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苏格拉底和德鲁克所提倡的 “无知”的两种视角

前文阐述了“知(识)”“无知、未知”的相关定义、分类及其功过。接下来在本节中,将对如何活用本书的主题之一,即“无知、未知”进行讲解。有两个大方向,一个是苏格拉底所提倡的“无知之知”,另一个是德鲁克所提倡的“无知和未知的活用”。

“元认知”是基于“无知之知”的意识的原点

第一个对于“无知”的着眼点,是“无知之知”。正如前文所述,“无知之知”是从“元”级,即站在俯瞰自身的视角来认识自己的无知。用前面的话来形容,就是成败取决于对“未知的未知”能有多大程度的意识。

元认知是为“意识”准备的视角。没有意识,寸步难进。它是发现问题的“第零步”。没有“无知之知”,一切思路都不会启动。因此,我们需要对前文所讲的无知的种种侧面和种类有足够的自觉。

苏格拉底所提倡的“如果我是最有智慧的人,说明‘我对于自己多么无知有所自觉’”这句话,可谓道尽了“无知之知”。若将“无知之知”用“无知、未知的维度”来表现,关键就在于能否通过“自己和他人”这一视角的轴来“实现自身存在的相对化”。可以说,这是“维度的无知”中的特殊(高难度)例子。通过客观地审视自己,从而达到“无知之知”的境界,启动思路,是发现问题的最难的第零步。

用无知重置既有知识

“无知”的第二个活用法,是持有与知识量庞大的专家视角相对的“外行视角”。在认为知识就是一切的世界里,只要是一度进入脑中的知识,就是“既存”的,所以会做出堆积式的思考。可实际上,发现问题所需要的反而是将这种知识重置。尤其是“解释”这一层次的知识,有时会成为贬义上的“坚信不疑”,导致人的判断变得迟钝。能否果断地将这类解释统统重置,在无知的境界里朴素地看待事物,是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知识”和“偏见”是硬币的正反两面。“直观”与“盲信”、“自尊”与“顽固”同样如此。人类的思维委实复杂。把其他动物与人类区别开来的一切智力,都有可能变成弊端(动物的“烦恼”比人类少得多)。

而且,人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简直到了可怕的地步。正如前文所述,本书中的解释不论好坏,都是“主观”的,所以一旦在宛如白纸的状态下发现问题,那样的“自私”往往就会变成智慧负债,妨碍我们的智力活动。

智力活动也不例外。已有为数众多的创造性人士和重视思索的人指出,在绝大多数场合被用于否定意义的“无知”,有时也会对我们有益。同样也有人指出,“知(识)”也会阻碍思考。

作为代表例,因《思考的整理学》等作品而闻名的外山滋比古在其著作《思考力》一书中,关于知识反而会阻碍思考以及无知的重要性,做出了如下论述:

“思考能力低下的最大原因,在于偏重知识的风潮。若无必要,绝大多数他人的论文皆可不看。为了创新,没必要了解科学的历史。一旦知道了,就会受困而不得脱身。”

“英语里有这样一句俗话——‘被祝福的无知(Blessed Ignorance)’。因为不知道,反而能产生新想法。知识渊博的人未必聪明机灵。不一味刻意地掌握知识,反而能使头脑变得轻松灵活,发挥出独创性。

“‘无知’一般被认为是坏事,但因为没有多余的知识而产生的‘无知’,反而应该欢迎。”

你能做到unlearning(舍却所学)吗?

英语有个单词叫unlearn,就是在“学”=learn一词的前面添加带有否定这一语感的前缀“un”而成。顾名思义,其含义就是“将曾经所学重置为空白状态”(可以用PC操作中的“undo”类比,这样更易理解)。

这个词对于思考“无知之知”很重要。怎样才能把曾经学过的知识unlearn(舍却所学),是创新所必需的。

以前曾一度流行“脑筋急转弯”。

【问题①】 怎样把大象装进冰箱?(这是“预热问题”,可以先看答案)。

【问题②】 怎样把长颈鹿装进冰箱?(假设冰箱的大小刚好只能装得下一头大象或长颈鹿)

首先,【问题①】的答案分为以下3步:

步骤1:把冰箱门打开

步骤2:把大象装进冰箱

步骤3:把冰箱门关上

以上内容可当作“预热问题”给出的提示。

在此基础上,真正值得思考的是【问题②】。

乍看起来,似乎只要把 【问题①】的答案中的“大象”换成“长颈鹿”即可,但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更深入地思考。

【问题①】的大象和【问题②】的长颈鹿究竟有何不同?

