇华尔 ◇白齐文 ◇戈登 ◇华尔与戈登其人 ◇李鸿章与曾国藩
曾国藩的战略是不顾目前敌焰猖獗,主要在于站稳脚跟。作为曾国藩的战略方针,用得最巧妙的无非常胜军,此军是利用欧美冒险人士组训的欧美新式部队。当时李鸿章还不具备组织与控制常胜军的能力,于是曾国藩将江苏巡抚薛焕调走,以李鸿章取而代之。这发生在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之交。后来扭转局面,速奏戡定之功,全靠这个安排。
太平军兴起以来,官军大败,清政府的无能已无法掩盖,欧美人将洪秀全视为革命党,不仅对之未挟敌意,反而以朋友的态度对待他,给他供应武器弹药及粮食等物资。但是,其后他们见到太平军的残忍酷虐,又看破洪秀全高喊“太平天国”“万国兄弟”这类口号,不过是虚伪的手段,于是欧美各国态度为之一变,打算借兵给清朝剿灭太平军。例如俄国,其全权公使伊格纳契夫向恭亲王提议,借给清廷一支海军小舰队及兵员若干,令其溯长江而上,与清军协同征讨太平军。当时清朝因北京为英法联军所攻陷,文宗播迁,尚在热河,所以恭亲王无法独断此事,一面向咸丰行在奏报,一面咨询各地总督巡抚。曾国藩奏道:一般不可向外国借兵,但在国家疲惫已极之际,不宜拂逆外国的好意,应以温言婉拒,暂缓出师之期,才能收到利用外国官兵剿贼之效。唯独钦差大臣袁甲三指出:绝对不可向外国借兵,因为其害多利少。于是清廷谢绝外国借兵的请求,同时决定招募外国士官,令其训练中国兵勇,特命曾国藩执行。此为咸丰十年庚申(1860年)十月之交。
太平军蹂躏江苏省之时,上海候补道杨坊认为美国军官华尔可用,向江苏布政使吴煦推荐此人。吴煦也与美国领事协商,赦免华尔的旧罪(华尔是美国纽约人,为陆军学校出身的军官,因曾犯过失,逃出本国,来到中国,潜居上海),令其招募愿当义勇兵的欧美人几十名,由他率领,并由欧美军官训练数百名中国志愿兵。于是华尔率部与太平军作战,每战善于以寡敌众,常常获胜,所向披靡。因此,官军与太平军都将华尔所部称为“常胜军”。
这时吴煦令英法美诸国的领事及其商馆戮力同心,组织义勇队防卫上海。然而因太平军势力太炽,不得不向曾国藩请援,决定派江苏绅士钱鼎铭溯长江而赴安庆,亲谒曾国藩,乞求救援。曾国藩答应下来,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正月,令李鸿章率淮军八千人乘汽船直向上海出发。李鸿章抵达上海,曾国藩令华尔所部全归李鸿章节制,又募集中国兵勇,令华尔加以训练,初步整顿常胜军的营制,李鸿章最终因此而成名。
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八月,华尔的常胜军开入浙江,攻击慈溪县,华尔先登力战,中弹而亡。李鸿章派美国人白齐文继任华尔的职务。白齐文喜欢冒险,野心勃勃,此年十月暗中与太平军首领李秀成通款,占据松江城,为太平军做内应。他前往上海,胁迫道台杨坊,索要巨额军资银两,遭杨坊拒绝。大怒之下,殴打杨坊,抢走道台衙门的四万两银子。李鸿章听说此事,大为震怒,解除他的职务,令他偿还银两。又任命英国陆军工兵军官戈登为常胜军总指挥,时在同治二年癸亥(1863年)二月。其后白齐文投向李秀成,担任参谋,向李秀成进言:“放弃江苏、浙江,斩伐桑田茶园,焚烧庭舍,而后集中兵力,直接开入各地,占据秦、晋、齐、豫之中原,以控制东南,其地为官军水师之力所不及,所以将来霸业可期大成。”于是白齐文为太平军潜入上海,抢走官军新从外国借来的汽船二艘,将之献给李秀成。李秀成大喜,将西方新炮数门装载在汽船上,苏州战役中用它们攻击宾带桥及大桥角。其后白齐文在太平军中不得志,离开中国,游历日本,又来到中国漳州,投入太平军另部,与官军作战落败,为郭松林所擒,押送途中溺死于闽海。
1862年,清政府将美国人腓特烈·华尔统领的洋枪队扩编为“常胜军”;华尔曾因乏饷,纵兵劫掠店铺、官署,抢得银洋七千,黄金百两。华尔在慈溪与太平军作战阵亡后,由法裔的白齐文接任为第二任队长。白齐文行事风格,较华尔更为剧烈,竟劫掠清兵军饷四万余银元,江苏巡抚李鸿章将白撤职,改由英国工兵军官戈登任队长,中国人及菲律宾佣兵组成部队,以镇压太平天国。常胜军于 1864 年解散。
华尔最先成功地组建了常胜军,而戈登则将常胜军扩张,收到了成效。
就功业而言,戈登在华尔之上,但创始常胜军的首功不可不归于华尔。若论品性的高洁,气象的勇武,手握一根拐杖,叱咤千军万马,纪律严明,全军服从命令,则两者互不相让。但华尔早已战死,所以常胜军的名誉全部归于戈登。但在某种程度上,华尔比戈登经历了更多的困难,其性格、行为、志向及品德的纯正,确在戈登之上。
白齐文与太平军串通,企图颠覆清朝政府,废黜皇帝及西太后,自己来当中国皇帝,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奇士,对他的失败,不可一概笑之。戈登后来也有重蹈白齐文后辙的野心。事实上,这些欧美的军人与谋士,乘大乱而逞其野心乃是常事,是不足为怪的。然而,李鸿章善于利用与操纵这些欧美冒险家,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巧妙地加以使用,不得不承认他的手腕最为高明。不过,是谁识拔了李鸿章,指挥他,让他得以施展手腕?是曾国藩。所以,这也是曾国藩的不可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