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结永难解 |
|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 736 年)十月,李隆基和武惠妃不知不觉间在洛阳已经度过了两年半的时光。他们原本还想在洛阳多待一段时间,打算在次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再返回长安,可洛阳宫殿之中屡屡闪现的魅影以及惊心动魄的闹鬼传闻却令李隆基和武惠妃坐卧不安,于是想着早日离开那座一到夜幕降临时就显得格外阴森可怖的宫殿。
李隆基和武惠妃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或许正是从这时开始,一颗恐怖的种子已经在武惠妃的心中播下,等待合适的机会一到便会生根发芽。
十八岁的杨玉环跟随夫君李瑁离开了熟悉的洛阳城,前往有些陌生却令人心驰神往的长安。藩王们居住的“十六王宅”位于长安城的东北角,坐拥长安最繁华的地段,北面是大明宫,西面是太极宫,南面是兴庆宫,那里的一砖一瓦无不透着浓厚的政治气息。
李隆基的儿子们年幼时都养在后宫之中,后来陆续封王,又大都遥领着节度大使、大都督等职,于是相继在安国寺东侧修建王府。这里最早的一批主人是包括忠王李玙、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在内的十位藩王,后来寿王李瑁等六位藩王也相继将府邸建在这里,史称“十六王宅”。“十六王宅”可谓是李隆基对藩王进行政治操控的产物,既让诸王集中居住便于控制,又严格禁止诸王与群臣交往。
寿王府终于迎来了这位雍容华贵的女主人。府中的四百位宫人都在翘首以待,渴望一睹这位风华绝代的女主人的芳容。在接下来近四年的时光里,她将在这座气势恢宏的府邸里纵情地歌舞、尽情地嬉戏,享受着只属于她和李瑁的美好生活。
按照礼制,像寿王李瑁这样位居正一品的亲王,除了王妃之外,还可以再拥有两名孺人(视同正五品)和十名媵(视同正六品),可是对杨玉环情有独钟的李瑁却一直没有纳偏室。他曾在杨玉环面前郑重地发誓,此生此世只爱一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杨玉环感动得紧紧地抱着他,感觉他的怀抱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此时的杨玉环仍旧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之中,殊不知两人要携手走过一生一世是何其艰难!
李瑁的两个妹妹咸宜公主和太华公主经常到府上来找杨玉环玩儿。三个人互诉衷肠,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三人一起出游,成了如影随形的死党。殊不知无情的命运将会让曾经亲密无间的三个人心生隔阂,让曾经形影不离的三个人分道扬镳。
专门服侍杨玉环的侍女玲珑可谓是八面玲珑、聪明伶俐,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颇为得体,将杨玉环照顾得无微不至。两人虽是主仆,但杨玉环的心底里却将她看作自己的姐姐。自从父亲去世后,杨玉环就被送到洛阳过继给了一直没有孩子的叔父杨玄璬,直到多年以后叔父才有了自己的儿子杨鉴。自从年幼时那一别,她便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三个亲姐姐,因此她的内心深处极度渴望自己的身边能有一个疼她、爱她的姐姐。玲珑的出现恰恰填补了她内心的情感空白。
可就当她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她的婆婆武惠妃却将他们的幸福生活打得粉碎。
武惠妃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不安分女人,渴望着能够像姑祖母武则天那样成为权倾后宫的皇后,可皇后之位却早已被人占去。六宫之主王皇后早在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就是他的王妃。这对患难夫妻在政治的风风雨雨之中一路走来,可谓休戚与共,同甘共苦。
可随着那些艰难岁月的远去,随着王皇后容颜的老去,随着身边的女人越来越多,李隆基对这位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皇后的情感渐渐地淡漠了,最关键的是王皇后始终都没能给他生个儿子,她的手中自然也就丧失了维系彼此感情的重要砝码。
当王皇后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的时候,年轻漂亮而又能言善辩的武惠妃却越来越讨李隆基的欢心。武惠妃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得到李隆基始终如一的宠爱,说明她俘获皇帝的心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美貌,还有自己的智慧。
那时的武惠妃还没有获得“惠妃”的封号,地位远没有后来那般显赫,可郁郁寡欢的王皇后还是深深地感到了威胁的存在,但她不仅没有竭尽所能地弥合自己与李隆基之间已经存在的情感裂痕,反而被不满的情绪所左右,时不时流露出对武惠妃甚至对李隆基的不满。
早在开元十年(公元 722 年),李隆基就曾动过废掉皇后的念头,但他也深知皇后的地位非同一般,一旦处理不好便会引起难以预料的政治动荡。之前只有一意孤行的高宗李治曾废过皇后,李隆基之后的唐帝国历代皇帝再也没有干过废皇后的事情。
李隆基暗中找秘书监姜皎商议此事,打算以皇后无子为由将其废黜。谁知姜皎却走漏了风声,而且偏偏被王皇后的妹夫嗣濮王李峤知道了。这个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朝野上下炸响了。就是因为姜皎的嘴不牢靠,李隆基才被迅速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皇帝很生气,后果肯定会很严重。宰相张嘉贞秉承李隆基的旨意,以“妄谈休咎”的罪名将姜皎处以杖刑,并流放钦州。他之所以使用“妄谈”这个词无非是想要刻意漂白李隆基,阴谋废掉皇后并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姜皎一个人胡说八道!
