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的萨尔茨堡别具魅力
我总是在萨尔茨堡最好的季节出现在那里,以至于有一年国内某旅游杂志做圣诞节专题时把“在萨尔茨堡过圣诞”题目分给我。老天!我唯独在冬季错过了萨尔茨堡,而我明知道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萨尔茨堡更有迷人的魅力。当然,我对萨尔茨堡的熟悉,并不仅仅停留在足迹所至或亲历亲闻,我一直喜欢阅读和萨尔茨堡有关的图书,我的脑海和眼前可以随时浮现冬季萨尔茨堡老城迷人的景致,寒风夹着雪花吹拂着内心的温暖,大教堂广场的圣诞集市弥漫着耶稣降临前的神秘气氛,此时此刻的萨尔茨堡是属于本地人的,因为街道上出现的每一个人都置身其中,他们共同远离了尘嚣。
![]() ◆ “莫扎特周”海报 |
![]()
◆ 海顿年的“莫扎特周”自
|
◆ 莫扎特咖啡馆
我凭想象写下了萨尔茨堡的平安夜,我说那就是我渴望欢度圣诞的最佳去处。所谓最佳去处,肯定要包括萨尔茨堡郊外的奥本多夫小教堂,这里真是一个只可存在于童话世界的所在。1818年的圣诞前夜,因为管风琴坏掉来不及修理,由约瑟夫·莫尔神父作词、乡村小学教师兼管风琴师弗朗茨·克萨维尔·格鲁伯作曲的《平安夜》在这件小巧而朴素的教堂第一次唱响,谁能料到这首“圣诞歌曲”不仅没有随着被萨尔茨河的洪水冲毁的教堂而湮没,日后竟能够传遍全球。
我惦记萨尔茨堡的冬天还因为它的一月盛会,在“萨尔茨堡的骄子”莫扎特生日前后一周的时段里,会举行“莫扎特周”(Mozart Woche),它的规模虽然暂时无法和每年夏季的艺术节相比,但演出质量之高,乐坛影响力之大,仍居全球冬季音乐节之最。今年春节期间,我因参与报道奥地利“海顿年”系列纪念活动而有机会聆赏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周”的几场音乐会。当我在2006“莫扎特年”因音乐会一票难求而放弃来萨尔茨堡之后,却在“海顿年”实现了出席“莫扎特周”的愿望。
因为是“海顿年”,位于新城市集广场的莫扎特故居“舞蹈教师之家”还举办了“莫扎特与海顿”的专题展览。“莫扎特周”的节目安排也处处体现了海顿的元素,毕竟海顿与莫扎特情如父子,前者对后者推崇备至,后者对前者尊敬有加,一套六首“海顿四重奏”将二人情谊紧紧连在一起。
1月25日是礼拜天,上午九点在萨尔茨堡最古老的方济各教堂举行弥撒仪式,现场演奏海顿“大管风琴弥撒”和莫扎特C大调教堂奏鸣曲。在音乐即将结束全场教众互相行握手礼时,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流下激动而幸福的泪水,此刻,如洪流滚过的管风琴和着高亢入云的合唱在高大的穹顶下盘旋缭绕,让我第一次在音乐面前产生难以自控的颤抖。
![]() ◆ “平安夜”的故事 |
![]()
◆ 奥本多夫教堂内
|
十一点,莫扎特音乐厅的安德拉斯·席夫与安德烈·巴尔卡乐团的音乐会准时开始,曲目为海顿D小调第80交响曲、D大调钢琴协奏曲,莫扎特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36交响曲(林茨),两人比例各占一半,席夫既弹又指,与担任乐队首席的日本妻子眉目传情,心情好到极点,整场音乐会都气氛活泼热烈,但一点不失修养。这个所谓的“日场”音乐会虽然长达三个小时,在演出时间上还不算太离谱,因为当天晚上六点开始的音乐会居然一直持续到将近十点半,有两次中间休息,曲目包括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K.111/111a)、降E大调第39交响曲、G大调弦乐四重奏(K.80)、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K.428)、降B大调第15钢琴协奏曲,海顿F小调弦乐四重奏(op.20/5)、D大调第75交响曲。这是怎样的音乐饕餮啊!伊沃·波顿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协会乐团和著名的哈根弦乐四重奏团“你方奏罢我登场”,令现场爆满的观众激情洋溢,不亦乐乎。在我的音乐会聆听生涯里,如此高水平的“狂欢夜”这还是第一次经历,而以老年人为主的观众竟然毫无倦怠,自始至终保持兴奋状态。说到这场音乐会,还有一个小插曲。担任钢琴独奏的年轻钢琴家马丁·海姆亨直到登台我才把他认出来,他原来是去年底荷兰PenTaTone唱片公司向我力荐的后起之秀,我对他新录的两张莫扎特协奏曲唱片非常喜欢,没想到这么快便听到他的现场演奏。更巧的是,第二天下午在一家音乐书店里,正在买乐谱的他和女朋友被我逮个正着,说不得上前寒暄几句,当他听说他的莫扎特唱片在中国有售而且还颇有人喜欢时,惊讶得张大嘴说不出话来。
◆ 马丁·海姆亨小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