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以计划为核心,计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为计划提供的历史数据和现实变化数据的,也就是说,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数据。ERP系统是在实时、完整、系统的数据支持下运行的。基础数据的建立和维护是ERP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数据是ERP系统的基础,ERP系统是企业管理运行数据加工成管理信息的机器。不同ERP系统开发商对基础数据的组织形式、构建方法和操作集成界面不完全相同,但是基础数据需求的内容基本相同。
公司基础数据描述ERP系统使用单位的基本属性,这类数据一般是固定不变的。通常在系统安装或系统初始化操作时确定,在以后的日常操作中直接引用。
公司基础数据将描述公司基本属性、单据的编号方式,以及交货厂址、部门设置、员工编号和公司工作日历等实体。ERP系统投入运行前首先要定义这类数据,否则相关的其他实体数据无法正常接受。这类数据输入和维护时,按系统提示逐项输入公司的实际情况,数据输入操作不能有误,否则影响系统运行的准确性,一旦公司基本属性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更正。公司基础数据操作简单,容易理解,在ERP系统启用前不要遗漏即可,其中比较抽象复杂的数据是公司工作日历。
公司(也称工厂)工作日历是一种对连续工作日计时方式的描述。在公司工作日历中,日期从000~999连续循环编号,所有的日期都是工作日,不存在节假日。当ERP系统启用时,可以调整为公司日历为001号,随后依次连续循环计时。也可以采用ERP系统研发时内定的计时日期。公司日历是为方便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仅用于系统内部计时。当一个企业不同的工作中心每天的工作时间不相同时,还可以为ERP系统设置多种日历。系统默认的公司日历编号是System,用户还可以自定义公司日历,在定义公司日历时,要设置公历中的工作日期和工作时间,系统默认每周六与周日为休息日,如果公司规定不是在周六与周日休息,则通过公司日历维护修改调整。
生产管理基础数据将描述主生产计划的产生到生产现场控制的全过程。这类数据内容繁多,结构十分复杂。这里仅给出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和工艺路线等与生产管理直接相关的主要基础数据。
1.物料主文件(Main File of Material)
在ERP系统中物料的概念比较广泛,不同的软件系统对此界定范围也不尽相同。用友公司的ERP系统定义为存货,归入存货档案管理中,早期的版本又把物料称为料品。四班公司(Fourth Shift)的软件系统把物料通称为项目。在ERP系统中,物料不仅是生产用料、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采购件、外协件、零件、部件等有形的消耗物,还包括为生产加工提供的图纸、工具、参考文件、说明书等可重复利用的物料,还包括为方便管理人为设定的虚项物料。
物料主文件是ERP系统最基本的文件之一,在ERP系统中描述的物料首先要登录到ERP系统的物料主文件中,这相当于ERP系统物料管理对象的户籍档案。其作用是标识和描述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每项物料的属性和信息。
物料主文件的内容反映了物料本身的基本属性和信息,同时还描述了与设计、计划、库存和成本管理相关的数据。
(1)物料主文件的基本属性。一般应当包含物料代码、物料描述、物料类型、购制代码、单位、单位换算、计划员或采购员等字段。
物料代码是物料主文件的主键,所以它必须是唯一的。在ERP系统中通常以物料代码作为统计、搜索的关键词。从ERP系统的角度对物料代码不赋予任何含义,只要求物与码之间一一对应,不存在重复即可。但是,在公司实施ERP系统时,遇到的第一个非技术问题是如何定义物料代码更合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物料主文件将涉及计划、生产、工程、技术、财务、仓储等管理部门,每个部门对物料都有一套编码方案,实施ERP系统必须统一这些编码,一个物料不允许有两个编码。因此,各部门之间存在物料编码统一协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往往是ERP系统实施的第一步,是否能顺利跨出这一步,不仅影响ERP系统实施的权威性,而且直接影响ERP系统实施的顺利进行,公司在实施ERP系统前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
