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尹商阳随同公子弃疾追击吴军,追上以后,公子对商阳道:“这是国家的事,你赶快拿起弓来啊!”商阳拿出了弓,公子又道:“你射呀!”
商阳开弓射杀了一人,便收弓入袋。但楚军的车马还在继续追,又追上了,公子又对商阳说,商阳又射杀了两人。
两次射杀人后,商阳都掩上了自己的眼睛,接着便叫停车不追了,说:“庆功酒不去吃了,我也不去坐上头了;已经杀了三名敌军,我们总算执行命令了。”
孔子说:“商阳也在杀人,但还是很有节制的呢。”
语云“盗亦有道”,现在说的是战争杀人亦该有道,即应该遵守规则,遵守国际法。二战中日军虐杀战俘,违犯了国际公法,负责的主官山下奉文,战后便因此受审判,被处死;如果无此恶行,只在两军阵前指挥作战,杀敌再多,这只“马来之虎”也不会上绞架。
孔子是肯定工尹商阳的,认为他“杀人之中又有礼”,这“礼”便是当时的规则。所谓“不重伤”(不重复杀伤已负伤者)、“不禽二毛”(不擒拿老者),宋襄公身体力行的,也正是当时的规则,却被讥笑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那么,为了不做蠢猪,就得杀伤兵,抓老者,将仁义道德、人道主义全都抛弃吗?
商阳不追“穷寇”,不求多杀,是不是“蠢猪”呢?也不知公子弃疾有没有向楚子报告他作战不力,楚子又是如何处置的。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诸.射之.毙一人.韔弓.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每毙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学其短】
本文录自《礼记·檀弓下》。
工尹,楚国的官名。商阳则是任此职的人名。
陈弃疾,即楚公子弃疾,曾为楚灭陈,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