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集成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控制功能,形成了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必备的管理工具。通过ERP系统的各种功能可以实测企业的运行现状,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ERP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工具,其结构复杂、功能繁多,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的。ERP系统的组成可以从形成过程结构、功能结构和结构发展趋势来分析,具有不同的组成部分。
1.形成过程结构
ERP系统的形成结构如图2-4所示。
图2-4 ERP系统的形成结构图
从图2-4可知,时段式MRP是闭环MRP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闭环MRP是MRPⅡ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MRPⅡ是ERP系统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一般制造企业实现ERP系统必须从构建时段式MRP开始。经过闭环MRP和MRPⅡ,最终实现ERP系统。
2.功能结构
随着ERP系统功能的不断扩大和性能提高,其应用不断普及,应用对象不再局限在制造业,涉及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行业。为使强大的功能与众多的应用有机地协调,将ERP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既能独立运行,又能集成运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ERP系统的一般功能结构如图2-5所示。
图2-5 ERP系统功能结构示意图
从功能上看,ERP系统由制造管理、财务管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和内控内审循环等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又有若干个功能模块组成。
制造管理实现闭环MRP的所有功能,侧重在物流管理与控制,财务管理体现了MRPⅡ的功能特点,融合物流管理过程,从价值角度和经济管理的角度描述企业经营活动和资金链;分销管理将制造企业内控延伸到企业之间,实现了跨地区、跨国经营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有机地将企业经营活动所需人力资源有机协调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质量管理不仅融合企业生产过程与质量标准体系,而且全面地提高质量可追溯性和全员质量意识;内控内审有机地监控企业的各种流程,通过内控内审的活动确保经营处于最佳状态。
3.结构发展趋势
ERP系统虽然已经成为现在企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标志。但是,传统ERP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孤军奋战,不仅困难重重,而且风险巨大。无论是已经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在深化提高和拓宽其应用领域,还是准备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在信息化规划时,都应当立足全局,集成整合,协调优化。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从决策到运行操作,从设计到制造,从运行状态记录到测评控制各个环节开展全面集成整合。使客户随时可以透过信息系统直接了解所需产品的生产制造动态过程和企业运行能力现状。提升ERP系统效应,实现企业现代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开展准时化和精准生产方式,随时透析生产管理和质量形成全过程。因此,相对应用企业而言,向外扩大系统应用广度,与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资源管理集成;向内提高系统应用深度,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集成;相对企业管理层次而言,向下提高系统的实时有效性,与制造设备自控系统集成。向上提高系统应用效能,与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如图2-6所示。
图2-6 ERP系统集成整合示意图
(1)向外集成。以ERP系统为核心,向外延伸到客户与供应商。把客户与供应商作为企业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成的关键在于管理技术,如何处理好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将供应商的BOM和客户的BOM集成到制造企业的BOM中是不现实的,通过SCM和CRM与ERP的接口,实时交换数据实现系统一体化集成。
在SCM系统集成时,首先要与采购原材料质量监控系统有效集成,加快采购物流执行速度;其次对供应商的物流、资金流宏观监控,实现采购物料价格预算的实时动态控制;通过请购单调度,均匀分配分供方的供货量,在保证到货期的基础上,有效控制采购成本;严格按照采购价格表的有效期,控制采购结算;方便定点采购管理,速度快,减少工作失误。在CRM系统集成时,与市场动态监测系统集成,实时分析运营情况,为市场策划提供依据,缩短外商与企业的管理差距。
(2)向内集成。ERP系统在企业内部的集成将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关键。主要体现在向上要与决策支持系统(DSS)集成,向下要与制造执行系统(MES)集成,向前要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产品工艺(CAPP)等集成,向后直接与企业外部的CRM集成。