物料描述相当于物料的名称,用于人工识别物料的主要属性,通过借用该字段区分物料的规格、型号等其他属性;物料类型用于标识物料是独立需求,还是相关需求,还是主生产计划物料;购制代码用于标识物料的特征,一般分产品、自制件、外协件、采购件、参考、图纸、工具和虚项等;单位是标识物料计量的单位,一般物料往往有几种计量单位,至少有一个主计量单位;当一个物料有几个计量单位时,需要确定每个辅助计量单位与主计量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每个生产性物料要设定计划员或采购员,自制物料或外协件需要设定计划员,采购件需要设定采购员,在输入计划员或采购员代号时,必须事先在员工档案中登录。生产性物料指定计划员与采购员的主要目的是当MRP展开生成MRP计划订单时,生产订单自动归入计划员的日常工作提示,采购订单自动归入采购员的日常工作提示中,也就是说,每天计划员或采购员打开ERP系统,可以直接查看到所管属的相关物料。
(2)与设计管理相关的数据。这类数据并非所有物料都有,主要是描述设计自制零件、部件、组件和产品的相关信息。主要数据有图号、重量、体积、版次、生效日期和失效日期等。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随着技术革新、新材料的运用、产品结构改进、功能完善和性能提高,对物料设计也会不断改进,旧的物料被新的物料所替代。物料替代过程必须通过物料的版次、生效日期和失效日期来实现。也就是说,一个物料当指定其失效日期时,这个物料到时将退出使用,新的物料通过生效日期到时投入使用。
(3)与计划管理相关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有物料的提前期、需求时界、计划时界、预测代码和分组代码等数据。提前期是指下达订单到物料入库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包括准备时间、排除时间、加工时间、等队时间、运输时间和检验入库时间等。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物料的提前期很难确定,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组成提前期的时间长度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自制件不仅与物料生产单位可用能力有关,而且与订单数量以及生产单元的任务量有关,订单量少,生产单元任务轻、能力大,则该物料的排队时间和等待时间短,反之则时间长。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对物料的提前期可以通过历史记录的统计法获取经验值,然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调整;也可以先固定订单批量,通过实测法给出提前期的极限值,然后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给出一个值,在以后的应用中修正。提前期的值不可能一步到位给出精确值,都需要在实际应用时调整。是否能确定物料的提前期直接影响MRP的实施,提前期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ERP系统的有效性。需求时界、计划时界和预测代码数据的含义在以后相关章节中解释。
(4)与库存管理相关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有订货批量、订货批量调整因子、订货策略、优先库位、批号、安全库存量、最大库存量和最少存在量等数据。确定订货批量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依据企业供货条件,因此,订货批量与订货策略相关,例如,订货策略采用固定订货批量法,则订货批量的值是该物料每次下达的订单数量。如果采用需要多少订多少的策略,则订货批量的值为1。批号是用于物料跟踪管理时使用的,如果说一个物料在生产过程中不跟踪,则批号可以暂时不定义。安全库存量是为确保正常生产提供的储备量。最大与最少库存量控制是用于面向库存生产计划的方式,当物料超过最大库存量时封停该物料下达订单,如果低于最少库存量,ERP系统自动按订货批量下达订单。
(5)与成本管理相关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有账号、材料费率、人工费率、外协费率、间接费率、累计成本和计划价格等数据。当物料入库、出库和报废等操作时都会自动记账。采购入库记入应付账,销售出库记入应收账,报废处理计入成本账户。账号是将物料控制与成本控制融为一体的主渠道。各费率都是单位物料所需要的费用,间接费率将分摊于各种物料;累计成本是从外购的原材料加工、组装形成该物料所需要的全部费用;计划价格是在充分考虑累计成本与利润的前提下确定的,因此,计划价格必须大于累计成本。
2.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
物料清单是描述物料结构性的数据文件,是MRP计算物料需求量的控制文件。在机械、电子等行业通过物料清单描述产品结构和生产、加工、组装、总装的全过程,在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通过物料清单描述产品成分的配方或处方。
