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步:切时间

第一个步骤是先根据预先设定的教学时间和要传递的内容,把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块。

根据笔者的设计经验,一般来讲,讲师会在基本已经设定好的时间范围内设计学习活动。分配的时间不同,可以设计的学习活动也不一样。例如我们要介绍一个流程:

● 如果只有5分钟的时间,我会先提个问,然后马上就把流程介绍一遍;

● 如果有20分钟的时间,我会先让学员运用卡片拼出流程图,再来介绍;

● 如果有45分钟的时间,我会先让学员运用卡片拼出流程图,再来介绍,之后会再请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哪个步骤挑战更大”。

所以,先来估算一下该知识点会占用的教学时间是有必要的。那么预估时间有什么原则要遵循呢?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你需要考虑:

● 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如何。越是重要的知识点,越需要学员多做分享与讨论,因此需要的时间会越多。

● 这个知识点的难度如何。越是有难度的知识点,越需要更多的辅助性措施帮助学员理解,因此需要的时间就越多。

● 20分钟是一个黄金时间节点。

记忆大师、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先生在Use both sides of your brain这本书里提出:“一个人带着吸收的能力倾听的时间是20分钟。”“吸收”的含义是人的学习本质是把吸收进的信息和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关联和建构。而关联和建构的核心是学员自己能够进行反思、分享或者实践(而不是倾听),因此20分钟内务必要让学员围绕听进去的内容进行活动,通过自我的参与来吸收。如果超过20分钟还没有进行一项活动,那么前面听进去的内容会因为没有机会进行建构而被遗忘或不被理解。因此,20分钟是围绕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设计一个合理的学习活动的时间段。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笔者发现“20分钟”最好作为一个指导性的原则,而不是一个固化的时间点来应用。可以在20分钟的范畴下进行延展,一般来讲,10~30分钟都是可以接受的时间。

基于托尼·博赞的理论,美国创新性培训技巧的创始人鲍勃·派克先生提出了90-20-8的原则:

● 90分钟是一个人带着“理解”的能力能倾听的最长时间。90分钟是人的生理极限,一定要给学员休息的时间。

● 20分钟是一个人带着“吸收”的能力能倾听的最长时间。20分钟最好作为一个知识点的传递单元,执行完一项活动。20分钟之后,变化学习方式。

笔者曾经设计过一个变革管理的课程,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案例研讨,大概要持续一个半小时。在这项研讨里,我们设置了4个大的讨论阶段,每个阶段20分钟左右,不仅把讨论问题分为了4个阶段性问题,同时还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做一些调动学员的活动,例如,请学员起立做投票,请学员变换一下讨论的伙伴,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等。这样,整个讨论过程才不至于过于涣散和枯燥。

● 8分钟是必须要调动学员的时间节点。调动学员,意味着让学员做点什么(如举手、起立),意味着重新集中注意力(例如,在一个大的讨论中,在进行8分钟后,讲师可以暂停各小组的讨论,总结一下自己看到的现象,对接下来的讨论提出要求等,再请学员继续讨论)。

让我们来看看,在笔者设计的“从陌生到认识?”这个案例中,90分钟的模块是如何分配时间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分别预留了10分钟和15分钟的时间作为模块的开场与结束。一个符合成人学习原理的课程应该充分重视开场与结束的时间,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是学员注意力最集中、记忆力最强的两个环节,而且这两个时间段学员有着特别的不同的心理动机与需求,以至于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设计合理的活动来满足:

● 在开始的环节,大多数学员都想了解这个模块对他们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它。他们还想了解模块主要的内容框架是什么,因此开始的部分,讲师要花些时间来满足这些诉求。

● 在结束的环节,学员需要进一步对所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复习,重新认识模块的价值,并对未来有所展望。结束活动就需要能满足这些要求。

在第4章,笔者会推荐最经典的几个可以用于开场、结束和复习的活动。 QsNjRyHnrRSKZQMc08msvoMog0Km1f3tPdVXzYsCgLwgYm6+3A6yyHoPlXq4jiH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