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我总结出由35项心理素质构成的健康心理的定义,在中国香港出版的《情绪舒导学》一书中列出。2003年初,我对其做了轻微修改,增加了一项,共36项,内容如下。
这36项心理素质,分为6大类:
(1)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态度;
(2)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驭浪的能力;
(3)自我管理——有效地照顾自己的人生;
(4)人格发展——有效地对自己进行定位;
(5)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6)人际沟通——有效地与其他人相处。
这36项心理素质都可以从思想和模式上呈现出来,以下进行简明扼要的解说。
(1)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我好、你好、世界好。
(2)常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
(3)经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4)在困难中能够刻苦坚持。
(5)灵活。
(6)有创意,富于幽默感。
(7)对很多的事物都有兴趣。
(8)有效地运用内感官。
(9)想掌握有关的学问和知识。
(10)多问“为什么”和“如何”。
(11)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有尝试的勇气,可以付诸行动。
(13)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14)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
(15)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
(16)爱护和尊重自己。
(17)有效的时间管理。
(18)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
(19)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有的能力。
(20)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
(21)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
(22)肯定自己拥有与别人一样的资格。
(23)尊重每一个人的界限。
(24)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做到的对世界的影响。
(25)明白情绪其实是来自本人的信念系统。
(26)接受自己的情绪。
(27)具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8)关心别人的感受。
(29)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30)能够接受失去。
(31)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
(32)能够主动与人接触。
(33)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人。
(34)能够妥善处理别人的不当言行。
(35)能够面对公众说话。
(36)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
这36项心理素质,任何人都不会天生就有,而是必须在成长过程中培育出来。这些心理素质不会限制一个人的人生取向和生活模式。相反地,无论在什么环境、做什么工作,都能够让这个人活得更开心、更成功。所有这些心理素质,都可以在家庭、学校,经由成年人引导而让孩子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