ERP系统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计划层及员工提供计划运作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和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满足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系统应用对企业生产的效益逐步彰显出来,可以从企业经营角度和各个职能部门透析其功效。
1.经营管理
企业面临多变的市场需求,要准确及时地做出客户承诺,确保产品质量和交货期。提高价格与环境影响竞争优势,以及客户服务水平。这是当前市场国际化、技术经济水平不均等因素引起剧烈竞争的必然。ERP系统可以控制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主要通过如下特性实现其功效。
(1)ERP计划的层次和连续性。ERP系统将计划从宏观到微观、由粗及细和由远及近分层,各层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上层是下层的汇总,下层是上层的分解,从经营规划到能力需求计划完全是一个分解过程。这为指挥协调企业的运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使企业的所有动作都围绕企业经营规划目标。
(2)企业运作的透明与可控性。运用ERP系统的企业,组织、活动、记录、考评、计量、行动等都在ERP系统的指导、控制下运行。企业所有部门、职员可以通过ERP系统随时了解到授权信息,也可以及时将各部门活动结果输入ERP系统。企业的运作既是透明的,也是可控的。
(3)企业活动的模拟与预测性。根据制造原理可以推算出各时区的物料需求和能力需求;根据成本核算方法不仅可以推算出相应物料的成本,还可以推算出不同时区的资金需求。因此,通过ERP系统的制造原理与成本核算方法不仅能有效地预测将来企业的活动,而且还可以在ERP系统的帮助下快速、自动地模拟各种因素对企业运行影响的结果,从中选取最佳方案。
(4)数据处理的集中与一致性。在ERP系统下,企业所有经营管理需要或产生的一切数据被集中存储在中央数据库中,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也称用户)仅是ERP系统的一个视窗。用户在ERP系统控制下输入数据,获取信息。这不仅降低存储数据的冗余度和成本,而且有效地避免各部门之间由于时差等因素造成的数据不一致性,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5)指挥协调与及时性。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问题,而且解决十分棘手。运用ERP系统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追溯、复原、分析、归纳和推理,及时、自动地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减少问题分析的人为因素影响。这不仅使企业处事公平、公正,而且及时有效,提高决策层对企业指挥协调的能力。
2.ERP系统在企业主要职能部门的主要作用
企业由硬件与软件资源构成,厂房、生产线、加工设备、检测设备、运输工具等构成企业的硬件资源,人力、管理、信誉、融资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的劳动热情等就是企业的软件资源。企业运行发展中,这些资源相互作用,形成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客户订单、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反映企业在竞争发展中的地位。
ERP系统作为企业现代管理的工具,以上述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为管理对象,通过ERP的使用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质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状况做出调整资源的决策,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ERP系统在各个主要职能部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计划部门。ERP系统的核心功能是计划,针对企业的所有资源通过计划、控制和协调优化资源的配置,由MRP与CRP保持均衡的生产计划和活动。
(2)销售部门。通过ERP系统使企业的销售计划可执行性提高,销售部门在对客户承诺交货日期与满足客户订单量时,不再是一种经验估算或理论推算,而是从企业的实际产生能力出发的可视化的结论,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
(3)生产部门。使用ERP系统生产不再盲目和被动,生产现场不再混乱和深不可测,产品质量在有序的控制下稳步提高,通过ERP系统不仅可以使计划员和与生产相关人员掌控现状,而且可以更科学、有效地预测未来。
(4)仓储部门。MRP引入了库存记录时间的方式,从理论上使JIT的管理理念便于实现,物料在各时区的需求量是已经确定了的,避免了库存的短缺和积压。
(5)财务部门。ERP的标准成本和现行标准成本解决了事后分摊问题,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事前计划、生产过程成本透明化、完全掌控成本动因和成本形成过程、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及时做好财务分析,真正地发挥财务管理的计划、控制和分析的作用。
(6)采购部门。ERP系统的核心子系统MRP,将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物流控制引入时间段和对物料分类,有效地诠释如何避免物料短缺,更加有效地管理供应商。
3.调整运用企业资源
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合理调整和运用各种资源,在没有ERP系统时,企业资源状况及调整方向不清楚,要做调整安排是相当困难的,调整过程会相当漫长,企业的组织结构只能是金字塔形的,部门间的协作交流相对较弱,资源的运行难于比较、把握和做出调整。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而设计的ERP系统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的,成功推行的结果将使企业能更好地运用资源。