物料清单是制造业公司的核心技术,涉及公司的知识产权。BOM文件与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直接相关,不同部门往往具有不同的BOM。财务核算部门有成本BOM,工程部门具有工程BOM,设计部门具有产品设计BOM,生产部门具有装配BOM,采购与销售部门对产品结构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实施ERP系统首先要把不同部门对产品结构的理解进行统一,然后,集成、整合、核对产品的实际结构,最后形成公司共享的BOM数据文件,并加以保密控制。
(1)BOM数据的重要性。在BOM文件中主要描述独立需求物料与相关需求物料,以及相关需求物料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数量关系。BOM文件提供的数据必须正确,否则严重影响ERP系统运行结果的正确性。
①在销售管理方面,BOM数据不正确无法或影响形成最终产品,交货期得不到保证,客户服务水平下降。
②在采购管理方面,BOM数据不正确无法制定正确的采购计划,采购物料与实施需求不一致,造成采购成本提高,给库存管理与生产管理造成混乱。
③在库存管理方面,BOM数据不正确数值偏高时,造成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库存管理成本增加,库存损失加剧,数值偏低时,催货人员东奔西跑,寻找货源解决短缺,采购成本增加。
④在生产管理方面,BOM数据不正确数值偏低时,因生产用料缺货,造成停工待料,生产混乱,引发连锁反应,造成的损失很难估量。
⑤在总体上,公司内部的协调困难,直接影响员工对ERP系统的信心,也将影响员工对工作的士气,公司各种资源不仅没有优化,反而造成失控和浪费。
因此,公司实施ERP系统必须重视BOM数据的建设,要将它作为ERP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来抓,在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分别测试BOM数据的准确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要求在实施后运行过程中达到98%的正确性,这2%的差错在原料配比,零件、组件、装配件的数据关系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在BOM文件中,出现差错的层次越高,隐藏的风险越大。
(2)BOM文件内容。BOM文件描述产品结构数据,以单层的形式(即单层物料清单)保存在数据文件中。单层物料是描述父项物料与子项物料的关系,子项物料相对下层物料而言又是父项物料,依次分别逐层父项物料与逐个子项物料之间的关系。构建BOM的主要输入有父项物料与子项物料代码、使用点和工序、子项数量类型、子项数量和子项数量类型、购制代码、有效日期、子项提前期偏置和损耗率等数据。
①父项物料代码。在构建单层物料清单时,先确定父项物料,父项物料代码输入后系统自动给出该物料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只读。
②子项物料代码。当一个父项物料含有多个子项物料时,通过插入栏输入新的子项物料,当输入子项物料代码后系统自动给出物料描述。
③使用点,也称为工作中心,是指在制造本层父项物料时,该子项物料送达的工作中心位置。
④子项类型指明子项物料是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的普通物料,还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图纸、工具等物料。
⑤数量类型是指子项物料的数量是随父项物料由MRP展开计算得到,还是不随父项物料直接由订单份数计算得到。多数据情况下子项物料的数量是由父项物料的数量决定,只有少量的子项物料是按发货用户的订单份数确定。
⑥子项物料提前期偏差是指在装配一个大型或复杂产品时,所需要的子项物料有一个前后时差,并不是同时需要。当这个时差大于单位计划时区时,可以通过该数据滞后发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调整交货日期,减少物料库存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BOM文件的维护。BOM数据是否正确,直接影响ERP系统运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要求BOM数据的准确度达到98%以上,否则ERP系统运行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在ERP系统中,BOM数据从理论上讲应该十分完备,可是,事实上保存在不同部门的BOM往往不一致,在产品设计交付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影响因素会做少量的调整,正是因为少量而不引起关注,结果造成生产BOM与工程设计BOM的不一致。另外,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用户通过对产品的使用也会提出各种建议,一些合理的建议常常会被采纳,使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改进。改进后的BOM与前期的BOM同样存在不一致。在创建BOM文件时,必须要从产品实际结构出发。从生产现场跟踪或库存产品分解获取,在ERP系统运行过程中,随时按实施变化维护BOM,使BOM数据正确有效。