倒霉的姜皎在流放钦州 途中莫名死去,死因不详。姜皎的亲戚朋友要么被处死,要么被流放,可见一句话足以毁掉一个人,足以毁掉一个家!
废后的事情就此搁置下来,但这件事却在王皇后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总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好在王皇后平时人缘很好,没有人趁机兴风作浪,而李隆基也需要时间来平息朝野上下的议论之声。
其实此时的王皇后只要措施得体、方法得当,或许能够顺利渡过这场政治危机,可她却在最不该犯错的时候犯下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险些被废的王皇后愈加真切地感觉到了生儿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时方寸大乱的她颇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意味。她的哥哥王守一指使僧人明悟为她祭拜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并剖开霹雳木,在上面写下“天地”二字和李隆基的名字,然后将两半合在一起,让皇后佩戴在身上。明悟还煞有介事地说:“佩戴上这个东西,便会像则天皇后那样生儿子!”
可王皇后戴上之后不仅没能给她带来儿子,反而给她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李隆基正愁没有理由废掉这个早就看着不顺眼的皇后,如今有人揭发王皇后笃信巫术,祸乱后宫。龙颜大怒的李隆基随即颁布了《废王皇后制》:
皇后王氏,天命不佑,华而不实,居上畜虎狼之心,御下甚鹰鹯之迹。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端,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就别院安置。
开元十二年(公元 724 年)七月二十二日,被废为庶人的王皇后从权力巅峰瞬间便跌落到了谷底。在没有一丝生机的冷宫里,她感到彻骨的寒意,直刺她脆弱的内心,尽管此时仍是炎炎的夏日,可她却感受不到一丝的温暖。她委屈、悔恨、愤怒、绝望,不过此时已经没有人再关注她这位身处冷宫的已经被废的皇后的喜怒哀乐了。
在唐帝国的皇帝之中,只有高宗李治和玄宗李隆基两个人曾经有过废后的行为,而且两位不幸被废的皇后都姓王,而将她们推入痛苦深渊的人则都姓武。或许遇到善于狐媚惑主的对手并被阴险狡诈的对手算计就是这两位王皇后的宿命!
仅仅三个月之后,在凄风苦雨之中苦苦挣扎的王皇后就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眼泪成了她唯一的陪葬。曾经雍容华贵、母仪天下的她居然以如此凄惨的方式谢幕,不能不叫人怜悯,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荣耀只属于胜利者,政治从来都不相信眼泪!
皇后的位置终于腾出来了,武妃又向着心中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似乎近在咫尺的皇后宝座唾手可得,谁知咫尺却是天涯!
当时李隆基的确曾经动过册立武妃为皇后的念头,不过却遭到强大的阻力。有的大臣指出,如今的太子并不是武妃的亲生儿子,而武妃又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旦将武妃立为皇后,势必动摇储君之位,进而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政治动荡;更多的大臣则将矛头直指她的特殊身份,她的姑祖母就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群臣们担心武则天篡权的那一幕将会再次上演,而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并大肆屠杀李唐宗室的政治伤痕此时依旧在隐隐作痛。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之声,李隆基动摇了,因为他内心深处那段埋藏许久的痛苦记忆再次袭上了心头。
那天是长寿二年(公元 693 年)正月初二,他的母亲窦氏来不及再多看一眼还不到九岁的儿子就急匆匆进宫朝见女皇武则天。谁知这次分别竟然成了永别!
无辜惨死的窦氏最终连尸骨都没能找到,而窦氏懦弱的丈夫李旦此时就像一个冷漠的路人,眼睁睁地看着妻子一步步地离他远去,似乎眼前发生的一切跟他没有一丝的关系。或许这就是政治的残酷性,一个人为了自保居然可以冷酷到绝情和麻木的地步。
可怜年幼的李隆基再也感受不到母亲的温暖了。很快,李隆基就由楚王降为临淄郡王,并且在随后六年多的时间里以“随例却入阁”的名义被幽禁在深宫之中。那时年幼的李隆基会时常凝望着厚厚的宫墙,畅想着外面的世界。在这座气势恢宏的宫殿里,他感到的只有冰冷和阴森,似乎盎然的春意都被锁在了宫外,或许只有落红能够挣脱宫墙的重重阻隔飘到宫外。
武妃最终没能如愿成为皇后还有另外一层原因。王皇后的黯然离世使得宫中很多人都自发地去缅怀这位不幸的皇后。这种伤感的情绪自然也感染到了李隆基。他与王皇后曾经的点点滴滴不自觉地又涌上了心头,那些记忆的碎片一下子就触碰到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开始反思自己这样对待王皇后是不是有些太过绝情了。不管怎样,这个错永远都无法弥补了,而他唯一的救赎方式或许就是将那个仿佛还留有王皇后余温的皇后座位暂时空着,以示对她不幸逝去的深切缅怀。
李隆基册封武妃为“惠妃”。正一品的“惠妃”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虽然她成了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可她却终其一生都没能登上魂牵梦绕的皇后之位,这也成为她心中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开的心结。她直到去世以后才被安慰性地追赠为“贞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