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斜方肌中部和下部损伤

斜方肌这个单词来自于希腊语,是比照小桌子的特点,较扁平并成斜方形而得名。斜方肌分上、中、下三部,斜方肌上部损伤是引发头颈痛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斜方肌中、下部损伤则主要是引发肩关节和项背部症状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此,我们将上部和中、下部分别讨论。有学者称:“该肌引发的症状大部分被曲解,并相应产生了一系列误诊和错误的治疗,最多的误诊是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管狭窄症和肩关节周围炎等。”这与软组织外科学的观点近似,我们也有相同的认知。

一、解剖复习

斜方肌解剖见图3-5。

图3-5 斜方肌

斜方肌中部体表触诊:

侧卧位,抗阻力做主动肩肱关节水平外展,在背部凸显的接近横向的肌肉。

斜方肌下部体表触诊:

侧卧位,抗阻力做主动臂部水平外展,在背部凸显的斜向外上方的肌肉。

二、辨证要点

1.中部引发的症状主要是,从胸椎到颈椎靠近脊柱两侧的区域疼痛或烧灼痛,以肩胛骨上角内侧尤为明显,上臂背侧皮肤不适,并常出现鸡皮疙瘩;下部引发的症状主要是,脊背僵硬,背部中段压迫性疼痛或烧灼痛,肩胛骨突起,以及头、颈、项部疼痛、不适及活动不利等症状。

2.在诊断为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管狭窄症或肩关节周围炎等的病例中,常有斜方肌上部和(或)中部损伤者。

3.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在C 7 ~T 12 棘突端部侧面的起点,肩胛冈上缘外端和肩胛冈下缘内端的止点,以及其间的肌腹上。

4.被动使肩胛骨前缩(离开脊柱)和抗阻力主动后缩(靠近脊柱)出现或加重疼痛,甚至因疼痛而不能进行,是斜方肌中部损伤;被动使肩胛骨上提和抗阻力主动下降出现或加重疼痛,甚至因疼痛而不能进行,是斜方肌下部损伤。

三、手法治疗

1.神经按压阻滞

按压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稍上与斜方肌上部前缘上2/3与下1/3交点之间的副神经浅显段,持续20秒。

2.起点按压

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扶住患头、另一手拇指推顶C 7 棘突端部侧面(注意:不是端部)向健侧,随着推顶之力,扶患头的手将患头向患侧侧屈,如此两个反向力配合,可起力半功倍之效。同法逐椎向下操作至T 12 棘突端部侧面,从胸椎开始除患头外,胸椎也同时向患侧侧屈配合。

3.止点按压

患者俯卧位,术者从上向下移动按压肩胛冈上缘外端,稍加与肩胛冈相同方向的小幅度推动,按压斜方肌中部的止点。术者从下向上移动按压肩胛冈下缘内端,稍加与肩胛冈相同方向的小幅度推动,按压斜方肌下部的止点。

4.肌腹按压

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拇指叠加按压肌腹,并与肌纤维走行垂直方向慢速、小幅度推动。

5.牵拉

患者坐位,术者与患者面对站立,双膝夹住患双膝、双手扶住患双肩,先左右旋动数次,然后向左旋转,至极度后镇定—顿挫;再向右旋转,至极度后镇定—顿挫。操作流程如图3-6所示。

图3-6 斜方肌中部、下部损伤手法治疗操作流程

四、辅助治疗

1.刃针微创治疗

对按压疗效不甚理想,病程长或病情重的病例,可于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处,用刃针微创治疗。

2.中药外用治疗

对于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的病例,用“背痹膏”(白芷、海桐、萆薢、木香、羌活、乌药、藁本、川芎、当归、桑枝、秦艽,各等份,共研细末,制成膏药)贴于背部。 QUJfeoDYxznvr2ocX8tMXh9v5hl63dgNi38zTYDpCiVyCwG5d93efpfB1/bavP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