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我价值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本质

身份、自我价值和角色

一个人的身份是他作为一个人的最高层面: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心理工作者称之为“自我”)。身份是一个综合性名称,为了能够对身份有更多的认识,我们需要看看它的实质,那就是“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本质,就像一颗钻石的本体质素,身份就是整颗钻石。钻石的多个面向不同的方向反射出钻石的光芒,就如一个人生活中的多个角色,其实都是这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反射面。所以,身份是由很多个不同的角色组成,每个角色都有不完全一样、甚至很不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综上可知,自我价值(身份)包括了一个人所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里都有符合该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因此,在不同的角色中,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出现,但是,总离不开这个人的自我价值范围。自我价值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它的不足,就是今天社会里种种个人问题的基本根源!

NLP相信一个人已经拥有使自己人生成功快乐所需的所有能力,如果一个人感到未能在每天、每件事中体验这份成功快乐,除了检讨自己是否在事情中做到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之外,也可以凭检讨和提升自我价值而有所改善。

身份往往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层之中,在那里,文字的作用不大。所以,文字不容易描述和解释身份,用比喻和例证则较为容易。当一个人意识到身份有所不足,他便已经开始了提升之路。因为潜意识存有比对、反省的能力,所以会开始寻找和发展新的神经元网络。

自信、自爱和自尊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孩童阶段,身边的成人如何引导他去理解每一件事,如何教给他就每件事做出反应,决定了这个人能否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

简单地说,自我价值就是自信、自爱和自尊。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能对别人有信心,别人对他也不会有信心。

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一个人不爱护自己,就不能爱护别人,别人也不会爱护他。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能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自信是信赖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带给一个人正面价值的能力。任何能带给我们很多价值的东西,我们都会爱护它。对它有了爱护之心,我们才会尊重它的存在。不自信的人,不会爱护自己,也会做出种种事使别人不爱护自己;自爱不足的人,不会在乎如何尊重自己,也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所以,必须先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够建立足够的自爱和自尊。

如何面对自我价值不足

真正足够自信的人,并不是那些处处显出力量的人,如果一个人需要拿着刀走路,他的胆子肯定大不到哪里去。真正足够自信的人,无论与什么人相处,对方都会感到自然,得到他的尊重,同时对方也会觉得应该给这个人足够的尊重。

以下的比喻可以简单地解释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与他种种行为的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有100分的自我价值,其中内心的占80分,外表的占20分。因为需要外表的20分,所以就算自信十足的人,仍想穿得好看一点,希望有人赞美他。

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建立起充分自我价值的人,例如内心只有30分的人,可能他会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认为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内心只有30分,因此不惜一切地去维持“我有不止80分”的假象。例如事事争强,注重面子(表现出更高分数);故意做炫耀力量的事、故意与代表权力的人作对,或者故意违反规定,坚持己见、恣意妄为、不顾他人等。第二种是知道自己不如人,处处退缩,怕承担责任,不肯认错(分数太少,不能再减);到处批评别人,希望借此使他人减分,从而与自己保持同等水平。自我价值不足的青少年会用种种方法增加外表的分数,例如爱买名牌产品、崇拜明星、标新立异、与暴力闹事的人为伍、做出种种出格行为等。这些现象往往会持续到成年。其中嗜赌的行为,恐怕就是希望用5分博取20分的表现,明显地表现出自我价值不足。

一个母亲把4岁的亲生女儿从23层楼抛下。她对女儿的生命如此轻视,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生命同样轻视(不爱自己怎能爱别人?),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足够的自我价值。

反之,一个足够自信、自爱和自尊的少年,会拒绝不良分子引诱他尝试吸毒。他会说:“我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够做这么多的事,有这么多的方法去找到乐趣和满足,我不需要这些。何况我要保全自己的力量,争取别人对我的尊重。这些毒品能够给我的,不值得我去做这些事。”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价值不足时,潜意识里会不断地找寻侥幸、以少博多、不劳而获或者占便宜的机会。贪心、爱冒险、小气、妒忌、自私、见利忘义都是价值不足的表现。到处说人坏话、爱讨论花边新闻、揭露别人隐私、爱捉弄别人、只说不做等,也都是价值不足的表现。

一个人自身身份的局限性信念

一个人最严重的局限性信念是三个关于身份的信念,这些信念可以归纳为三类:

能力性的局限信念——“我没有能力”(helplessness)。例如:“我不能放松。”解决的方向是认识自己具有的庞大能力(capability)。

可能性的局限信念——“我没有可能”(hopelessness)。例如:“我这个病不会好了。”解决的方向是看到希望(hope)。

资格性的局限信念——“我没有资格拥有美好快乐的人生”(worthlessness)。例如:“我的命生成这样,是应该受苦的。”解决的方向是感到自己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deserving)。

“我没有资格”在中国人中是常见的现象,比较传统的家庭教育容易培养出有资格性局限信念的人。我在咨询时发现,很多来访者的表现,表面上似乎是能力性或可能性的局限信念,但是经过细心分析后发现都是资格性局限信念。 wM4BRLgypdYxkqhdFHuKEXM70SQaf0ZoJSz0HOGKoyWfNYRs6gEU9v2ytglDGj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