给些提示:

①冰箱只能装得下一头大象或长颈鹿

②比装大象多一个步骤

好了,答案分为4步:

步骤1:把冰箱门打开

步骤2:从冰箱里取出大象

步骤3:把长颈鹿装进冰箱

步骤4:把冰箱门关上

对此,本书将从“重置”的重要性这一视角来进行说明(尽管这个问题的真正用意并不在此)。

也就是说,关键在于“尽管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是同样的事,却有很大的区别”。

为了在已经装有动物的冰箱里再装进其他动物,必须把先装进去的动物挪开。关于知识,可以说同样如此。

尤其是关于后述的上位概念。一般来说,要想掌握新的上位概念,必须把此前学到的上位概念统统抛弃。实际上,这一步是非常辛苦的(相当于取出“冰箱里的大象”)。“知识桎梏”的现象在发现问题的阶段尤为明显,所以务须铭记。

正如后文所述,为了实现想象和创造,必须“重新画线”,而重新画线所需要的正是unlearn,也就是“要把以前画的线重置为空白状态后再思考”。

在前面所讲的“无知、未知”中,与此有关的是“上位概念”的无知,也是后述的“解释的无知”的一个例子。没意识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间被某种固定观念束缚,也可称为一种无知。它比单纯只是“知道”“不知道”事实这个层次的无知更难觉察,所以很棘手。

前文提到的外山滋比古的《思考力》一书,在阐述完“无知”的重要性之后,同样还有这样一段论述:

此时‘忘却’很重要。忘记曾经学到的东西,有意识地营造近于无知的状态。这并非自然的无知,而是由大脑的功能所实现的‘智慧型无知’。在这种状态下思考,因为知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自然就能忘记。

这里所说的“忘却”,可以理解为上述的“unlearn”。

“把大象拖出冰箱”是很费劲的。大象平时生活在非洲或印度的炎热地区,难得进入舒服的冰箱,肯定感觉无比惬意,所以叫它出来是没用的。而且既然是“大象”,简单的推拽也没用。把长颈鹿装进冰箱之前,光是把大象拖出来这一步,大概就能叫人精疲力尽。

因此,前面那个问题的“真正的解决方案”也许是这样的:

步骤1:准备一个新冰箱

步骤2:把冰箱门打开

步骤3:把长颈鹿装进冰箱

步骤4:把冰箱门关上

这个办法可能需要花钱,但既然能用钱来解决,似乎还是这样做要轻松得多,可见把已经装进去(enter)的大象“unenter”有多麻烦。

德鲁克所说的“无知”的活用法

为了探究“前言”中所讲的德鲁克关于无知的问题意识,我们来看看他在其著作及采访中的语录。

首先介绍威廉·艾伦·科恩的著作《德鲁克的一堂课》(A Class with Drucker)中的引用:

一个学生询问成功的秘诀,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没什么秘诀,全在于恰当的提问,仅此而已。”

突然又有一个学生举起手,接连提了三个问题。

“‘恰当的提问’该如何寻找?”

“提问难道不是建立在已掌握咨询对象的业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吗?”

“您在没有经验的新人时期,是如何掌握了知识和专业性的呢?”

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向顾客提问以及面对咨询课题的时候,不记得自己依赖过业界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不如说恰恰相反,我完全不会依赖知识和经验,而是会以一无所知的空白状态去面对。因为不管要解决哪个业界的什么问题,要想帮到顾客,一无所知是最大的武器。”

教室里的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未作理会,继续说道:“只要掌握了活用的方法,知识不足绝非坏事。所有管理者都应该掌握这个方法。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活用那些基于过去经验的知识,而是找机会迫使自己在头脑空白的状态下面对问题。况且,那些知识有误的情况也不少。”

从德鲁克的发言可以看出,他是在“立问”,也就是强调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并表明可以为此活用“无知”。 md/Ezwy69nws5W5IBsN3NMG8GpIjUYWQqCrZ50b91ft/iRvqR5qFgiB68wTguz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