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的心理需要充分成长

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需要担心生命之安危、食物之捕获,虽然时刻处在慌恐之中,但要照顾的事情及其所需要的能力,与今天相比,其实很少。今天的人类,没有远古人的那些担心,却有千百件事出现在每天的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做出选择、决定。文明和科技带来的是高质量的生活,同时带来了取舍时的迷惑、彷徨、痛苦、挣扎,这其中更包括因为每个人的物质生活变得复杂而引起的人际关系问题。相比之下,远古人只需学到捕获和逃生的技能,便能成长、独立和建立自己的家庭。而现代的人,往往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却仍停留在孩童阶段,没有真正地成长、成熟。

心理未曾充分成长的人,也需要结婚生子。这些人做了父母后,难以用成熟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样,孩子便更难得到充分地成长。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成长与未曾成长的主要分别在于:成长了的人能够照顾自己、照顾别人,而未曾成长的人则需要别人的照顾。就像森林里的土著居民一样,孩子从玩耍中学习生存的技能,有危险时便躲在成人的身后获得庇护,得到父母的照顾。当孩子成年后,他就需要狩猎和保护自己的孩子。就算在今天的社会,这个规律仍然存在。当一家人在山里迷路时,通常情况下小孩子会坐下哭泣,而成人则会思考如何脱离困境——虽然心中慌恐,但仍能安慰孩子。不论男女,到了成年,都需要有同样的责任和能力照顾自己、面对挑战和保护家人。

一个人的成长,当然不是转眼间的变化,不能凭父母对孩子说“今天是你的18岁生日,从今天起你就是成年人了”便成长了。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出独立的思考、决策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累成长的经验,这其中既包括成功的经验,也包括失败的经验。今天的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使太多的孩子在温室里长大,致使他们成年后不能应付社会中的种种挑战。

岳丈对未来女婿说:“我的女儿自小便顽皮任性,你需要迁就她。现在见你对她这么好,我也就放心把她交给你了。”这不就是把自己的女儿交托给女婿吗?这个女儿可能一年后便要做妈妈,开始抚育下一代,她怎么可能会在结婚后便马上成长,很好地教育孩子呢?

男孩子的成长过程跟女孩子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可能不同的是,他必须拍胸脯承担:“岳丈大人,你放心好了,我会好好地照顾她。”而事实上,可能他比太太更怕事、更不愿面对挑战,也不愿承担责任。

若你看过关于森林土著人生活的纪录片,你会看到成年的土著人怎样面对挑战,处理困难。一个在成长中得到充分训练和培养的土著人,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他生活中的责任——寻找食物、狩猎、避开危险、保护自己和家人。他们会利用大自然赋予的材料,不断尝试,当遇到失败时,他们会沮丧一会儿,然后站起来,做下一次尝试,因为家中的亲人还在等他把食物带回去。孩子在家中因为肚子饿而吵闹哭泣——这是他唯一可以做的,直至父亲或母亲把食物带回家。今天社会里,多少成年人在抱怨吵闹,而不愿站起来再做尝试?这种人无论是在工作生活中,还是在感情关系中,总是抱怨对方、抱怨其他人、抱怨政府、抱怨社会,甚至抱怨命运、抱怨老天,抱怨的总是别人,而自己则充满无力感,这就是今天的“等待父母回来”!

大自然并不仁慈。在生物世界里,当一个种族内的成年成员不具备足够的生存能力时,这个种族会面临被自然界淘汰的危险,这是优胜劣汰定律。

然而今天,很多父母以为最重要、最应为家人做的事就是努力赚钱,把金钱留给下一代,正是这些想法使孩子在育婴箱内成长,不能面对风雨。没有经历过真正成长过程的孩子,虽然有钱买食物让自己在生理上成长和活下去,却无法使自己在心理上有同样的成长——衣食无忧,但总是活得不快乐。他们错误地以为可以用钱去买到这份快乐,结果就是“富不过三代”!

十万年前人类所需的能力,今天没有多大用处。那么,今天的人需要些什么能力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咨询经验总结出了“健康心理”应具备的36项心理素质。当一个人成年时能拥有这36项心理素质,他将可以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成功地做到照顾自己、保护家人,而且每天活得成功快乐。

没有充分成长,在恋爱婚姻中可能会出现问题

一个没有充分成长的人,会欠缺某些心理素质,同时会出现与那些素质有关的问题,看看今天社会上青少年的问题,便会很容易知道他们在哪些地方没有充分成长了。

总的来说,没有充分成长的人,还会保持小孩子的心态:不负责任、没有做该做的事、不能妥善地照顾自己、有问题出现时不是逃避就是找别人代其解决、多抱怨、无力感重、人际关系欠佳、只求外表威风、不讲实际的提升……

这样的人,往往期望在婚姻中找到父母,而婚姻配偶是不能做对方父母的,就算愿意也绝对不会成功。所以,这种人很快便有失望的情绪出现,对对方有大量的不满,婚姻可能因此而变得极不愉快。

不少婚姻里,因为两人都没有充分成长,而每天都生活在争吵中。这样的人,在婚姻破裂分手时会感到十分痛苦,不愿放弃对方。他们的内心有一个矛盾:这个伴侣不能继续,但是,我不能放弃爸妈!

有人结束一段婚姻,很快便展开另一段感情;也有人会在一份出现了问题的感情关系尚未结束时,便展开另一段感情关系。这些人都是在迫不及待地找爸妈,结果是又一次的失败和失望。

没有充分成长的人,如果了解了自己的状态与需要,就可以不断提醒、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帮助自己补回那份成长。这是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若能有NLP的帮助,会更快、更理想地完成。

埃里克·埃里克森的成长的五个阶段

社会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c H. Erikson)的研究指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共经历八个心智成长的阶段。最初的五个阶段应该在21岁之前完成。如果在某个阶段里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充分地成长,这个人在生活中会感到乏力及出现困扰。我发现很多辅导个案的情况与他说的吻合:今天的心理障碍与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有很大的关系。

21岁之前五个阶段的主题成长需要是:

第一个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

第二个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

第三个阶段:4~5岁——主动与内疚;

第四个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

第五个阶段:12~21岁——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

下面简略地介绍一下每一个阶段的意义:

第一个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孩子会觉得自己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他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会觉得自己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表现得异乎寻常地害怕被遗弃;

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

需要别人照顾;

不能信任任何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表现出偏执狂症的倾向,如暴饮暴食,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个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若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得到家长的支持及尊重,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他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在成长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产生害羞及羞愧的感受。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经常觉得自卑、觉得自己没用及不可爱;

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第三个阶段:4~5岁——主动与内疚。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发展出主动性。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常常说出他的想法,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家长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了他的主动性,或者秘密地进行。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害怕犯错;

感到无助及内疚;

只懂得安慰别人;

回避风险;

隐瞒错误。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

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第四个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并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避免参与任何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凡事要求完美;

经常拖延及耽搁;

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第五个阶段:12~21岁——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找出怎样适应世界的方法;

接受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界定自己对于异性的身份;

界定自己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确定人生应怎样过。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允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及感觉,尝试新的想法,他会成长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对自己的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需要凭拥有的财物、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地位。 vg1WM2OD2jVbFW6pUDaTpasBQO62QknsgqCDcg+pW6BI1aOQB2xVYxix5cbSO4W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