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方肌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损伤比较多见,是引起枕、颈、项部症状的主要病理改变。
斜方肌解剖见图2-5。
图2-5 斜方肌
斜方肌上部体表触诊:
抗阻力主动上提肩部并使头部向同侧侧屈,在项部和肩部之间凸显斜方肌上部肌肉。
1.局部疼痛不适、活动不利,以及可以引发枕部、颈部、颞部、眼眶后部、咬肌、下颌和牙齿疼痛,头晕和头痛等相关症状。
2.压痛和异常改变在起点为枕骨上项线和枕外隆凸,止点为锁骨外端上缘或肌腹部。
3.肌肉的被动牵拉试验,头被动向健侧稍前侧屈时出现或加重疼痛,甚至因疼痛而不能进行。
4.主动抗阻力牵拉试验,上提肩胛骨时出现或加重疼痛,甚至因疼痛而不能进行。
在斜方肌上部前缘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按压,持续20秒。
双手十指交叉,指掌关节屈曲90°,呈夹子状,夹住患者颈后两侧和颈肩之间的肌肉,反复夹挤—放松—夹挤—放松,6次。注意,夹挤时要带下压之势,切忌上提,以免造成疼痛。
在枕骨上项线和枕外隆起点处,用甲切按压;在锁骨外端上缘止点处按压,并与肌纤维走行垂直方向推动。
患者坐位、挺胸,术者一臂屈肘压患肩、手置患枕部,另一手将患头压向健侧稍前方,以斜方肌上部感到牵拉和疼痛来判定,镇定片刻。操作流程如图2-6所示。
图2-6 斜方肌上部损伤手法治疗操作流程
对按压疗效不甚理想,病程长或病情重的病例,可于起点、止点和(或)肌腹部上的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处,用刃针微创治疗。
对于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的病例,用“跌损妙方”加味(归尾、生地、槟榔、赤芍、乌药、威灵仙),疼痛重,加桃仁、红花;肿胀,加泽兰叶、血竭。各等份,共研细末,制成膏药,贴于颈侧或项部。