(4)BOM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方法。BOM数据反映了物料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输入与输出时可以采用特定的方式方法实行。
①BOM数据输入。输入BOM数据文件时,只能输入父子之间的单层物料,通过父子关系将产品结构关联起来,因此在为父项物料输入其子项物料时不能有差错,更不能将上层父项物料作为其子项物料的子项,否则会发生死循环错误,也就是说,BOM最终形成物料之间的树型结构,不能出现循环。用友ERP系统为了防止BOM中物料循环错误发生,增加了自动检验功能模块。
②BOM数据输出。BOM数据输出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指定一个父项物料,仅输出其子项的单层物料清单,也可以输出其下层所有物料,即多层物料清单,这种输出的结果是一棵树。还可以指定一个子项物料输出其所有上层物料,即物料的反查功能,这种输出的结果是一个链路。
3.工作中心(Work Center)
工作中心是一种生产能力衡量、表述、统计、计量、考评的单位,也是生产组织的特殊形式。无论是主生产计划、还是能力需求计划的检验与生产负荷协调都是以工作中心为对象。一个工作中心可以是相近功能设备与工序、相同技术工种员工的组织。在定义工作中心时可以是一个班级、一台特殊设备、一条生产线等,对于外协工序,则对应的工作中心是外协单位。
(1)工作中心的作用。工作中心是完成某道或几道工序派工对象,通常以标准工时、工时费率和制造费率等要素来定量表述,反映了成本消耗的程度。因此,工作中心的主要作用如下。
①计算自制件的成本消耗。在计算零件、装配件和最终项目等加工成本时,通常以工作中心记录、定额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计算。如:
人工直接成本=工作中心记录的实际消耗工时×工作中心人工费率
②检验是否满足生产能力需求计划的负荷。在能力需求计划(CRP)计算时,以工作中心及时区为汇总单元,分析CRP执行情况时,也是以工作中心为单元进行投入与产出分析。
③作为生产订单下达和编制生产进度的基本单元。生产订单通常按工艺路线的工序,下达到各工序对应的工作中心,因此,也是车间作业管理中派工单下达的单元。在工作中心按工序和紧迫系数编排、统计、控制生产执行进度。
(2)工作中心的基本属性。工作中心的基本属性主要由工作中心的编码、名称、所属部门、能力、人工费率和制造费率等组成。
①能力:是指用一定的时间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通常以标准工时来计量,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长度(米)、重量(公斤)、数量(件、台、张)等方式来计量,本书采用标准小时来计量。在确定工作中心能力时,不仅要统计工作中心拥有的设备数量或操作员工人数、统计每天工作的班数、每班的工作时间,还要充分考虑工作中心的利用率和效率。
工作中心的能力=拥有的设备数量(或操作员工人数)×每天班数×
每班工作时间×利用率×效率
利用率=实际投入人工时数/计划投入人工时数
效率=完成定额工时数/实际投入人工时数
因此
工作中心的能力=拥有的设备数量(或操作员工人数)×每天班数×
每班工作时间×完成定额工时数/计划投入人工时数
②人工费率:是指工作中心在单位标准工时需要消耗的费用。
③制造费率:是指在工作中心单位标准工时需要的制造费用。
(3)工作中心定义。定义工作中心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直接影响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执行和协调控制,在划分、编码、命名工作中心时,既要充分考虑ERP系统原理的特点,还要考虑企业或公司实际管理的需要。
①划分工作中心的原则。在划分工作中心时必须以工作中心的作用为依据,遵循实用、简洁、科学合理的原则。工作中心是CRP计算归属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一道工序只属于一个工作中心,一个工作中心可以包含多道工序。
②划分工作中心的方法。在划分工作中心时,首先考虑工作岗位、设备功能、员工的技术工种等要素,然后,尽可能地与生产现场管理相结合。把完成特定工序的相同设备、工作岗位定义为工作中心,把外协件的完成单位定义为工作中心。在定义工作中心时充分运用成组技术的思想与方法,简化生产管理过程和ERP基础数据处理。对同类设备中新度差异大的情况可以分别定义不同的工作中心,对于关键设备、精大稀设备和瓶颈工艺要通过工作中心属性标记出来。
③工作中心属性确认方法。工作中心的属性取值,不仅影响ERP系统运行结果,而且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管理水平和工作中心的可协调性。因此,在确认工作中心属性值时需要参考较长一段时间的历史数据,采用统计方法确定各种费率。在ERP系统启用后还需要跟踪一段时间,检验工作中心属性值的可用性、准确性和正确性,及时调整原始差值和环境变化引起的差值。