4.ERP系统在企业间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思想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互成因果的环路。而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最初在管理上的运用,也是十分简单的,主要是记录一些数据,方便查询和汇总,而现在发展到建立在全球Internet基础上的跨国家、跨企业的运行体系,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企业为达到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ERP系统相应实现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由此可见,ERP的应用的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它的导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实施ERP系统成为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标志,全面推广ERP系统的应用已经逐步形成企业自身提高管理的一种方式和环境,为了提高ERP系统的成功实施,必须首先了解ERP系统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方法,ERP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1.多样性
ERP系统从形式上看是一个管理软件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提高人工管理的效率,改善管理环境,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加工,形成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改善计划和决策的有效性。但是,在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体会到这不仅是一个软件系统,而且是一个更复杂的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流程再设计和管理体系的改革才能发挥作用。在ERP系统的应用过程中,ERP系统更像一个与企业同步成长的生命体,与企业存在密切的共生现象。企业组织、企业规模、企业主营业务、企业管理方式、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无不影响ERP系统的功能与性能。ERP系统只有适合企业管理创新的需要,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ERP系统是一个管理软件,也是一种管理思想,更是企业共生的智能化管理工具。
2.复杂性
企业实现ERP系统管理都会遇到两种不同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磨合。无论是企业职工教学、管理制度修订、工作流程重组,还是企业管理层工作方式的适应,要将ERP系统融入到企业管理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企业组织与ERP系统的功能结构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不是等同的关系。ERP系统要为企业各组织职能提供服务,企业的组织不仅存在行政组织的领导关系,而且往往存在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和项目实施等内部动态组织,还存在管理业务专业的纵向组织活动。
(2)业务流程复杂性。ERP系统不是万能的智能管理者,所有的管理业务首先要分清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哪些是ERP系统直接完成?哪些是控制完成?哪些是辅助管理部分工作?哪些只能通过人工完成?其次要开展业务流程管理工作,分析业务流程有哪些是在现有资源环境下科学合理的?哪些是存在缺陷的?哪些是不合理的?ERP系统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实现企业的各种业务处理,形成复杂的工作流、业务流、数据流和信息流。企业业务流程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和改进,ERP系统也要不断更新提高。
(3)应用人员的复杂。ERP系统为企业全体员工服务,操作终端分布在车间、办公室和笔记本计算机,甚至移动手机等各种设备上,操作人员不仅是企业内部人员,而且还提供给企业相关的合作伙伴。应用人员的复杂性给系统安全、可靠、完整,以及灵活的操作控制等性能带来复杂的需求。
3.动态性
ERP系统必须与企业共生,伴随企业的成长和变迁。企业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各种输入手段力争同步录入ERP系统,才能使ERP系统提供的信息准确、实时、有效。ERP系统的动态性不仅是企业事务处理的需求,也是ERP系统生存的基本特性。ERP系统缺乏动态性,必将远离企业实务和实际需要,导致系统僵化,信息失真,最终被企业抛弃。
4.完整性
ERP系统从企业全局出发,提供各个职能部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因此,系统不仅需要完整地收集各种运行、计划、决策数据,收集过去的历史数据,运行控制数据和未来的预测规划数据,还要根据各个职能部门业务处理的特点具备各种完整的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传递功能,以及各类用户权限管理和在用户权限范围内的各种查询操作与完整的查询信息提示和输出。
5.安全性
ERP系统是在各种用户共用的环境下运行,确保不同用户的权限和权利是ERP系统实用性的关键之一。ERP系统必须提供数据更改、存储、获取和加工处理的安全。通过系统管理对用户、角色、功能和权限进行合理的配置,分清职责和权利。
6.实用性
ERP系统供个体员工操作,必须具有操作界面的实用性。操作界面的实用性往往是通过提示格式与传统格式或旧系统格式的兼容性得到保障。实用性的另一方面是系统提供的功能的实用性要求,不同企业对岗位设置和职责存在差异,系统需要灵活地适应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