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分寸:切记别把话
说得太死

虽然我们很喜欢说话不含糊的人,但在很多场合回答别人的问题时,我们却不太喜欢给出明确的答案,而习惯使用“大概”“可能”“也许”“好像”等词语。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我们的文化性格有关。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具体到说话上,也同样如此,因为话说得太满,使得自己没有回旋的余地,很容易造成一些问题。

有个人爱吹牛,在一次聚会上,他听一个朋友说要张罗一场盛大的婚礼需借用十几辆轿车,就主动表示:“你这事就交给我吧,我认识很多人,到时候给你弄十几辆好车。”朋友听了很高兴,当即就把事情拜托给他。他拍着胸脯说:“你就放心吧,到时候你直接来开车就行了。”

婚礼前一天,张罗婚礼的朋友说:“你看那轿车……”他恍然想起借车的事情,一拍脑袋惊叫:“哎呀,你看看……嗨,小事一桩,我马上打电话给你找车来。”说完,他开始打电话,然而找了好多人,都说自己要用不能出借。最后他费尽了力气,也只借到几辆而已,远远不够。没办法,他只好把实际情况告诉朋友,表示自己现在没办法弄到那么多轿车。

朋友十分气恼:“你这人,怎么能这样呢?当初你拍着胸脯保证能弄到车,我还以为这事情真的没问题呢。现在你却跟我说弄不到车了。你这不是坑我么?这事儿办不成,你倒是早点告诉我啊,也让我有个准备。”

他满脸羞愧地说:“都怪我,都怪我,真不好意思。”朋友懊丧地摇摇头:“你这人真是!”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自此以后大家都不太愿意和他一起办事,就担心他耽误事情。

说话斩钉截铁、不留余地,听起来好像底气十足,也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实际上很容易出意外。因此,我们说话的时候,切记别把话说得太死。除非,你真的非常有把握。我们可以说:“我尽量,能够办成的话,我会给你回电话。你同时找找其他的路子,免得耽误事情。”这样的话说出来,对方听在耳中也觉得舒服,同时也提醒了对方进行多手准备,以免事情办不成落下埋怨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其实,不仅在承诺时要注意留有空间,在其他一些场合说话,也要注意有所保留,避免因话说得太满而对自己的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有的人喜欢说狂言、放狠话,结果造成一些尴尬的场面,无法收拾。

有个人在单位里与同事发生摩擦,弄得很不愉快。一怒之下,他就对那位同事说:“从今以后,我们之间一刀两断,再无瓜葛!”说完这话三个月后,那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因自己讲了过重的话,见面难免尴尬,他只好离开,另谋他就。

可见,要少对人说狠话,多给人留余地。说狠话就像把杯子倒满水一样,再也倒不进一滴水,否则就会溢出来。

在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咄咄逼人。在商业谈判、辩论赛和法庭辩论中,采用咄咄逼人的姿态,可在气势上压倒别人。但是,在日常的交际场合,若总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度,则很容易让人感到不舒服。关于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在必要的时候,还是留点余地比较好。

给人留余地,是一种智慧。古代人们围猎捕兽时,有条规矩便是网开一面,只围三面。这样做,一来是为了保证猎物的繁衍生息,而不至于竭泽而渔;二来则是为了避免猎物因没有出路而全力反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条规矩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战争中,给敌军留条活路,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方的士气,让对方不至于因没有活路而生出拼命的勇气,从而避免了给己方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平日的为人处事当中,若能网开一面,也有同样的效果。你与某人因某事发生矛盾,若逼之太紧,不留情面,便可能让对方产生激烈的反抗之心,心里只想着赶快跳出纠缠,从而直接破坏关系;若你能够留有余地,那么双方便有缓和的空间,对方也能把心思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破坏关系上。

《菜根谭》有言:“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当今时代日新月异,过去很多年才可能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现在几个月甚至几天就可能发生了。若把话说得太满,把事做得过绝,将来一旦发生了不利于自己的变化,就难有回旋的余地。

人之一生说短也短,说长也长,世间事恰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所以不要一下子把路堵死了。这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说话要留有余地,如果可能的话,不要把话说死、说满、说透。

说话的智慧

有道是,事前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事留有余地,不把人逼上绝路;说话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因为凡事总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意外,以免自己将来下不了台。记住清代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福不享尽有余德,势不使尽有余力,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心不用尽有余量。” 58HAcFtfQKGjx4XM1BC3+BZgLRh/IK/aGWLc5bHWu4r5+6ao1CCBExphZcrefa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