4.工厂日历(Factor Timer)
工厂日历又称公司日历,用于描述工厂连续工作的计时文件。一个公司可以设置几套工厂日历,系统自动默认一套工厂日历。在工厂日历中不存在节假日,计时方式从000至999,即1 000个工作日为一个循环。工厂日历与公司之间是通过系统内置功能模块按工厂日历文件的设置自动转换。一般用户不涉及工厂日历的计时方式,这是系统内容数据处理的一种方式,但对于ERP系统启用初始化和工厂工作节假调整时,需要设置系统管理和修改工厂日历,否则可能会出现派工单派工在休息日的错误。
工厂日历的属性要有工厂日历编码、名称、公历日期对应的工作日和工作时间。
工厂日历编码系统默认为System,称为不系统工厂日历,如果公司在各工作中心分别具有不同的工作安排(如班次不同、上班时间不同等情况),则可以设置不同的工厂日历文件。
公历日期对应的工作日与工作时间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定义过程,系统默认为每周六与周日是休息日,自动将工作时间设置为0,如果有一些特定的休息日,则需要逐个设置。最后保存在工厂日历的数据文件中。
5.工艺路线(Routing)
工艺路线是详细描述一项自制物料制造过程的数据文件。在工艺路线文件中不仅描述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工序、工时、加工对象、加工场所和加工工具,而且还描述了自制过程中的技术水平,检验与测试的需求。
(1)工艺路线的作用。工艺路线是闭环MRP、MRPⅡ、以及ERP等生产管理软件中最重要文件之一,没有工艺路线文件就不能进行能力需求计划,也不可能进行成本实时计算、跟踪和控制,无法实现成本管理中提出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管理方式。工艺路线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推算自制物料加工件的提前期。在工艺路线文件中完整地记录加工件生产过程的各种时间定额数据,同时还可以通过BOM将所有产品结构各分支的提前期分别累计,从中可以获得最长的提前期作为产品生产周期的估算值,为销售管理提供订单可承诺交货日期。
②提供CRP计算数据。CRP计算是根据MRP展开生产的自制件物料的需求(下达订单与未下达订单)量、工艺路线文件和工作、中心数据实现的。
③提供计算加工件成本的数据。通过工艺路线文件可以计算出各加工件每道工序所需的计划标准工时数,再由该工序所在工作中心的人工费率和制造费率计算出人工费和制造费。形成各个加工件的成本费用。
④提供跟踪在制品的数据,当一批或一个物料下达后,可以通过物料的批号和工艺路线文件中各种定额时间,跟踪该物料计划完工状态和生产进度。
(2)工艺路线的主要数据。工艺路线的数据将涉及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分成父项数据和子项数据,父项数据是记录物料订单数据,子项数据是描述物料加工过程定额数据。父项数据主要有:物料代码、制造数量、订单交货日期等数据。子项数据主要有:工序号、工序名、使用点、序号、工作中心、准备时间、传递时间、等队时间、排队时间、加工时间,时间的单位均是标准小时。
使用点是指完成加工的场所编号。这可能是指一个工作中心、车间、或岗位。序号是指加工顺序号。有些工序具有严密的前后关系,也有些工序不存在严密的前后关系,因此,通过序号指明具有严密前后关系的工序。如果两道工序不分前后,则序号相同,系统按序号升序排列。
准备时间和传递时间与父项的批数有关,即每批物料的每道工序需要准备和传递的时间与加工件数量无关,等队时间、排队时间和加工时间与父项的加工物料数量有关,即需要时间的长短与加工件数量直接相关。
外协件也要设定其工艺路线文件,但相对自制件的数据要简单得多,往往作为一道工序完成,把外协单位作为完成这道工序的工作中心,在数据描述工序时,主要有加工的时间与费用。在指定加工件的工作中心时,往往存在一个加工件可以在不同工作中心完成加工,在这种情况下要指定一个默认的主工作中心,还要指定可替代工作中心。
(3)工艺路线的数据维护。工艺路线数据的确定比任何其他数据的确定更困难,这不仅涉及生产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水平、ERP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而且涉及企业全体操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加工定额的长短,直接体现出相应工作中心的工作量大小,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对每道工序的定额都要反复核实。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对工艺路线的数据要逐步校准,通常把工艺路线数据维护工作贯穿于整个ERP系统的实施与运行过程中。
①在ERP系统实施前,通过人工方式全面整理、定义工艺路线的基础数据,由MRP试点和BOM的建立逐项输入物料的工艺路线数据,并检验输入数据的正确性。这时主要确保输入数据与整理数据的一致性。
②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通过运行系统逐项检验整理数据的正确性,可以按已经执行的结果与系统数据进行比较,并确保80%的工艺路线都得到证实可行。
③在ERP系统正式运行后,还要关注工艺路线数据的正确性,检验系统数据与实际运行情况是否一致,通过投入与产出统计分析结果,以及工艺改革情况等因素及时调整工艺路线文件。
工艺路线与物料清单一样,关系ERP系统的有效性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工艺路线数据还直接反映生产管理的精细程度。这些数据由工程部门具体负责维护,但是数据的确定还需要由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主管理领导共同确认。
库存管理又称为库存控制,是指对制造业或者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所需要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如果控制库存不力,有可能导致库存的过剩或不足。库存不足将错过送货、失去销售额、使顾客不满、产生生产力瓶颈等;而库存过剩则要占用过多的资源,这些资源如果用在别处会产生更大的效益。尽管库存过剩看起来是这两种不良中危害较小的一个,如果过剩库存的情况较为严重,那么其成本是非常惊人的,当库存成本较高时局面容易控制。
1.库存类型
库存货物十分复杂,从不同侧面可以对存货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货物的管理部门可以将库存分为:原料库、在制品库、成品库、备件库和报废库等。
①原料库。该库归属采购部门管理,主要用于采购验收入库的所有物料。也是库存管理的主要对象。
②在制品库。该库归属于生产部门管理,往往存放在生产现场。库存控制中提出的零库存的主要对象。
③成品库。该库存一般归属于销售部门管理,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有时将这类库存延伸到客户的原材料库或商场的货架。
④备件库。这类库存物料不是直接生产消耗品,而是为了当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时,确保生产设备快速恢复正常运行所需要的配备件。
⑤报废库。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加工精度偏差或质量不能达标,将产生中间件报废。因此该库存是记录生产过程的损失。
(2)按库存用途可以将库存分为: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和在途库存等。
①周转库存。为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而保有的库存。周转库存的大小与采购量直接有关。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或生产成本,需要批量采购、批量运输和批量生产,这样便形成了周期性的周转库存,这种库存随着每天的消耗而减少,当降低到一定水平时需要补充库存。
②安全库存。为了防止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如供货时间延迟、库存水消耗速度豁然加快等)而设置的库存。安全库存的大小与库存安全系数或者说与库存服务水平有关。从经济性的角度看,安全系数应确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例如国内为了预防灾荒、战争等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进行的粮食储备、钢材储备、麻袋储备等,就是一种安全库存。
③调节库存。用于调节需求与供应的不均衡、生产速度与供应的不均衡以及各个生产阶段产出的不均衡而设置的库存。
④在途库存。处于运输以及停放在相邻两个工作或相邻两个组织之间的库存,在途库存的大小取决于运输时间以及该期间内的平均需求。
2.库位定义
库位定义是描述企业仓库、货架等基础设置情况。根据物料在企业生产过程所起作用的不同先分成原料库、在制品库、成品库和废品库。再根据物料的特性分成各种特殊的库位。
库位定义数据比较简单,通常由库位编码、名称和类型等组成。库位定义是ERP系统基础数据中的基础,在建立物料主文件前首先建立库位定义数据,否则物料主文件中的优先库位数据无法输入。
3.库存信息
库存信息是保存企业所有产品、零部件、在制品、原材料等存在状态的数据库。库存信息主要有:物料编码、现有库存量、计划收到量(在途量)、已分配量、订购(生产)批量和安全库存量等数据。
①现有库存量:是指在企业仓库中实际存放的物料的可用库存数量。
②计划收到量(在途量):是指根据正在执行中的采购订单或生产订单,在未来某个时段物料将要入库或将要完成的数量。
③已分配量:是指尚保存在仓库中但已被分配掉的物料数量。
④订购(生产)批量:在某个时段内向供应商订购或要求生产部门生产某种物料的数量。
⑤安全库存量:为了预防需求或供应方面的不可预测的波动,在仓库中经常应保持最低库存数量作为安全库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